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东南亚“南强北弱”经济格局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1、日本的经济特征、发展条件和分布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发展条件:有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运输(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进口原料和燃料,开拓国际市场。

原料来源: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棉花—-中国、美国.2、最冷月在2月份,最热月在8月份,海洋性很强,主要原因是:岛国深受海洋影响,暖流影响。

东线岸线都是迎风坡—-冬季多雪(东亚西北季风带来日本海的水汽抬升)3、日本的农业发达的渔业(日本暖流和签到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近海和远洋捕捞、水产养殖业发展)农业特点:人多地少,耕地少,发展小型农业,精耕细作,侧重水利和生物技术4、东亚的季风气候5、东亚的水稻种植业6、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总特征:初级产品输出为主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生长,矿产源(石油、锡)丰富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称为殖民者的掠夺宝地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7、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位置: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气候: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克拉地峡为界)经济:初级产品输出为主8、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沟通了~~~9、湄公河上下游水域的变化原因,水文特征、开发问题和意义10、南亚的气候分布、成因和农业南亚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过强过弱影响着农业的收成,搞好水利是南亚稳产的关键。

11、南亚洪涝灾害的原因12、雅鲁藏布江水能丰富的原因13、印度的经济特点从短期看,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海归有利于带来资金和技术.15、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东到天山,南到伊朗高原,西到里海,北部哈萨克丘陵直到俄罗斯。

为什么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什么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什么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东南亚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受到不同程度的西方殖民者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方面,殖民者往往将农业作为种植园经济的基础,劳动力主要用于农田劳动,这导致农业发达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农业产业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殖民者还大量开发了矿产资源,这导致了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资源丰富,但其他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2.地理因素: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具有较高的工业发展水平,而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则相对较低。

3.教育和科技水平: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经济相对发达;而其他国家则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技术创新和高技能劳动力。

4.政治和制度因素: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和制度体系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

一些国家存在政治不稳定、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这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公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同时,政府在决策层面的不同偏向和不同发展战略也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5.国际环境和全球化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国际环境和全球化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受到制约,陷入经济困境。

另一方面,全球化给予了一些国家更多机会,加快了其经济发展进程,而其他国家则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区域间合作:东南亚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均衡和互补。

2.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各国应注重提高教育和人力资源水平,加强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3.政治和制度:各国应推动政治和制度,提高政府的公正和透明度,改善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东南亚经济分析

东南亚经济分析

东南亚经济分析一、东南亚为什么要采用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东南亚为什么采用不均衡发展战略中国是世界工厂,东南亚亦是,且东南亚由多个小国组成,各个国家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东南亚的经济将较快地全面增长。

东盟国家经济经过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调整后,开始恢复较快增长的势头。

国际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将使这种增长势头能够较长期地保持下去,使东盟国家对于东南亚经济带动作用表现得更突出。

越南、老挝的经济已经开始较快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和加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因素,都是越、老两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柬埔寨和缅甸的经济还有较大困难,但在政局基本稳定后,也会出现较快的增长。

由东南亚全局看来,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

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在70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8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

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经济增长区得激烈竞争,为此他们在90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

出口增长速度逐步缓慢,加上1995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的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实施得过早、过急。

8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了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

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他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够,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

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的金融体制。

关于东南亚区域市场分析

关于东南亚区域市场分析

关于东南亚区域市场分析东南亚区域市场分析一、概述东南亚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的地区。

本文将对东南亚区域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行业和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二、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6亿,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该地区的经济总量也在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因此,东南亚地区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三、增长趋势1. 经济增长: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各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投资吸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的流入。

2.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东南亚地区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人们对高品质、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升级成为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

3. 互联网普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购物和支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

四、主要行业1. 电子产品:东南亚地区的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庞大。

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的销量持续增长,同时,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2. 汽车市场:东南亚地区的汽车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不断增加。

3. 旅游业: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4. 金融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在增加。

银行、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逐渐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竞争格局东南亚地区的市场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复杂。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企业。

在不同行业中,竞争者的实力和市场份额有所不同。

一些本土企业凭借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较低的成本优势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跨国公司则凭借品牌优势和技术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东南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南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南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兴力量之一。

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其国内市场的扩大、外来投资的增加以及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本文将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特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渐恢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加速。

以东盟十国为例,其GDP从2007年的1.19万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7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4%。

