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的中国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之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之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投资者的关注。
股票市场的异常收益是指股票价格在某一时期短时间内的突然上涨或下跌,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涨跌幅度。
这种波动可能是由于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导致的,例如重大政策变化、行业变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变化。
通过对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研究,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收益现象,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市场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现象进行概述和分析,介绍不同类型的异常收益,探讨其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
2.选取相关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收益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并验证不同相关因素对异常收益的影响。
3.通过比较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异常收益情况,探讨其异同之处,以及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4.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应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增加的挑战,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期望得到以下成果:1.探究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实证分析结果,从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等方面解释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
2.提供对股票市场的深入理解和洞见,促进投资者做出更为理性和明智的投资决策。
3.通过实证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不同因素对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影响,包括市场结构、公司基本面、行业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
六、论文结构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绪论:概述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
中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检测与分析.doc

水生鸢尾属花卉对金属铅、锌的耐性研究
在实验室通过用室内溶液培养的方式进行试验,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铅和锌进行培养,研究水生鸢尾属花卉对铅、锌的耐性研究;实验室结合实际环境进行水生鸢尾属花卉对铅、锌污染环境的修复研究。
105
名贵兰花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研究名贵兰花的产业发展技术参数,包括配方施肥、代用基质开发、综合防治病虫害体系、花期调控综合技术体系等,为合理保护兰花提供依据,并对市场营销模式加以研究。
110
社会工作在企业成长期文化建设方面的应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必备要素之一,如何打造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的社会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以“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课题将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探讨社会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作用,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28
二种水生植物芦苇/菖蒲对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修复研究
通过研究芦苇和菖蒲对重金属的生理反应以及对重金属的耐受能力和富集能力,使芦苇和菖蒲能够运用于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修复。
129
南昌城市交通问题解决途径探析
基于交通基础各子系统相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城市综合规划概念模型,同时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本身的规律,提出建设性的交通管理理论。
111
李白山水诗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启迪研究
李白的山水诗,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就李白山水诗中的题材进行分类。按地名来分,分为描写四川、湖北、江西、湖南、浙江、山西、陕西、贵州、山东、安徽等地的。按时期来分,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按修辞方法来分,有象征、比喻、夸张、想象四类。分别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
106
江西珍稀濒危兰花迁地保护研究
金融市场监管下股票价格波动的分析

金融市场监管下股票价格波动的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股票市场成为了各种投资方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一直备受关注,因为价格波动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财富,更与整个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股票市场监管的角度去分析股票价格波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股票市场监管的意义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关系到整个市场的安全和稳定,而市场安全和稳定是金融市场监管的核心任务。
股票市场监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防范市场风险,推动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要确保账户持有人信息准确,一旦发现有人进行不正常交易等违规行为,及时调查并给予惩罚,以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2.股票价格波动的原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市场因素等。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下行、通货膨胀、利率变化以及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等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如果经济下行,公司盈利将受到影响,股票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国家政策调整时,股票市场可能会受到影响。
政治和国际形势稳定会使股票市场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反之则可能会出现不稳定或剧烈波动的情况。
(3)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也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交投量、市场心态等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当市场交投量大,市场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可能会出现快速上升,反之则可能会出现下跌。
3.加强信息披露和准确度针对上述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股票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应如何加强管理和监管呢?首先,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和准确度,确保投资者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不受限制。
信息披露应该及时、完整、准确,确保投资者能够准确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减少误导和误解。
4.加强市场监管和力度其次,应加强市场监管和力度,加强征信、评级、审核等重要环节的监管。
监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风险和趋势,及时介入和控制风险,更好地维护市场公正性和透明度,保护投资者财产安全。
我国股市的异常波动现象分析

