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否能够分辨颜色问题的研究修改好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作文神奇的变色鱼的观察日记

小学三年级作文神奇的变色鱼的观察日记

神奇的变色鱼的观察日记
今天我去了一家水族馆,看到了一种特别神奇的鱼,它叫变色鱼。

看着它们的变化,我觉得非常好奇,所以我决定写下这篇观察日记。

变色鱼的身体是黄色的,上面有很多美丽的纹路。

我发现,它可以
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身体颜色。

比如,当它在红色的环境中,它会
变成红色;在蓝色的环境中,它会变成蓝色。

这真是太神奇了!它们
就像一个变色小魔术师一样,总能让人惊叹不已。

我发现变色鱼的变色不仅仅是为了好玩,更是一种适应生存环境的
能力。

当它们感到害怕或者紧张的时候,它们会变得比平时更加深色,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隐藏自己,不被敌人或者捕食者发现。

这种保护色
真是厉害!
还有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变色鱼之间会用颜色来进行交流。

比如,
当它们变成亮绿色的时候,就意味着它们欢乐和愉快;如果变成深红色,就表示它们在示警。

它们的身体颜色就像是它们的语言,它们用
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真是太有意思了!
通过观察变色鱼,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物的知识。

我知道了它们的
变色是适应环境和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也了解到了它们通过颜色来
传达信息的方式。

变色鱼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生物!
这次观察变色鱼的经历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我会继续
进行观察和学习,希望能够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

观赏鱼眼睛的奥秘,有的鱼眼里有两个世界,鱼缸里是否发色看心情

观赏鱼眼睛的奥秘,有的鱼眼里有两个世界,鱼缸里是否发色看心情

观赏鱼眼睛的奥秘,有的鱼眼里有两个世界,鱼缸里是否发色看心情鱼类的眼睛在水中看到的事物,就跟我们人类在空气中看东西是一样的。

观赏鱼发色与否,完全是由它们的心情决定的,而心情则来源于它们眼睛对周边环境的观察。

鱼类眼睛里的奥秘,你知道吗?鱼眼的秘密1:超人类视觉系统我们人类是“三原色生物”,也就是我们的眼睛里只有三种视锥细胞,所以我们总说的三原色:红黄蓝。

这跟其他动物相比,尤其是鱼类,可见光普就显得十分有限。

鱼类可是拥有四种视锥细胞,也就是说,鱼类的眼睛有四个独立的色彩信息传递通道。

甚至有的鱼类还可以看到近紫外光谱中比人类可见的光波里,短的很多的光线。

鱼类超乎人类的视觉能力,意味着什么?作为普通的观赏鱼爱好者,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看某些品种的鱼类,它们的外观好像差不多,甚至经常把它们混淆。

可在鱼类看来,辨认出是否和自己是同种的鱼类,只需要眼睛扫过的瞬间,确认一下眼神就可以。

因为在有些鱼类的脸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会有类似人类指纹的点状和弧状图案,这只有在拿紫外线照射下,我们人类才可以用肉眼看得出来,而鱼类则可以不用借助紫外光的帮助下,轻松辨认出来。

2010年,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拿生活在西太平洋珊瑚礁中色彩斑斓的两种相貌极为相似的雀鲷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是安汶雀鲷和摩鹿加雀鲷。

安汶雀鲷的领地意识非常强,不过它们只驱赶同类,对于其他品种的鱼类还是可以友好相处的。

这种鱼正是利用了紫外光谱下自己独特的可视面部图案来识别入侵者是否为自己的同类。

为了更好地验证实验结果,科研人员还用它们同类的照片给鱼儿进行识别,它们同样能识别出来,并且获得食物作为奖励。

而当科研人员用紫外滤镜去掉这一视觉信息后,安汶雀鲷就非常难通过测试,这也更好地证明了这一实验结果。

鱼眼的秘密2:睡觉时无法闭眼,可眼里却有两个世界如果是经常观赏家里鱼缸观赏鱼的朋友,很容易就会发现,鱼儿在睡觉的时候是不会闭上眼睛的,因为它们没有像人类一样的眼皮。

鱼类体色变化现象探秘

鱼类体色变化现象探秘

鱼类体色变化现象探秘作者:高启平 李云兰来源: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 在自然界,鱼体体色变化的情况很多。

比如: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石斑鱼,能很快地从黑色变为白色,黄色变为绯红色,红色变为淡绿色或浓褐色等,它们还能使很多的点、斑纹、带和线变得忽暗忽明。

同理,金鱼、泥鳅、斑点叉尾鮰等也在养殖中发现了变色的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现,生活在清澈浅水里的鱼和生活在水草丛生的深水里的鱼,体色相差较大。

在池塘鱼类养殖的鱼,体色明显比水库网箱中养殖的浅。

有些鱼体的体色变化的确影响了人们的经济活动。

部分体色会提高鱼价,比如金鱼,体色越鲜艳价格越高;江团的体色若是白色,则价格会升高;沟鲇的体色若为黄色,则更有卖相。

而有些体色相反,比如江黄颡,若体色从黄变黑,就不受欢迎,价格低了许多;斑点叉尾鮰、牙鲆体色要是从黑变白,也会快速掉价。

因此,比较系统的探讨动物特别是鱼类的体色变化的规律、原因,找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或找出合理的推论,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为此,我们特对鱼类体色变化现象进行探秘。

一、光照对体色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下面就用2006年2~3月在德阳的实验来演示光照对鱼体色变化的影响。

器材:体色相近的鲫鱼,广口瓶2个(一个内壁涂黑漆,另一个内壁涂白漆),浅色塑料盆,显微镜,载玻片,镊子,台灯(100瓦) 步骤:1、取内壁涂有黑漆和白漆的广口瓶各一个,将其注满清水。

2、选体色相近的鲫鱼2尾,用镊子从两尾鱼的背侧分别取2—3片鳞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分布情况。

3、将2尾鲫鱼分别放入涂有黑漆和白漆的广口瓶中,移至灯光下,照光30分钟后将黑色广口瓶中的鲫鱼移入白色广口瓶中,比较两条鱼体色深浅有无变化。

4、用镊子分别从两条鲫鱼体背侧(照光前取鳞片的临近位置)取下2—3片鳞片,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鳞片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并与照光前取的鳞片进行比较。

结果:1、经光照处理30分钟后,黑漆广口瓶中的鲫鱼体色较深,白漆广口瓶中的鲫鱼体色较浅。

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

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

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大马哈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奇特鱼类,以其独特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而闻名。

它们能够迅速改变身体的颜色和图案,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这种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对于大马哈鱼的求偶、捕食和保护自己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光学适应是指生物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光学特性以提高生存能力。

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主要体现在其身体颜色和图案的变化上。

它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出明亮的红色、黄色或褐色,但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就能够迅速改变自己的颜色和图案,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几乎难以被察觉。

