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分析

合集下载

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临床研究

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临床研究

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方法应用多普勒彩超分别检测4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

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0%,,以低回声斑块为主。

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超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彩超,相关性过去对脑梗死的研究局限于了解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状态缺少相应研究。

本文通过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或征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44~81岁;平均63.1岁,均经CT证实,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性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TIA)发作症状,同时选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5~82岁作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基础上仪器使用德国西门子SEQUOIA512型彩超仪,探头频率7.5MGz。

1.3 方法患者取平卧头仰位,充分伸展颈部,头偏向被检查的对侧,从颈总动脉起始处(ICA)开始,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交叉处(BIF)、ICA及颈外动脉(ECA)起,在纵切扫查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做横切扫查,测量CCA内径(于分叉前2 cm处),ICA内径于分叉前1.0 cm 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分型。

1.4 判断标准从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I 根据组织病理学原理将IMT>1.2 mm(分叉处>1.5 mm)视为粥样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影像学特征,按回声特点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4型。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作用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作用
T EA 工 T E 论 著
彩 超 对 颈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斑 块 与脑 梗 死 关 系 的作 用
张 又红 钟敏 余玲娜 蓝 思荣
( 东省梅 州 市人 民医 院 广 东梅 州 5 4O ) 广 110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彩超 分析颈动脉 粥样硬 化斑块 与脑梗 死关系的应 用 值。 价 方法 通过对 本院20年1 .21 月 6例经 08 H_ 01  ̄ 年1 18
r l to f r a o i a h r s l r tc lq e a d e e r l n a c in. t o s 6 c s s n u h s i l r m J n a y 0 8 ea in o c r td t e o c e o i p a u s n c r b a i f r to Meh d 1 8 a e i o r o p t fo a a u r 2 0
g o p ( 97 % ru 7 . )wee wi i ee t d g e s o ah rslrt lq e d a n s d b o r cp l l ao n .T e e we e 6 6 r t df r n e re f t e oc oi pa u ig oe y cl o pe ut su d h r r h f e c o r r
ZHANG Yo h n ZHON uog G Mi S n n LAN n HE Li g a Si n r g o Th P o l S e e p e’ Ho pi l f s t o Me z o Gu n d n r v n e, n d n 5 1 0, i a a ih u a g o g P o i c Ga g o g 1 4 O Ch n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赵微;冯冲
【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30)6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频彩超检查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 ,血流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以2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6 例,检出率占 87 %;对照组中有 IMT增厚和斑块形成5例,占18 %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 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赵微;冯冲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黑龙江,牡丹江,157000;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4.4
【相关文献】
1.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 [J], 吴丽珍
2.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J], 刘靓;黎东霞;叶昌远
3.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超探查及相关性研究 [J], 侯聪玲
4.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刘海霞
5.亲环素A及脑梗死相关血液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赵悦杉; 郭若一; 顾天舒; 王世佳; 于萍; 郭力; 李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5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门诊体检的60例经CT 或MRI证实的无脑梗死健康者,进行颈动脉颅外段高频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并进行比较。

结果65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0例颈动脉颅外段检出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6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软斑及混合斑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规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能早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积极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因素。

标签:高频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早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频超声能清楚地显示颈动脉的实时解剖图像,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有效的手段。

为此收集我院65例脑梗死患者和门诊体检的60例无脑梗死健康者,进行颈动脉颅外段高频超声检查,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间65例经CT或MRI 证实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平均(60.21±0.50)岁,脑梗死的诊断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另选取门诊体检的60例经CT或MRI证实的无脑梗死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51~74岁,平均(59.54±0.50)岁。

两组人群均进行颈动脉颅外段高频超声检查。

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

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

a n d 1 1 0 c a s e s o f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g e 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 a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b i l a t e r a l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w i t h c o l o r 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u n d
65 0 2 2 4,Ch i na
[ A b s t r a c t l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 c o l o r 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u n d i n 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 a n d c e r e b r a l
【 中图 分类 号】 R 4 5 1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1 6 7 2 — 5 6 5 4( 2 0 1 3) 0 2( a)一 O 1 5 2 一 O 3
Hi g h Fr e q ue nc y Co l o r Do p pl e r Ul t r a s o u nd i n Ca r o t i d At h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l a qu e a nd Ce r e br a l I nf a r c t i o n i n t he S t u d y o f Va l u e Re l e v a nc e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t h e s t u d y o f v a l u e r e l e v a n c e .M e t h o d s 1 1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T d i a g n o s e d b y M RI , t h e g r o u p o f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分析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分析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并比较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25.8%,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观察组的PSV和EDV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1]。

