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管理(二)》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6章 情绪与压力

(四)情绪的组织功能
1、情绪与工作记忆 情绪的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工作记忆。
2、情绪与决策 情绪不仅影响对信息选择和加工,还影响认知决策与风格。
3、情绪和创造性
预期结果 (包括预期情绪)
认知评估
四、情绪调节 (一)积极情绪调节 (二)消极情绪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手段 1、关注 领导者可以提高自己对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情绪关系的关注度,同时 提高自己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 2、改善 团队领导可以通过对员工灌输积极情绪,来改善团队情绪氛围,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团队士气和营造团队和谐的人际关系。 3、奖励 当组织中情绪氛围不佳时,组织中的情绪处理者会主动采取富有建设性的技巧和手段来处 理组织中的有害情绪。
(二)压力的后果
过高的工作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行为和身体。
工作压力对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压力会导致人们表现出焦虑、压抑、神经质、易激动、 紧张、厌烦沮丧等情绪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焦虑情绪的产生,同时焦虑也是压力产生 的主要心理状态之一。
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低、缺勤、离职以及决策失误等方面。关于压力与 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它们呈倒U形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一)情绪的动机功能
情绪的动机功能又称情绪的调节功能,指情绪对人的活动 起发动、促进和调控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 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任务。
(二)情绪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人们可以凭借一定 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三)情绪的适应功能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学习答案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领导者的资格与经历也是产生因素
[A.选项]权威
[B.选项]权力
[C.选项]影响力
本题参考选择是:C
2.根据布雷克管理方格图,下列管理方式中对工作抓的最紧的是( )
[A.选项]8.4
[B.选项]3.7
[C.选项]2.8
[D.选项]9.2
本题参考选择是:D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
[A.选项]个体心理
[B.选项]群体心理
[C.选项]组织心理
[D.选项]病理心理
本题参考选择是:D
4.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
[A.选项]9.1型管理方式
[B.选项]1.9型管理方式
[C.选项]1.1型管理方式
[D.选项]9.9型管理方式
本题参考选择是:D
5.企业组织要在适应外界变动和变革中追求一种平衡()
[A.选项]绝对
[B.选项]相对
[C.选项]动态
本题参考选择是:C
6.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称为( )
[A.选项]正式群体
[B.选项]参照群体
[C.选项]实属群体
[D.选项]非正式群体
本题参考选择是:C
7.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 ( )。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以人为本(二)以德为本(三)中庸之道(四)无为而治五、管理心理学研究(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二)研究的热点问题(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人性与管理一、中国古代人性假设与管理(一)人性无善恶假设(二)人性善假设(三)人性恶假设(四)人性善恶混合假设(五)人性自然假设(六)性三品假设二、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三、人性假设理论的新观点(一)文化人假设(Z理论)(二)决策人假设(三)学习人假设考核要求(一)识记:1、管理心理学的概念2、管理心理学的组成部分3、霍桑实验4、X理论5、Y理论6、权变理论7、开放式组织理论8、战略管理理论9、个案研究10、问卷研究11、相关研究12、实验研究13、发展研究14、测量信度15、测量效度(二)领会: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人群管理理论3、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4、我国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三)应用1、霍桑实验的实践意义4、X理论的人性假设5、Y理论的人性假设6、权变理论的人性假设7、开放式组织理论的应用8、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第二部分个体心理与管理考核知识点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管理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二、工作中的社会知觉(一)管理者对员工的知觉(二)员工对管理者的知觉(三)员工对员工的知觉(四)工作者对组织的知觉(五)工作者的自我知觉三、管理情景中的社会知觉偏差(一)第一印象(二)晕轮效应(三)刻板印象(四)定势效应四、归因(一)归因的概念(二)工作情景中常见的归因偏差五、工作中的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概念(二)印象管理的过程(三)印象管理的策略第四章动机、激励与管理一、动机(一)动机的概念(二)与管理相关的动机二、激励(一)激励的概念(二)激励的机制三、动机激励的内容理论及其应用(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二)尔德弗的ERG理论四、动机激励的过程理论及应用(一)弗洛姆的动机期望理论(二)波特—劳勒动机模型五、当代动机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二)目标设置理论六、动机激励理论的发展第五章人格、态度与管理一、人格(一)人格和职业人格的概念(二)人格与组织管理的关系(三)人格与个人职业管理的关系(四)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二、人格测量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职业人格测量发展简述(二)大五人格特质(三)MBTI职业倾向测试(四)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五)俄耳甫斯职业人格量表(六)人格测试结果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三、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二)态度的成分(三)工作态度的类型(四)态度的测量四、态度在管理中的功能(一)调整功能(二)自我保护功能(三)表现价值功能(四)增进工作知识功能五、如何改变态度(一)态度转变的难易程度(二)在积极参与活动中转变态度(三)群体规范与态度的改变(四)宣传与态度改变六、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一)采用人职匹配的方法招聘员工(二)让工作更为柔性化(三)增加沟通的机会(四)重视培训和选拔第六章积极心理学与管理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学术背景(二)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二、快乐和主观幸福感(一)快乐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背景(二)快乐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三)快乐和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变量的关系三、乐观主义(一)乐观主义的研究背景(二)乐观主义的定义(三)乐观主义的测量(四)工作中的乐观主义四、希望(一)希望的定义(二)希望对应对挫折的作用(三)希望的测量与研究(四)希望在管理中的应用五、自尊(一)自尊的定义与特点(二)自尊的提高及在管理中的运用六、自我效能(一)自我效能的哈依(二)特质性自我效能与一般性自我效能(三)自我效能的影响(四)自我效能的来源(五)自我效能在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要求(一)识记:1、社会知觉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4、晕轮效应5、刻板印象6、定性效应7、归因概念8、能力概念9、职业人格概念10、工作价值概念11、态度概念12、组织承诺13、工作满意感14、组织承诺15、工作激励的含义16、决策及其过程(二)领会1、自我知觉2、社会知觉的范围3、印象形成的效应4、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5、印象整饰的概念、作用和策略。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个体心理与行为(下)案例》

如何管理不同态度的员工?