这种色彩变化能力是通过大马哈鱼身上的色素细胞和特殊的肌肉组织来实现的。

色素细胞中的颜色素颗粒可以快速移动和聚集,改变体表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

而肌肉组织的收缩可以引起斑点和条纹的形成和变化。

通过这些机制的协同作用,大马哈鱼能够在几秒钟内改变自己的颜色和图案,使其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

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对于其求偶非常重要。

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大马哈鱼通过改变自身的颜色和图案来吸引雌性的注意。

雄性大马哈鱼通常会展示出鲜艳而复杂的颜色和图案,以展示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繁殖能力。

而雌性大马哈鱼也会根据雄性的色彩变化来判断其品质,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伴侣。

此外,大马哈鱼的色彩变化能力也对其捕食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大马哈鱼接近猎物时,它们会迅速改变自身的颜色和图案,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提高捕食的成功率。

这种色彩变化能力使大马哈鱼能够隐藏自己的存在,突然袭击猎物。

此外,大马哈鱼还能模仿其他鱼类的颜色和图案,通过迷惑敌人来保护自己。

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也在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威胁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大马哈鱼感觉到危险时,它们会迅速改变自己的颜色和图案,以融入周围环境,并使捕食者难以发现。

此外,大马哈鱼还具有模仿猎物和植物的能力,以此来欺骗捕食者,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大马哈鱼的光学适应和色彩变化能力是其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

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

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海洋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拥有独特的环境和生物。

在这个深沉而宽广的水下世界中,海洋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并感知其周围的环境。

其中,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是海洋生物独特而重要的特征之一。

一、视觉系统的特殊适应海洋生物的视觉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和适应,以适应海洋环境的低光和特殊水质条件。

许多海洋生物的视觉系统比陆地生物更为复杂和灵敏。

例如,一些深海鱼类拥有巨大的眼睛,能够扩大接收光线的面积,以充分利用低光条件下的光线资源。

此外,海洋生物的视网膜中富含视紫质,这是一种对蓝光敏感的光感受器物质。

这种敏感性使得海洋生物能够察觉到在水下被高能量散射的蓝色光线,以提高对食物、环境和潜在危险的感知。

视紫质的存在使得海洋生物能够在水下迅速而准确地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二、海洋生物的色彩感知能力除了视觉系统的适应性,海洋生物还具有惊人的色彩感知能力。

许多海洋生物能够感知和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彩。

这种色彩的感知和产生对于海洋生物的求偶、伪装和警戒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海洋生物如珊瑚、鱼类和浮游生物,能够通过产生特定颜色的细胞或利用色素来迅速改变身体颜色,以适应周围环境。

这种自产自销色素的能力使得它们在繁殖和隐藏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在海洋生物的视觉和色彩感知中,以色彩的反射和吸收最为重要。

由于水分子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一些颜色在水中能更远地传播和反射,从而引起海洋生物的注意。

例如,红色和紫色在水中能够更远地传播,因此许多海洋生物在身体或表皮上拥有这些颜色,以吸引同类或迷惑潜在的捕食者。

三、彩色生活的意义和保护海洋生物通过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

这不仅使得海洋生物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还使得海洋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和稳定。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恶化,海洋生物的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面临许多威胁。

水下垃圾、海洋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都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沉重的破坏,进而对海洋生物的视觉与色彩感知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学课内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会变色的鱼

【小学课内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会变色的鱼

【小学课内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会变色的鱼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会变色的鱼鱼的伪装能力可以使它们有效地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鱼还有一些惊人的伪装能力。

像变色龙一样,它们可以将环境作为背景色,从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

生活在我国海南岛一带的石斑(bān)鱼,能很快地从黑色变为白色,从黄色变为绯红色,从红色变为淡绿色,还能使身上的点、斑、带、线忽明忽暗,需要时显现出来,不需要时暗淡下去。

比目鱼背部的斑点通常是橙红色。

如果它带着白色卵石游到海底,斑点就会变成白色。

牙鲆生活在泥和沙中,身体呈灰色。

如果把它放在覆盖着沙子的水箱里,它会变成黄色。

还有生活在亚马孙河的叶鱼,能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颜色。

它漂浮在水面上,像一片片枯叶。

它就凭着自己独特的伪装术袭击猎物。

鱼类变色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隐藏自己,躲避敌人。

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

和雄性贝塔一样,体色在战斗前会发生变化,这与我们人类被激怒时的面部变化有点类似。

有些鱼在求爱过程中会变色,这是为了吸引异性。

那么,鱼类为什么能变色呢?这是鱼的色素细胞活动造成的。

1.鱼有()和()的能力。

2.本文主要写了五种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部斑点可以从橙色变为白色的鱼是。

4.叶鱼漂浮在水面上,像一片片枯叶,是要伪装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的变色主要是因为。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会变色的鱼1.伪装和变色2.石斑鱼比目鱼菱鲆鱼叶鱼雄斗鱼3.比目鱼4.袭击猎物5.适应环境,躲避敌人。