我国股市的异常波动现象分析根据已有的经济学原理及经济学理论,我们知道,股市的波动是必然的。
但这种波动性必然一定要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相适应。
引起股市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股票市场内部的因素,又有股票市场外部的因素,特别是非经济变化带来的外部冲击。
股价波动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
一、股市波动的内涵以及在中国股市的释义股票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它的含义一方面表明宏观经济走向决定股市,另一方面表明,股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
实践证明,宏观经济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呈螺旋式上升,是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股票的价格也一样,也是处于一种上下波动的过程之中。
但是,这种波动一旦超过了投资者的预期,人们发现股市的波动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背离,便出现了我们所说的“非正常波动”的现象。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这种非正常波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受到信息的影响,市场指数或价格在短期内发生超过正常幅度的变化,这类波动表明了市场的有效性;另一类是指市场指数或价格的波动发生在相应的信息披露以前或者以后,这类波动具有一种“滞后效应”因而这类波动表明了市场的无效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非正常波动”或者“异常波动”。
尽管这两类波动都会对证劵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股市异常的波动没有正确反映经济社会真实的运行情况,在很多时候,这种异常的波动总是误导投资者,随之带来的投资风险特备巨大!从我国股票本身的市场来看,自成立之日起,这几十年来,我国股市一直处于剧烈的波动状态。
特别是前10年的时间里,沪、深股市都是大熊市,每年的股市指数都不断创出新的最低点。
2001年的股市最低点是1514点;2002年最低的股市指数是1339点,而2003年的股市最低点至1307点;到了2004年,股市最低点被刷新为“1300点以下”,一直狂跌到1259点;而2005年开年之后,股市就出现了“一泻千里”的态势,6月份,股市创出了近九年来的最低点,998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整顿,改革中国股市,是大家最最关切和热门的话题。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第一章简介近年来,随着股市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价格波动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利润,同时也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优化投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
本文将探究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定义及形态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是指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整体波动情况。
股票价格的波动有多种形态,下面将进行简要介绍。
1.趋势性波动趋势性波动是指股价沿着某种方向持续变化的情况。
这种波动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几周或几个月。
趋势性波动通常是由基本面因素(如公司盈利情况、市场需求等)所影响引起的。
2.波动性波动波动性波动是指股票价格出现起伏波动的情况。
这种波动通常是由各种市场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所影响引起的。
波动性波动通常是短期的,仅持续几天或几周。
3.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是指股票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多次上涨或下跌的情况。
这种波动通常是周期性变化的,可以通过技术分析来判断股票价格趋势。
4.随机性波动随机性波动是指随机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
这种波动通常是短期的,并且不具备周期性和趋势性。
第三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很多,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包括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利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有较大的影响。
2.公司基本面因素公司基本面因素包括公司的盈利情况、营收、市盈率等财务指标,这些因素对股票的价格波动有直接的影响。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涉及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对股市的影响,如税收政策、外交政策、贸易政策等。
4.流动性因素流动性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资金流动量等,这些因素对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和信心有较大的影响。
第四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股市操纵案例分析

股市操纵案例分析近年来,股市操纵案件频繁曝光,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股市操纵是指通过虚假宣传、买卖大宗股票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手段,人为地抬高或压低股票价格,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股市操纵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案例描述在20XX年,某公司的股价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异常波动。
一位投资者发现该公司的股价似乎受到了人为操纵,于是向证监会举报。
经过调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的高管居然与一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勾结,合谋操纵股价,实施内外勾结的股市操纵行为。
案例分析1. 操纵手法多样化该案例中的股市操纵行为采用了多样的手法,包括虚假宣传、人为买卖股票和利用内幕信息等。
这说明股市操纵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2. 内外勾结形成利益链在该案例中,公司高管与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形成了内外勾结,以满足各自的利益需求。
公司高管通过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而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则以获取高额回报为诱饵,积极参与其中。
这种内外勾结的利益链条导致了案件的发生和持续,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产生了严重冲击。
3. 监管不力成为温床该案例反映了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现状。
股市操纵行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与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不足有关。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公司高管和投资者行为的监管,提升执法效能,以遏制股市操纵的发生。
影响及应对策略1. 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股市操纵案例的频发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影响。
投资者一旦失去对市场的信心,可能会纷纷撤离股市,导致股市流动性降低,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股市操纵行为的打击,恢复投资者信心。
2. 强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股市操纵案例的发生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有关。
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股市操纵行为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者,以起到震慑作用。
3. 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针对股市操纵行为的出现,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的市场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的市场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国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场化、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企业股权往往被少数大股东把持,导致小股东参与度低、公司治理不规范等问题,阻碍了中国股市长期发展。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革和公司治理的规范化。
