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对铜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紫铜含铜含量

紫铜含铜含量

紫铜含铜含量紫铜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合金,其中所含有的铜含量是决定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紫铜的铜含量不同,其性能也就不尽相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紫铜的含铜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1. 紫铜含铜含量的定义紫铜是一种铜合金,其中含有不同比例的铜与锌。

因此,紫铜中铜的含量就是指含有的铜元素的百分比。

国际上规定铜含量大于50%的为铜合金,而紫铜通常含有60%-90%的铜。

2. 紫铜含铜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1) 强度和硬度随着紫铜中铜含量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都将增加。

这是因为铜原子的尺寸比锌原子大,因此在合金中形成的晶界会受到铜原子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坚硬。

但是当铜含量过高时,晶界可能会过于稳定,导致合金的延展性和韧性下降。

(2) 耐腐蚀性能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锌则对水和大气有着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

因此,当紫铜中铜含量比较高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更佳。

(3) 焊接性能紫铜的焊接性能主要受其铜含量和热处理状态的影响。

一般认为,铜含量较高的紫铜更容易进行焊接,而经过退火处理的紫铜焊接性能会更佳。

(4) 加工性能紫铜的加工性能与其铜含量有很大的关系。

中低铜含量的紫铜易于深冲、冲裁和拉伸等成形工艺,而高铜含量的紫铜则不适宜这些加工工艺。

3. 紫铜含铜含量的应用(1) 低铜含量的紫铜主要用作电工材料,如电缆套管和电线,因为该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铜含量较高的紫铜主要用于制造金属制品和冲压件,如读卡器和钱币,因为这些应用需要高强度和硬度。

(3) 一些特殊领域,如卫生设备制造、音乐器材制作等则需要中低铜含量的紫铜。

4. 如何检测紫铜含铜含量检测紫铜含铜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光学分光测量和化学分析。

其中光学分光测量比较简单,但只适用于纯度较高的紫铜材料。

化学分析则采用铜的置换反应或电解沉积法等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紫铜中铜的含量。

综上所述,紫铜的铜含量是影响其性能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择合适含铜含量的紫铜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铜的微量元素作用

铜的微量元素作用

铜的微量元素作用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除了主要成分铜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对铜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铜的微量元素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锌:铜中的锌元素可以提高铜的硬度和强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拉伸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这也是为什么锌铜合金常用于制造耐磨零件和机械设备的原因之一。

锌还可以提高铜的耐腐蚀性能,减少其在潮湿环境中的氧化速度。

二、铝:铝是另一个常见的铜微量元素。

铝对铜的强化作用相当明显,可以显著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铝还可以改善铜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更耐久耐用。

因此,铝铜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三、锡:锡是铜的另一个重要微量元素。

锡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焊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

锡还可以提高铜的流动性,使其更易于加工和铸造。

四、镍:镍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与铜形成的镍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

镍铜合金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海洋设备和核工业设备等。

镍还可以提高铜的电导率,使其在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五、磷:磷是铜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

磷铜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设备等。

此外,磷还可以提高铜的耐腐蚀性能,减少其在潮湿和酸性环境中的腐蚀速度。

六、铬:铬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与铜形成的铬铜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

铬铜合金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海洋设备和高温熔融场合的零部件。

此外,铬还可以提高铜的硬度和抗磨损性能,使其在摩擦和磨损环境中具有更好的耐用性。

七、硅:硅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与铜形成的硅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

硅铜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电子元器件和高温熔融场合的零部件。

硅还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

铜的微量元素对其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锌、铝、锡、镍、磷、铬和硅等微量元素可以分别提高铜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流动性和高温强度等。