鱼类颜色视觉的研究进展

鱼类颜色视觉的研究进展

鱼类颜色视觉的研究进展郭建磊1,杨德发2,薛金刚2,宋明元1,徐鹏翔1∗㊀(1.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2.莫利诺特(大连)船舶用品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104)摘要㊀视觉器官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鱼眼不仅能感觉光的敏感和颜色,而且还能感知物体的形状㊁大小㊁运动等㊂鱼类的视觉功能与摄食㊁集群㊁生殖㊁防御等行为方面具有密切联系,并发挥重要作用㊂为了研究鱼类颜色视觉能力进展,以目前国际主要的数据库(ScienceDirect㊁JSTOR㊁WileyOnlineLibrary㊁SpringerLink㊁ProQuest等)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研究了鱼类颜色视觉能力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现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鱼类视觉特征,可为今后在渔船作业中改变灯光颜色以提高对鱼群诱集的效果㊁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控制养殖环境的颜色以及光强来提高养殖效益㊁在控制帮助鱼类洄游以保护洄游鱼种等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㊀鱼类颜色视觉;行为;电生理;视蛋白中图分类号㊀S917.4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4)08-0010-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0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BibliometricStudyonFishColorVisionGUOJian⁃lei1,YANGDe⁃fa2,XUEJin⁃gang2etal㊀(1.MarineRanching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ofLiaoning,DalianO⁃cean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023;2.MolinotSuperMarineSuppliesCo.,Ltd.,Dalian,Liaoning116104)Abstract㊀Thevisionorgonisaveryimportantsensoryorganforfish.Fisheyescannotonlysenselightsensitivityandcolor,butalsoperceivetheshape,size,andmovementofobjects.Thevisualfunctionoffishhasacloseconnectionandimportantroleinfeeding,clustering,repro⁃duction,defenseandotherbehavioralaspects.Tostudytheprogressofcolorvisionabilityinfish,thispaperinvestigatesthedevelopmentandstatusofdifferentresearchmethodsoncolorvisionabilityinfishusingthecurrentmajorinternationaldatabases(ScienceDirect,JSTOR,Wi⁃leyOnlineLibrary,SpringerLink,ProQuest,etc.)asdatasourcesandusesbibliometricanalysistostudythedevelopmentandcurrentstatusofdifferentresearchmethodsonfishcolorvisionability.Thisstudywasconductedtounderstandthevisualcharacteristicsoffishinamorein⁃depthway,whichcanprovideareferenceforfuturemethodssuchaschangingthecoloroflightsinfishingvesselstoimprovetheeffectoffishattraction,controllingthecolorandlightintensityofthebreedingenvironmenttoimprovethebreedingefficiencyintheprocessoffactoryfarm⁃ing,andcontrollingthehelpoffishmigrationtoprotectmigratoryfishspecies.Keywords㊀Fishcolorvision;Behavior;Electrophysiology;Opsin基金项目㊀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21JJ11CG001)㊂作者简介㊀郭建磊(1999 ),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捕捞学㊁被动声学㊂∗通信作者,实验师,从事鱼类行为学㊁渔具渔法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5-29㊀㊀视觉器官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㊂鱼类的眼睛结构类似于陆生脊椎动物,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但它却有着独特的球状晶状体㊂大多数鱼类具有颜色视觉,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2种,可区分颜色的视锥细胞(cone)和感受明暗的视杆细胞(rod)㊂感光色素(photopig⁃mentorvisualpigment)有4种,视紫红质位于视杆细胞上,其对弱光敏感,不能区分颜色㊂其余位于视锥细胞上,3种视锥细胞包含不同的视紫蓝质分子,绿视锥细胞为450 675nm(绿光),蓝视锥细胞为455nm(蓝光);红视锥细胞为625nm(橙色光)㊂所有感光色素均具有视蛋白(opsin),不同的视蛋白具有不同的光谱吸收率[1],有些鱼对紫外线[2]和一些偏振光较为敏感[3]㊂该研究以目前国际主要的数据库(ScienceDirect㊁JSTOR㊁WileyOnlineLibrary㊁SpringerLink㊁ProQuest等,以及依托GoogleScholar补充未被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的其他文献来源)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研究了鱼类颜色视觉能力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现状,为今后在渔船作业中改变灯光颜色以提高对鱼群诱集的效果㊁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控制养殖环境的颜色以及光强来提高养殖效益㊁在控制帮助鱼类洄游以保护洄游鱼种等提供参考依据㊂1㊀研究现状20世纪80 90年代是鱼类颜色视觉电生理研究的鼎盛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行为学方法㊁视网膜组织学研究法和分子生物学视蛋白研究法在同时发展,其各个方法的研究结果也基本相似,并共同证明了鱼类颜色视觉能力,以及在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中的应用前景(图1)㊂然而,鱼类视觉的真正表现还需要结合行为反应观察来进一步阐述㊂行为反应的准确度,基本可以真实地反映鱼类的视觉能力,因为其结果与电生理学和解剖学反映的视觉系统相接近[4]㊂图1㊀鱼类颜色视觉研究的年代分布Fig.1㊀Decadaldistributionofcolorvisionstudiesinfish㊀㊀因此,科研工作者分别从行为心理学(behavioristicpsy⁃chology)㊁电生理学(electrophysiology)㊁视网膜组织学(retinal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4,52(8):10-14histology)㊁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等方面开展研究㊂2㊀行为学法2.1㊀无条件反射法㊀利用鱼对视觉刺激的本能行为反应测量鱼的探查和区分能力㊂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随着重复刺激次数的增加,行为表现没有衰减的刺激方法[4]㊂2.2㊀条件驯化法2.2.1㊀应答条件作用㊂这种方法被称作巴普洛夫(pavlovi⁃an)或经典条件作用法(classicalconditioningmethods)㊂通过对鱼类进行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机制,用来观察研究某一刺激与鱼类的感觉能力和行为的关系㊂2.2.2㊀早期的行为研究㊂1884年,Graber[5]首次使用行为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试验对照组,每组提供2种灯光环境供试验鱼自行选择,验证了泥鳅科须鳅属(Barbatula)和欧白鱼属(Alburnus)具有区分光亮和辨别颜色的能力㊂其试验鱼的偏好结果为:白>黑(明>暗)㊁红光>绿光>蓝光>紫外线光㊂在此基础上,1906年,Washburn等[6]用有饵料的红色医疗钳和无饵料的绿色医疗钳喂食黑斑须雅罗鱼(Semotilusatromaculatus)证明其可以区分颜色,并在行为学方法上提出神经学上的 关联记忆 