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百年地名分析

合集下载

古文化悠久的乌鲁木齐古城

古文化悠久的乌鲁木齐古城

古文化悠久的乌鲁木齐古城乌鲁木齐古城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中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老城市。

这座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明传承,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乌鲁木齐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一、乌鲁木齐古城的历史背景乌鲁木齐古城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这里是西域交通要道的关隘和商业集市。

随着历史的推移,乌鲁木齐逐渐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吸引了来自中亚、欧洲和东亚的商贾和文化交流。

二、乌鲁木齐古城的建筑特色乌鲁木齐古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亚、伊斯兰和汉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城市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千年古树和著名的清真寺。

1. 千年古树乌鲁木齐古城内分布着多颗千年古树,这些巍然屹立的古树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其中最著名的是“葡萄王树”,是中国最大的千年葡萄树,被誉为乌鲁木齐的“城市绿肺”。

2. 清真寺伊斯兰教在乌鲁木齐古城中占有重要地位,清真寺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鲁木齐的红山清真寺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寺庙,以其壮丽的建筑和宏伟的气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三、乌鲁木齐古城的文化价值乌鲁木齐古城作为西域文明的重要节点,融合了中亚、东亚、欧洲等多种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

1. 文化交流与融合乌鲁木齐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吸引了来自中亚、欧洲和东亚的商贾和文化交流。

在这里,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2. 历史遗迹的保存与传承乌鲁木齐古城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乌鲁木齐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遗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弘扬乌鲁木齐的古老文化。

3. 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乌鲁木齐古城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这些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古城的壮丽建筑和丰富文化,还能够深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乌鲁木齐还原棕81

乌鲁木齐还原棕81

乌鲁木齐还原棕81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的首府,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乌鲁木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年。

在北宋时期,人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城镇。

在过去200多年中,乌鲁木齐经历了多次变迁,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它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棕81。

“棕81”是乌鲁木齐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它集中位于古老的城内,几乎可以说是乌鲁木齐的标志建筑。

它由四栋外形不一的建筑物组成,分别位于城墙的四个角落。

每栋建筑都有一个大门,大门开口大约两米多,可供行人和牲口通过。

棕81建筑物比较高大,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正是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乌鲁木齐旅游更加吸引人。

虽然棕81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航空旅游的发展,许多乌鲁木齐传统的建筑物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尽管棕81建筑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但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历史特色,仍然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为了保护棕81,乌鲁木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对棕81建筑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恢复。

在经过几次修复和保护后,棕81建筑又重现了昔日辉煌的模样。

此外,乌鲁木齐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与乌鲁木齐建筑相关的受损情况。

政府的这些保护措施,使棕81建筑保持得更加完整,成为乌鲁木齐城内最具特色的建筑。

现在,棕81已成为乌鲁木齐推广旅游业和文化遗产的一面旗帜。

它不仅是乌鲁木齐的景点,也是新疆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之一。

乌鲁木齐棕81虽然沧桑,但它仍然活跃在乌鲁木齐的历史长河,它以其弥漫的中国古建筑风格,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见证历史的视角。

对乌鲁木齐的旅游也正在逐步发展,它的文化氛围也为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乌鲁木齐棕81建筑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表达着乌鲁木齐的历史和文化。

它的存在,将永久保留在乌鲁木齐这座充满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城市之中。

乌鲁木齐市老地名[原创]

乌鲁木齐市老地名[原创]

乌鲁木齐市老地名清朝老百姓叫出“东南西北”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迪化城,设4座城门:东惠孚、西丰庆、南肇阜、北憬惠。

这是官方命名,老百姓觉得叫起来太拗口,渐渐就叫成了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上图)。

1772年,清朝政府又在迪化城西北建了巩宁城,城内移驻满营官兵,所以人们称其“老满城”。

老满城周边大多数地名是以开发屯田聚民点来命名,比如,头工、二工、中营工、三工、地窝堡等。

光绪十二年(1886年)迪化城开始扩建。

清政府在如今的建国路一带建了“新满城”,与迪化城合为一城,并联通了在同治三年(1864年)毁于战火的老满城。

当时,整个迪化城设7个门,当时道路建设无序,城内以大十字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4条大街。

巡抚衙门所在地就在如今的人民广场一带,周围街巷商业繁华,较有名的有铜铺街、衣铺街、荷花巷、留仕巷,铜铺街、衣铺街是卖铜器、衣服的地方,留仕巷则是旅馆较多,主要为地方官员来办事住宿等,这些街巷后来在民国时期都拆了。