微量杂质元素对铜性能的影响

微量杂质元素对铜性能的影响

0.004 0.020 0.046 0.092 0.22 0.47
222 226 225 234 236 234
58
56.4
10) 铅
销不同浴于制,呈黑色质点分布于易;恪共 lEl体巾,存在于 lT1 界上。 Pb 对制的电导学与热
导率无JIA 著影响,还能大幅度提高制的可切削性能。约介1. 0%Pb 的制什金川寸二加工高达切
600 C i医火
0
0.25 0 .45 1.05 2 .42
lh
126 134
7) 刑 在共晶温度时,刑在铜巾的浴解度 nJ达 6.77% 。少量刑 nJ 改善含氧铜的加 T'性能,对力
学性能的影响很小 ,并能显著提高制的再纣品强度,但是却降低制的导电 、导热性能 。时 -nJ
与铜中的 CU20 起反问形成高熔点的币Ij3酸铜质点,消除了晶界上的 Cu 十 CU20 共晶体,从 而提高了铜的塑件。
54 50 56 53 49 55 30
火 30min
94 91 84 77 77 130
冷状态
0.036
123
134
120
纯铜巾的痕量杂质 Fe、 Sn 、 P 等,提高制的电导率,莉:杂质含量较多, ý!IJ 氧的这种作)口就 显不出米。氧能部分削弱 Sb、 Cd 对铜导电性的影响,但小改变 As 、 S 、 Se、 Te 、 Bi 等对铜 导电性的影响 。
抗拉强度
伸长率
电导率
IMPa 356 356 362 356 360 359 61 55 55 57 58 62
IMPa 366 373 375 373 374 384 228 230 232 232 233 234
1%

铜的微量元素作用

铜的微量元素作用

铜的微量元素作用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除了主要成分铜外,还含有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在铜的性质和用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铜的微量元素作用展开详细的阐述。

铝是铜的一种常见微量元素。

铝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加耐磨和耐腐蚀。

这使得铜在制造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制造机械零件、汽车零部件等。

铝还可以提高铜的导热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散热器、电线电缆等产品。

锰是另一个常见的铜的微量元素。

锰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抗氧化性能,使其更加耐高温和耐腐蚀。

这使得铜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高温和腐蚀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锰还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高强度的铜合金。

硅是铜的另一个重要微量元素。

硅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摩擦材料、阀门等产品。

硅还可以提高铜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散热器、电线电缆等产品。

锌是铜的另一个常见微量元素。

锌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耐腐蚀性能和抗菌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产品。

锌还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紧固件、弹簧等产品。

镍是铜的另一个重要微量元素。

镍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化工设备、海洋设备等产品。

镍还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高强度的铜合金。

铅是铜的另一个常见微量元素。

铅的加入可以提高铜的润滑性能和可加工性,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轴承、齿轮等产品。

同时,铅还可以提高铜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使其更适合用于制造化工设备、海洋设备等产品。

总结起来,铜的微量元素对其性质和用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微量元素加入可以改变铜的强度、硬度、导热性能、耐腐蚀性能等特性,使其更适合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

因此,在铜的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合理控制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调整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使铜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微量合金元素对铜合金组织的影响

微量合金元素对铜合金组织的影响

微量合金元素对铜合金组织的影响
1.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微量合金元素,对纯铜和铜合金都有很大的影响。

磷的加入可以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
时还能够提高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磷与铜形成的磷化铜溶解
度很低,可以细化铜合金的晶粒结构,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2.锡(Sn):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铜合金中的微量合金元素。

锡的加入可以提高铜合金的耐蚀性,尤其是在海水中具有良好
的抗腐蚀性能。

此外,锡还能够改善铜合金的润滑性能和耐磨
性能。

锡与铜形成的固溶体可以使铜合金晶粒细化,进而提高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3.硼(B):硼是一种强过渡元素,对铜合金具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

硼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并且
还能够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硼与铜形成的固溶体具有高的固溶度,可以细化铜合金的晶粒结构,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4.锌(Zn):锌是一种常见的微量合金元素,通常与铜形成
黄铜合金。

锌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并且
还可以改善合金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锌与铜形成的固溶
体可以细化铜合金的晶粒结构,并且还可以改变合金的相变温
度和熔点。

合金元素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合金是由两种或以上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合金的形成使得材料的性质和性能发生变化,并且通常具有比纯金属更优越的特性。

