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乡村旅游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乡村居民感知层次的视角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与传统的城市旅游不同,乡村旅游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的体验,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精神享受。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在高速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构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消费升级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也面临着诸如品质、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既有助于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更有助于指导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体社会进步。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2. 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制;3. 基于影响因素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4. 乡村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政策资料;2. 梳理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分析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3. 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包括政策因素、自然环境、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4.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选择,对乡村旅游的规划与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预计本文将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角度,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现状,提出面向未来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并对乡村旅游的规划与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汉中市为例赵紫旋,付恒阳(陕西理工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摘要]乡村旅游巧妙地将农业发展和旅游消费结合起来,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
汉中市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
结合汉中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以及具备的条件,指出了汉中市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汉中市[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乡村旅游是以旅游休闲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游在乡村,食在农家,宿在民宿的一种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根植在农业活动和乡村生活中的精华,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加以现代化的思想和手段,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在素有“西北小江南”“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之称的汉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国家级保护动物、深厚的历史沉淀、浓厚的文化氛围、传统而又不狭隘的思想,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并且保持本地的特色。
1 汉中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1.1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汉中不但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且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这里有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彻、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等历史名人。
朱鹮、熊猫、金丝猴、羚牛在这里驻足,回、苗、羌等少数民族的生产活动和历史遗迹造就了民族民俗迥异的文化。
1.2 客源市场潜力大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城市压力的日渐增加,生活水平的上升,节假日带薪休假制度和中小轿车免收高速费用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选择出去休闲放松,乡村旅游成了首选。
西成高铁、十天高速、巴宝高速、西汉高速等的不断开通和完善,以及城固机场的改扩建,使得汉中成为全国270多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无意之间扩大了汉中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1.3 乡村旅游的实践经验的累积连年举办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活动,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
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作者:常晓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8期摘要: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群体,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支持对旅游业的成功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通过调查海南省典型市县的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对旅游地的参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目的地居民对乡村感知的影响因素,为获得目的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旅游;影响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领域。
旅游接待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乡村旅游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理清旅游者与居民之间冲突的状况,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外对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及态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进行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过程中,一直注重相关学科理论的运用和解释。
许多学者纷纷通过模型假设和推理,建立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的相关理论。
国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旅游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三个层面。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影响居民对旅游感知的因素主要有:游客规模、居民个人因素(包括居住年限、居民性别、受教育水平、收入来源、与旅游地的距离等)、景区开发强度、旅游规划和管理水平(包括景区经营管理和政府管理)等。
我国学者对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旅游发展影响研究基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也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章锦河以西递为例,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史春云(2007)等则从个体视角对九寨沟居民影响感知进行了分析,指出年龄、家庭等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区域状况海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乡村旅游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发展。
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不同距离条件下 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并与前人 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为进一步推动乡村 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4
