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英文名: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学时学分:26/1.5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全校一年级各专业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内蒙古教育厅主编,参考书目:【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年【4】理查德•格里格等,(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5】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6】孔燕等.微笑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7】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作用。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重点地介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掌握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总之,该课程的核心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育”,为他们在大学学习及毕业后走上各级各类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1.基本要求:(1)着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学中从青年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探讨成长中青年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侧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探讨在新的形势下青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多种影响。
(3)系统介绍当代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夯实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2学时)绪论1、为什么要开这门课2、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教学任务(一)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学2、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困惑(二)教学目的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将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对心理异常的三种解释,代表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二、思考题1、界定心理健康的三准则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对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
掌握代表理论、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第二章适应大学生活(1学时)一、教学任务(一)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管理、合理消费、能力发展四方面的适应(二)教学目的主要了解大学学习、时间管理、消费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应对。
(三)重点难点重点:时间管理策略难点:社团心理和“选择”社团二、思考题1、时间管理三技巧(p44)时间管理中如何处理“紧急”和“重要”2、参加社团的原则如何选择社团切忌:哪几个误区第三章聪明的学习者(1学时)一、教学任务(一)教学内容1、学习动机的激发2、学习效率的提高(二)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办法,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p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p72学会合理归因、p76巧妙使用认知策略难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记忆规律—p7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二、思考题1、如何使用认知策略2、面对成败,如何学会合理归因(p72)3、如何根据“动机—活动”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学习效率第四章学会交往(2学时)一、教学任务(一)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含义、基本技巧、易发问题(二)教学目的了解人际交往的动静态含义、人际交往对人成长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各阶段的基本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易发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学习方法指导●本课程的重、难点●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就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学习方法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除了要告诉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外,还要强调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本课程教学的作用在于传达大学生自助的观念。
个人的自助,可以通过改变认识,通过体验情感,通过实践行动来实现。
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思索、来感悟,更要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并养成习惯。
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领悟,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同时也要给别人以帮助。
●本课程的重、难点.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学生探索,探索每个人有怎样的自我,以及自我是怎样影响着思想、感受和行动选择,探索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怎样改变自己。
教会大学生管理情绪和缓解压力,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也是本课程教学重要的目标。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1、自我探索:过去的经验无时无地不在对我们的现在发生着影响,过去的经历沉淀在现实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因此要学会自我探索,探索是那些过去的经验,在帮助我们获得现在的成功,或者在妨碍我们现在的成功和幸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自己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健康地去成长。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第一章绪论(2课时讲授,课堂讲授、课件演示、课堂活动)【知识点提示】: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促进学生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在高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本课程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内容紧贴大学生生活实际,希望通过案例教学、课堂活动和体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本课程共17次课,每节课2学时,共34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与基本概念,在大学生容易出现困惑的一些主题上,增强自我探索,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1课课程导学及班级团队建设学时(2)主要内容:师生相互认识,建立开放、接纳、相互信任的班级氛围,建立师生心理联结感;通过分组团队建设,促进小组成员相互熟识,形成学习型小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设置,形成理性的课程期待,并做出学习承诺。
教学要求:通过分组团队建设等方法,促进小组成员相互熟识,建立师生心理联结,形成学习型小组氛围,并做出学习承诺。
重点难点:授课教师、课堂内容及规则介绍,分组及组内团建,课堂规则形成及承诺。
(二)第2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学时(2)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的含义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生活适应,初步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深入了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重点、难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自评和心理素质提升。
(三)第3课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学时(2)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内容、结构和发展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塑造,了解和识别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学习自我意识偏差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2.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1.在讲授危机时,危机可分为危险和机遇,注意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2.在讲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时,当别人处于危机中时,首先保证他人安全,让他人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做到友善互助。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第十一章:为爱导航——高职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2
1.爱情三角理论。
2.常见恋爱心理困惑及应对。
3.大学生爱情观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自由平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在导入“头肩拍手”活动时,引出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有使命和担当。
2.在讲授爱情的含义时,注意每个人对待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在讲授不良情绪管理方法时,自我激励法,增强自信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故事熏陶法、情景模拟法
第九章:享受友情不孤独——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2
1.人际交往的功能。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应用。
1.培养学生家庭团结和谐的理念,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
第十四章:设计人生定方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注重结合认识社会,积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2.在讲授职业方面的适应时,建立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为初入大学的你,专门设计的“心理检测、心理安抚、心理免疫、心理提升”课程,我们知道你已经长大、懂得好多、富有主见、向往自主,所以,我们的课程试图通过主讲教师简洁明了的讲授,传递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引领和启发你对生命的意义、亲情友情爱情学业的理智认知和积极解读,在你心中建立一个“科学主义为架构、积极心理学为精髓”的心理健康观念、知识、策略、智慧的思想体系,为你的大学时代和此后的人生“经风雨,见彩虹”培植良好的“心理基因”。
我们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你关心的、关注的,你思考的、困惑的,任何富有心理意义的话题都是我们心理健康课堂应该回应和解答的。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善待自己、修养自己;
、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相处,学会合作;
、危机来临,理智应对,是非面前,长远眼光;
、为人生找到“对”的方向,为幸福注入“心”的动力。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可作为社会相关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线,内容设置涵盖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心理、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压力应对、情绪调节、网络应用、人格发展、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从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生活的种种应对,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内容设计上既完整清晰,又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逻辑。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潘俊勇主编,202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2学时)
绪论
1、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2、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心理学
2、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困惑
(二)教学目的
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将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对心理异常的三种解释,代表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
二、思考题
1、界定心理健康的三准则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对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
掌握代表理论、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适应大学生活(1学时)
、教学任务一(一)教学内容
学习、时间管理、合理消费、能力发展四方面的适应
(二)教学目的
主要了解大学学习、时间管理、消费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应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管理策略
难点:社团心理和“选择”社团
二、思考题
)?时间管理中如何处理“紧急”和“重要”?p44、时间管理三技巧(1.
