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

合集下载

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

然而,使用胺碘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绝对禁忌症:胺碘酮对药物过敏或有碘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 甲状腺功能监测:由于胺碘酮会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使用胺碘酮治疗时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特别是确保患者没有甲亢的存在。

3. 眼科监测:胺碘酮可引起角膜微晶状混浊和光感皮炎,因此患者在使用胺碘酮期间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避免产生严重的视力损害。

4. 肝功能监测:胺碘酮可能引起肝损伤,特别是在高剂量和长期使用的情况下。

患者在使用胺碘酮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如出现肝损伤症状如黄疸、肝炎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5. 心脏监测:胺碘酮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恶化,特别是在患有严重基础心脏病的患者中。

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期间,患者应接受持续的心电图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注意剂量控制:胺碘酮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药效和副作用,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剂量控制,切勿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

7.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胺碘酮与许多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特别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在使用胺碘酮时,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脏疾病时,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期进行各项监测,严格控制剂量,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胺碘酮用法用量

胺碘酮用法用量

胺碘酮用法用量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
心动过速、室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的用法用量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概述
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抑制剂,可以抑制多种类型的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
通道和钙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减缓心率并抑制心室的早复极化,有助于恢复心律。

适应症
胺碘酮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
心律失常等。

用法用量
•持续静脉泵入:初始剂量通常为1000毫克 - 1500毫克,速度为0.5毫克/分钟,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

•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不超过30毫克/分钟,一次用量通常不超过150毫克。

•口服:初始剂量为200毫克 - 400毫克,每日2-3次,维持剂量通常为200毫克 - 400毫克,每日1-3次。

需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调整用药量。

2.不推荐胺碘酮与其他类似药物联合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3.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时应特别小心。

4.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谨慎合理地选择用量和用法,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最新关于“胺碘酮”的认识

最新关于“胺碘酮”的认识

2. 胺碘酮的常见副作用
1. 胺碘酮的常见副作用包 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口干等消化系统反应。
2. 长期使用胺碘酮,可 能会出现心动过缓、心律 失常等心脏系统的副作用 。
3. 胺碘酮还可能引发甲状 腺功能异常,表现为甲状腺 功能亢进或减退。
3. 胺碘酮的严重副作用
1. 胺碘酮的严重副作用之一 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 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3. 胺碘酮还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 影响,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严重心血管事件。
2. 长期使用胺碘酮还可能引发 肝脏损伤,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黄疸等症状。
三、胺碘酮的用药指导
1. 胺碘酮的适应症
1. 胺碘酮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等。
1
2. 胺碘酮还可用于预防心脏手术后的心律失常复发,如冠状动脉搭 桥手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感谢观看!
2
3. 此外,胺碘酮也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以及某些类
3
型的心力衰竭。
2. 胺碘酮的用法用量
1. 胺碘酮的常规 用法是口服,一般 每日两次,每次 200-400毫克,具
1 体用量需根据医生
的建议和病情调整 。
2. 对于急性心功能
3. 在治疗心律失常
不全的患者,胺碘酮
时,胺碘酮的推荐剂
的初始剂量通常为5
03
二、胺碘酮的药效与副作用
1. 胺碘酮的主要药效
01
02
03
1.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 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室 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胺碘酮具有明显的抗心肌 缺血作用,可以改善心肌的 供血情况,减少心肌梗死的 发生。
3. 胺碘酮还具有扩张冠状动 脉的作用,能够增加冠状动 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的氧 耗。

胺碘酮的治疗与护理

胺碘酮的治疗与护理

对血管的影响
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 张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
胺碘酮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扑动与颤动、预激综合征 等;也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
禁忌症
对碘过敏者禁用;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充血性心 力衰竭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胺碘酮的治疗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胺碘酮药物概述 • 胺碘酮治疗过程 • 胺碘酮护理要点 • 特殊情况下胺碘酮应用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胺碘酮药物概述
胺碘酮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 受体阻滞剂特性,同时兼具轻度Ⅰ及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性质。
03
胺碘酮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强治疗信心。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胺碘酮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用药观察与记录要求
用药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心率 、心律、血压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医生。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时间、剂量、方式 及用药后的病情变化,为医生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类
胺碘酮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主 要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
胺碘酮作用机制
电生理效应
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 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 动;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 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
减低窦房结自律性。
对心肌的影响

胺碘酮的作用

胺碘酮的作用

胺碘酮的作用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它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心脏细胞中的多种离子通道,减少心脏肌肉细胞的去极化,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延长心室肌肉细胞复极时间,抑制心律失常发生。

此外,胺碘酮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1. 负性肌力作用:胺碘酮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的能耗,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2. 能抗振荡作用:胺碘酮能抑制电生理振荡,减少心脏细胞内的振荡现象,提高心脏稳定性。

