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练习课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比例的应用》作业设计
A 类作业
一、解方程
12+x=40 40%x=8.4 65x÷5=75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成立
6.4()86 6.3:( )=5:9 ( ):54=3:23 25:7=( ):14 15:
7.5=( ):3
2 0.6:4.8=12:( )
三、解决问题
一列火车长度与它的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火车模型的长度是30cm,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列比例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此类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可根据此知识解题。

进一步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 B 类作业
一、解方程
25:7=x:35 514:35=57:x 23:x=12:14
二、解决问题
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是4:5,小华家距离学校900m,小明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设计意图:还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这题的方程稍微有点难度,计算时需认真仔细。

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解比例。


C类作业
一、解决问题
弟弟在家调制了一杯蜂蜜水,蜂蜜与水的质量比是3:27,期中蜂蜜用了10g,调制好的这杯蜂蜜水的质量是多少g?
【设计意图:此题为拓展延伸题。

有一部分同学在校已经将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了,可以通过此类拓展延伸题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正比例》前置作业——正比例(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正比例》前置作业——正比例(作业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正比例》前置作业——正比例一、作业名称:正比例二、作业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三、作业内容/设计:活动时间:学习《正比例》之前活动地点:家里活动方法:操作法+记录法+文献法人员分工:学生负责调查和记录,家长负责推荐看点,不可以讲解知识点。

活动步骤:(一)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设计意图:在前一节课“变化的量”的学习基础上,提供了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两个表格,引导学生填表,观察分析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发现每组中的两个量都在变化,而且两组变化有共同的特点,即“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的”。

选择这两个变量关系的例子,是学生熟悉的数学世界里的几何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探究新知的基础。

在学生发现两组量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两组量变化的不同点,从变化中发现“不变”,为理解正比例意义奠定基础。

也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过程中,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保持不变,而正方形面积随边长变化的过程中,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也在变化。

这是学生后续认识正比例的一个正例和一个反例,反例的存在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一)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这是现实世界学生最熟悉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速度不变,就是路程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由此引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为学生理解正比例丰富了实例支撑。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学案(预习单)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学案(预习单)

5正比例(2)项目内容1.淘气比妈妈小26岁,他们母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把下表填完整。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时间/时12345678路程/千米90180270360分析与解答: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也在(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就是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 )。

5.预习后我还知道:两个变量之间比值不一定,这两个量就不( )。

6.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

小明/岁6789101112爸爸/岁3233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比值一定成正比例。

参考答案:1.不成正比例不是比值一定2.不成正比例两者不相关3.450540630720增加成正比例4.成正比例5.成正比例6.3435363738不成正比例不是比值一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反比例 练习二》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反比例 练习二》教案设计

正比例、反比例练习二
复习内容:课本33—35的内容。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加深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使同学们能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型:复习课
复习过程:
1、
课题: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十二册36页—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2.能根据这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3课时
过程:。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作业设计【作业类型】课时作业【适用章节】该作业适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设计理念】这样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达到对问题的全面理解,进而迅速准确的解决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开阔思路,把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使用自如,大大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目标】设计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寓算于用”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呈现学生多样化的思考,理解新知,掌握新知,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特色】进入生活情境,理解运算的意义,优化数感,有意识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预估时长】30分钟【预设难度】难、适中、易的比是2∶3∶5作业内容1.基础练习(1) y:65=53:2 4.8:X= 4:12(2)已知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9,现有水540g ,盐水有多少g?2.拓展延伸奇思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一阵浓郁的香味儿,他连忙放下书包,直奔厨房,见妈妈正在煮着什么,他好奇地问:“妈妈,煮什么呢?”妈妈笑呵呵地说:“邻居王阿姨出国回来,带了一袋巴西咖啡豆给我们。

我刚煮好,你来尝尝!”说着,妈妈给奇思倒了一杯。

奇思接过杯子,喝了一小口,咂咂嘴,回味无穷地说:“这可比速溶咖啡好喝多了!妈妈,这杯就归我啦!”妈妈装作生气的样子说:“这可是我忙碌了半天的劳动成果,你怎么能不劳而获呢?”奇思立刻拉着妈妈的衣䄂,说:“好妈妈,你就可怜可怜我这个小馋猫吧!”妈妈说:“好吧,那我再重新煮一杯!”奇思一听,喜笑颜开,立刻拿了一个大瓷杯过来。

妈妈看了,说:“我刚才磨了50克咖啡豆,加了200克水。

你这个杯子能装300克咖啡,煮同样浓度的咖啡,你算算需要磨多少咖啡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

3. 正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根据正比例的定义,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再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判定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判定方法,举例说明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正比例的概念、判定方法、应用。

2. 典型案例分析。

3. 练习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2. 提高题: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正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作业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作业设计
一、认真填写。

1、两种相(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关系。

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是( )。

2、A
B =
C ,如果B 一定,那 么A 和C 应是( )比例关系;如果C 一定,那么A 和B 应是( )比例关系。

3、如果8X
=Y,那么X和Y成( )比例;a ÷b=11,那么a 和b 成( )比例。

二、准确判断。

(下面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在括号内画“√”,不成正比例的在括号内画“×” )
1、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 )
2、圆的面积一定,圆周率与半径。

( )
3、购买《学习报》的钱数和数量。

( )
4、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 )
5、车轮转数一定时,车轮的直径和行驶的路程。

( )
三、解决问题
1、小明要买单价0.5元的小笔记本。

如果买5本,需要付钱2.5元;如果买8本,需要付钱4元。

(1)题中的数量成什么关系?
(2)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3)如果准备买15本,需付钱多少元?
2、你知道吗?如果树影的长度为6米,而这时测得晓天的影长是2米,而晓天的身高是150厘米。

你知道这棵树的实际高度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州市第三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一、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7.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9.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2.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
3.小明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4.做一件衬衫的用布量一定,生产这种衬衫的总用布量和件数。

5. 拖拉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与天数。

三、试一试。


第一题:
A、B 、C 三种量的关系是: A×B = C
1.如果 A一定,那么 B和 C成()比例;
2.如果 B一定,那么 A和C 成()比例。

第二题:
如果Y=8X (Y ,X都不为0), X和 Y成()比例.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