现象㊂1919年,Reeves[7]使用Yerkes-Watson辨别箱(theYerkes-Watsondiscriminationbox)研究了鱼类颜色视觉㊂在1966年,Muntz等[8]用二选一迫使选择法(two-choiceprocedure)方法研究了金鱼(Carassiusau⁃ratus)辨别颜色的能力㊂20世纪50 60年代,日本开始发展有关鱼类颜色视觉在捕捞中的应用研究㊂黑木敏郎等[9-11]㊁草下孝也[12]分别分析了红㊁绿㊁蓝㊁黄㊁白等不同颜色的水上集鱼灯的波长分布㊂在此基础上,長峯嘉之[13]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波长在460 620nm的不同颜色集鱼灯对日本鯷(Engraulisjaponicus)㊁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㊁沙丁鱼(Sardinapilchardus)㊁秋刀鱼(Cololabissaira)的诱集效果㊂其结果为:绿白色㊁蓝色最佳;白㊁粉红色较好;黄㊁蓝白色一般;红色无效果㊂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科研工作者开始围绕灯光捕捞㊁养殖㊁人工渔礁等方面展开鱼类颜色视觉行为研究㊂在海水鱼类方面㊂1979年,俞文钊等[14]通过水槽行为试验,观察了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对等能光谱色的趋光反应㊂证明蓝圆鲹幼鱼㊁成鱼对蓝㊁绿色光的趋光率最高,对红光趋光率最低㊂鲐鱼对紫光和红光有最大的趋光率㊂罗会明等[15]通过观察水槽中鳗鲡(Anguillajaponica)幼苗对不同光色的趋光性,认为鳗鲡幼苗具有辨别光色的能力,并且随着颜色光亮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㊂1980年,何大仁等[16]通过水槽试验和海上观察认为,孔沙丁鱼(SardinellaperforateCantor)和勃氏银汉鱼(AtherinableekeriGünther)对强光区中较高波长的橙㊁绿光趋光率高㊂2007年,方金等[17]研究了养殖大黄鱼的趋光性发现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㊂2013年,林超等[18]对褐菖鲉(Sebasticusmarmoratus)和日本黄姑鱼(Argyrosomusjaponicus)的研究表明,在自然组的礁区聚集率高于有光组,礁区聚集率为橙光组<绿光组<红光组<蓝光组<白光组<自然组,褐菖鮋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负趋光性㊂配置不同光色的人工鱼礁模型对日本黄姑鱼的诱集效果与自然组无明显差异㊂2018年,黄六一等[19]研究了光照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红光㊁蓝光和黄光对花鲈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红光的吸引效果最为明显,红光的光强也存在一定的耐受限度,即红光对花鲈的吸引效果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大,到达饱和值后光强增加吸引度反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海洋牧场中花鲈的增殖放养控制鱼群提供技术参考㊂2019年,莫伟均等[20]研究花鳗鲡(Anguillamarmorata)幼鱼的趋光性,结果显示,花鳗鲡幼鱼对光的趋向性由其发育阶段决定,幼鱼尤爱红光㊁黄光和紫光,在花鳗鲡幼鱼洄游的鳗鱼道入口采用灯光诱鱼帮助其找到生长洄游通道㊂2020年,张志强等[21]在研究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labrax)对养殖水池背景颜色的偏好中发现幼鱼在黑色等深色区域累计停留时间最长,表现出偏好性㊂在淡水鱼类方面㊂王小平等[22]在玻璃水族箱里从趋光性㊁选择性㊁条件反射和呼吸频率等角度研究了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㊁鲫鱼(Carassiusauratus)㊁罗非鱼(Oreochromisspp.)㊁乌鳢(Ophiocephalusargus)㊁黄鳝(Monopterusalbus)的颜色视觉,在对红㊁绿㊁蓝三色光的选择上,除了鲢鱼偏好红光外,其他试验鱼均偏好绿光㊂2001年,魏开建等[23-24]采用光梯度法研究了鳜鱼(Sinipercachuatsi)在发育过程中对6种光的趋光特性㊂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随其生长,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㊁绿光,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㊁橙㊁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㊂2008年,许传才等[25]研究了不同颜色光对鲤的诱集效果㊂鲤的最大平均趋集率分别为白光61.0%㊁红光45.0%㊁蓝光42.0%㊁绿光27.1%㊂2012年,肖炜等[26]证明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对不同单色光具有选择性,在蓝光㊁绿光下的趋光率高于红光㊁黄光㊂2016年,巩建华等[27]研究了红鲫鱼(Carassiusauratus)对黑㊁蓝㊁红㊁绿㊁橙㊁黄6种颜色光的趋向性选择反应和在不同的光强度下的趋光反应㊂红鲫鱼对6种颜色的选择有明显的差异为黑色>蓝色>红色>绿色>橙色>黄色,夜晚红鲫鱼对颜色选择的优先顺序与白天相同,有正趋光行为㊂2019年,李若琳等[28]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幼鱼进行颜色标记并测量SMR(stand⁃ardmetabolicrate)和形态参数,用以测定颜色标记对鲫鱼标准的代谢效率是否有影响㊂孙春艳等[29]研究锦鲫(Carassius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对颜色标记反应的差异,发现体外颜色标记对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有氧运动能力均无影响,表明体外颜色标记法可较好地运用于鱼类群体行为学的相关研究㊂刘飞等[30-31]分别对红色草金鱼(Carassiusauratusredvar.)和红白鲫(Carassiusauratus)进行了背景色选择的研究㊂红色草金鱼相对于白色背景来说更偏好于彩色(红㊁绿㊁蓝)背景,而在彩色背景选择中会更倾向于喜欢红色和绿色㊂而红白鲫在群体条件下更偏好于橙色和黄色,不喜欢红色㊂以上研究结论在开发高效诱捕灯㊁提1152卷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郭建磊等㊀鱼类颜色视觉的研究进展高工厂化养殖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㊂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关于不同颜色光照对鱼类摄食行为影响的研究也开展了起来㊂Tamazouzt等[32]研究水槽壁颜色和不同光照等级对欧亚鲈鱼(Percafluviatilis)幼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㊂White等[33]研究了紫外线光谱对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摄食的影响㊂Monk等[34]验证了不同颜色的水槽壁对大西洋鳕鱼(Gadusmorhua)幼鱼的生长㊁存活率和摄食行为的影响㊂Villamizar等[35]研究了不同光谱及光照对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labrax)幼鱼生长㊁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㊂2013年,高橋明義等[36]阐述了特定波长光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今后的课题是研发LED(lightemittingdiode)养殖用灯㊂2015年,Mesquita等[37]利用颜色驯化鲤鱼摄食㊂2010年至今,随着油价上涨,如何选择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节省油耗的光源,成为灯光围网捕捞中的关键问题㊂LED具有能环保㊁安全可控㊁光谱稳定等优点,作为新一代的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备受瞩目,科研工作者们相继开展了新型LED集鱼灯的研发[38-43]以及鱼类对其行为反应研究㊂陈清香等[44]通过水槽试验和海上试验证实,白光LED灯对蓝圆鲹的光诱效果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白光LED灯对竹筴鱼的光诱效果极显著优于蓝紫光LED㊂2019年,黄宇雯[45]研究了在黑暗㊁白光(荧光灯)以及由LED产生的红光㊁绿光和紫光环境条件下对黄金鲈(Percaflavescens)生长表现㊁性腺发育和应激状态的影响和雌雄个体的差异㊂3㊀电生理方法3.1㊀视网膜电图法(electroretinogram,ECG)㊀通过对鱼类视觉系统周边与中枢各级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记录,精确的分析鱼类视系统的光谱敏感性㊁适应性和色觉等问题,从而为行为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㊂3.2㊀视顶盖诱发电位法(visuallyevokedtectumpotential,VETP)㊀视顶盖是视神经传入纤维的基本收集器,由间脑和中脑某些核,以及从视网膜所获得的直接神经支配㊂因此,可以通过记录鱼类视觉中枢的电活动来分析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更深入了解鱼类的视觉特性㊂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微电极实验技术的发展和鱼类电生理研究新阶段紧密联系,其中相当大部分是对视觉系统各部分单独神经元特性的研究[46-49],其中包括借助光点和活动有形刺激对鱼感受野的研究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㊂1977年,杨雄里等[50]对蓝圆鲹和鲐鱼的视网膜电图进行了研究,发现其b波对缺氧很敏感,并且视网膜电图具有典型的混合型视网膜特征㊂杨雄里等[50]㊁李震元等[51]分别测得了鲐鱼视顶盖诱发电位的适应特性和光谱敏感性㊂梁旭方等[52]用电生理方法测得鱖鱼的光谱敏感曲线峰值为绿光,同时鱖鱼对长波光有较高光谱敏感性,不同发育时期的幼鱼适宜颜色光与其光谱敏感曲线峰值不完全一致,说明鳜鱼成鱼无辨色能力,幼鱼可能具有一定的颜色视觉㊂王艺磊等[53]测得真鲷(Pagrosomusmajor)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真鲷存在2种以上的光感受系统,且具备变色能力㊂2020年,Maximova等[54]研究鱼类视网膜中具有持续活性的神经节细胞及其在视觉场景评价中的可能作用㊂鱼的视神经顶盖轴突末端记录到单个神经节细胞的细胞外突刺活动㊂持续响应的ON和OFF单元(USR)的接收野大小为4ʎ 