3. 抗血栓作用:胺碘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4. 拮抗交感神经作用:胺碘酮能够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5. 保护心肌作用:胺碘酮可通过抗氧化、抗炎症和减轻心脏肌肉细胞坏死等机制,保护心肌免受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肺纤维化、肝损害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进行评估,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胺碘酮

胺碘酮

胺碘酮通用名称:胺碘酮英文名称:Amiodarone中文别名:安碘达隆、安律酮、胺碘达龙、乙胺碘呋酮、乙碘酮英文别名:Amiodar、Atlansil、Atlansil Cordarone、Cardilol、Corbionar、Leu rquin、Rythmarone、Sedacoron、Trangorex、Tranguarone【药理】药效学本品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

减低窦房结自律性。

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

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

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

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

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

本品特点为半衰期长,故服药次数少,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种类多。

药动学口服吸收迟缓。

生物利用度约为50%。

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器官。

其次为心、肾、肺、肝及淋巴结。

最低的是脑、甲状腺及肌肉.在血浆中62.1%与白蛋白结合, 33.5%可能与β脂蛋白结合。

主要在肝内代谢消除。

半衰期为14~28天, 单次口服800mg时为4.6小时(组织中摄取), 长期服药为13~30天。

停药后半年仍可测出血药浓度。

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约1个月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为0.92~3.75μg/ml。

4~5天作用开始, 5~7天达最大作用, 停药后作用可持续8~10 天, 偶可持续45天。

静注后5分钟起效, 停药可持续20分钟~4小时。

有效血药浓度为1~2.5μg/ml, 中毒血药浓度1.8~3.7μg/ ml以上。

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药理学特性:1.抗心律失常作用:a.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以减少钾内流(Vaughar Williams分类为Ⅲ类),这种作用与心率无关.b.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其可导致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心动过缓.c.非竞争牲α-和β-肾上腺能的抑制作用.d.减慢窦房、房内和结区传导(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e.不改变室内传导.f.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g.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2.抗心绞痛作用:a.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以致减少摄氧量.b.非竞争性α- 和β-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c.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以增加冠状动脉输出量.d.降低主动脉压力和外周阻力,维持心输出量.3.其它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胺碘酮

胺碘酮

• • •
目前胺碘酮是用于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最常用的药物
在中途停药及促心律失常方面,胺碘酮少于I类抗心律失 常药物 胺碘酮主要用于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有症状患者的窦 律维持 如果房颤仅有偶尔的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持续时间不 长,不应视为失败,可以继续用原剂量维持
可达龙
用科学挽救生命
® 盐酸胺碘酮
27
胺碘酮使用方法与剂量的建议:
室颤或无脉室速的抢救(更新)
2-3次电击除颤和血管加压药物无效时,即刻用 胺碘酮 300 mg(或 5mg/kg)静脉注射,以5%葡 萄糖稀释,快速推注,然后再次除颤
如仍无效可于10 ~ 15 分钟后重复追加胺碘酮150
mg(或 2.5mg/kg) 注意用药不应干扰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 给药时机最好在核实心律后,但并非十分强调
静脉达峰时间15-30min,静脉起效1-2h 心肌内浓度10-50倍于血浆浓度 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需数月达到血浆稳态 浓度
肝脏代谢,粪便、胆汁排泄,几乎不从肾脏排泄
清除半衰期变异大且长:口服 35-110天
4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胺碘酮治疗和预防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治疗VT/VF和心肺复苏的疗效 --胺碘酮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胺碘酮在房颤(房扑)中的作用 胺碘酮临床应用常见问题
(3) 无脉搏VT或室颤,抵抗电击者 (4)心肺复苏中替代利多卡因,电击除颤,配合可达 龙300mg静注提高复苏成功率 (5)急性AF48h内复律,静脉负荷后口服AM,有利于 转复或维持窦律 (6)急性AF,不能控制心室率者,尤伴心衰者



静注胺碘酮用法
推荐150mg/10min静注,1mg/min

盐酸胺碘酮标准

盐酸胺碘酮标准

盐酸胺碘酮标准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也被称为乙胺碘呋酮。

它是一种非选择性阻滞剂,可以同时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延长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从而起到减缓心率的作用。

此外,胺碘酮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

胺碘酮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胺碘酮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2.熔点:胺碘酮的熔点应在190℃-210℃之间。

3.含量:胺碘酮的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少于98.5%。

4.有关物质:胺碘酮的有关物质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5%。

5.溶剂残留:胺碘酮的溶剂残留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5%。

6.水分:胺碘酮的水分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5%。

7.炽灼残渣:胺碘酮的炽灼残渣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1%。

8.重金属:胺碘酮的重金属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10ppm。

9.含量均匀度:胺碘酮的含量均匀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10.微生物限度:胺碘酮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使用胺碘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胺碘酮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该谨慎使用。