金属性能是指金属材料所具有的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等特性。

合金元素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导性能:合金元素的加入会影响合金的电导性能。

合金中添加一些具有较高电导性的金属元素(如银、铜等),可以提高合金的导电性能。

这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导电路径,促进电子的流动。

例如,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其电导性能比纯铜稍差。

然而,黄铜仍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2.导热性能:合金元素的添加对合金的导热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一些具有较高导热性的金属元素(如铝、银等)的添加可以提高合金的导热性能。

这是因为这些元素可以增加合金的热导率。

例如,铝合金由铝和其他金属元素(如铜、镁等)组成,可以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广泛用于制造散热器等热传导设备。

3.可塑性:合金元素的存在对金属材料的可塑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可塑性,使其更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

例如,钢是由铁和一定量的碳组成的合金,碳的添加可以使钢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锻造、拉伸等工艺加工成各种形式。

4.强度和硬度:合金元素的添加还会对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产生影响。

有些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强合金的结晶能力,形成强耐蚀的晶界,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例如,不锈钢是一种由铁、铬、镍等元素组成的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5.耐蚀性:一些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将铜合金中添加一定量的锡可以形成青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船舶、化工设备等。

总之,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对金属材料的金属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和合金配比,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耐蚀性等优秀特性的金属合金。

这些具有改善金属性能的合金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检测中心

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检测中心

硬态铜:σb≥350~400MPa,硬度110~130HB,δ≈6%。
铜为面心立方晶格,滑移系多,变形易,退火态铜不经中间退火可压缩85~ 95%而不产生裂纹。纯铜在500~600℃呈现“中温脆性”,热加工需在高于脆性区 温度下进行。 所有杂质和加入元素,不同程度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能。固溶于铜的元素 (除Ag、Cd外)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多,而呈第二相析出的元素则对铜的 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少。
固溶于铜 的杂质及 微量元素
元素
铬、锰、 铁、钴、镍、 银、锌、镉、硅、锡、 磷、锑、砷等
组织特性
对铜性能的影响 ①都不同程度地提高铜的硬度和强度,
同时实际不降低铜的加工塑性;
②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铜的导电性和导热
其中镍、锰还与铜无限 固溶。
α固溶体
性;其中以磷、铁、硅、砷等降低最多, 锑、锰、镍等次之,而银、铬、镉、锌 等降低较少。降低电导率较少的元素, 有的还常用作高强、耐磨、耐热的导电 铜材。
冷拉铜(加 工率36%
600℃退火 1h
二、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
4、硒Se的影响 硒在铜中的溶解度极小,以Cu2Se化合物形式存在。硒对铜的电导率及热导率的 影响很小,但显著降低铜的塑性,并大幅度提高铜的可切削性能。硒对铜的各种性 能影响见下表。
材料状态 硒含量/% 0.00 0.11 0.26 0.48 1.01 1.44 0.00 0.11 0.26 0.48 1.01 1.44 屈服点/MPa 355 360 363 358 351 365 61 59 62 56 50 71
材料状态 硫含量 /% 0.00 0.15 0.23 0.54 0.78 0.97 0.00 0.15 0.23 0.54 0.78 0.97 屈服点 /MPa 355 348 361 369 397 398 610 570 550 630 77 77 抗拉强度 /MPa 366 367 369 382 397 398 228 230 232 236 244 245 伸长率 /% 21.4 14.3 15.0 12.1 7.9 8.6 60.0 53.6 51.4 50.7 45.7 45.7 电导率 /%LACS 99.7 97.8 97.6 95.1 91.6 90.9 100 99.3 99.6 96.7 92.5 91.4

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检测中心

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检测中心
150 16~18

铸造铜
— — 170 — — 400 — — 1570
7
T1、TU1牌号铜线坯的化学成分(GB/T 3952-2008)
元素组
杂质元素
质量分数/%,不大于
元素组总质量分数/%,不大于
Se硒
1
Te碲
0.000 2 0.000 2
0.000 30
0.000 3
Bi铋
0.000 2
Cr铬
晶格常数,10-10m 密度(0℃),g/cm3
熔点, ℃
数值
名称
数值
63.64
体积电阻率(20 ℃), 105·Ω·cm
1.673
面心立方 电阻温度系数(20 ℃),1/ ℃
0.0043
3.6147 8.93
导电率(20 ℃),%IACS 抗拉强度,N/mm2
软:100~102 硬:96~98
软:195以上 硬:345以上
纯 铜
T2
99.90