5ʎ,与特征检测器的接收野大小相当㊂USR参与颜色辨别㊂神经节细胞同时被分离成ON和OFF通道,可为视顶盖神经元提供控制外界注意所需的视觉场景信息㊂4㊀视网膜组织学方法1940年,Caspersson[55-56]首次将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结合,设计了第一台显微分光光谱仪,并创立了显微分光光度法(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法)㊂20世纪50 70年代,国外开始采用生化提取㊁MSP等方法对鱼类的视色素进行测定[57-60],分析鱼类颜色视觉能力㊂而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㊂陈明等[61-62]对蓝圆鲹㊁鲐鱼和5种淡水鱼类的杆细胞视色素进行测定,并采用部分漂白的方法分析了它们的光谱差别,发现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㊁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㊁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均属于网膜醛1色素,光谱吸收峰值分别为530㊁528㊁525和527nm;鲐鱼为网膜酸2色素,光谱吸收峰值为500nm;蓝圆鲹有2种视紫红,光谱吸收峰值分别为488㊁510nm;罗非鱼含有网膜醛1和酸2的混合色素,光谱吸收峰值分别为500㊁522nm㊂1995年,郑微云等[63]通过电镜切片组织学法证实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视网膜中存在视杆㊁单锥和孪生双锥3种光感受细胞㊂并测得视杆色素为视紫红质VP4851,其吸收光谱峰值为485nm,与黑鲷栖息水层中日光能量分布相对应,也与该水层中的生物光场相适应㊂2014年,李超等[64]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Sebasteshubbsi)㊁花斑平鲉(Sebastesnigricans)㊁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和斑头六线鱼(Hexagrammosagrammus)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㊂2016年,车景青等[65]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鱼苗视网膜组织结构与视觉特征的研究㊂大菱鲆变态发育前视网膜视敏度高㊁光敏度低,变态发育后感光系统退化视敏度降低㊁光敏度增强以适应底栖生活㊂2017年,牛亚兵[66]对玫瑰高原鳅(Triplophysarosa)和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bleekeri)视觉器官进行比较组织学研究,发现玫瑰高原鳅因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为适应洞穴生活,其视网膜结构与贝氏高原鳅相比发生了退化㊂2019年,Luehrmann等[67]研究天竺鲷科鱼类的视觉色素多样性,发现其既能很好地适应昏暗的光线条件,又能保持复杂的色觉㊂deBusserolles等[68]研究夜间活动珊瑚礁鱼科尾斑棘鳞鱼(Sargocentroncaudimaculatum)的视网膜结构和分析其视觉生态,发现它们为了适应夜间的生活方式,视网膜结构都以棒状为主,这些棒状的视网膜被排列成库,会增加眼睛的光敏度,帮助其在昏暗的环境下进行颜色判断㊂5㊀分子生物学方法视蛋白是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族(G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中的一个庞大的家族㊂根据其序列相似性及产物λmax的不同,脊椎动物的视蛋白可分为5个亚家族:①RH1,又称为视杆蛋白(rhodopsin),其λmax约500nm,在视杆细胞中表达,介导暗视觉,无色觉功能;②RH2(视紫质样蛋白基因2,rhodopsin-likepigments),其λmax在470 510nm范围内;③SWS(短波长敏感性视蛋白,shortwavelength-ensitivepigments),其λmax在360 460nm范围内;④LWS(长波长敏感性视蛋白,longwavelength-sensi⁃tive),其λmax在510 560nm范围内;RH2㊁SWS㊁LWS视蛋白均在视锥细胞里表达且介导明视觉[69]㊂在不同的物种和生活环境中视蛋白基因的长度和基因结构组成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视蛋白各自所占的比例来反映鱼类颜色视觉能力㊂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对鱼类视蛋白的研究主要涉及视蛋白的种类㊁视蛋白的表达量㊁视蛋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㊂Lythgoe等[70]对大堡礁笛鲷属(Lutjanus)的视色素生态学研究指出,被研究的笛鲷属双锥区视色素的吸收光谱与其栖息地水质的吸收光谱相近㊂单锥区有一个蓝光或紫外光敏感视色素㊂视杆细胞的视色素出现少许变异,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在489 502nm范围内㊂此后,鱼类视觉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㊂Yokoyama[71]指出随着生物所处环境的不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比例也不同;深海夜行性的动物为了尽量感受可用的弱光,视网膜上几乎全是视杆细胞㊂Yokoyama[72]的研究指出矛尾鱼(Latimeriachalumnae)的RH2变为478nm,这可能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关㊂非洲矛尾鱼生活在约200m深的海洋中,在这个深度能到达的光线波长约480nm㊂Yokoyama等[73]对金鳞鱼(Ostichthysjaponicus)的RH1基因进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H1基因的λmax值与其栖息的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水层深度的不同,其最大吸收峰值λmax分别发生了变化㊂周慧[74]在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tetradactylum)视网膜发育对不同光周期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中,对RH1㊁LWS㊁RH2㊁SWS2视蛋白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荧光定量PCR研究视蛋白在不同的光照周期下表达量的变化㊂Musilova等[75]和Torres⁃Dowdall等[76]都对视蛋白的opsin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深水鱼类蓝色敏感(SWS2A)㊁绿色敏感(RH2A)和红色敏感(LWS)opsin基因的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浅水鱼类都以红色敏感(LWS)opsin基因为主㊂这种视网膜视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变化导致视觉敏感性的差异,代表了对不同颜色光暗度环境的适应㊂6 