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02
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0 含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鸟梁实秋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啼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驱都是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侬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不到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4

论述类文本阅读0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雷颐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
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神圣的位置。
“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
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
因此,时下“历史剧”在荧屏的热播、吸引大量观众,确非偶然。
在民间,“历史剧”随着社会巨变,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现在火爆异常的几个阶段。
“历史”从来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无不如此。
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个人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时时刻刻要警惕“封建腐朽”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闲”也被认为是有阶级性的,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
因此,要用新编“革命故事”和“革命样板戏”取代民间传统的“历史话语”,在“文革”中只有“八个样板戏”,民间传统休闲的“历史话语”几乎完全消失。
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生活”的存在得到承认,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把“生活方式”与“政治”完全等同,允许一种精神“消闲品”的存在。
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
而且,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但数十年的“休闲文化”的断层,已使人们对那种充满市民气息和商业化的消费文化的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
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98 含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9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月,阙也张晓风“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做“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
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起来了。
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于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划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高考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批具有学习潜力的人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
《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
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
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
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字音 Word版含答案

字音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屈不挠.(ráo)怆.然(chuàng) 婀.娜多姿(ē)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 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解析:A项,不屈不挠.(náo);B项,女娲.(wā);C项,恫吓.(hè)。
答案:D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删.除膻.味籼.米潸.然泪下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C.飙.升鱼鳔.剽.悍彪.炳青史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解析:A项,删、膻、潸都读“shān”,籼读“xiān”;B项,笺、歼、缄、间都读“jiān”;C项,飙、彪念“biāo”,鳔念“biào”,剽念“piāo”;D项,血、谑读“xuè”,噱、穴读“xué”。
答案:B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靓.妆苍劲.竞.技场不胫.而走B.胴.体恫.吓一幢.楼洞.若观火C.弹劾.形骸.和.事老涸.泽而渔D.禆.益刚愎.庇.护权稗.官野史解析:A项,均读jìnɡ;B项,“一幢楼”中的“幢”读zhuànɡ,其余读dònɡ;C项,“形骸”中的“骸”读hái,其余读hé;D项,“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ài,其余读bì。
答案:A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跑步跑.龙套泡.沫如法炮.制含苞.欲放B.结.实结.晶体采撷.洁.身自好佶.屈聱牙C.更.加更.衣室粳.米骨鲠.在喉故事梗.概D.监.护国子监.门槛.衣衫褴.褛滥.竽充数解析:D项,jiān/jiàn/kǎn/lán/làn。
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
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
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
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
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
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
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
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
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
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
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
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
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
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A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2 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
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
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
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
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
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
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参考译文】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
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
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02
12.古诗文填空。
(1)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
(3)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古诗文填空。
(1)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
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披绣闼,________________,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1)或植杖而耘耔临清流而赋诗
(2)未尝不临文嗟悼齐彭殇为妄作
(3)俯雕甍川泽纡其骇瞩
(4)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
”(《论语·泰伯》)
(2)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
【答案】(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任重而道远
(2)艰难苦恨繁霜鬓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3)会挽雕弓如满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4)烟光凝而暮山紫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15.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
(柳永《望海潮》)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1)固前圣之所厚(2)云无心以出岫(3)安能行叹复坐愁(4)不尽长江滚滚来(5)云树绕堤沙(6)一一风荷举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
(2)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
(3)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7)已矣乎!____________?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1)君子好逑(2)心非木石岂无感(3)又恐琼楼玉宇(4)揾英雄泪(5)东篱把酒黄昏后
(6)数罟不入洿池(7)寓形宇内复几时(8)引以为流觞曲水
18.在横线处补写出诗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3)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答案】(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吴楚东南坼(3)所思在远道(4)猿猱欲度愁攀援(5)赢粮而景从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句读之不知或不焉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