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超过了6.5%。

其次,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过时,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例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高科技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而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大国,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此外,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目前,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东、欧洲、美洲等发达经济体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这一新兴市场。

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不断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较为突出。

首先,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

一些国家过于依赖出口,国内市场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显得脆弱;一些国家则成为了资源输出型经济,无法持续产生经济增长。

其次,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差距较大。

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跨入快车道,而一些国家还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社会稳定性的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区域内外部的合作。

最后,东南亚国家面临的一些传统问题也需要加以关注。

例如,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国家面临着职业教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东南亚经济

东南亚经济

姓名:美合日姑丽学号:09051184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0班1、东南亚为什么采取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答:一、政治原因,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国内局势动荡,使得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政变和军人统治经常发生,民主缺乏。

国内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也阻碍了经济的腾飞。

在战后东南亚的政治发展史上,曾出现过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和本土产生的威权主义政治。

一般认为前者是民主的,后者是独裁的。

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情景:在实行效仿的西方民主制的国家,虽然在形式上广大民众拥有了普遍选举权,但多数情况下的选举不过是少数政客进行社会动员和谋取权力的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的利害关系很少能反映到政策之中,政府办事效率十分低下。

而在发展取向的威权主义政治中,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发言权通过精英人物代理的方式得到高度承认和重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列入了民众的利害关系,政府拥有很高的效率。

而“效率,也就是制度运行是否能够推进对社会和多数民众的福祉来说更具实际意义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目标,却是李光耀等人心目中高于民主的原则性目标。

”东南亚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过程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政治转型方面,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还不够成熟,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民主—动乱—专制—再民主—再动乱—再专制”的恶性循环之中。

造成这种循环的关键在于专制向民主的转变由于过快、过猛而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从而使社会又回到了专制。

如何避免这种反弹,实现专制再向民主转变软着陆,对这些国家而言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自然原因,东南亚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和海啸经常发生,也冲击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三、西方国家的插手,西方国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对东南亚进行指手画脚,加剧了东南亚局势的动荡,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进行后殖民主义的掠夺,迫使东南亚各国要依附于西方总的来说,这些东南亚国家经济目前已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余地,一方面,出口十分不景气,另一方面,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竞争力也不可取,该地区各国的利率已很低,所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也不大。

东南亚地区市场分析

东南亚地区市场分析

东南亚地区市场分析一、概述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10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文莱。

该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对东南亚地区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消费趋势、主要行业和竞争格局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东南亚地区的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地区总人口超过6亿人。

其中,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市场,拥有超过2.6亿人口,其次是菲律宾、越南和泰国。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结构年轻化程度高,消费潜力巨大。

三、消费趋势1. 中产阶级崛起: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中产阶级人口不断增加。

他们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追求。

2. 数字化消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支付的发展,东南亚地区的数字化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线购物、挪移支付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健康和可持续消费: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有机食品、环保产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四、主要行业1. 电子商务: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拥有大量的互联网用户和挪移支付用户。

电子商务平台如Lazada、Shopee和Tokopedia等在该地区具有较大市场份额。

2. 旅游业:东南亚地区以其漂亮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游客。

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的旅游业发展较为突出。

3. 创造业:东南亚地区的创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领重要地位。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的创造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五、竞争格局东南亚地区的市场竞争激烈,不同行业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

在电子商务领域,Lazada、Shopee和Tokopedia是主要的竞争者,它们通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优惠活动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旅游业和创造业等领域,各国的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都在积极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东南亚地区市场分析

东南亚地区市场分析

东南亚地区市场分析引言概述: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对东南亚地区市场进行详细分析,从经济环境、消费习惯、行业发展、市场竞争以及未来趋势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经济环境:1.1 GDP增长:东南亚地区国家的GDP增长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以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增长最为迅猛。

1.2 政策优惠:东南亚地区国家积极推行开放政策,吸引外资进入,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1.3 贸易便利: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贸易往来频繁,贸易便利性高,为市场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消费习惯:2.1 中产阶级崛起:东南亚地区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2.2 移动支付普及:东南亚地区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成为消费者支付的主要方式,为电商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2.3 品牌认知度提高:东南亚地区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认知度提高,对品质和品牌形象有更高的要求。

三、行业发展:3.1 电子商务:东南亚地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电商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