结语无论溪流㊁湖泊㊁沼泽㊁河口㊁珊瑚礁㊁大洋还是深海,鱼类生存的各类型的环境皆有其特殊的环境因子,使得各种环境中光谱的组成有很大的差别,各类鱼种随着栖息地的环境变化发展出不同环境所需要的颜色视觉:①在浅水域或是清澈表层水域的鱼种大多数拥有蓝㊁绿㊁红光及紫外光的颜色视觉㊂②居住在能见度较差的河口区,则促使该地区的鱼种强化其在红光区的感受力使得视觉向长波长光谱区段偏移㊂③深海的鱼种,则受到随海水的深度增加,水吸收了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使得视觉系统丧失了看见绿色及红色的能力,但却特化成可以感受低照度蓝光,以帮助其在微弱光照环境下生活㊂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对鱼类颜色视觉的研究发展很快,一些成果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但与国外研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㊂从试验方法和研究手段上,室内工作多,实际观察和调研较少,使得鱼类在实验室中对光的反应与自然条件下有一定差别㊂常用的光梯度法无法测定鱼类色觉以及视敏度等指标,因此许多实验技术尚待改进㊂从研究广度上看,国内研究的鱼种类还不够丰富,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尚未进行研究,光诱捕种类的范围有待提高㊂从研究深度上看,除了对某几种鱼如蓝圆鲹㊁鲐鱼等的研究较深入以外,对其他鱼类仅限于某一方面,而缺乏系统性的研究㊂鱼类对颜色光的反应是一个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交错的过程,因此要把行为生理学㊁电生理学与组织学㊁分子生物学等联系起来综合研究全面分析,使结论更加精确㊂由于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目前处于设想和摸索阶段,因此,未来还要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在引进国外现代化的研究手段的同时,还应大力推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如不同颜色的LED灯在养殖业以及捕捞业中的应用,为我国的渔业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㊂参考文献[1]BOWMAKERJK,LOEWER.Visioninfish[M]//MASLANDRH,AL⁃BRIGHTTD,DALLOSP,etal.Thesenses:Acomprehensivereference.Amsterdam:Elsevier,2008:53-76.[2]DUNLAPWC,WILLIAMSDM,CHALKERBE,etal.Biochemicalpho⁃toadaptationinvision:U.V.⁃absorbingpigmentsinfisheyetissues[J].Comparativ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partB:Comparativebiochemis⁃try,1989,93(3):601-607.[3]WATERMANTH,FORWARDRB.Fieldevidenceforpolarizedlightsen⁃sitivityinthefishZenarchopterus[J].Nature,1970,228:85-87.[4]NORTHMOREDPM,YAGERD.Psychophysicalmethodsforinvestiga⁃tionsofvisioninfishes[M]//ALIMA.Visioninfishes.Boston,MA:Springer,1975:689-704.[5]GRABERV.GrundlinienzurErforschungdesHelligkeits⁃undFar⁃bensinnesderTiere[M].Prag:F.Tempsky,1884.[6]WASHBURNMF,BENTLEYIM.Theestablishmentofanassociationin⁃volvingcolor⁃discriminationinthecreekchub,Semotilusatromaculatus[J].Journalofcomparativeneurologyandpsychology,1906,16(2):113-125.[7]REEVESCD.Discriminationoflightofdifferentwave⁃lengthsbyfish[M].NewYork:H.Holt&Company,1919.[8]MUNTZWR,CRONLY⁃DILLONJR.Colourdiscriminationingoldfish[J].Animalbehaviour,1966,14(2/3):351-355.[9]黒木敏郎,中馬三千雄.漁業用忌避灯光の研究I.振廻し光束について[J].日水誌,1953,18:26-29.[10]黒木敏郎,中山博.集魚用螢光色灯の研究:第I報:各色光の波長分布並に白熱灯との比較[J].鹿児島大学水産学部紀要,1958,6:95-98.[11]黒木敏郎,中山博,上之清尚.集魚用螢光管色灯の研究-2-[J].北海道大学水産学部研究彙報,1964,14(4):215-235.[12]草下孝也.白熱灯及び螢光水銀灯の集魚効果と水中照度[J].日本水産学会誌,1959,25(1):17-21.[13]長峯嘉之.色けい光ランプの集魚効果について[J].照明学会雑誌,1967,51(9):528-530.[14]俞文钊,何大仁,郑玉水.兰圆鲹㊁鲐鱼对等能光谱色的趋光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8(2):126-130.[15]罗会明,郑微云.鳗鲡幼鱼对颜色光的趋光反应[J].淡水渔业,1979(8):9-16.[16]何大仁,罗会明,郑美丽.孔沙丁鱼和勃氏银汉鱼趋光特性的研究:对弥散性白光的反应及对等照度光谱色的适应过程[J].厦门大学学报3152卷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郭建磊等㊀鱼类颜色视觉的研究进展(自然科学版),1980,19(2):81-88.[17]方金,宋利明,蔡厚才,等.网箱养殖大黄鱼对颜色和光强的行为反应[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3):269-274.[18]林超,桂福坤.不同光色下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和日本黄姑鱼诱集效果试验[J].渔业现代化,2013,40(2):66-70,75.[19]黄六一,徐基强,陈婧,等.光照对花鲈行为反应的影响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8,33(1):45-50.[20]莫伟均,何贞俊,杨聿,等.基于鳗鱼道诱鱼技术研究花鳗鲡幼鱼光色趋向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6):2109-2115.[21]张志强,马宾,张磊,等.欧洲舌齿鲈幼鱼对养殖水池背景色的偏好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35(6):901-907.[22]王小平,袁传宓.五种淡水鱼类的颜色视觉初探[J].淡水渔业,1991(1):14-16.[23]魏开建,张海明,张桂蓉.鳜鱼苗在光场中反应行为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1,21(1):4-6.[24]魏开建,张桂蓉,张海明.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2):164-168.[25]许传才,伊善辉,陈勇.不同颜色的光对鲤的诱集效果[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1):20-23.[26]肖炜,李大宇,杨弘,等.奥利亚罗非鱼在光场中的行为反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05-109.[27]巩建华,郭春阳,田喆,等.红鲫鱼对环境颜色及光强的趋向性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6,33(5):13-18.[28]李若琳,唐晴晴,王萌,等.颜色标记对鲫标准代谢率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5):60-65.[29]孙春艳,曾令清.颜色标记对两种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3):67-71.[30]刘飞,李斌,王凡.群体条件下红色草金鱼对不同颜色背景的选择偏好[J].河北渔业,2020(9):22-25.[31]刘飞,张家旺,张武伟.红白鲫对不同背景颜色的选择偏好性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9,40(5):73-77.[32]TAMAZOUZTL,CHATAINB,FONTAINEP.TankwallcolourandlightlevelaffectgrowthandsurvivalofEurasianperchlarvae(PercafluviatilisL.)[J].Aquaculture,2000,182(1/2):85-90.[33]WHITEEM,CHURCHSC,WILLOUGHBYLJ,etal.Spectralirradianceandforagingefficiencyintheguppy,Poeciliareticulata[J].Animalbehav⁃iour,2005,69(3):519-527.[34]MONKJ,PUVANENDRANV,BROWNJA.Doesdifferenttankbottomcolouraffectthegrowth,survivalandforagingbehaviourofAtlanticcod(Gadusmorhua)larvae?[J].Aquaculture,2008,277(3/4):197-202.[35]VILLAMIZARN,GARCÍA⁃ALCAZARA,SÁNCHEZ⁃VÁZQUEZFJ.Effectoflightspectrumandphotoperiodonthegrowth,developmentandsurvivalofEuropeanseabass(Dicentrarchuslabrax)larvae[J].Aquacul⁃ture,2009,292(1/2):80-86.[36]高橋明義,水澤寛太,古藤澄久,等.II-4.特定波長光を活用した魚類養殖技術の開発[J].日本水産学会誌,2013,79(5):885.