那时也有了车市巷、马市巷、山西巷、南关、西关、北关、南梁、西河坝、二道桥子等街路和地片名称。

如今的小西门当时被称为徕远门,就是如今的徕远宾馆附近,西河坝是指乌鲁木齐河以东到西大桥那一片。

清代时,如今的东风路西段叫参将巷,因为住着很多军队官员,中段是铜铺街,东段叫县正街。

文化路当时叫汉城街,因为此处做生意的汉族人很多。

现在的健康路当时有一部分叫西箭道子,因为它直、远、细。

清末迪化城繁华的市井气息主要在北门以南,直到二道桥子。

很多从南疆来的人从南关要进城,但那时普通百姓不能随随便便进城,有些进不了城的人就在城外安顿做买卖,逐渐在城门外形成繁华的街市。

民国江河命名道路成风民国时迪化街路建设特点是:虽进行了扩建仍基本在迪化城内进行。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明德路,这个路名可以说是当时街路名中最有文化品位的一个。

经过考证,这个路名是北洋政府时期杨增新主政新疆时由他命名的。

明德路清朝时是布政司衙门所在地,老百姓一般是不能随便去的。

乌鲁木齐概况

乌鲁木齐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和东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

行政区总面积1.42万平方公里,现辖7区1县,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

一、历史乌鲁木齐(Urumqi)的称谓早在公元925年和田塞语《使河西记》中已有记载,为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西汉时期,汉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

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

清军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扩建旧城,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二、人口与民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其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

乌鲁木齐有少数民族49个,世居民族13个。

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等族。

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的汇集之地,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广融博汇,造就了具有世界性的灿烂辉煌的文化,维吾尔音乐之母——十二木卡姆、蒙古民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象世界上其他英雄史诗一样,在东方文化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众多的民族,各种穿戴、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构成了乌鲁木齐五光十色的奇特风采。

四、经济2011年乌鲁木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7.1%。

乌鲁木齐介绍PPT_下载

乌鲁木齐介绍PPT_下载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东以
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
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
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
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
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
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
罗斯、达斡尔等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
总人口311.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径
独特习俗
独特习俗
• 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 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 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 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乌 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 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 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 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 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 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 引力。
美丽的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综合信息
乌鲁木齐的历史
乌鲁木齐的历史
•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乾隆 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 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 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 政统治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 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 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 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 保留迪化县。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民 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 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 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 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 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 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地名文化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地名文化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地名文化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该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乌鲁木齐地名的研究涉及到乌鲁木齐的历史、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

首先,乌鲁木齐的地名来源于维吾尔族的语言,意思是“美丽的草地”。

这个地名反映了乌鲁木齐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草原的美丽景色。

乌鲁木齐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人们常常用“水草丰茂”来形容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

其次,乌鲁木齐地名也反映了该地区多民族的文化特点。

维吾尔族是乌鲁木齐最大的民族,他们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对地名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乌鲁木齐市内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地名大多用维吾尔族语言命名,街道的命名多与古代民俗、历史事件以及自然景观有关。

这些地名不仅反映了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该地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最后,乌鲁木齐的地名还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

乌鲁木齐位于南疆天山山脉北麓,地势北高南低,周围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草原、戈壁、沙漠等地貌特征。

许多地名与这些地貌特征有关,如北山、南湖、新疆国际大巴扎等地名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

总之,乌鲁木齐地名的研究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既可以看到其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也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

乌鲁木齐地名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
化和地理意义十分重要,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

人口社会学论文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居住分异测度及变化分析

人口社会学论文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居住分异测度及变化分析

人口社会学论文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居住分异测度及变化分析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居住分异测度及变化分析人口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等问题的学科。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居住分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为例,对其居住分异进行测度和变化分析,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城市居住分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山区的基本情况。

天山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是该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因此,天山区的居住分异现象较为明显。

为了测度居住分异程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人口密度、职业分布、收入水平等指标。

其中,人口密度是最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天山区不同街道或社区的人口数量,并计算人口密度,可以得出不同区域的居住密集程度。

此外,职业分布和收入水平也可以反映居住分异的情况。

通过调查不同区域的职业结构和收入水平,可以发现不同社区或街道存在的职业差异和经济差距。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居住分异的变化趋势。

城市居住分异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是影响居住分异变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不均衡现象逐渐显现,导致居住分异现象加剧。

其次,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居住分异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可能通过限购政策、住房补贴等手段来调控居住分异现象。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居住分异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偏好、社交圈子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居住分异的程度和方向。

