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家文化 展示学子风采
汉族传统节日

“我行我秀”——汉族的传统节日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严信蓉【设计理念】人类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
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40分钟的教学中变成造梦师,自由的畅想,主动积极的参与,有效的学习知识。
《旅游文化》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也是学好旅游专业的起始课程。
在整个专业中起了贯穿作用,对于任何旅游导游类的教学都离不开旅游文化知识的扩充。
目前教材的编写更偏向于应试化、理论化、生硬化,而如何将旅游文化知识与未来的导游职业相结合也成为了本门课程的关键。
《汉族的传统节日》这块内容相对来说贴近生活,同学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而如何将文本知识与导游专业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在这里,我进行了情境设置,结合我校新疆学生的到来,为其设计“浙江汉族传统节日旅游线路”的活动。
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假设每个小组作为旅行社进行招标,小组分工合作,通过绘制海报以及模拟讲解将汉族传统节日的简介、由来、传说、以及在浙江的地区代表进行讲解。
整个课堂营造出真实而激烈的氛围,学生通过动动脑、动动手、动动嘴在激烈而不失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让学生体验职业情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汉族传统节日》是选自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组编的《旅游文化》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的第三个项目中的第一个任务的第二个知识点。
通过掌握汉族的传统节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汉族民俗风情,因此,了解汉族传统节日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2、学情分析:(1)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141餐旅专业的学生,职业学校的90后学生们热衷于关注新鲜事物,平时的交流倾向于使用网络手段,因此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定能与学生引起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翰墨书香 通文达艺

翰墨书香通文达艺作者:陈华岳夏娟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12期近几年来,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打造书法艺术(以下简称“书艺”)校园文化特色。
“书艺”为校园文化打下底色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汉江路中心小学重点打造“书艺”校园文化,努力为师生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生活气息的校园生态环境。
学校提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沃土”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强体、砺志”的校训,“文明、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爱岗、敬业、求实、上进”的教风,“乐学、好问、善思、勤做”的学风。
既涵盖了学校传统的办学精神,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要求,较好地实现了秉承历史与面向未来的有机统一。
学校还利用校园橱窗、校园文化墙诠释校徽的含意,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校风、学风,让师生感受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出优良的品格。
为创建学习型校园,校园整体设计以“打造…书艺‟校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突出翰墨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三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德馨楼”“书馨楼”“墨馨楼”。
廊道悬挂古今中外名家富有哲理性的名言、格言、警句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校园里设立流动图书室,学生可随时到书吧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教室外部走廊墙壁设计主题为“翰墨童年”,作为班级书法展示区,定期更换学生书法、手抄报、诗配画等作品。
富有童趣化(如水果、植物、书籍、扇面等造型)的各种提示宣传栏,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书写习惯、行为习惯等内容为主。
此外,各班还设计有具有一定特色的班级名片,将班级理念、班级小名星、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等在名片里展示出来。
传统文化暖心田,文化认同吐新芽

传统文化暖心田,文化认同吐新芽发布时间:2022-01-14T02:48:41.15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2期作者:王惠平[导读]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胜利路幼儿园07500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幼儿是新时代的接班人,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务和使命。
一直以来,我园始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开展生活化主题课程之后,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和课程从未间断。
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落实在生活、游戏的各个环节,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触摸到传统文化,努力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生动化,能培养他们成为崇尚传统美德,颂扬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一、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汲取营养深爱文化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便通过传统节日让幼儿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
为让幼儿从新年里感受浓浓的年味,我园还根据大小班的不同组织了各种活动:小班组通过体验包元宵,感受到当中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中班组开展“过新年吃年糕”,为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送上美好的祝福,让孩子们体验揉、压、捏的同时也感受制作的乐趣,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大班组小朋友动手能力较强,选择了通过炸麻花来庆祝新年。
元宵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我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和发展需要,创设了各具特色的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用五彩画笔画出对元宵节的祝愿、欣赏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做汤圆等,感受着元宵节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独特的习俗,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园开展了“端午·彩粽系温情”的国学系列活动,让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用心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汉文化晚会策划书3篇