CATALOGUE
不同距离条件下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差 异分析结果
不同距离条件下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差异
近距离居民感知
中距离居民感知
远距离居民感知
研究方法与框架
研究框架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第二步: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三步
选择不同距离的乡村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四步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
第五步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感知差异的原因;
第六步
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02
要点三
旅游动机理论
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居民参与乡村旅游 的动机存在差异。近距离居民更倾向 于寻求休闲放松和社交娱乐,而远距 离居民可能更注重文化体验和自然探 险。这种旅游动机的差异会影响居民 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03
CATALOGUE
不同距离条件下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实 证研究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数据描述性统计
信度和效度分析
假设检验
结果解释与讨论
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 括均值、标准差、频数等,以了解数据的 分布特征和基本情况。
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检验问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确保数据的 可靠性。
根据研究假设,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 据进行假设检验。例如,可以运用t检验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不同 距离条件下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 。
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对于吸引游客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旅游目的地中,居民的旅游感知对于旅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将分别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旅游开发对居民的影响以及居民的社会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探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影响因素。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对于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居民对旅游的感知。
1. 传媒与宣传:传媒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具有重要作用。
正面的宣传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而影响居民的旅游感知。
2. 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旅游目的地的设施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旅游感知。
良好的旅游设施和专业的服务能够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增强居民的旅游感知。
二、旅游开发对居民的影响旅游开发的方式和规模对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居民对旅游的感知。
1. 经济收益: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进而提升居民的旅游感知。
2. 环境影响:过度旅游开发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会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居民的旅游感知。
三、居民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感知的影响居民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感知起着重要作用。
1. 社会认同:居民对旅游目的地的认同感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旅游的感知。
当居民对自己所在的旅游目的地有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更有可能对旅游感兴趣。
2. 文化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吸引力,会吸引更多居民对旅游的感知。
结论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受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传媒与宣传、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旅游开发对居民的经济收益和环境影响以及居民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对旅游感知产生影响。
村民感知下的旅游增权效能研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2期No.1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引言乡村旅游是我国当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板块,将增权效能引入到乡村旅游有利于量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体验感知。
由于乡村旅游具有效益扶贫、乡村振兴的特点,因此在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内,当地村民对于旅游增权的效能感知显得至关重要。
在目前的研究中,以居民感知为基础的旅游增权研究案例大多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村寨地区,也有一小部分研究了古镇型、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增权效能,很少涉及到乡村旅游及其社区。
然而,在旅游扶贫、脱贫的大环境下,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
因此,对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特别是对乡村旅游增权效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旅游社区增权及其理论基础(一)旅游社区增权旅游社区增权的雏形是旅游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概念首次被引入旅游发展研究中是源于1985年墨菲(Murphy ,1985)正式提出的“社区导向的旅游规划”或“基于社区的规划”方法。
自此之后,它被广大旅游学者所认可和接受,并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且在后来的国内外旅游研究和旅游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旅游社区参与中,对“权力关系”研究的缺失是社区参与“失败”的重要因素,这也揭示了旅游社区居民往往是处于“无权”或者“去权”的状态。
当然,这两者都是相对于“增权”而言的。
旅游社区增权就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一系列的措施或手段,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心理的等等,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权力感知,去除内心的无助和消极的感觉,从而帮助他们迸发出一种足以对抗外来入侵权力的力量。
其最终的目的是平衡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权力关系,进而促进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公平旅游增权理论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众多,如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平理论等。
对于旅游公平而言,由于公平在旅游中的应用界限比较模糊,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界定。