在分析居住分异的变化趋势时,我们需要关注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例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居住分异产生影响。

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繁华的商业区居住,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选择安静的居住环境。

此外,不同职业群体之间也存在居住分异现象。

例如,高收入职业群体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高档住宅区居住,而低收入职业群体则可能选择经济实惠的居住区域。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居住分异现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乌鲁木齐神秘之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乌鲁木齐神秘之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乌鲁木齐神秘之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乌鲁木齐,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首府。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乌鲁木齐以其浓厚的历史传统和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乌鲁木齐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重要贸易路线。

其起点被认为是乌鲁木齐,这个地方非常适合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因为它位于与中亚和欧洲交界的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当我们站在乌鲁木齐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代商旅的繁忙和热闹。

丝绸之路的起点,象征着乌鲁木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这里曾经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化、商业和宗教交汇的地方。

乌鲁木齐以其特有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一座座古老的清真寺和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见证了乌鲁木齐的发展和变迁。

这里的著名景点如无量寺、天山大峡谷和红山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乌鲁木齐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历史和文化,更在于其多元的民族特色。

这里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使乌鲁木齐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维吾尔族菜肴,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和音乐表演。

然而,乌鲁木齐的起点地位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丝绸之路。

如今,乌鲁木齐作为中国的重要边境城市,也是连接中国和中亚的重要通道和物流枢纽。

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乌鲁木齐正成为该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加强着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在丝绸之路起点的乌鲁木齐,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未来的希望。

这里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地方,融合了古老和现代、中西方文明的精华。

乌鲁木齐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它将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无论你是来感受历史文化,还是来探寻丝绸之路的起点,乌鲁木齐都会给你惊喜和满足。

带上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踏上旅程,发现乌鲁木齐神秘之地丝绸之路的起点带给你的惊喜与魅力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4
“清 真 王 ”,在 迪 化 城 南 区 筑 “王 城 ”,群 众 习 称 “皇 城 ”。
C 政治 A 自然 A 自然 C 历史
B 政治 B 政治
12
朝 (1881年)清政府 毛湖
,将南梁到
划为贸易圈, 胜洋行在现在

1881
D 经济

南的在的延公
水 毛 ,加工
毛 ,故 得 名 毛 湖 。
181


名来源及含义
名文 名时间
化分类
13
1883年陕西渭河地区的
群 众 从 老 坊 寺 分 出 ,迁 址 到 建 中 路 附 近 修 建 寺 院 ,
陕西大寺 1*06年由陕西籍信教群众重修寺院。
1883
B 政治
14 文昌阁 文昌阁,以功用命名,属于道教文化场所。
1884
B: 治
15 小西门 1886年 (清光绪十二年)将原来的四道城门辟为七道,群众称“徕 远 门 ”为小西门。
地名。分 析 天 山 区 百 年 地 名 背 后 所 指
征的老乌鲁木齐市文化和历史状况。
关键词:地 名 乌 鲁 木 齐 天 山 区 地 名
文化城市
一 、前言
名 文 化 是 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
个时期的文化均在地名中有所渗透。
从地名 知 当 时 的 历史文化背景及
发 展 变 迁 。地 名 对 人 类 文 化 的 研 究
名称本身也带有方 ,意 为 “中
”, 把 其 他 地 区 叫 做 “四方 ”[3]。我
方 名及 ,方 名也
见 。就 世界范 f 见地名。方 是
建立在人类对地理 的主观认知之
上 的 ,这 类 地名形成时 早 , 性

(三 ) 天山区百年地名文化分析
有如化石对古生物的研究。

文化背后的 ,从 名 文 化 中窥探历
史文化的变迁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
[1]。天 区 是 乌 鲁 市 的 老 城 区 ,
历史悠久。 自清朝开始就 城市雏
形 ,今天的乌鲁 市就是以天山区内
表 1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百年地名录
的“老满城”为 发 展 而 来 的 , 名
文化最能表 征 乌 鲁 市 的 历 史 。从
10
满城
年 ,乌鲁
统 在迪化城
“满 营 十 城 ”(即 建 一 带 ),移满营兵驻
。1880年 , 府在迪化城东北重建满城,竣 工 后 ,满营官兵及
驻 。原来的迪
1825
化城由民商 , # 城 ”。
11
1864年 ,原陕西阿 皇城
明 (字 得 )与乌鲁
提 标 参 将 索 焕 章 起 兵 抗 清 ,妥自立为
2 5 0 多名回
9
农 移到新疆乌鲁 宁夏湾 的土地上 造 田 ,以种
,就在城东郊区这片

