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被鲁迅叫醒 读[拿来主义]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读后感]拿来主义读后感16篇

[读后感]拿来主义读后感16篇

[读后感]拿来主义读后感16篇拿来主义读后感拿来主义读后感(一):鲁迅先生曾对“拿来主义”做过一番评论:“我们要学会取舍,对于好的东西,诸如西方的先进技术,我们要“取”,要拿来。

对于又好又坏的我们能够取他好的一面,如鸦片,同送入药房,对于无用的“姨太太”我们要舍。

的确,当今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们要学会取舍,正如同打开一扇窗,我们既要呼吸新鲜空气,又要防止飞虫进入纱窗。

现代人喜欢包装自己,将自己包成“洋”货,自以为很前卫,很“酷”,却不知其实但是是取别人的糟粕。

曾有一则报导:一家方便面厂有几百万向国外购得一套制造方便面的流水机器,结果安装不了,一问才知是国外被淘汰的七十年代的机器。

如此“取”的损失可真是代价惨痛,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人尚且如此,那我们呢?如果说我们“取其糟粕”只是让我们丢失面子,那么那家厂的“取其糟粕”便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如此的“借鉴”要不得。

我们要学会该怎样“拿来”!在现代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会有更多的新鲜事物进入,而我们青少年处于可塑性较强阶段,好奇心强,且模仿潜力强,所以我们要学会取舍,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拿来主义读后感(二):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杂文,称为《拿来主义》,这天,对待过洋节的问题,我也要倡导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有选取的拿来。

我主张,我们对待外国文化,也要大胆的拿来!最近国家公布了节假日新的放假规定,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要给国民放假,这一消息无疑是个好消息,它体现了我们重视本国文化传统、重视传统习俗的精华。

对于这一消息的发布,有人说:重视传统就该取消外国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等在中国影响了年轻一代。

诚然,这些假日确实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也直接影响了消费和心理等许多问题,但是不是说这些外国节日就是不好的呢?非也。

情人节,使我们更加重视与友人的感情、重视与爱人的感情,使我们的感情关系更浪漫、更和谐;圣诞节,给孩子们增添了乐趣和幻想,给大人们增添了节日的欢乐和内心善良的归属,……这些都是外国假日的优势。

拿来主义朗读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拿来主义朗读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拿来主义朗读|拿来主义课文原文拿来主义(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3〕。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4〕,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5〕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6〕。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拿来主义鲁迅

拿来主义鲁迅

拿来主义鲁迅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巨人,他的作品承载着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对人类悲剧的关怀。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着无数后来的文学创作者和知识分子,其中就包括了“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由来“拿来主义”最初由鲁迅提出,意为“拿得来”,即可以借鉴和吸收外部文化的优点。

鲁迅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了这一概念。

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表达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而这并不受限于国界和民族。

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可以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拿来主义在鲁迅文学中的体现鲁迅的文学创作充满了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和吸收。

他曾多次提到欧美文学对他的影响,如《狂人日记》中的“言简义严”、《阿Q正传》中的讽刺与讥笑等元素都体现了这种拿来主义的特点。

鲁迅将外来文学中的成熟技巧和表现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同时,鲁迅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他对古典文学和历史的研究深入而广泛。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古代诗词和哲学思想的引用和借鉴,以此凸显文学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

拿来主义的当代意义时至今日,拿来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利和广泛。

各国文学之间可以互相启迪,互相影响,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奇迹。

在文学创作中,拿来主义也许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借鉴外来文学的特点和经验,可以帮助创作者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总的来说,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思想,不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更为当代文学创作者指明了一条新的创作方向。

拿来不同文化的精华,融合自己的创造,相信会为文学创作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嘿,大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高中一年级那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课文——《拿来主义》。

你别看它名字听着挺玄乎,其实啊,里头讲的都是咱们生活中的实在事儿,跟吃饭睡觉一样接地气。

首先,咱们得明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给咱们上的一堂生动的生活哲学课。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个大果盘,里头啥都有:苹果、香蕉、葡萄,还有那么一两个看着挺特别,但不知道是啥的果子。

这时候,鲁迅先生就站在旁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这果盘里的果子,怎么拿,怎么吃,可是有讲究的。