彩超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有独特的优点[2],现通过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并评价彩超的应用价值,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CT或MRI确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9.3±7.7岁);选择同期在我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1.4±6.9岁)。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使用philips 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彩超检查,取仰卧位,将其头部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分别依次扫查颈总动脉主干(CCA:颈内外动脉分叉下 1.0-1.5cm处)、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颅外段(ICA:BIF上方1.0-2.0cm处)及颈外动脉起始端(ECA)。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质地的超声评价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质地的超声评价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ZE NG 1 LA i , I NG Ha — ig S u ibn 2 HIC u - u h l o i lfR n  ̄ C u t,i hu5 5 0 , h a 1D r fUt su dP o e H s m ogm onyLu o 4 4 0 C i ; r p' p o s z n 2Dp r et R d l y t itJ l t o i lfLuhuMei oeeLuhu55 0 , hn ) eat n a io , eFr  ̄i e H s t izo d a Clg ,i o 4 40 C i m o f og h sA a d p a o c l l z a
Ulr s u d i h a u to ft e Co r l t n b t e r td Ar e y P a u n r b a n a c o t a o n t e Ev l a i n o h r e a o e we n Ca o t r l q e a d Ce e r lI f r t n n i i i
17 8 1
x dcl o ra , c 2 1 V13 i i un lO t 0 0,o L Me a J . .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斑 块 质 地 的超 声评 价 与 脑 梗 死 相 关 性 分析
曾枝柳 梁海冰 石春玉
( 1柳州市融安 县人 民医院超声科 , 安县 融 550 2柳州 医学高 等专科学校第一 附属 医院 , 州市 440; 柳 550 ) 440
率 的差异 , 分析斑 块质地 与 脑梗死 的相 关性 。结果 脑梗 死的发 生率 颈动脉 不稳 定性 斑 块 , 明显 高于稳 定 性斑
块, 两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oi c回归 分 析 发 现 , 龄 、 血 压 、 尿 病 与 脑梗 死发 生率 相 关 .5 。l s gt i 年 高 糖

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动脉粥样斑 块 6例 ,B I F 4 6个 , 其 中左 侧 3 0个 , 右侧 1 6个 ;
C C A 2 1个 , 其 中左侧 1 4个 , 右 侧 7个 ; I C A 1 9个 , 其 中左侧 1 0
个, 右侧 9个 。对照组 1 6例检 出斑块 4例 1 4个 斑块 , 硬斑 2 个 ( 1 4 . 3 %) , 软斑 5个 ( 3 5 . 7 %) , 混合斑 7个 ( 5 0 . 0 %) 。观察 组
量数据 以均数 ±标准差 ( ± S ) 表示 , 组 问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以百分 比表示 , 其 比较 采用卡方 检验 。P<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1 . 1 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1 年 1 月至 2 0 1 3年 1 月 门诊和住 院接 受治疗 的脑梗死患者 7 2例 为观察 组 , 符合第 四届 全 国脑 血管 会议修订 的标准 , 并 经颅脑 C T或磁共 振 ( MR I ) 确诊 。其 中男
表 1 两组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 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
注: 两组 比较 , P< 0 . 0 5硬化斑块检 出率为 8 4 . 7 %, 多为软 斑和混合 斑 , 好发 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总动脉 内中膜厚度 、 收缩期 峰值血流速度 、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明显低 于对照组( P< 0 . 0 5 ) , 血管 阻力指数 、 血管搏动 指数明显 高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脑梗 死发病 与颈动脉 粥样硬化有 关, 不稳 定斑块为主要 危险因素。
4 1 例, 女3 1例 ; 年龄 4 1~ 7 3岁 , 中位 年龄 ( 5 7 . 8±1 1 . 2 ) 岁; 右 侧脑梗死 3 0例 , 左侧脑梗死 4 2例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轻型 2 1 例, 中型 4 3 例, 重型 8 例; 初发 4 3例 , 复发性死 2 9例 ; 伴高脂血 症2 7例 , 高血压病 2 2例 , 糖尿病 2 3例 。选择 同期非脑 梗死患 者6 9例为对照组 , 其中男 3 7例 , 女3 2例 ; 年龄 4 2— 7 5岁 , 中位 年龄 ( 5 7 . 9±1 2 . 1 ) 岁; 伴 高脂 血症 2 3例 , 高血压病 2 0例 , 糖尿 病2 6例 。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斑 : 斑块呈 中强 或弱 回声 , 由于 内 膜 向


颈动脉超 声检查 , 观 察 颈动脉 内中膜 , 将
斑块分为软 斑 . 硬 斑 及混合 性 斑块 , 随 机
脑梗死是神经 系统 常见疾病 , 动脉粥
样硬化 是 基本 病 因 J , 动脉 粥 样硬 化 是

筛选 体 检 者 4 8例 作 为 对 照 组 , 分 析 斑 块
种大 中动脉退行性 、 增 生性的全身性疾
与脑梗死 的关 系。结果 : 脑梗 死 组 中, 颈 动脉 硬 化 斑 块 的 检 出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9 3例 脑 梗 死 患 者 中 检 出 斑 块 6 9 例
( 7 4 . 1 9 %) ,对 照 组 栓 出 斑 块 6 例