— 0.001 0.002 0.002 0.005 — 0.005

0.005


T3 99.70

— 0.002




0.01




无 TU1 99.97 0.002 — 氧 铜
TU2 99.97 0.002 —
0.001 0.002 0.002 0.004 0.002 0.003 0.002 0.004 0.003 0.002
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
精选ppt
1
主要内容
一、纯铜的简单介绍 二、各杂质元素对铜的影响
精选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对铜性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进入铜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元素特性的不同,可以不固溶于铜、微量固溶、大量固溶、无限互溶,固溶度随温度下降而激烈降低、固相下有复杂相变等,因此对铜性能的影响千差万别.现对各元素对铜性能的影响分别加以介绍。


氢在铜中的行为是人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氢与铜不形成氢化物,氢在液态和固态铜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特别是在液态铜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在凝固时,会在铜中形成气孔,从而导致铜制品的脆性和表面起皮;在固态铜中,氢以质子状态存在,氢的电子填充铜原子的S层轨道,形成质子型固溶体,氢对铜的性能虽然影响甚微,但氢对铜及铜合金来说是有害的,含氧铜在氢气中退火时会产生裂纹,即“氢病”,原因是发生Cu2O+H2 ⇌2Cu+H2O反应,产生的水蒸气会造成气孔和裂纹;各种元素对氢在铜中的溶解度影响不一,其中Ni、Mn等元素引起溶解度增加,P、Si等元素减少氢在铜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减少熔炼时间,调整成分,控制炉料中氢气含量,熔体表面采用木炭覆盖等办法减少铜中氢的含量。


氧在铜的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影响也非常重要,氧很少固溶于铜,1065℃时为0.06%,600℃时为0.002%(重量比);氧在铜中除极少易固溶外,均以Cu2O形式存在,铜的氧化物不固溶于铜,呈现Cu+Cu2O共晶组织,分布于晶界,共晶反应为:L含氧0.39% 1065℃α含氧0.01%+Cu2O,亚共晶铜中的含氧量与共晶量成正比,可在显微镜下与标准图片比较来精确测定铜中的含氧量。

氧对铜及合金性能的影响是复杂的,微量氧对铜的导电率和机械性能影响甚微,工业铜具有很高的导电率,其原因是氧作为清洁剂,可以从铜中清除掉许多有害杂质,以氧化物形式进入炉渣,特别是能够清除砷、锑、铋等元素,含有少量氧的铜其导电率可以达到100-103%±ACS,高纯铜如6N铜在深冷条件下电阻值是相当低的。

电真空构件用铜应严格控制其中氧的含量,其原因是电真空器件需要在氢气中密封,铜中氧的存在会导致氢病发生,引起器件高真空环境破坏,因此电真空用铜应该是无氧铜,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无氧铜中含氧量小于20ppm,美国ASTM标准中规定为3ppm,为控制氧含量,在无氧铜生产中都应选择优质电解铜原料,在熔炼工艺中采取还原性气氛,加强熔池表面覆盖,一般使用木炭保护;铜及铜合金熔炼时,一般均应进行脱氧,脱氧剂有磷、硼、镁等,以中间合金方式加入,磷是最有效的脱氧剂,不过应严格控制磷的残留量,因其能够强烈降低铜及合金的导电率。