”### 一、认清形势,别当“傻白甜”1.1 鲁迅先生先给咱们敲了个警钟,说有些人啊,看见啥都要,也不管好坏,跟那饿了几天的松鼠似的,一股脑往嘴里塞。

这就是“闭关主义”,结果呢?眼界窄了,肚子也撑坏了。

1.2 反过来,还有那么一群人,看到外来的东西就吓得直哆嗦,生怕被“同化”了,连碰都不敢碰。

这就是“送去主义”,跟守财奴似的,守着那点老古董,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穷。

### 二、学会挑选,做个精明的“吃货”2.1 这时候,鲁迅先生就说了:“咱们得学会‘拿来主义’,好东西咱们拿,不好的,咱就让它一边凉快去。

”这就像咱们逛超市,看见打折的巧克力,先瞅瞅生产日期,过期的咱可不要。

2.2 挑选的时候,咱们还得有眼光,得能分辨出哪些是真材实料,哪些是花架子。

就像挑水果,得挑那皮薄肉厚汁水多的,吃起来才过瘾嘛。

2.3 最关键的是,拿了之后得会用。

别光看着好,结果放在那儿积灰。

学知识也是这样,得学以致用,不然跟没学有啥区别?### 三、勇于创新,别做“复读机”3.1 鲁迅先生还提醒咱们,拿了别人的好东西,别直接照搬照抄,得学会创新。

就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能做出不同的味道。

咱们也得在学习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的调料,让知识变成自己的。

3.2 创新可不是瞎搞,得有理有据,有根有据。

就像建房子,地基得打牢,材料得选好,才能盖出既安全又漂亮的房子。

3.3 最后,别忘了分享。

拿来主义选自

拿来主义选自

拿来主义选自
拿来主义选自鲁迅杂文《拿来主义》。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

《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

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读《拿来主义》心得体会范文5篇

读《拿来主义》心得体会范文5篇

读《拿来主义》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拿来主义》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读《拿来主义》心得体会1再次拜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的心深深地被吸引,为先生在当时的社会局面之下能提出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感到惊讶,更加深了我对先生的敬仰崇拜之情。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三十周年,应对中国取得的辉煌成绩,从“一穷二白“变成了此刻的国强民富这脱离不了鲁迅先生的“拿来”思想。

先生的文章强调“拿来“与“送去”这两大问题,让我们国人机智敏锐,目光放亮,反复强调“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影响,抨击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自给自足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强调“拿来主义“,要吸取外国的精华文化来充实自我,取长补短,这正是先生写此文章的要旨所在。

鲁迅先生是在告诉我们,要用机智放眼世界,要我们自我主动去拿,对于国外的一切我们还要学会辨别,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清利弊,而不是一味地随心所欲去拿,定要经过度量,根据我们自身需求和利益去拿,绝不能闭关自守,抱残守缺。

拿来以后我们还必须自主创新,使之变得更完善,更适合自我。

众所周知,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扎下了很深的根,而在发源地印度却早已灭亡了,我们伟大的古师大德发挥智慧,吸取了外国有用的东西,弥补了中国文化的不足,丰富充实了中国文化,从而使得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本土的儒道相辅相成。

这正是切切实实的“拿来主义”。

我们伟大的佛教随着社会的发展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使佛教更好地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如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求,我们唯有走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这条改革之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说明了佛教的缘起和立根。

这种缘起和立根正是我们推行人间佛教的基石。

用佛法来进化人心,进化社会,建设人间净土。

处理好佛教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关系,使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相互融合,从而构成自我独立的文化体系,在佛教弘化上起到促进人类礼貌建设,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与道德水平,促进社会提高,世界和平的进取作用。

鲁迅《拿来主义》课文全解

鲁迅《拿来主义》课文全解

鲁迅《拿来主义》课文全解导读:鲁迅《拿来主义》课文全解《拿来主义》课文全解★课文整体感悟一、理清思路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

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

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

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作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

二、领悟内容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一次被鲁迅叫醒
——读《拿来主义》
一、有关鲁迅
1.学生
2.苏雪林
3.王富仁
二、有感文章
1.第5段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送去主义”的表现是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把中国的“送去主义”和狂妄自大的尼采做了类比,说明二者同样可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奉行“送去主义”将贻误子孙,使国家衰败,一针见血地指出“送去主义”的本质是“卖国主义”。

2.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是鲁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要旨。

“运用脑髓”是说要有思考,“放出眼光”是说要有鉴别,“自己来拿”是说要有选择。

3.应该怎样对待本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
鲁迅幽默诙谐地打了个比方,他把我国的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

根据对“大宅子”的错误态度,鲁迅把他们分别叫做:孱头、昏蛋、废物。

这三类人分别是指逃避害怕者、全盘否定者、全盘肯定者。

对“大宅子里的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也就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在这里,鲁迅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

“鱼翅”要吃掉,因为它是文化精华;“鸦片”要送药房,因为它益害并存;“烟枪烟灯”要送、要毁掉,因为它是文化糟粕;“姨太太”要走
散,因为它是文化糟粕。

三、有关语言
1、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
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5、“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
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
会有人看”。

6、“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看见鸦片,
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四、有关拿来
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

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就是“拿来主义”,而且不仅仅
是在动画上面。

客观地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拿来,做得最好
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他们吸取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剔
除了其中糟粕。

一直到现在,鲁迅的话还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