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案 12 木兰从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木兰从军》这篇语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而成的,二年级语文老师在设计这一课的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1一、导入揭题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
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二、初读感知(一)练读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2、多音字。
燕子燕山将军将士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
(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
(经常发生战争)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
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7篇

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7篇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1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1、复习部首查字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难点: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方法:情境法、合作法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录音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4、板书课题,齐读、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
如:将来、将要、将军。
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

《木兰从军》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2、出示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回乡文静俊美(2)将士将军(选拼音)3、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介绍花木兰吗?4、(说得既完整又准确。
)据老师了解,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
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打开书P6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木兰从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1)(出示:她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谁啊?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人。
(板书:为家)(2)你还从哪些句子找到了原因?(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板书:为国)你找得很准。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生齐读】(3)什么叫分忧?【点红:分忧】指名说:分担忧愁。
你为别人分担过忧愁吗?【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
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
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3、此时,国有何忧,家有何忧呢?能到课文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1)国忧:此时,国有何忧?A、交流。
【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齐读。
B、你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经常发生战争”就是“战事不断”。
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犯中原地区,)所以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紧急,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的国忧。
(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指名读。
【评价: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情万分紧急。
】国难当头,谁的朗读能给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再指名读。
【评价:你很自信,读得很好。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祖国危难的处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教案12木兰从军

(4)齐背。
(5)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同行》
2.完成《补充习题》
在小组内读给同学听,然后在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扮
女 男
胜利 从军
回乡 立功
教学反思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正好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借助这个作业,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教学中,我及时运用
⒊通过预习,你知道花木兰与小朋友刚才讲的将军有什么不同吗?“从军”是什么意思?
⒋读课题。
过渡:根据当时的社会制度,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花木兰又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1、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简介花木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⒉检查读书情况。
⑴.课文中后鼻音的字较多,谁一下子就能读准?
出示词语:名字 征兵 年老多病 胜利 朝廷 年龄
⑵.教师这里有两个多音字,相信你们也能读准。
出示词语:燕山 燕子 将军 将士
⑶.你最喜欢描写花木兰的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三、读读议议,拓展想象
过渡: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请找出有关自然段再读一读,细细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3、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苏教版】2018-2019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12木兰从军(1)

12、木兰从军
教材版本
苏教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投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过程
修注栏
板块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板块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板块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板书
设计
12、木兰从军
征兵父病弟
教学
反思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板块四、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征兵父病弟
A、指名读。
B、描红、临写。
作业: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朗读《木兰诗》,引入新课,让学生介绍木兰,课前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相关资料。
读书检查,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帮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利用同位互相提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教师重点指导观察生字“病”。
2018春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说课稿)

12.《木兰从军》说课稿《木兰从军》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
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我个人认为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但因为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教材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
认识2个多音字和1个新偏旁。
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进行简单的句式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内化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尹始,我首先通过一幅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的课文插“ “ 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木兰的飒爽英姿。
随即出示课题,理解“从军”一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自读中 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征兵”、 燕山”、 年龄”、 将士”“将军”等易读错的字词予以关注指导,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自然停顿。
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本课有 10 个生字,这节课上我将指导学生书写五个笔画较 少的字,写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字型结构和笔画位置。
其中重点板书“弟”,强调书写笔顺。
最后预留 5—6 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 课。
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2018)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2018)一、创设教学情景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
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二、学生自主学习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二环节三、学习成果展示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一、创设教学情景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军”就是替父当兵。
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三、学习成果展示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木兰从军说课稿(通用4篇)

木兰从军说课稿(通用4篇)一、教材分析1、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爱家爱国的英雄形象。
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2、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学会本课9个生字。
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其中,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去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1、语文学习重在把握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用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
2、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会在师生互动学习中,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各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乐学习。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录音,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借机引出戏里的人物,直接导出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在课前,我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上课以后就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
再让学生接读课文。
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准。
扫除了生字障碍后,就进入了今天阅读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和一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
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
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从:1.跟随 2.顺从 3.参加 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巾帼英雄下达征兵理应赫赫战功胜利将军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
稍后进行朗读比赛。
(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那一段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
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句)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
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
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
(点击放映动画片段)(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现在请你们这些花木兰来说服弟弟。
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
”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的?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
(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她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
(女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
8 其实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辞》的第一节。
领读《木兰辞》的第一节。
9.(1)观察图片。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作业
抄写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