锑、铋、硫、碲、硒
这些元素在铜中固溶度极小,室温下基本不溶于铜,它们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存在,分布于晶界,对铜的的导电、导热影响不大,但是都严重的恶化了铜及合金的塑性加工性能,应该严格控制其含量,各国标准中规定不应超出0.005%;由于含有这些元素的铜,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在工程技术界也有应用,比如铋钼,可以作为真空开关中断路器的触头,在断路时,防止开关触头的沾结,铋铜中含铋量可高达0.5%-1.0%;含碲0.15-0.5%的碲铜合金,可作为高导电、易切削无氧铜使用,能够加工成精密的电子原器件;作为特殊用途的铜合金,可以加入这些元素,但其加工工艺是特殊的,可采用包套挤压、冷挤、铸造、粉末冶金等方法。

砷、硼
砷在铜中有很大的固溶度,在α固溶体中的可达6.8-7.0%,砷在铜中存在强烈的降低其导电率和导热性能,一般作为变质剂加入,特别是对黄铜冷凝器合金来说更为宝贵,近一百年来火电和舰船冷凝器管材使用实践表明,含砷0.1-0.15%的黄铜,能够防止黄铜脱锌腐蚀,解决了黄铜冷凝管早期泄漏的致命问题,所以各国材料标准中都规定必须加入砷,经验表明,不含砷的HSn70-1冷凝管,经常在使用初期的2-3年内发生泄漏事故,而加入砷之后,寿命可增至15-20年,被称为铜合金研究中重大的技术进步;砷之所以能够防止黄铜脱锌腐蚀,许多研究表明,砷能够降低铜的电极电位,从而降低了电化学腐蚀倾向;由于砷的氧化物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所以熔炼合金的工厂都应有专门的环保和防护措施;砷应以中间合金方式加入,砷铜中间合金中砷含量可达15-20%,一般由熔炼工厂自己制作。

硼在铜中固溶度不大,一般作为脱氧剂使用,残余的硼可以细化晶粒,人们发现硼的变质作用十分显著,在加砷黄铜合金中同时加入0.01-0.04%硼,具有更好的防止黄铜脱锌腐蚀;硼的氧化物是铜合金熔炼时优良覆盖剂,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铜的焊接材料中也普遍的加入硼,可防止焊接金属的氧化。


铜磷二元相固表明,在714℃时存在着共晶反应:L8.4%→α1.75%+Cu3P,随着温度降低,磷在铜中的固溶量迅速减少,300℃时为0.6%,200℃时为0.4%;固溶于铜中的磷显著的降低其导电率,含P0.014%的软带导电率为94%IACS,含P0.14%的导电率仅为45.2%;磷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脱氧剂,微量磷的存在,可以提高熔体的流动性,改善铜及合金的焊接性能、耐蚀性能、提高抗软化程度,所以磷又是铜及合金的宝贵添加元素,含P0.015-0.04%的磷铜合金,广泛用于生产建筑用水道管、制冷和空调器散热管、舰船海水管路;低磷铜合金板、带材在电子和化工工业中广泛应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带也大量使用低磷铜合金;共晶成份的磷铜合金,是优良的焊接材料,高磷铜合金在580-620℃之间具有超塑性,可以热挤成φ3-φ5毫米焊丝,是焊接铜及铜合金、钢和铜零件的重要材料。


铅不固溶于铜,在铜合金中固溶度也很小,与铜形成易溶共晶组织,38。

0-。

%范围的铅,液态下与铜液互不混熔,凝固时形成偏晶组织;固态下,铅在铜中以单质状态分布,
可以分布在晶内和晶介,含铅的铜合金,在发生相变或再结晶时,晶介的铅可以转移到晶内;铅对铜及合金导电和导热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改善切削性能,铅质点又是固相,正是轴承材料所希望的,所以含铅铜及合金是宝贵的易切削材料与轴承材料,因其成本低廉更为市场所欢迎,含铅黄铜使用极为广泛,铅的质点越细小,分布越均匀,性能越优良,含铅铜及合金可以铸态使用,也可以压力加工,铅黄铜在高温(500℃以上)为单相β,热加工性能优良,可以承受大的热变形,而在常温下F为α相和α+β相区,冷变形时变形抗力大,塑性较差,过大的加工率会使合金材料产生裂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规使用的铅黄铜中含铅量已由0.8-2.5%增加至5%以上,新型的含铅紫铜、黄铜、青铜、白铜正不断地被开发出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含铅铜合金对原料的适应性极强,可以直接使用再生铜生产含铅铜合金,这对铜加工企业非常重要。