汉文化晚会策划书3篇篇一《汉文化晚会策划书》一、晚会主题“传承千年,共享盛世”二、晚会目的1. 弘扬汉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2.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4.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晚会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具体地点]四、晚会形式1. 歌舞表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民族舞蹈和歌曲,展现汉文化的优美和韵味。
2. 经典诵读邀请学生或专业朗诵者朗诵经典的汉文文学作品,如《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
3. 汉服展示展示各种款式的汉服,介绍汉服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让观众了解汉服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传统手工艺展示邀请手工艺人现场展示传统的汉民族手工艺制作过程,如剪纸、刺绣、书法等。
5.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关于汉文化的讲座,介绍汉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价值。
五、晚会筹备1. 成立晚会筹备小组,负责晚会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确定晚会的节目单,组织演员进行排练。
3. 准备晚会所需的服装、道具、音响设备等。
4. 做好晚会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5. 安排晚会的工作人员,包括主持人、舞台技术人员、后勤人员等。
6. 做好晚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晚会的顺利进行。
六、晚会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服装、道具费用:[X]元3. 音响设备租赁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嘉宾邀请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七、注意事项1. 晚会的节目内容要符合汉文化的特点,不得出现低俗、色情等内容。
2. 晚会的宣传要注重文化内涵,不得过于商业化。
3. 晚会的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晚会的顺利进行。
4. 观众要遵守晚会的秩序,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篇二《汉文化晚会策划书》一、晚会主题“传承千年,共享盛世”二、晚会目的1. 传承和弘扬汉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汉文化。
暑期社会实践非遗新闻稿

标题:传承与创新并行,暑期社会实践聚焦非遗传承导语:暑期是学生们放松身心、拓展视野的好时机。
今年,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暑期社会实践中,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以下是他们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今年暑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开展了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走进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这次暑期实践中,学生们走进了各地的非遗传承基地,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西安:探访秦腔艺术在陕西省西安市,一群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来到了秦腔艺术传承基地。
在这里,他们参观了秦腔博物馆,了解了秦腔的历史、发展和传承情况。
随后,他们还观看了秦腔表演,感受了秦腔的激昂与婉约。
2. 杭州:体验茶艺文化在浙江省杭州市,学生们来到了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学习了茶艺知识,体验了泡茶、品茶的乐趣。
他们了解到,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3. 云南:探寻民族音乐在云南省,学生们来到了一个民族音乐传承基地,学习了彝族、苗族等民族的音乐和舞蹈。
他们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传承与创新,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传承非遗不仅仅是保存传统,更要与时俱进,让非遗焕发新的活力。
1. 创意结合,打造非遗新品牌在江苏省苏州市,学生们参观了一家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企业。
他们了解到,企业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2. 互联网+,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在这次实践中,学生们发现,许多非遗传承人正在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例如,一位剪纸艺术家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艺,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三、总结与展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收获颇丰。
展现中国国粹 弘扬翰墨文化

学习中国国粹彰显翰墨文化
——记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少儿理事分会理事
曹林波,女。
1999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
是大同一中初285班学生。
现为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少儿理事分会理事。
荣获过全国“赵孟頫”杯书画大赛一等奖,入展山西省首届群众书法大赛,获大同市首届大、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优秀奖,连续两次在校内文化节获软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曹林波九岁开始师从佘建平、方月夜夫妇学习书法。
初学唐楷,后临汉隶,兼摹小楷。
尤擅行书。
并以“二王”为根基,遍临历代名家翰墨。
形笔稳健,字字聚力,笔锋灵动,飘逸自然。
书风娟秀清新,初尝名家墨风,温润如玉,线条灵动,气韵古雅。
曹林波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不凡的书法功力和认识。
对书法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书法的悟性极高,同时也与她五年多来在学书过程中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是分不开的。
在校期间,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课余时间与那些热爱书法的同学共同研究探讨。
曹林波这样长久不懈的努力离不开家里人对她长久的支持。
其中,她的母亲对她付出了极大心血,督促她从小学习书法认识书法。
作为她坚强的后盾和她努力学习书法的动力。
作为家长,每天看着孩子辛苦的学习书法不由得产生一丝酸楚。
但看到孩子苦中作乐,把自己的爱好一步步实现,作为母亲的她也非常高兴。
学习书法的道路艰难久远,希望曹林波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早日成为一代书法名家。
弘扬传统文化、陶冶艺术情操