2、参加社团的原则?如何选择社团?切忌:哪几个误区?
第三章聪明的学习者(1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办法,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p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p72学会合理归因、p76巧妙使用认知策略
难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记忆规律—p7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思考题
1、如何使用认知策略?
2、面对成败,如何学会合理归因?(p72)
3、如何根据“动机—活动”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学会交往(2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人际交往的含义、基本技巧、易发问题
(二)教学目的
了解人际交往的动静态含义、人际交往对人成长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各阶段的基本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易发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人际关系的三种状态:轻度、中度和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状态下的基本技巧;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易发问题的应对。
难点: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好“卷入”和“距离”的关系?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卷入”?
2、什么是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
3、在人际关系的三种卷入状态中,各有哪些基本交往技巧??
4、宿舍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校园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5.
第五章恋爱与性心理(2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爱情的要素、类型
2、择偶标准的规律及基础
3、如何区别喜欢与爱情(课本外,需要拓展知识,后面有补充知识)
4、恋爱应注意的问题
5、大学生的性心理(课本外,需要拓展知识,见黄希庭教参)
6、如何对待婚前性行为
(二)教学目的
掌握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了解择偶标准及其建立的基础,掌握爱与喜欢的区别,
掌握恋爱前的心理准备、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态调整,了解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表现(黄希庭,p141、142),正确对待和面对婚前性行为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爱与喜欢的区别,恋爱前的心理准备、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态调整,性道德的基本原则
难点:择偶标准建立的规律和基础、如何正确对待性冲突
二、思考题
1、爱情的基本核心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解释。
2、简述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
3、根据择偶标准建立的规律和基础,结合自己的特点,谈谈你对择偶标准的理解。
4、恋爱前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5、恋爱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失恋后如何调整心态?
7、性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自我完善与成长(3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
(二)教学目的
了解心理学的“自我”理论、掌握应对自卑心理的方法;了解自尊的含义、大学生自尊的,掌握培养进取心的办法;了表现,掌握培养自信心的办法;掌握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解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练习学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三)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认识和应对自卑心理;自信心的培养;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进取心的培养,制定自我发展计划。
难点:如何认识自我;三种心理学的自我理论;自尊的内涵、形成和作用;成就动机理论,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
二、思考题
1、自卑的表现形式?如何应对自卑?
2、请结合自尊者的特点,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获得自尊感?
3、遇到挫折,如何重建自信?
4、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如何培养进取心、发展自我?
第八章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3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人格的基本内涵、健全人格的塑造、
2、压力、挫折的产生及应对
3、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二)教学目的
了解人格的基本内涵、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心理情绪表现,掌握促进健全人格发展的方法;掌握引发个体心理压力的压力源、掌握压力应对策略;了解情绪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情绪的ABC机制”、根据ABC机制如何调节情绪,掌握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的调节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心理情绪表现,引发心理压力的压力源及压力应对策略,根据ABC机制如何调节情绪,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及调节
难点:人格的内涵、全面理解“情绪的ABC机制”
二、思考题
1、简述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谈谈如何理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缺陷?
3、大学生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方法?
4、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谈谈如何看待引发心理压力的压力源?
5、具体说说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
6、简述艾里斯“情绪的ABC机制”,并根据ABC机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调节情绪。
、谈谈大学生常见消极情绪的表现和调节方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