随着技术进步发现,含铅铜及合金在使用中,有铅的溶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具有优良切屑性能的无铅铜合金研究正在展开,特别是广泛使用的铅黄铜材料的代用问题已经提到日程,其中可以考虑的替代元素是铋、硫、硅等。

铁、锆、铬、硅、银、铍、镉
这七种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有限固溶于铜,固溶度随着温度变化而激烈的变化,当温度从合金结晶完成之后开始下降时,它们在铜中的固溶度也开始降低,以金属化合物或单质形态从固相中析出,当这些元素固溶于铜中,能够明显地提高其强度,具有固溶强化效应,当它们从固相中析出时,又产生了弥散强化效果,导电和导热性能得到了恢复,它们是典型的时效热处理型铜合金,通过淬火(950℃—980℃、淬水)和时效(450℃—550℃、2-4小时),可以获得高强导电性能;其中微量银,对铜的导电率、导热率降低不大,并能显著提高再结晶温度、抗蠕变性能和耐磨性能,广泛用于电机整流子,近来又普遍用于制造高速列车的接触导线,镉铜具有冲击时不发生火花特性,是重要的航空仪表材料,由于镉具有毒性,污染环境,用途日益缩小;铍铜是著名的弹性材料,铍对铜的强化最为显著,热处理后的铍铜强度,可达纯铜的4-5倍;铁可以细化晶粒,改善铜及合金性能,在要求抗磁的环境下,应严格控制铁的含量,一般应控制在0.003%以下;锆、铬铜合金具有很高的导电率,在航天发动机中有重要的应用;硅青铜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铁、锆、铬青铜是著名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极制造中有重要应用;铁、硅、锆、铬铜合金成了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合金的基础,其合金成分、性能的研究非常活跃。

锌、锡、铝、镍
这四个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在铜中固溶度很大,分别为39.9%、15.8%9.4%,镍则无限互溶,它们与铜形成连续固溶体,具有宽阔的单相区,它们能够明显地提高铜的机械性能、耐蚀性能,但都使铜的导电、导热性能降低,与其它金属材料相比较,仍属于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材料,它们与铜形成宝贵的合金,可分为黄铜、青铜、白铜合金,构筑了庞大合金系的基础,这些合金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比如,黄铜具有高强、耐磨、耐蚀、高导热、低成本;青铜具有高强、耐磨、耐蚀;白铜具有极为优秀的耐恶劣水质和海水腐蚀性能,所有这些优点都是其它金属材料不能代替的。

难熔金属钨、钼、钽、铌不固溶于铜,微量存在可以作为结晶核心细化晶粒、提高再结晶温度,粉末法生产的钨铜、钼铜具有很高的耐热性能,比容很大,导热性优于难熔合金,是重要的热沉材料,用于电子工业中的固体器件。

稀贵金属中金、钯、铂、铑与铜无限互溶,是宝贵的焊料合金,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封装和各种触点;其它稀有、稀散和阿系元素微量存在于铜中,或与铜形成合金,在特殊环境中有着重要应用,许多元素在铜中行为的研究正不断深化。

其它金属元素对铜的影响
镁、锂、钙有限固溶于铜,锰与铜无限互溶,这四个元素都可作为铜的脱氧剂;锰可以提高铜的强度,低锰铜合金具有高强和耐蚀性能,在化学工程中有所应用,锰铜电阻温度系很少,是优良的电阻合金;由于有同素异晶转变,使铜锰合金固态下相变十分复杂,固相下具有调幅分解,变晶转变等过程,具有减振降噪性能,是著名的阻尼合材料。

以铈为代表的稀土元素几乎不固溶于铜,它们在铜中的作用是变质和净化,可以脱硫与脱氧,并能与低熔点杂质形成高熔点化合物,消除有害作用,提高铜及合金的塑性,在上引铸造线坯中加入稀土元素,能够改善塑性,减少冷加工的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