。他 们 在 这 :芜
、搞 工 业 作 坊 ,或 者 做 小 生 意 谋 生 。于 是 ,人们习惯
1788
上就把这 方 称 作 “宁夏湾”。
市区 ,是 王 朝 军 队 和
驻 扎 的 地 方 , 得 名 “满 城 ”。早 在 1825
A 自然
从 地 貌 上 看 ,该 街 比 市 区 高 ,所以
南梁大街。
3 南门 原是旧迪化城“肇阜”门(亦称南门)外的关厢,名曰南关。
1762
763年 府架设了乌鲁 河上(
附近)第一座“虹 桥 ”,因在城西故称西大
4 西大桥
。1 9 5 9 年
府修建钢筋水泥 ,1 9 9 6 年 建 ,直至今日。
1763
天山区的地名文化
以窥见古时
候的乌鲁
市的政治经济及社会
文化。
二 、乌鲁木 齐 市 百 年 地 名 文 化 分 析
(一 )乌鲁木齐市百年地名
理和归纳乌鲁 市天山 区地名,得 到 百 年 以 上 地 名 20 ,同时
名 性 质 进 行 分 类 。百年以上地
名按时
表 1 [2]。


名来源及含义
名文 名时间
商贩们就赶
1*00
、牛、 、骆驼、毛驴、鸡鸭鸽子等家畜家禽来此交易,马市的名字由此而传开。
D 经济

同季 登魁曾在这 设了“
18
山西
时 从 (呼和浩特)来的骆驼队,到乌鲁
巷子
这里为“
”。
”,方便来往在丝绸 的 ,
在“
”,因此人们习惯称 1*10
D 经济
始 建 于 1*12年 ,;1*87年重建新堂,次年竣工投入使用。语种汉语,因称呼所信的神为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百年地名分析
《长 江 丛 刊 》2018. 05
■郭佳茵/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摘 要 :地 名 是 人 类 文 化 发 展 的 足 迹 ,
从地名文化中可窥见历史的踪迹。文
章从分析乌鲁木齐市老城区的百年地
探查老
市的历史。通过
收集和整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地名
数 据 ,找到
百年以上历史的
化分类
乌鲁
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唐、元 建 筑 遗 址 群 之 一 ,6 4 0 年 6 4 8 年
1 乌拉泊 建城。乌 ,蒙
,即 乌 、乌 兰 拜 ,意 为 色
,是蒙 鲁特部落牧居 0648
乌鲁木齐时的名称。
C 政治
2 南梁

行街,
1696年 ( 熙 十 五 年 )开 始 在 那 条 街 上 开 设 商 行 。 1696
旧 址 ,在现在的新

。是迪化城的
,盛世才统治
1763
旧址。
7
东门
旧迪化城东门一带得名。
1763
1766年设 南北四门,北 曰 景 惠 。1934年 ,改 景 惠 门 为 永 安 门 。解 放 北 路 北 端 ,人
8 北门
1766
们习

朝乾隆年间,宁夏省所属海元、西 鸡 、固原一带遭了水灾,有 个 村
1886
B: 治
始 建 于 18*6年 ,前身称为“南梁寺”。历史上该区
商 贸 区 ,设有

16

的领事馆和外国人开的银行,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洋 行 街 ”,故该 寺也被命名
1*00
E 宗教

为 “洋 行 寺 ”。
17
2 0 世 纪初,这 自 然 形 成 了 一 个 老马市
易市场,特 是 夏 季 ,每天
1* 天主教堂
1*12
“天 主 ”,故 此 命 名 为 “天 主 教 堂 ”。
E 宗教
20 二道桥
以追溯到 的 宣统年 间 ,它是 在乌鲁 划 定 “商 贸 圈 ”的 分界
。 年在南梢
有一座桥, 与这桥相仿,
头 ,所 以 这 :二 1*12

A 自然
(二 ) 百年地名分析
年地名的方位性。

就对方 有特别的 ,“ ”这个
A 自然 A 自然
早在
十八年(1763年 )原迪化城建成后,大 十 的 商 店 日 渐 增 多 ,初步形成了
5
十字 市内的商业区。解 放 ,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大 十 成 为 了 乌 鲁
市最繁华的闹 1763
A 自然
市区之一。
这一代为大十字。
6
1763年( 大西门
时期改名
十年)迪化城的 ,但 一 直 以 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