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更是对市场的改革。
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我国A股市场出现了大量新上市公司,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新的投资机会。
然而,由于改革涉及到的范围广泛,实际运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是指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超过股票市场预期的幅度,往往造成交易风险和投资者利益的损失。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A股市场的稳定性和正常发展,也影响了投资者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信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为中国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 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特点和表现;2. 股权分置改革因素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程度;3. 上市公司特征对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2. 统计分析: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3. 财务分析: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其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之间的关系;4. 实证研究:选取一些典型上市公司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的访谈和实地调研,了解其内部治理结构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其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5. 经济模型:设计一个相应的经济模型,模拟股权分置改革对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以及治理结构、财务指标等因素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程度。
中国股市涨跌幅限制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

l 柏
一
维普资讯
第2 卷 5
26 第月 0 年33期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o 总2 N3 o5 . 1 第
19 4 期
从实际的交易过程来看,如果投资者对某个股票的
股票价格达到涨跌 幅限制 。此时除非价格发生反 向变化 ,
格行为差异,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前者的差异并非是由价
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因此 ,如何稳定市场一直 是各国政府和证券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1 7 9 年全球股 8
灾以后 ,许多市场设 立 了断路 器 ( iu r kr、涨跌 Cr iBe e ct a )
Le e 等人 ( 9) 1 4 对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暂停制度进行 9
了研究。他们定义了 “ 假暂停”样本 ( 即在不存在交易
暂停制度时, 按照若干假设已达到暂停条件而由于制度 的原因未受到暂停约束的样本), 通过与 “ 并 真暂停” 样本比较 , 得出交易暂停同时增加 了价格波动性与交易 量,区别在于暂停导致的交易量增加能够延续到暂停日 起的第三日, 而放大的价格波动在暂停后若干小时内就 衰减下去了。K 等人 ( 9) N S 与公司信息披露 i g n 1 1 对 YE 9 有关的交易暂停样本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此类暂停的
票均衡价格的实现 ,干扰 了交易流 动性 ,并 且对价 格波
所引发 。涨跌幅 限制 的支持者 (t ia 和 si 99 G wl  ̄ d tn 8) e ,1 认为 ,在价格剧烈变 动时 ,涨跌幅 限制可 以引致交 易暂
停,使信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充分扩散和吸收,从而降 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的
市值股和信誉 高的上市公司则放 宽或取 消涨跌 幅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1期财经研究Vol 136No 112010年1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 an 12010 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的中国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邹辉文,黄明星(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收稿日期:2009Ο10Ο28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0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 A790096)作者简介:邹辉文(1959-),男,江西崇仁人,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明星(1983-),男,福建泉州人,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硕士。
摘 要:证券市场监管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在理论上存在着长期争论。
目前,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只能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甄别。
文章将监管股市的政策手段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舆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异常波动点对应的四种监管股市的政策事件产生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异常波动点的分布与监管政策事件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监管政策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证券市场监管的力度在加强,监管的效率逐渐提高;相对于其他监管手段而言,经济手段的监管效率较高。
关键词:监管效率;事件研究法;异常波动 中图分类号: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952(2010)0120134210一、引 言 如何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是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关乎国家金融稳定的重要一环。
证券市场监管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监管行为究竟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还是出于某些“部门利益”的考虑,在理论上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两种假设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各自的依据。
理论上的争论固然会随着理论的发展而得以解决,但在目前的状况下,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却只能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甄别。
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检验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说明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国外学者从监管制度、限价制度等角度探讨了监管对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的影响。
Camp bell 等(1997)认为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是一种理想状态,虽然在经济上并不现实,但其可以作为一把度量相对效率的标尺。
Huber (1997)探讨了监管制度的变化对股价行为与信息效率的影响。
Ryoo ,Smit h (2002)讨论了以涨跌停为代表的限价制度对证券市场信息效率产生的影响。
国内学者傅德・431・伟(2005)探讨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对深圳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认为大量监管政策的出台促使深圳股票市场效率在宏观上有所提高,在微观层面也有一定的改进。