陈涛刚刚被调来做一个团队的主管,发现自己手下的人态度各不相同,要怎么管理,非常苦恼。
小张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他对领导总是带着不服的态度,总爱顶嘴,陈涛在开会时,小张总是在那里玩自己的,还大声跟别人说话,一点也不尊重陈涛。
老王是老油条,年纪较大、资格较老,但工作这么多年没什么进步。
目前的状态是,安排的工作能拖推那么推、能拖那么拖。
“老油条〞让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整个团队变得很懒散。
老李是团队的技术骨干,很多重要的工作都放在他的手中,是不可失去的人才。
但他让陈涛很不放心。
因为老李像橡皮人一样,对整个工作毫无激情,只是机械式的工作,不管陈涛怎么鼓励他,他都像僵尸一样的毫无反响。
不仅如此,老李对生活也没有激情。
常常流露出想辞职不干的念头。
小杨非常用心的工作,但是过于关注自身利益。
对于自身利益有很大关系的工作,比方加班工资多的工作,就拼命干,对于自身利益相关不大的工作,就不愿意干,或者随便做做搪塞过去,有时候还会对陈涛的命令阳奉阴违。
小郑只做根本工作,不愿意多做一件事,而且很喜欢抱怨,总觉得公司亏待了他,同事领导都欺负他,他是一个弱者。
应该怎样调整大家对工作的态度呢?陈涛陷入了沉思中。
请答复:
1、请归纳陈涛下属的不同工作态度。
2、如果你是陈涛,应当怎样去调整大家的工作态度?。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二)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领导四种。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投射法和情景测验三种。
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效价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8、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纬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1、“霍桑实验”表明员工工作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错)2、智力测量是测量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
(对)3、气质是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对)4、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
(对)5、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错)6、所有团队都是群体,但是只有正式的群体才可能成为团队。
(错)7、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
(对)8、替代机制(或称补偿机制)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自我防卫机制。
(对)9、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叫行为塑造。
(对)三、单项选择题。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灵活性低”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C )A、多汁型,B、胆汁型,C、粘液型,D、抑郁型、2、能力直接影响着( A )A、活动效率,B、性格特征,C、行为风格,D、兴趣爱好3、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下列选项中哪种属于保健因素( C )A、工作成就感,B、工作认可,C、人际关系,D、提拔晋升4、布莱克和莫顿的研究认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C )A、9.1 类型,B、1.9 类型,C、9.9 类型,D、1.1 类型5、主要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群体是( B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虚拟群体6、下列哪种测量不属于能力测量范围( D )A、智力测量,B、特殊能力测量,C、创造力测量,D、兴趣测量7、下列公式表述正确的是( B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8、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B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四、多项选择题1、归因理论在解释行为时,如果把行为看做是由外部力量驱使的叫做( BD )A、内在归因,B、外在归因,C、个人归因,D、情境归因2、能力测量包括( ABC )A、智力测量,B、特殊能力测量,C、创造力测量,D、态度测量3、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 ACD )A、魅力型领导,B、学习型领导,C、变革型领导,D、诚信型领导4、一个体独立性进行性格分类,则可将性格分为( AC )A、场独立型,B、场相互型,C、场依存型,D、场超脱型五、名词解释16、群(团)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或准则。
《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

由于研究者对心理实质的见解不同,因而对于心理发展实质的理解存在分歧。
分歧的焦点是:个体的心理发展究竟是先天生理成熟的表现还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完全对立的观点,同时也有人试图调和对立观点而提出了折中的看法。
下面扼要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K.Bühler)等为代表,从生物发展来看心理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视为复演物种进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是按预先形成了的生物学形式,即按遗传程序进行的,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参见朱智贤,1980)。
比如,霍尔认为胎儿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以弗洛伊德(S.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存在于个体的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永恒力量。
以马斯洛(A.H.Maslow)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的结果。
人不是被浇铸、塑造或教育成人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容许或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
环境、文化等外界因素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马斯洛,1987)。
从上述观点来看,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其中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这是内发论的根本错误所在,是庸俗进化论观点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一种表现。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管理心理学》习题库及答案(汇总)

《管理心理学》习题库及答案Management Psychology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________ 一般规律的科学,是________和________交叉的一个应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3.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________的专著,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学科。