要 目的 : 通 过 应 用 彩 色 多普 勒 高频
超 声对 颈 动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检 测 , 探 讨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与 脑 梗 死 发 生 的 相
关性 。方 法 : 收治脑梗死 患者 9 3例 , 进 行
内斑块管腔狭窄处血 液动力 学的变化等。 判断 标准… :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 I MT)>1 . 0 mm 为 内 膜 增 厚 , I M T> 1 . 2 a r m视为斑 块 形 成 , 根 据 组织 病 理 学 研究 和斑块 的影 像学特征将斑块分为 : ①
增厚 , 使 内膜 变 为粗 糙 , 逐渐 形 成 斑 块。
斑块 的组织成 分与 脑梗 死 的发 生密 切相 关 。有学者认 为斑块 不稳定 是 引起 脑梗
局部一扁 平状 强 回声。③ 混 合 斑 ( 亦 称 复杂斑 ) : 由不均质 软 、 硬斑 混合组 成 , 呈
强 回声 、 中等 回声及低 、 无 回声混合存在 。 形 态极 不规则 , 范 围较 大 , 常 常造 成局 部
0 . 0 5 ) 。结 论 :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是 脑
梗 死 的主 要 病 因和 危 险 因素 , 利 用彩 色多
普勒 高频超 声检 查颈 动脉 能早期 发现 粥
样硬 化 斑 块 , 同时 判 断 斑 块 的性 质 及 其 稳
定性 . 从 而对指 导 I 临床 用 药 、 评 估预 后及
( P> 0 . 0 5 ) 。
动脉( E C A) 、 椎动脉( V A) 进 行测 量 血管 内径 。观察 血管解剖结构 , 测量 动脉 内 一 中膜厚 度 、 管径宽度、 有 无 斑块 、 斑 块 大 小、 形态 、 性质及 附着 部位 , 彩色多普勒观
察 整 个 管 腔 的血 液 动 力 学 情 况 , 观察血管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 3. 2 27
况: 发生在右侧 3 0例 ( 4 3 . 4 8 %) , 左侧 3 9 例( 5 6 . 5 2 . %) 。动脉 粥样硬 化斑 块 以分 叉处最 多 见 , 斑块分布特点: C C AB I F> I C A起始 部 >C C A主 干部 >E C A 。虽 左 侧 比右侧 值略高 , 但两者 问无显著性差 异
病, 动脉 硬化的早期 改变 是 内膜脂 质 、 复
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 平
滑肌细胞增生 和胶原 纤维 增多 导致指 纹

管腔 内凸出 , 形 态或 不规 则 , 有 的可呈扁 平样或偏心半 圆型 , 内部结构均匀或不均 匀 。②硬斑 : 斑块 轮廓 清 晰, 呈 强 回声或 中等强度 回声 。形态 可呈块 或点状 , 大小 不一 , 有的不规 则 , 其后 方伴 声影 。钙化 性较强 的斑 块 , 其 后方 伴有 明显声 影 , 因 声影的遮盖 , 不能 显示 整个 轮廓 , 仅 可见
两组 颈总动 脉 内 中膜 厚 度 ( T MI ) 的
比较 , 见表 2 。 动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在 各 部 位 发 生 情
4 5 6 3 0 0河 南 内黄 县 人 民 医 院
动脉 ( C C A) 球 部近心 端 2 0 m m, 颈动 脉分
叉( B I F ) 1 0 m m处 、 颈 内动 脉 ( I C A) 、 颈 外
沦著 ・ 临床辅助检查
c H { N £ s £ c o M M u N { T V D 0 c T O R s
高频 彩超对颈 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与脑梗死相关性 的分析
巩 彦 星
患者头部稍 向对侧转动 , 超声束纵轴要 与 血管 的走行 方 向平行及 横切 检查 。探查 颈总动脉 、 颈 内外 动脉及椎动脉 。取颈总
厚 与对 照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粥样 硬 化 斑 块
管腔 高度狭 窄或堵塞 。④溃疡斑 : 斑块 表
随着 彩 色 多 普 勒 高 频 超 声 的 不 断 发 展, 超声应用 越来越 广 , 颈 动 脉 超 声 检 测 是 近 年 无 创 性 诊 断 和 评 估 血 管 壁 病 变 的 有 效 方 法 之 一 。2 0 1 0年 5月 ~2 0 1 2年 3
早 期 预 防 和 治 疗脑 梗 死 有 重要 的 作 用 。
关键 词
彩超 多普 勒 高频 超 声 颈动脉
颈 动 脉 内 中膜
死等严 重神 经 系统 损 害 的危 险 因 素 J ,
许多研究表 明斑块破 裂 与斑块 中含脂 质 有关 , 含脂质 高 的斑块易 破裂 、 出血形 成 血栓 , 脱落可造成脑梗死 。由于斑块 内病 理组织成分的不同 , 发生梗死 的几率 也不 同, 软斑 、 混合溃疡斑含脂 质成分高。 本研究 结果 表明 , 观察组颈动脉硬化 斑块检 出率 显著 高于对 照组 , I M T明显增
形成 , 表现为 内中膜增厚 , 颈动脉 I MT增
厚是 颈动脉早期 粥样硬 化的标志 , 且超声 能够 直接 检测 , 这 已得到病 理 学 的证 实 。 在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 , 病变
主要 累及 大 、 中动 脉 的 内膜 , 首先是 I M T
( 1 2 . 5 0 %) , 异 差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