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来振兴经济。
罗斯福新政包括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和社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农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1.股市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投机行为和融资困难,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然而,这种炒作造成了股市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许多投资者破产,经济活动迅速下降。
2.过度借贷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迅速发财,并开始大量购买股票和进口商品。
为了支持这种消费行为,许多人借贷购买。
然而,当经济开始疲软时,这些借款变得难以偿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3.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很多农民破产。
同时,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使得农业工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贸易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降,进一步衰退了世界经济。
二、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1.经济衰退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了停滞。
许多公司破产,银行倒闭,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193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约30%,经济陷入了衰退。
2.失业率上升大萧条导致了大量的失业。
自1929年至1933年,失业率从3.2%上升至25%,造成了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20世纪美国最孚众 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 望和受爱戴的总统, 望和受爱戴的总统, 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 连任4届总统的人, 连任4届总统的人, 1933年 月起, 从1933年3月起,直 1945年 到1945年4月去世时 为止,任职长达12 12年 为止,任职长达12年。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消费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 水平不及生产水平, 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1928年 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年前的四倍。 年前的四倍。一般市民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 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 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资本家甚至把利润大 多转到股市; 多转到股市;连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卷入了股市的 投机。 投机。
母亲:没有钱买。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商品无法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销出,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销出,那为什么失业呢? 女儿: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济危机的特点。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济危机的特点。 地点:柏林街头 地点: 德国工人:魏玛政府太无能了,他们就会裁员,发放那什么 德国工人:魏玛政府太无能了,他们就会裁员, 都买不到的救济金,我们的煤矿也让法国给占了, 都买不到的救济金,我们的煤矿也让法国给占了,如果不是 那场战争,我们德意志民族也许生活的要比现在好的多。 那场战争,我们德意志民族也许生活的要比现在好的多。都 是资本家搞的鬼!不过, 是资本家搞的鬼!不过,现在有一个叫什么纳粹的政党好像 在宣传“社会主义” 他承诺让我们工人分享权利, 在宣传“社会主义”,他承诺让我们工人分享权利,提高农 民的地位,让我们有面包和啤酒,我的很多工友都加入这个 民的地位,让我们有面包和啤酒, 政党了。 政党了。 现在纳粹台上了,从前的承诺好像没有一定兑现。 现在纳粹台上了,从前的承诺好像没有一定兑现。 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美元贬 金融政策 值,刺激出口,改革银行体制,扩大美联储权 力、管制证券。 《工业复兴法》公平经营,限制规模、价格、工资 和工作时等;《全国劳工关系法》工会、委员会 工业政策 抑制盲目竞争,缓和劳资矛盾,提高工人地位。
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不公平的对待劳工 的行为为非法,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 得干预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 判合同。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关于最低和最 高工时的立法,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7年后 每小时工资不得少于40美分。凡是接受法规 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 的蓝鹰标志。
阅 读 材 料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 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 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 新应用。 ------ 罗 斯 福
1、材料一中“任何彻底革命计划指什么?”
2、“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 的是什么?
3、“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 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
具
体
内
容
工业政策
挖 灌 渠
1936 年 竣 工 的 克 林 奇 诺 里 斯 坎
田 纳 西 水 利 工 程 中 的 水 坎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 署,耗资105亿元,建了 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 新路,7.7万座桥梁,285 个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 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 就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背景:
金融:整顿银行 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 (中心措施) 措施: 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是最严重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崩溃,失业率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了痛苦和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重振经济并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一、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1. 股市崩盘:“大萧条”的导火索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
这次崩盘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大批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2. 失业率飙升: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激增至25%,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劳动者生活条件恶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3. 市场需求下降:大萧条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企业生产无法销售,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1. 银行改革:面对银行破产潮,罗斯福推出了银行改革政策。
该政策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监管和管理,提振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得人们重新将钱存入银行。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罗斯福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如建设公路、大坝和桥梁等。
这些计划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农业调整法案:针对农业危机,罗斯福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计划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提高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渡过经济困境。
4. 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民众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罗斯福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福利等。
这些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关键支持,减轻了他们在经济困难中的压力。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1.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通过公共工程计划和农业调整法案,就业率有所回升,经济开始逐渐走出衰退。
2. 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靳万莹(深圳中学,广东深圳330046)[关键词]大萧条,罗斯福新政,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在既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我们多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往往被忽视。
另一方面,教材在叙述相关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对其内在理路的解释并不充分,学生难免如堕云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下,而是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去解释相关现象。
作为中学教师,有必要把相关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中,将学术与教学沟通起来。
其一,不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生就不能理解20世纪世界经济史的内在理路,无法形成能够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材中说罗斯福为了挽救经济,放弃了金本位,宣布银行休假。
学生可能会问:金本位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弃金本位?单单银行休假就能够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了?如果我们忽视这些问题,知识间的逻辑就难以建立。
此外,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才能够将其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生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理解当代的一些经济现象。
例如,了解世界历史上的贸易冲突与货币政策调整,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下中国面临的经济难题。
其三,关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解释是多元的,甚至是彼此冲突的,学生可以借此意识到历史解释的复杂性,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面对不同观点的辨析能力。
其四,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已逐渐体现于高考试题之中,且由于其内容和教材叙述有差异,也是失分比较多的题目。
理解相关经济学解释,对于高考大有裨益。
一、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关于大萧条的基本史实是清楚的,但史实不同于解释,仍需探究表象背后是什么。
16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资本家不断追逐利润率最高的行业,造成社会 资源向某几个行业集中;社会化则要求各个行 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利用资源,满 足人们的要求。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
度,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不平衡,社会生产与社会 消费之间不平衡,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富兰克林•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很多美国人喜欢将他们的总统 签 称为“船长”,这来源于美国 署 著名诗人惠特曼献给美国前总 对 统林肯的诗《船长,我的船 日 长》。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 作 有过几十位这样的“船长”, 战 但其中有一位格外与众不同: 命 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 令 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 的 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 历 争、成为超级大国的“船 史 长”———他就是美国历史上 时 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 刻 林· 德拉诺· 罗斯福。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直接原因:
股市投机过度后的崩溃
2.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等待救济的儿童
求职者: 我会三项技能,我 会说三国语言,我 已有三年工龄了, 我有三个孩子,我 已经失业三个月了, 我现在仅 仅是需要一份工作。
这两幅图能说明什么问题?