3.2 金融科技:东南亚地区金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包括在线支付、P2P借贷、保险科技等,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3.3 旅游业: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国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四、市场竞争:4.1 本土企业崛起:东南亚地区本土企业在各个行业中崛起,如Grab、Sea Group等,对国际企业形成一定竞争压力。

4.2 国际品牌竞争:东南亚地区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进入,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

4.3 价格竞争激烈:东南亚地区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激烈,要求企业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五、未来趋势:5.1 人工智能应用:东南亚地区各国开始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将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5.2 绿色环保:东南亚地区各国加大环保力度,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关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o g Ln qo g & L h n t g n ig in iZ e gi n
( u m nB re oi co l u mi 5 2 4,C ia) K n i od r l eS h o,K n n 6 0 P c g 1 hn
Ke wo d : S u h a tAsa E o o c P t r y rs otes i , c n mi at n, “ o t e i n n r e waf e S u h r G a ta d No t r D r” n hn
p ae h atr f “ o te a ta d N r en Dw r” i o te s Asa T i p p rag e e sn f hs e rd tep t n o e S uh r Gin n ot r a n h f n S uh at i. hs a e r u srao so i t p e o n o td i iee t o e igsye fte W etr oo i s S ve —Ameia od W a n S uh at h n me aroe df rn v r n tlso se c lns . o it n g n h n t r n C l ri o te s c Asa rltdh tw r nI d c ia, a d df r n ain c n mi e eo me t ytmsa d s ae isi o t- i 。 eae o asi n o hn n ie t t a e o o cd v lp n se n t tge S uh e n ol s r n e n ote o nre . n r a d N r r c u tis hn
二战后东南亚各国都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 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对外贸易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增
为重点 ,同时也尽力恢 复和发展传统 的工矿业产 品。形式上一度沿袭了殖民时代的生产方式,没有 彻底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 ,但传统作物的生产得到 了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然而,在这之后各国相 继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在 2 世纪 6 年代 0 0 初至 8 0年代初 的 2 0多年里 ,新 加坡 、印度尼西 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及文莱都不同程度地 长 ,改变了单一的产业结构 ,并逐步实现了由劳动
[ 关键词]东南亚 ;“ 强北 弱” 南 ;经济格局 ; 因 成
[ 摘 要]=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 2 世纪 8 0 0年代末 9 o年代初期。 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 “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 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 , 美苏在东南亚的 “ 冷战” 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 中圈分类号】F 1.6 l4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09(06 6— 09 0 08 69 20 )0 02 — 6

Ab ta t A trWo l a I S u h a t inc u t e r ltd tero n s ae iso c n mi e eo me t sr c : f r W rI, o t e s As o nr sf muae h i w t tge f o o cd v lp n e d a i o r e a dretbih d tern t n l c n mi y tms T elt 1 8 sa d e r 9 s h we e , tee o o cd — n sa l e i ai a o o csse . ot e 9 0 n al 1 0 , o vr h c n mi e e s h o e h a y 9
v lp n n Vita , L o , C mb daa d B r awa ral a e idterS uh r o nep r ,whc 印 一 eo me t en m i a s a o i n u m sge t frb hn i o te c u trat y h n s ih
维普资讯
s U H ATAINsU Is o T E s sA T DE
东南亚研究 20 06年第 6 期
战后东南亚 “ 南强北弱 经济格局成因分析

孔令琼
( 武警昆明边防学校
李正亭
昆明 602 ) 524
昆明 60 1;西南林学院 524
An An lsso o o cP te n o “ o t e a ta d No t e n Dwa f ay i n Ec n mi a tr f S u h r Gin n rh r n r” i o t e s i fe W Ⅱ n S u h a tAsa a tr W
e [ 者简介】孔令琼 8 o 收稿日 作 期】2 6 0 一 7 0 — 0

武警昆明边防学校讲师 ;李正亭 。西南林学 院讲师 ,云南大学 民族研究专 业 20 级 博士研 究 04
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 ,经济增
长率大幅度提高 ,高于发展 中国家同时期的平均增 长率 ,新加坡 的经济增长率高达 1. %- 。 01 l J
而越南 、老挝、柬埔寨 、缅甸虽然在一定范围 内不同程度地进行 了产业结构调整及改革,可是 , 由于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领导人不顾本国当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