民族村寨家庭旅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民族村寨家庭旅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杜法成;李文勇【摘要】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village’s bed-and-breakfast, the perceived qualit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operators and tourists. Using the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to analysize the visitors’ online comments, found that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bed-and-breakfast in Ethnic village are inlfuenced by the general factors andthe particular factors. The general factors are ifve dimensions of SERVQUAL model, which are tangibility, reliability, responsiveness, assurance, and empathy. The particular factors of inlfuence are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ar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village’s bed-and-breakfast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general hotel and bed-and-breakfast, and whichare effective factors to maintain the vitality and enhance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随着民族村寨家庭旅馆的兴起与发展,其感知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旅游者的重视。
乡村旅游地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对亲旅游行为的影响

亲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心理因素
个人特征、价值观、生活经历 等会影响居民的亲旅游行为。 例如,受教育程度较高、有旅 游相关经历的居民更可能支持 旅游业发展。
社会环境、社区氛围、家庭影 响等也会影响居民的亲旅游行 为。例如,社区居民之间的交 流互动、家庭成员对旅游业的 看法等都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 响。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亲旅游行 为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亲旅游行为 的预测作用,以及其他因素对亲旅游行为的影响程度。
05
乡村旅游地居民获得感、幸福 感对亲旅游行为的影响分析
获得感对亲旅游行为的影响分析
访谈法
对部分乡村旅游地居民进行深入 访谈,了解他们对旅游发展的看 法、对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感知以 及亲旅游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
。
观察法
对乡村旅游地进行实地观察,了 解当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基础设 施、环境状况等,以便更好地理
解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据来源
问卷调查数据
通过向乡村旅游地居民发放问卷,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 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感知以及亲旅游行
获得感和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它们共同作用于居民的亲旅游 行为。
当居民获得物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收益时,他们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 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同时,当居民感到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有 保障时,他们更容易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愿意为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 力量。
乡村旅游地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相互影响
01
获得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 研 究方 法
考 虑到受访者 大多 为农 民, 参与性 不高 , 文化程 度普遍 较低 的情况 , 本次调研 采用 以问卷调查 法为主 、 访谈法 和观
、
研 究 区域概 况
察法为辅 的方式 。 对于辨识度高又利于理解 的问题采用 问卷
乡村旅 游是指依托乡村空 间环境 , 以乡村特有 的田园风
光与人文景 观( 包括 生产生活形 式 、 乡村风 光 、 民俗风情 、 乡 村 文化与 乡村 聚落等 ) 为对象 , 集 观光 、 娱乐 、 购物 和度假于
一
汉 中乡村旅游 的蓬勃发展 , 拉动 了三产 、 刺激 了消费。 2 0 1 3 年 1 O月 , 汉 中市乡村旅游 接待游客超 过 5 0 0万人次 , 实现旅游
郭
强, 何
红
( 陕西理工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 管理学 院 , 陕西 汉 中 7 2 3 0 0 0 )
摘
要: 乡村旅 游 对 欠发 达地 区 经 济 、 社 会 可持 续发 展 意 义重 大 。 以汉 中城 固县 桔 园村 为 例 , 通 过 问卷 调 查 和 访 谈
的方式分析 了乡村居 民对旅游 的经济 、 社会 、 文化和生态环境效应 的感知 问题。 研究表明 , 乡村居 民对旅游发展 的积极
山地 , 属于 国家 限制开发 区和生态功能 区 , 乡村旅游 发展对
区域经济 、 社会发展效应 如何?这些效应的产生受到哪些 因 素的影响?是该地 区乡村旅游发展 中亟须了解 的问题 。本文 拟以乡村居 民感知层次 的视角 为切入点 , 并 以汉 中城 固桔 园 景 区所在桔 园村为案例 , 对 该问题进行 分析研究 , 以期对该
乡村旅游示 范点 1 个; 省 级 旅 游 特 色 名 镇 8个 、 省 级 乡 村 旅
的方 式 , 回收问卷 8 0份 , 剔除 不合格和 无效 问卷 2份 , 有效
率达 9 7 . 5 %。相关数据是在整 理并分析调查 问卷 、 受访 者的
游示 范村 9个。青木川等 2个镇 、 留坝县河 口村等 2个村创
收入达 1 O 亿元 , 成为 乡村居 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 汉 中市桔 园景区位于城 固县桔园村 , 乡村旅游开展始于 2 0 世纪 9 0年代 , 是汉 中开展 乡村旅游 的排头兵 , 是西北最大
体的旅游形式[ 1 J 。 我 国的乡村旅游开始于 2 0世纪 9 O年代 ,
如今乡村旅游 的开发 因地制宜 。 因时制宜 , 形成 了类型多样 、
建省级 旅游 特色名镇 , 乡村旅游示 范村通 过省上验收 ; 有“ 农 家乐” 6 6 0余 户 , 其 中三星级及 以下 “ 农 家乐” 2 0 0余 家 , 四星 级“ 农家乐” 评定 工作正加快推进 。相继举办 了“ 中国最美油 菜 花海汉 中旅游 文化节” 、 “ 樱桃节 ” 、 “ 柑橘节 ”等节庆 活动。
特 色各异 的复合型 乡村 旅游产 品体系 。在 乡村旅游 的带动
下, 一部分 乡村及 贫困地 区实现 了脱 贫致富。乡村旅游对欠 发达地区经济 、 社会可 持续 发展意义重大 。汉 中市地处秦 巴
的柑橘 生产基地 、 中国柑橘生 态观光第 一园 、 全 国农 业旅游
示范点 。有 2 8个行政村 、 1 1 4 5 8户 、 4 1 1 3 2 人, 柑橘面积 3 5 0 5 5 亩, 年产优质柑桔 7万吨 , 年产值达 8 0 0 0多万元 。随着 乡村 旅游发展进 入快 车道 , 乡村旅游 发展所带来的旅游影响也更 加 突出。认识发展 乡村旅游的积极影响 , 并恰 当地解决 乡村 旅游开展过程 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变得尤为迫切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1 3
描述和作者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的。
三、 调 查结 果
1 . 乡村旅游带来 了良好 的经 济效益 调查 结果显示 , 桔 园村发展 乡村旅游 十多年来 , 周 边居
基金项 目: 陕西理 工学 院大学生创 新创 业训 练计 划项 目“ 基 于 乡村 居 民感知层 次的旅 游效应研 究” ( S L G C X 一 1 4 7 0 ) i f ' i "  ̄
效应感知明显, 但也存在 乡村旅 游发展 的消极效应感知 。因此 , 乡村居 民的年龄 、 性别、 受教 育水平、 参与程度等 , 是影
响 其 对旅 游 效应 感知 差 异 的 主 要 因素 。
关键词 : 乡村旅游 ; 效应 ; 影响因素; 居 民感知 ; 汉中
中 图分 类号 : F 5 9 2 . 7 ; F 2 0 5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5 ) 2 0 — 0 1 4 5 — 0 3
2 0 1 5年第 2 0期 总第 2 7 4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 S E ARCH GUI DE
N o . 2 0, 2 01 5
S e r i a l N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 4
汉中乡村旅游效应影 响因素分析
基 于 乡村 居 民 感知 层 次 的视 角
法, 对于难 以量化统计 的定性指标采 取访谈 法和观察法为补 充。 本次调研共计 发放问卷 7 0份 , 以受访者 当场填写并提交
汉 中市地处秦 巴山区, 人 文底蕴深厚 , 自然环境独特 。 近 几年 , 汉 中旅游不断升温 , 乡村旅游持续发力。 截至 2 0 1 3年 , 汉 中市 已建 成全 国农 业旅游示 范点 1 2个 , 全 国休 闲农 业与
性 成 果
作者简介 : 郭强( 1 9 9 2 一 ) , 男, 学生, 从事旅 游经济研 究; 何红( 1 9 7 8 一 ) , 女, 副教授 , 教 师, 从事旅游经济研 究。
・ —— —
1 4 5- ・ — —
民的 年 收 入 普 遍 有 了 不 同 程 度 的 提 高 , 居 民 的生 活 水 平 也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