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七(华师大版)数学教用课件:34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34页 0064页 0077页 0115页 0144页 0158页 0176页 0214页 0248页 0275页 0328页 0348页 0377页 0428页 0508页 0510页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3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阅读材料 鸡兔同笼 8.1 认识不等式 1 不等式的解集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阅读材料 等于与不等号的由来 第9章 多边形 1 认识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3 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 2 用多钟正多边形 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 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阅读材料 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 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整式的乘除: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2.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 分式及其运算: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
4. 数据统计与处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频数与频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运算能力。
2. 学会使用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重点: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乘法公式、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蓝有2个苹果,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新课讲解:(1)整式的乘除: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2)因式分解:讲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分式及其运算:讲解分式的概念、性质、乘除法、加减法。
(4)数据统计与处理: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频数与频率。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3x^2 4x,5a^3 2a^2,(x+2)(x+3)。
(2)因式分解:x^2 4,a^2 4a + 4。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47套课件1251页)

⑨y≠3;
⑩π≈3.14.
知1-练
2 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A.3x+8 C.a+b=b+a 3
)
B.3+5=8 D.x+3=7 )
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A.2x+3y=1 C.x=8
B.-x+y=4 D.3π+5≠7
知2-导
知识点
2 方程的解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基本上都是 13 岁,就问同学们 : “我今年 45 岁,经过几年后你们的年
你会解这个方程 吗?从小敏同学 的求解方法中你 能得到什么启发?
只要将x=1,2, 3, 4,…代入方 程②的左右两边,
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同样可得到方程的解x=3.
知2-讲
2 x+12 =14. 不妨依次取x的值为11,12,13, 对于方程 3 2 x+12 , 14,15,16,17,代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 求出代 3 数式的值,如下表: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①不是方程,因为它不含未知数;②是含未知数x, 导引:
y的方程;③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④是含
未知数x,y,z的方程;⑤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 等式;⑥是含未知数x,y的方程;⑦是含未知数x 的方程;⑧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
知1-讲
总
结
判断是不是方程,必须紧扣方程的两个要素: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47套课件1251页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1
课堂讲解
方程的定义 方程的解
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某校七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共可 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44×( )+64=328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1. 第一章:平面图形1.1 平面图形的认识1.2 线段的性质1.3 角的概念1.4 相交线与平行线2. 第二章:几何变换2.1 轴对称变换2.2 平移变换2.3 旋转变换3. 第三章:三角形3.1 三角形的性质3.2 三角形的分类3.3 三角形的内角和3.4 三角形的外角4. 第四章:解一元一次方程4.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4.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5. 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1 不等式的概念5.2 不等式的性质5.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线段、角的概念,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几何变换的原理,包括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3.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内角和外角的概念,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步骤,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5.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以及解不等式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和计算。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重点:1.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 几何变换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几何变换的原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

解:设两个合作还需x天, 师傅每天完成 1
1
徒弟每天完成
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4
6
1 x x 1 66 4 解这个方程得:x=2
•
•总工作量记为1
•
徒弟先做1天
徒弟先完成 1 6
x 两个合作 天
师傅完成 x 4
答:两个合作还需2天.
徒弟完成 x 6
徒弟先做1天后,两个合作2天完成,得到报酬450元.
练习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第一 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 要将第一组的人数调整为第二组的一半,应该从 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去?
2.师徒两人铺设一条长186米的地下电缆,师傅 每小时铺设18米,徒弟每小时铺设12米.师傅先 开始工作,2个小时后徒弟在另一端开始铺设, 那么师徒两人还需一起工作多少时间才能完成铺 设任务?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知识回顾
• 1. 什么叫代数式?什么叫等式? • 2. 什么叫方程? • 3. 什么叫方程的解?
思考
下列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等式?哪 些是方程?
1abc, 3a2b,1xyy25,3a,235
2
3
3412,9x1019,abba,Sπr2
你会列方程吗?
请大家把下面的句子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 1.某数的 4 与1的和是2;
关于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数量关系
有关公式如下: (1)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C长方形=2(长+宽),S长方形=长×宽 (2)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
V长方体=长×宽×高,V圆柱=πr2h
问题1
推进新课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学课件

A 3 B 2 C -3 D -2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 凯德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华东师大·七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列出下列代数式
(1)一本笔记本1.2元,x本需要___1_.2_x___钱。 (2)一支铅笔a元,一支钢笔b元,小强买2支铅笔和
3支钢笔一共需要____(_2_a_+_3_b_) __元钱。 (3)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长3,则该长方形的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 数或分母.
2
一、我会应用
1 、 (1)、如果1 x 0.5,那么2 1 x 2×0.5.
2
2
根据 等式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2 。
b
左
a
右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b
左
a
右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b
a
左
右
a=b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bc
a
左
右
a=b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bc规律?
bc
左
a=b
a
右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bc
ac
左
右
a=b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bc
ac
左 a=b
右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实数1.1 有理数的复习1.2 无理数的定义与性质1.3 实数的分类与运算2. 第2章代数表达式2.1 代数式的概念2.2 代数式的运算2.3 代数式的化简3. 第3章一次方程与不等式3.1 一次方程的概念3.2 一次方程的解法3.3 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解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 学会列式、化简代数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掌握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实数的性质与运算,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律,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实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实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配合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代数表达式的运算和化简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2. 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律和化简方法3. 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实数的运算练习。
(2)填空题:代数表达式的化简。
(3)解答题: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2)探索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更多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填序号)
①7x-6=2; ③ x-1 6=x2;
4 ⑤9x2+2y2-z2=4;
⑦x=0;
②4-2=2;
④a+1; ⑥ 2 4=7;
xy ⑧x+6<9;
⑨y≠3;
⑩π≈3.14.
2 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
A.3x+8
B.3+5=8
C.a+b=b+a
D.x+3=7
3 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
知3-讲
例4 李红买了8个莲蓬,付50元,找回38元,则每个 莲蓬的价格为多少元?(只列方程)
导引: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8个莲蓬的价格+38元=50元.
解:设每个莲蓬的价格为x元,则 8x+38=50.
总结
知3-讲
列实际问题中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1)弄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将其转 化为数学问题; (2)设适当未知数; (3)找出能够表示问题中全部含义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 (4)列方程.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6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22课时用移项法解方程1课堂讲解方程的简单变形用移项法解方程2课时流程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本节在上节所学方程的定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来探索移项法则及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解答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课件
1 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 等式性质得到的:
(1)如果x-2=5,那么x=5+_____; (2)如果 3x=10-2x,那么 3x+_____=10.
2 已知m+a=n+b,根据等式性质变形为m=n,那么
a,b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A.a=-b
B.ab=1
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