[37]MESQUITAFO,BORCATOFL,HUNTINGFORDFA.Aconditionedre⁃sponseoverridessocialattractionincommoncarp:Apossibilityforlowstresssortingstronglyschoolingfish?[J].Appliedanimalbehavioursci⁃ence,2015,163:188-193.[38]龚雅萍.LED诱捕灯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371-373.[39]钱卫国,陈新军,钱雪龙,等.300W型LED集鱼灯光学特性及其节能效果分析[J].海洋渔业,2011,33(1):99-105.[40]李天华.LED水下集鱼灯的研究与设计探讨[J].渔业现代化,2010,37(3):64-67.[41]熊正烨,谭中明,梁苏,等.用于水下集鱼灯的LED发光板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7):28-30.[42]安樂和彦,遠藤将一,松岡達郎,等.I-1.魚類による光の受容と集魚灯設計への応用[J].日本水産学会誌,2013,79(5):879-880.[43]SHENSC,HUANGHJ,CHAOCC,etal.Designandanalysisofahigh⁃intensityLEDlightingmoduleforunderwaterillumination[J].Appliedo⁃ceanresearch,2013,39:89-96.[44]陈清香,熊正烨,谭中明,等.2种LED灯光诱蓝圆鲹和竹筴鱼的渔获比较[J].南方水产科学,2013,9(3):80-84.[45]黄宇雯.黄金鲈(Percaflavescens)在不同LED光谱下的光色偏好及生理响应的性别差异[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9.[46]HERTERK.DieFischdressurenundihresinnesphysiologischengrundlag⁃en[M].Berlin:Akademie⁃Verlag,1953.[47]BERNSTEINJJ.Roleofthetelencephalonincolorvisionoffish[J].Ex⁃perimentalneurology,1962,6:173-185.[48]ARORAHL,SPERRYRW.Colordiscriminationafteropticnerveregen⁃erationinthefishAstronotusocellatus[J].Developmentalbiology,1963,7:234-243.[49]TAMURAT,NIWAH.Spectralsensitivityandcolorvisionoffishasindi⁃catedbyS⁃potential[J].Comparativ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1967,22(3):745-754.[50]杨雄里,李震元,潘家模,等.海水鱼趋光特性的电生理研究Ⅱ.蓝圆鲹㊁鲐鱼视网膜电图b波的光谱敏感性[J].科学通报,1977,22(3):135-137.[51]李震元,杨雄里,黄玉霖,等.海水鱼趋光特性的电生理研究-Ⅲ.鲐鱼视顶盖诱发电位的适应特性和光谱敏感性[J].科学通报,1977,22(Z1):217-218,199.[52]梁旭方,郑微云,王艺磊.鳜鱼视觉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适应的研究Ⅰ.视网膜电图光谱敏感性和适应特性[J].水生生物学报,1994,18(3):247-253.[53]王艺磊,张子平,郑微云.真鲷视网膜结构及视觉特性研究-Ⅲ.真鲷视觉特性[J].热带海洋学报,1994,13(2):75-81.[54]MAXIMOVAEM,ALIPERAT,DAMJANOVIC'IZ,etal.Ganglioncellswithsustainedactivityinthefishretinaandtheirpossiblefunctionine⁃valuationofvisualscenes[J].Neuroscienceandbehavioralphysiology,2020,51(1):123-133.[55]CASPERSSONT.II.⁃Methodsfoethedeterminationoftheabsorptionspectraofcellstructures[J].Journalofmicroscopy,1940,60(1/2):8-25.[56]LANGWORTHYOR.Cellgrowthandcellfunction:Acytochemicalstudy[J].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51,108(2):154.[57]MUNKO.Ocularanatomyofsomedeep⁃seateleosts[R].1966.[58]MUNTZWR,NORTHMOREDP.Visionandvisualpigmentsinafish,Scardiniuserythrophthalmus(therudd)[J].Visionresearch,1970,10(4):281-298.[59]WOLKENJJ.Photoprocesses,photoreceptors,andevolu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1977.[60]MCFARLANDWN,MUNZFW.PartIII:Theevolutionofphotopicvisualpigmentsinfishes[J].VisionRes,1975,15(10):1071-1080.[61]陈明,史丽烈.两种海水鱼的视紫红的吸收光谱: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J].生理学报,1979,31(2):193-196.[62]史丽烈,陈明.青(Mylopharyngodonpiceus)㊁草(Ctenopharyngodonidel⁃lus)㊁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㊁鳙(Aristichthysnobilis)和罗非鱼(Tilapiamossambica)的视色素[J].生理学报,1980,32(2):176-180.[63]郑微云,李伦平,薛雄志,等.黑鲷视网膜结构与视觉特性研究[J].热带海洋,1995,14(2):53-59.[64]李超,王亮,覃乐政,等.4种岩礁性鱼类视网膜感光细胞和最小分辨角的比较[J].水产学报,2014,38(3):400-409.[65]车景青,陈京华,胡苗峰.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鱼苗视网膜组织结构与视觉特性[J].渔业科学进展,2016,37(2):25-32.[66]牛亚兵.玫瑰高原鳅和贝氏高原鳅视觉器官比较组织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67]LUEHRMANNM,CARLETONKL,CORTESIF,etal.Cardinalfishes(Apogonidae)showvisualsystemadaptationstypicalofnocturnallyanddiurnallyactivefish[J].Molecularecology,2019,28(12):3025-3041.[68]DEBUSSEROLLESF,CORTESIF,FOGGL,etal.ThevisualecologyofHolocentridae,anocturnalcoralreeffishfamilywithadeep⁃sea⁃likemultibankretina[J].Journalofexperimentalbiology,2021,224:1-16.[69]刘旦.笛鲷属鱼类长波段视蛋白(LWS)基因序列与进化的比较分析[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2.[70]LYTHGOEJN,MUNTZWRA,PARTRIDGEJC,etal.Theecologyofthevisualpigmentsofsnappers(Lutjanidae)ontheGreatBarrierReef[J].JournalofcomparativephysiologyA,1994,174(4):461-467.[71]YOKOYAMAS.Molecularevolutionofvertebratevisualpigments[J].Pro⁃gressinretinalandeyeresearch,2000,19(4):385-419.[72]YOKOYAMAS.Molecularevolutionofcolorvisioninvertebrates[J].Gene,2002,300(1/2):69-78.[73]YOKOYAMAS,TAKENAKAN.Themolecularbasisofadaptiveevolutionofsquirrelfishrhodopsins[J].MolBiolEvol,2004,21(11):2071-2078.[74]周慧.四指马鲅视网膜早期发育及其对不同光周期环境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7.[75]MUSILOVAZ,INDERMAURA,BITJA⁃NYOMAR,etal.EvolutionofthevisualsensorysystemincichlidfishesfromcraterlakeBarombiMboinCameroon[J].Molecularecology,2019,28(23):5010-5031.[76]TORRES⁃DOWDALLJ,KARAGICN,HÄRERA,etal.DiversityinvisualsensitivityacrossNeotropicalcichlidfishesviadifferentialexpressionandintraretinalvariationofopsingenes[J].Molecularecology,2021,30(8):1880-1891.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