2.长期使用胺碘酮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异常、心脏功能异常和视力异常等问题,因此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该使用胺碘酮。

4.胺碘酮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因此应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5.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应该避免食用含酒精的饮料和药物。

6.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的副作用,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寻求医疗帮助。

7.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应该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尤其是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8.如果需要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总之,使用胺碘酮时应该注意遵循药物的标准和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自2004年制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1]经来,又有不少新的相关指南和新的循证依据公布,且国内应用经验也日益丰富,这此必须对原指南加以修订,以便与当前的共识相一致。

药理与电生理作用机制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包括:(1)轻度阻断钠通道(Ⅰ类作用),与静息态和失活态钠通道亲和力较大,与激活态钠通道亲和力小,使其从失活态恢复显著延长,通道开放概率减少,表现电压和使用依赖阻滞(在较小负向钳制电压、较快除极频率时阻滞作用加强)[2],但没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2)阻断钾通道(Ⅲ类作用)。

胺碘酮可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s、I Kr),特别是开放状态的I Ks。

此外,胺碘酮还可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 Kl)。

(3)阻滞L型钙通道(Ⅳ类作用),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

(4)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胺碘酮有类似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Ⅱ类作用),但作用较弱,因此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就整体电生理而言,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但基本不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这是因为胺碘酮虽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但不诱发后除极电位,不增加复极离散。

胺碘酮阻滞肥厚心肌细胞I Na、I Ks的敏感性大于正常心肌细胞,阻滞I Ca-L、I to、I Kl的敏感性又低于正常心肌细胞。

胺碘酮对电重构的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反应有利于其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3]。

静脉注射胺碘酮显示,Ⅰ、Ⅱ、Ⅳ类的药理作用较快,Ⅲ类药理起效时间较长。

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

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

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室颤动(室颤),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室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尽管胺碘酮延长QT/QTc间期,但尖端扭转型室速不常见(发生率<1%)[4-5]。

胺碘酮的多种电生理作用使其成为一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复杂。

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0%(变化范围22%~86%),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广泛分布于肝、肺、脂肪、皮肤及其他组织,分布容积大(可达60L/kg)[6];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尿排泄<1%),故可用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且无需调整剂量。

胺碘酮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口服需数天至数周起效。

静脉注射后由于胺碘酮从血浆再分布于组织中,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胺碘酮清除半衰期长,长期用药在停药后3~1 0d血浓度降低至初始浓度的50%。

之后随着组织储存药物的排出进入较长的终末半衰期,可持续13~142d [6]。

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亦具有药理活性,且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副作用之间没有相关性[5]。

临床应用1 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中的应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

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相似[7-8]。

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衰)加重。

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易发生血栓栓塞。

房颤根据发作情况分为初发性、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

房颤的药物处理策略为:(1)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节律控制);(2)不转复房颤,控制心室率(室率控制)。

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房颤不断取得进展,但药物仍是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虽然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房颤都能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但以胺碘酮循证医学的资料最丰富。

与其他药物或安慰剂对比,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防止复发、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总体疗效较其他药物为好,且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少,故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

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时,当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时,推荐应用胺碘酮,故此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时的首选药物[9]。

1.1 用于转复房颤: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胺碘酮可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其转复作用优于安慰剂[7,9-10],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h者益处更明显[10]。

但就即刻转复房颤的作用,胺碘酮并不优于多非利特、氟卡尼或普罗帕酮[11-18]。

因此房颤指南中将其作为转复房颤的备选药物(Ⅱa类推荐、证据水平A)[9]。

需在短时间转复房颤者,可选用静脉胺碘酮。

血流动力学稳定、已超过48h的房颤,可选胺碘酮口服。

房颤已超过7d以上者,药物转复成功率降低,此时胺碘酮常用作电复律的准备用药,通常选静脉或口服胺碘酮。

如不能转复,施行电复律,由此增加电复律成功机会,并减少电除颤次数,复律后又可减少房颤复发,维持稳定窦律。

胺碘酮配合电复律为房颤复律的Ⅱa类推荐、证据水平B。

1.2 用于房颤后维持窦律:目前胺碘酮是用于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最常用的药物。

由于临床试验中所选房颤的类型、年龄、心脏病等情况及病程不同,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结果的可比性差。

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显示,胺碘酮在维持窦律方面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14,19-21]。