何浩(2005)通过检验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对我国证券市场不同阶段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监管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渐近增强发挥了积极作用。
(2)通过对上市公司理财、违规处理事件的实证研究说明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国内学者陶虎(2003)对上市公司筹资运作与股利分配监管制度的效率和证券市场监管者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股票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筹资功能,但其他监管制度的效率都较低。
陈工孟、高宁(2005)分析1999-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违规处理事件的特征和市场反应,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对违规处理公告表现出负面反应。
张宗新、朱伟骅(2007)以中国违法违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部门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惩戒时效性差,威慑效应不足。
由此可见,国内外相应的研究主要通过检验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和对上市公司理财、违规处理事件的实证分析来说明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为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众所周知,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由于供需矛盾、结构矛盾以及市场参与者不成熟等诸多原因,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给予了较强的监管和调控,致使政府的干预调控成为市场异常波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而上述研究则很少考虑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监管政策的效率之间的联系。
本文认为要考察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效率,应当结合股价异常波动点对应的政策信息来进行。
为此,我们首先使用EGA RCH ΟM 模型检验出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的异常波动点,并找出异常波动点所对应的影响事件;然后把监管股市的政策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异常波动点对应的四种监管股市的政策事件发布产生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以期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效率。
二、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实证分析 11股价异常波动的界定。
由于各国股市成立的时间和发展成熟程度不同,各国对股价异常波动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我国股市是经济转型时期建立起来的新兴市场,市场波动较为频繁和剧烈。
如果按欧美等国家的成熟股市标准,采用1%作为目标收益率,则异常波动所占比重会过大,不论是直接去掉异常点还是对其进行修正,所得的分析结果都不具有代表性。
根据残差描述图,如果选用315%作为目标收益率,基本上能够过滤各种因素引起股市大幅度波动的点,而且对过滤后的上证综合对数收益率使用J arque ΟBera (JB )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接受了收益率的条件正态分布假设依据(黄明星,2009)。
因此,我们将315%作为界定异常波动的标准。
・531・邹辉文、黄明星: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的中国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 21模型选择。
大量的研究发现沪市股指日收益率的分布具有左偏性和尖峰厚尾性两大特征,而GARC H 类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收益率分布的两大特征及异方差问题。
考虑到金融时间序列存在着非对称效应,如Engle ,Ng (1993)认为资本市场中的冲击表现出一种非对称效应,允许波动率对市场下跌的反应比对市场上升的反应更加迅速,故本文选用非对称的ARCH 模型进行分析。
考虑到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即高的条件方差应该使条件均值也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把条件方差作为变量引入条件均值方程中。
陈芳平、岳宏远(2008)在沪深股市两轮牛市的比较中发现EG ARCH 模型比T ARCH 模型拟合效果要好,故本文选用EGARCH (1,1)ΟM 模型来识别异常波动点,表达式为: r t =μ+c σ2t +u t(1) ln (σ2t )=ω+α|u t -1/σt -1|+βln (σ2t -1)+γ(u t -1/σt -1)(2) 其中:u t ~N (0,σ2t );ω>0;α、β、γ≥0;t =1,2,…,T 。
式(1)中,参数c 用来描述条件方差σ2t ,表示可观测到的预期风险波动对r t ,它代表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一种权衡。
通过以上模型,我们可以根据t -1的所有样本信息得到t 期的条件波动率σ2t ,把它代入式(1)就可以得到对数收益率的预测值^r t ,同时也能得到预测标准误差^e t ,这时就可以构造给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ln^r t -δ|^e t |,ln^r t +δ|^e t |]来寻找异常波动点。
其中δ是95%置信度下的带宽参数。
31数据选取。
考虑到大量的实证结论表明我国在1996年推行新交易制度和涨跌停板制度后,股市波动更趋于合理,故选取样本区间为1996年12月16日至2007年12月28日,共2665个交易日收盘数据,对其进行对数收益率处理。
41基于EGARC H ΟM 模型的实证结果。
先对收益率进行OL S 估计,根据残差序列的特征,进行异方差检验。
检验结果拒绝残差序列不存在ARC H 效应的原假设,即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均存在ARC H 效应(黄明星,2009)。
因此可运用EGA RCH 模型对样本进行估计,从而得到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EGARC H ΟM 波动方程,并识别出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的异常波动点(黄明星,2009)。
本文依据以下标准对这两个点进行筛选和整合:(1)对绝对值大于315%的上海和深圳指数对数收益率同异常点均有重合的,确定为上海和深圳市场的异常收益点;(2)由于时间序列存在波动聚集性,所以对连续多个交易日都被认定为异常波动点且影响因素为一样的情况,则进行合并为一个异常波动点。
经过上述筛选与整合,最终得到56个异常波动点(见表1)。
将表1得到的异常波动点与wind 数据库中的证券市场大事记中的事件信息进行对应比较,结果表明,异常波动点的分布与政策信息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其中政策面信息产生的波动点有33个,几乎占到异常波动点总数的2/3;而其他信息产生的波动点只有23个,且这些信息分别散见于新闻消息、市场扩容、・631・财经研究2010年第1期自然灾害(如特大洪水)、国际环境(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等。
可见政策面信息对我国股市的整体影响较其他因素更显著,所以本文针对引起股价异常波动的政策事件探讨我国股市的监管效率的合理性。
表1 股价异常波动点表年份时间点199612/16,12/17,12/19199702/18,05/05,05/08,05/14,05/16,05/22,06/06,06/20,07/07,09/22,9/23,10/28199801/13,08/17199905/10,05/19,06/28,07/01,09/09200001/06,01/07,01/11,02/14,03/16200107/30,08/06,10/23,11/07200201/17,01/23,01/28,01/31,06/06,06/24200301/14200409/15,10/14,11/10200502/02,04/01,06/08200607/13,12/11200701/31,02/27,04/19,05/30,06/04,07/05,08/01,08/20,09/11,11/08,11/22三、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点的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 11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 本文尝试用事件研究法验证政策效应的存在,以此说明股市监管效率的高低。
(1)事件研究法与累积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设P It 表示股价指数I 在t 日的收盘股价指数,用R It =lnP It -lnP It -1表示事件发生后的事后收益或实际收益;用事件没有发生时的条件信息X t 下的预期收益E[R It |X t ]表示正常收益;异常收益是AR It =R It -E[R It |X t ],t ∈[T 1,T 2];事件窗口内第t 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为CAR It =∑tk =T 1AR Ik ,t =T 1+1,…,0,…,T 2。
鉴于模型选择的不敏感性(Campbell 等,1997),本文尝试运用EG ARCH (1,1)ΟM 模型计算预期收益。
(2)CAR 的显著性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