鱼类体色反应生理实验资料

鱼类体色反应生理实验资料

[有关男生向女生表白的话]表白情话最暖心一段话1、不知道流星能飞多久,值不值得追求?我不知道樱花能开多久,值不值得我等候?但我知道你我的情缘能像樱花般美丽,值得我用一生去保留。

2、衣襟还残留着昨日的花香,身边飘过还是那朵似曾相识的流云,伸手截住那片被秋风吹拂自惭自秽冉冉而下的淡黄的枯叶,一丝苦涩入我心。

3、我的心愿放在你嘴里,感受你的呼吸;我的心愿放在你眼里,与眼神共同跳动;我的心愿放在你手里,心手相连甜如蜜;我的心愿放在你心里,心心相印永不渝4、有一个梦想叫和你白头偕老,有一种感情叫爱你在心口难开,有一个决定叫爱要勇敢说出来。

12月12日这一天,愿你做出这个决定,抛开这种感情,实现这个梦想。

5、都说男友要有背景,可你只有背影,要有前途,可你只有短裤,要有票子,可你只有面子,要有房产,可你只有锅铲,我要求不高,那些都不重要,只要你一直对我好。

6、无论如何,只要我所爱的你能够平安活下去我就别无所求了。

7、回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就忍不住一阵阵的心痛不是曾经说好了不要分开的吗?你怎么忍心就这样丢下我一个?8、我的世界因你而美丽,我的生活因你而精彩,我的人生因你而完美,我的一切因你而多姿多彩,9月12日就要爱,示爱节里,我要大声对你说,亲爱的我爱你,没有你不行!9、你其有点像天上的月亮,也像那闪烁的星星,可惜我不是诗人,否则,当写一万首诗来形容你的美丽。

10、不要用温柔的呼唤使我着迷,不要用婷婷的倩影使我心动,不要用含情的目光使我受尽苦刑。

11、千山鸟飞绝,绝不了我对你的爱,万径人踪灭,灭不了我对你的心,12月12日。

示爱日,带去我的思念,带去我的爱恋,让我们的爱成为永恒,直到永远。

12、是那个粗心的酒保,把无奈和牵挂调在一起,叫我醉不倒也醒不了,莫非这滋味,就是想你的时候。

13、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放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去好好珍惜!当他飞离去的时候,我才知道后悔;现在的我:只能守着失去的疼痛苦…刺痛我心!直到“慢慢的流下后悔眼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前语:鱼是否能够分辨颜色呢?虽然我还未进行亲身证明,但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一定可以弄明白这个问题!
试验猜测:鱼儿不是色盲,它们能够分辨颜色。

并且,一定有它们最容易分辨的颜色。

试验思路:将卡纸做成红蓝两色格子,放入鱼缸下面,在红色格子内放入鱼食,
对鱼儿进行报偿,重复十次后,等待一会,之后交换红蓝两色格子位置,看看鱼儿是否会游入红色卡纸位置等待喂食。

实验工具:金鱼两条、鱼缸两个、鱼食一包、彩色卡纸。

试验成员:我(记录,查阅资料) 妈妈(购买鱼、鱼缸、鱼食)
实验步骤
NO1:我把鱼食投入了红色格子,可是,鱼儿却像受了惊,在鱼缸里上窜下跳,把水也给溅了出来,可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鱼儿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十分害怕。

那我就等半个小时,让它好好得适应新环境。

半个小时后,我再次来到鱼缸边,只见鱼儿已经基本稳定,我再次将鱼食投入红色格子,鱼儿迅速游过来,捕食,然后立刻闪人。

一次肯定不能说明什么,继续来!
NO2:我再次将鱼食投入红色格子,鱼儿迅速游了过来,将鱼食吃下,然后停在红色格子里。

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来看,这极有可能是巧合,试验就此不能结束,继续。

NO3:我将鱼食再次投入红色格子,鱼儿游上来,将鱼食吃掉,然后在红色区域徘徊了一下,然后游入蓝色区域,很无意识得在红蓝两色区域徘徊,看来上次的确是一个巧合,继续试验。

NO4:我将鱼食再次投入红色区域,鱼儿游过来吃下食物,然后又在鱼缸的两色格子之间游荡。

可恶,怎么还是不能分辨出颜色?难道我的猜测是错的?不行,还得继续做我的试验!四次说明不了什么!还没有到第十次!
NO5:这次,鱼儿直接拒绝进食,这不是明摆着不让我的试
验继续吗?没办法,只有等待。

鱼儿终于进食了,这一次,鱼儿在红色区域里面
晃悠了很长时间,估计试验就要成功了!继续试验! NO6:我将鱼食再次投入红色格子,鱼儿游了过去,吃下鱼食,然后明显的停留
在红色区域的时间高于蓝色区域,看来试验已经有了一定的作用了!不,这还不足以证明,继续试验!
NO7:我将鱼食投入红色区域,鱼儿马上捕食。

这一次有了令我比较满意的结果,
鱼儿有80%的时间全部在红色区域,看来鱼儿肯定不是色盲,一定能够分辨颜色!
这一次试验绝对会胜利的。

NO8:我将鱼食向红色区域投去,只见鱼儿迅速游了过来,吃下鱼食,鱼儿捕食,
之后根据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鱼儿停留在红色区域内的时远远大于蓝色区域,已经达到95%了。

NO9:我再次投喂鱼食时,只见鱼儿已将在红色区域里等待,难道试验成功了?这会不会是巧合?只差最后的验证!
NO10:鱼儿已经在红色区域里等待我了,我投入鱼食,鱼儿游过来捕食,然后懒洋洋地停在红色区域里面休息。

恩,基本上已经完成,让我来一个最后的验证吧!
试验验证:我把鱼儿放进了另一个透明鱼缸,然后,我换了鱼缸的水,交换红蓝两色卡纸的位置。

半小时后,我把鱼儿放回鱼缸,鱼儿先是在两色卡纸交接的地方停留了几秒,然后游向红色区域。

实验结果:鱼儿可以分辨颜色。

资料结合:弗里希在慕尼黑大学的最早研究是测定鱼对颜色的感受能力,他过给鱼提供报偿来训练鱼区别不同的颜色,首次证明了鱼类不是色盲,我与他的试验结果也相符,而且鱼最容易分辨红蓝两色。

研究人:红钢城小学六年级(3)班陈润东 指导教师:段壮丽
试验总结:鱼儿能够分辨颜色,并且,它们最容易分辨红蓝两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