国内研究亦显示,胺碘酮维持窦律的1年有效率为67.5%~71.8%[22-23]。

AFFIRM亚组研究[13]显示,在维持窦律方面,胺碘酮明显优于索他洛尔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虽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但在中途停药及促心律失常方面,胺碘酮少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复律后是否长期用胺碘酮维持窦律,取决于多种因素。

房颤频发者或不用药物不能保持窦律者,需长期用胺碘酮。

对于初发房颤,不论自发终止或复律终止,都不主张加用胺碘酮。

由于胺碘酮的心外副作用多,长期应用应先进行效益-风险评估。

胺碘酮不用于房颤的一级预防。

鉴于AFFIRM研究发现,在特定的人群中,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在脑卒中、生活质量、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时一定要衡量效益-风险比[24]。

胺碘酮主要用于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有症状房颤患者的窦律维持。

房颤指南建议用于明显左室肥厚和慢性心衰患者。

若是应用某个维持量仍有发作,可在短期内适当增加剂量(再负荷),以后给予新的维持量。

用胺碘酮期间,如果房颤仅偶有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且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失败,可以继续用原剂量维持。

1.3 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房颤不能转复为窦律或无需转复时,应该将心室率控制到合理范围。

在无禁忌证患者,急性期首选的药物是静脉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伴有心功能降低的重症患者,洋地黄制剂及胺碘酮可以作为首选。

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房颤心室率与地尔硫卓疗效相当,低血压发生率较少[25]。

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有禁忌时,静脉胺碘酮为Ⅱa类推荐。

口服胺碘酮不适宜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慢性房颤的室率控制。

如果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单独或联合应用)无效,房室结消融加起搏器也可选择[9]。

口服胺碘酮,虽然也可以降低快速房颤的心室率,但长期应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在欧美及我国处理房颤的建议中,实际推荐类别仅为Ⅱa。

1.4 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中的应用:小规模研究表明,静脉胺碘酮对于预激伴房颤有效,但应注意静脉用药后也有心室率加快导致室颤的报道[26-28]。

由于静脉胺碘酮起效相对慢,所以作用有限。

此时电复律应作为首选。

胺碘酮的长半衰期可能会影响心律失常病情判断和介入治疗决策的选择[29]。

对于长期治疗,胺碘酮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且不宜行射频消融或其他措施无效时[29]。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经旁路前传的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为Ⅱb类推荐[9]。

1.5 在慢性心衰伴房颤中的应用:胺碘酮不加重心衰并且有可能使其改善[30],产生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其他药物小。

慢性心衰抗心律失常生存研究亚组分析(CHF-STAT)评价了胺碘酮对慢性心衰患者房颤的作用,胺碘酮治疗组房颤转复较对照组更多见,房颤未转复者心室率明显减慢。

接受胺碘酮治疗转复为窦律组的生存改善。

基线为窦律者应用胺碘酮可减少新发房颤的出现[31]。

慢性心衰伴有症状性房颤,可考虑应用胺碘酮行节律控制,但属二线治疗,仅用于其他治疗不成功的病例,对于重症患者可静脉给药[32]。

慢性心衰合并无症状的房颤,衡量效益-风险比,应选择控制心室率的策略。

1.6 在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中的应用:房颤可并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率多较快。

原有房颤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交感兴奋和心功能不全也使心室率加快。

二者室率控制都是基本治疗。

此时心肌对洋地黄较敏感,应慎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仅作为Ⅱa类推荐,而此时静脉应用胺碘酮减慢心室率为Ⅰ类推荐[33]。

1.7 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在房颤中的应用: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心脏性死亡、心律失常及猝死的相对危险均可能较单用其一者低。

用药后心率减慢程度不因合用β受体阻滞剂而更明显,但应监测心率变化。

已有其他指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发生房颤需要加用胺碘酮,一般无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

1.8 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在房颤中的应用:临床试验发现,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合用,可使维持窦律者明显增多,房颤未复发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复发者[34]。

其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应有类似的效应。

1.9 在房扑中的应用:房扑和房颤常合并存在,典型(Ⅰ型)房扑是大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心房率为250~350次/min,常呈2:1房室传导。

房扑心室率较难控制,通常需要较高的药物剂量,甚至两种或多种房室结阻滞剂联用。

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胺碘酮对于房扑患者维持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治疗的病例有限[35-36]。

治疗Ⅰ型房扑,射频消融优于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7-38]。

2 在其他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几项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提示,胺碘酮可终止多源性房速[39]。

成人及儿童中已证实,胺碘酮可终止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40-41]。

也可终止慢性持续性房速,并减少由此产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可能。

胺碘酮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42],但应选择疗效更快或毒性作用小的药物。

长期治疗尽管有效,但难以控制复发,应选择导管消融进行根治[43]。

3 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3.1 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治疗3.1.1胺碘酮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QRS心动过速治疗中应作为首选[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