氧气的制取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与处理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_2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制取氧气》说课稿1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
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
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装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收集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2)川口中学——党博杰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制取”。
这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第2节《氧气的制取》教学内容,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收集方法。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第一课时(理论):实验室加热KClO3、KMnO4制取O2,H2O2加MnO2制取O2,分解反应。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二课时(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操作制取O2,工业制氧。
<五>、教学用具药品:KClO3、MnO2、H2O2仪器:试管、钥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试管夹、橡皮管、玻璃导管材料:火柴、木条、玻璃片、抹布、橡皮塞二、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和学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实验探究法2. 交流讨论法三、教学设计环节1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环节2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实验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实验二、双氧水加热(二氧化锰)环节3 归纳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补充,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以下知识点。
化学初中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案:氧气的制取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独立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制取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有什么成分?2. 学生回答:氧气。
3. 教师总结: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对于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二、学习氧气的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
三、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法、高锰酸钾法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如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氧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制取氧气的步骤。
3. 教师强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等。
五、学生独立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氧气的用途和应用,如氧气疗法、氧气的工业用途等。
2. 学生可以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比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通用7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能够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教学难点: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瓶装氢氧化钠(NaOH)、过氧化氢(H2O2)、滤纸、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点燃棉签。
2. 教学课件: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取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氧气对人体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具体特点。
3. 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实验一: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1) 实验操作:将过氧化氢(H2O2)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瓶装氢氧化钠(NaOH),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置于酒精灯上方。
2)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开始冒泡,产生气体,点燃棉签插入试管,发生明亮的燃烧。
3) 实验原理:H2O2与NaOH反应生成氧气。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氧气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理解了氧气的制取方法。
同时,学生也明白了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教学的形式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氧气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应用及意义讲解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应用及意义讲解应用及意义讲解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案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的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而设计。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制取氧气,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应用价值。
这个内容是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本节课也是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是对于课程的一个主题突出的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制取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了解氧气的颜色、气味、密度和燃烧性质等特征。
3.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增强安全意识和实验能力。
4.认识氧气的重要作用,了解它的应用价值。
5.通过实验观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2.氧气的应用价值的深入理解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熟悉实验方法 1课时1.引入教学:通过引出化学符号、化学式等,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制取氧气的学习氛围。
2.实验操作:介绍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用酸钾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演示(2)学生根据演示情况获得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记录下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各个情况下获得的数据。
课时二:分析实验数据 1课时1.数据分析:对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来得出一些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2.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燃烧实验、吸氧实验等,让学生对氧气的燃烧和吸氧性质进行认识。
3.氧气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其在生活和工业上的重要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视野。
课时三:总结交流 1课时1.讲解反思: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
2.答疑技巧:针对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和答疑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取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应原理l仪器装置l验满方法l收集方法l[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l从空气中分离氧气l 光合作用l……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试验探究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的探究探究内容现象能否产生气体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老师提问]上述三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 [师生共同分析]简单回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得出氧气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如何收集一瓶自己呼出的气体。
[试验探究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探究老师提供大试管、锥形瓶、烧杯、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水槽、长玻璃导管等仪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讨论并尝试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作品展示]学生甲:我们小组用的是大试管、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水槽等组装的。
l学生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等组装的。
l学生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长玻璃导管等组装的。
l…… [学生交流分析]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有的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有的既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又便于及时添加药品……各有优缺点。
[梳理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
三、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
[体验交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方法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交流应用]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四、课外活动设计: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氧立得”是一种轻便、快捷的制氧装置,请同学们课下找找它的说明书或通过上网查询,来了解它的原理。
你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