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 过剩,从而更深刻的说明危机来源于资 本主义私有制。
四、凯恩斯主义
思考:凯恩斯主义这一经济理论出现的背景、 基本思想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影响? 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 署,耗资105亿元,建了 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 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 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 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 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 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繁荣
工农收入增长缓慢
生产力高度发展
危机 财富高度集中 股票投机过度 消费水平赶不上生产水平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投资信心下降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适 合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的 矛 盾
大萧条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
历史的回忆
2008年以来,美联储下调利率, 12月16日降至历史最低点——0-0.25%间, 美国进入“零利率”时代。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无家可归的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求职的失业者
手足无措 的普通百姓
荒芜的农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4、影响:
经济方面: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危机。
政治方面: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想一想:
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 的出路何在呢? 资本主义国家应当何 去何从呢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或 是一位下层人民群众,你应当怎么办呢 ?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对策: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在街头求职 的失业者。
经济危机中低价 出售自己的汽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大萧条” 1、“大萧条”的特点:
2、“大萧条”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直接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大发展的同时,供 需矛盾日益尖锐 政策因素:胡佛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矛盾积聚
社会因素、导火索
3、“大萧条”的影响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猖獗,进而导致政治危机; 以邻为壑国际关系恶化,国际局势紧张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 • 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比:
国家干预经济:调整生产、扩大消费;给社会底 层生活保障
• 与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避免国有化
• 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改
革,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资本主义 经济继续发展。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
罗斯福上台背景
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但 当时的胡佛政府对此一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 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 危机更加严重。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 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500万~1700万。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这 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 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 政的影响: • 1、一定的成效:走出阴影、一定恢复、一 定的保障(长远影响) • 2、实践中引导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形成 • 3、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国家干 预经济),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 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教训:胡佛无法解决 危机
上任:1933年
一个总统不一定是一个杂 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 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 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法 设法为人民造福。 ——罗斯福竞选演说
措施:
(2012年广东卷)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从美国到资本主义世界
原因:生产严重过剩 股票投机过度 爆发:纽约股市崩溃 表现: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生产下降 失业剧增 扩展:各国提高关税 危机继续加深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从美国到资本主义世界
原因: 爆发: 表现: 扩展:
极大破坏生产力 影响: 制度受到怀疑 面临政治危机
恶化国际关系
A.生产严重过剩
√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道题考查了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应对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从美国到资本主义世界 原因:生产严重过剩 股票投机过度 爆发:纽约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表现: 企业破产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D.设立无法解决 危机 上任:1933年 措施: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农业生产 复兴工业
增加就业机会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
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 “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 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 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2016年12月1日
美国人玛格丽特在1930年的作品
(2011福建卷)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 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美国所患的病 的根源,就是 世界最发达的 资本主义体制 本身。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丹尼尔· J· 布尔斯廷 《美国人》
1933年罗斯福“炉边谈话”
(2014福建)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 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 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 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拥有世界上最 数百万同胞还饿着肚 大规模的资本。 子呢,杀这么多头猪? 还拥有世界上 从道德上讲是个问题, 最悲惨的贫民 但又怎样呢?畜牧业 也得活啊。 窟。
600万头猪被杀,来调 整家畜和肉类的价格。
(2011福建卷)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 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重点:罗斯福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教训:胡佛无法解决 危机 上任:1933年
措施: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农业生产
复兴工业
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3 月宣誓就职时,全国无论 在技术上或在感情上都已 为倾听无线电广播中的一 种亲切友好的讲话声音做 好了准备。……这位总统 不再是“发表演说”;它 是在和其他美国人一起进 行“炉边闲话”。
——加里· 纳什《美国人民》
(2009年四川卷)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 这反应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生产下降
失业剧增
毕竟各类股票持有者 仅占总人口的2%而 已。……1920年代的经 济繁荣只是一种虚假表 面现象。……有产者还 把大量资本用于股市投 机。他们对“永久繁荣” 的幻想助长了1920年代 的虚假繁荣,他们的悲 观情绪和缺乏信心有夸 大了1931年和1932年的 大萧条。 1929年纽约华尔街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 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 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 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