弘扬传统文化陶冶艺术情操
—慈晖学校高中部学生书法比赛精彩纷呈
今日耒阳讯(通讯员白羽李修前)11月20日下午,慈晖学校“致远楼”六楼大会议厅,金碧辉煌,灯光通明,人头攒动,桃李争荣。
高中部在此成功举行了书法比赛活动;本次活动本着“弘扬传统文化、陶冶艺术情操”的宗旨;由谢卉、李林、李修前、罗慕春、谢文香、谷欣欣老师担任评委。
书写内容由语文学科组指定三篇文章任同学们自选,要求页面整洁,符合文字书写格式;书写规范,具有中国书法美。
现场收集的作品,有的端正秀气,运笔熟练、提按分明,有的则舒展大方,运笔流畅,行款整齐。
这些书法作品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精湛的才艺,让大家感受到了她们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加深了他们对书法的了解和认识。
赛后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和优胜奖12名。
校长王格楠在发奖仪式上高度评价了这次比赛: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而用文字形成书法艺术的又只有汉字。
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引以骄傲和自豪的事。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
我们应该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弘扬它——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高中部此次举行书法大赛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艺术情操都是大有裨益的。
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引起大家对手写艺术的重新关注。
相信每一位参赛者在这次比赛中都有所收获。
也相信今后学校这样的比赛会越办越好,让同学们从中既能感受到中国书
法艺术的魅力,又能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让书法这一国粹能绵延不断传承下去。
努力弘扬汉文化范文

努力弘扬汉文化范文努力弘扬汉文化范文在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和老师以及参加典礼的当地官员不再是西装革履,也不是西化的黑衣黑帽学士服,而是正儿八经的代表中国最古典文化的汉服。
参加毕业典礼的所有人都庄重肃穆,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演绎学生生涯的浓厚一笔。
男生身着朱子深衣汉服,女生身着曲裾深衣汉服,全体校、校学位委员会成员、导师代表均着汉服肃然而立。
典礼仪式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形式,古风汉韵贯穿全程,现场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同时,、徐州市等官员亦身着汉服出席。
近些年,很多高校探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位服,不断引发社会。
今年,江苏师范大学连续第三年研究生汉服毕业典礼,因有的官员应邀出席,所以格外引人注意,也激起了热议。
正方:传统中式学位服合情合理当下社会广为熟悉的学位服包括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局部组成,1994年由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下发《关于推荐使用学位服》,称这种学位服“既有又符合世界惯例”,将之作为统一标准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同时要求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可是,引发质疑和诟病的是,这种学位服中国元素很少,西方特色突出,根本上照抄自欧美学位服。
我们在经历了全民绿军装、“灰蚂蚁”的时代后,随着国力恢复,中华文化终于渐进复归,这同时催生了国服复兴,其中,“汉服运动”最为引人注目,传统中式学位服那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按理说,我们面高校探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位服时,不再将其当成一个问题。
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这仍然是一个引发巨大争议的文化问题。
文化是国家精神的一个表达,衣冠具有最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
《国语》云:“服者,心之文也。
”穿着何种服装,就表达何种心境。
因衣冠具有民族文化身份识别功能,可促进文化认同,所以唐代孔颖达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说法。
兹事体大,故而,古今中外的重大国际外交场合,各国俱高度重视如何着装。
探索中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和毕业典礼,江苏师大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和称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工程学院华章汉服社新闻稿
弘扬汉家文化展示学子风采11月25号晚,在我校化材学院阶梯教室一成功举办了华章汉服社第一次汉
服讲解活动。
此次活动由华章汉服社独家举办。
在经长达一周之久的准备,并取得并获得院相关领导的同意和支持,经由华章汉服社各部门的默契协商与通力合作,此次活动终于在化材学院阶教一取得完美开场与谢幕!
在日韩文化愈演愈烈,本土文化正受到巨大冲击的当下,大力弘扬本土文化正是许多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为了我们的本土文化的传承,为了我们的汉文化不成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因此,我们需要更是必要举办各种活动,来弘扬汉文化,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
此次活动不仅是将古香古色的汉服文化跃然于舞台之上:那婀娜多姿的汉舞,那古意唯美的汉服,是在传达着中华几千年前的美;更是在广大校园学子,乃至本地同袍间引起巨大反响!
华章汉服社宣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