5.行为科学的研究使管理思想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即从强调________转移到注重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A.生命现象B.生理现象C.心理现象D.行为现象2.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人与环境的关系B.机器与环境的关系C.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D.人与人的关系3.系统总结了早期管理心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并发表《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的是()A.泰勒B.法约尔C.明茨伯格D.勒温4.分别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与“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A.法约尔、勒温B.泰勒、明茨伯格C.泰勒、梅奥D.甘特、明茨伯格三、多项选择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D.社会心理E.文化心理2.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包括()A.心理技术学B.霍桑实验C.群体动力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E.行为科学理论3.对于霍桑实验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进行研究B.从1924年开始C.研究结论认为员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决定于社会、心理因素D.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E.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四、简答题1.简答管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什么内容2.简答研究和学习管理心理学对于组织管理有哪些作用3.管理心理学包括哪些学科基础五、论述题1.试述霍桑实验的概况、结论及其在管理心理学产生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降低目标对象抵抗力的技术
打破对方内心平衡,引起认知失调 拉近之间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 分析对方内心需求,满足实际需要 了解被改变者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创造良好的氛围,借助环境影响力
(2)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 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
(3)相对报酬的模式:自己与他人的结果投入 比,相等为公平,大于和小于都会产生不公平。
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 Qp/Ip=Qo/Io 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 Ip 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 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 Io 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
情感
喜悦
可爱
快乐
心理活动规律——由表及里——第一印象
注重自己的形象、仪表、仪态。 言行举止、沟通技术、表达技巧。
(2)增强信息传递冲击力的技术
认知
态 度
情感
意向
知识、经验、理论 情趣、情感、情操 意图、打算、意志
基础 调节 外控
晓之以理——改变认知 动之以情——触动情感
选择信息传递的方式
(4)一旦感到不公平,会产生挫败感和内疚 感,使人极度不安,想办法排除。
员工发现组织不公时,会有以下反应:
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所得 扭曲对自己的认知;扭曲对他人的认知 改变参考对象;改变目前的工作
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二、态度与态度改变
1. 个体的态度及其功能
态度是主 体对客体,
包括自身所 持有的系统 化的、稳定
冲击力
抵抗力
一致力
(1)提高劝导者影响力的技术
权威性:
身份
声誉
威望
威信
实验1:
反感某诗
评语
艾略特 93.1% 青年女教师 11.1%
可靠性: 心理动机纯正、目的正大、诚实可靠
实验2:
反感某诗 评语
艾略特 93.1%
艾略特、小道消息
0%
青年女教师 11.1%
1)修饰法 2)绕开法 3)名片法
喜爱性:
的、内在反 应倾向。
态度 是由认知 因素、情 感因素和 意向因素 构成的。
态度是
人在与后天 环境 相互
作用中取得 一定经验而 习得的心理 定势。
(1)态度的成要素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认识、
理解和评价。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 维等内容。
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指个体内心对特定对象的体验 和感受。个体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 选择性认知和理解。
1
2
3
明示:公开、大量、逻辑 强行冲开对方的心扉
暗示:隐蔽、间接、潜移 默化绕开对方的心理防线
诱示:公开、间接、利 益辅之以需要的满足, 诱使对方接受信息
完善信息传递的技术
循法而语——遵守言语沟通的法则 言随旨遣——注意言语的调控 有的放失——针对对象,选择形式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保持自我本色 言相照心相通——把握特定关系反射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利用语言场景 什么时代说什么话——语言的时代性 随机应变操纵自我——人格的升华
意向因素
意向因素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可能做出 行为的反应倾向。行为倾向并不是行为,而 是个体内心对于行为的准备状态。
态度的三个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2)态度的功能
影响
态度
行为选择 行为模式 行为效率
2. 个体的态度改变模式
周
劝导者 传递的信息
围
情
况
影响力
刺激物
痛苦
减弱频率、强度
(降薪、扣发奖金、批评、回避、处罚)
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 正负强化:多用正强化,少用负强化 (2) 有效强化:间断强化 替代强化 (3) 正确强化:准确强化 及时强化 (4) 自我强化:班杜拉提出,自己强化自己
公平理论基本观点
(1)人是社会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是人的 天性,追求公平是人的基本要求。
第二讲 个体心理与管理
4、工具型激励之术
动机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还会受 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工具型激励主要是设计诱因因 素来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刺激对动机强弱和行为倾向具有 的加强或负加强的影响趋势叫做强化。
强化激励 正强化:
刺激物
快乐
增加频率、强度
(工资、奖金、表扬、提升、尊重、自我实
现)
负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