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选择难点: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综合测试含答案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综合测试含答案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综合测试含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3.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H2B.Cl2C.NaOH D.Na2CO34.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5.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72 B.108 C.70 D.27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D.X值为28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8.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 X 的化学式为()A.FeCl3B.FeCl2C.Fe2O3D.FeO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为64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10.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H2 2个氢气B.4H 4个氢元素C.Ca+2—个钙离子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11.三位科学家因“分子合成器”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一定发生改变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12.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深圳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深圳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深圳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氯化钠2. 化学反应速率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 温度B. 反应物浓度C. 催化剂D. 反应物的量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4.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碳酸钙B. 氢氧化钠C. 铜D. 碳酸钠5.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氯化钠B. 硫酸铜C. 氯化镁D. 硫酸6.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A. 22.4LB. 22.4mLC. 224LD. 224mL7.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关系是:A.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被氧化D. 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被还原8.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氧气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二氧化碳D.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9.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这种说法:A. 正确B. 错误10. 根据电子排布规律,下列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的是:A. 碳B. 氧C. 硫D. 氯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水______,二氧化碳______,氢氧化钠______。

2.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一般______。

3. 写出下列物质的离子符号:钠离子______,氯离子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

4.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NaCl______,CaCO3______,H2SO4______。

5.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______。

九年级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及答案

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 ( 12+1×4 ):( 2×16× 2) =1:4 ,错误;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H2O 和 CO2, 均为氧化物 , 正确 。 故选 D。
6.DNA 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NA 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 C4H5 N3O,下
原子和 9 个氧原子,则每个 R 分子由 1 个钙原子、 1 个碳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aCO3。 故选: 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均不变解答即
可。
5.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甲 +丁。
【详解】
A、由反应的表达式乙→甲 +丁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选项 A 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故丙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
B 正确;
C、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 2g∶ 6g=1∶ 3,选项 C 错误;
D、因为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乙是该反应的反应物,所
9.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九年级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及答案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

常见的题型有: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以及根据残缺型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利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

设问形式主要有:判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

模|板|构|建一、关于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步骤 具体方法①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反应前),(结果负值为反应物;结果正值为生成物;结果为0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或杂质)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正误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步骤 具体方法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步骤具体方法①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②推断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③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正误判断疑|难|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2•宜宾)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
26CO2+6H2O,动植物利
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X的化学式为()
A.C6H12B.C6H12O C.C6H12O6D.C6H12O8 2.(2022•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天然气燃烧:2CO+O 22CO2
B.黑火药爆炸:S+2KNO3+C K2S+N2↑+CO2↑
C.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D.工业上用石灰乳吸收SO2:SO2+Ca(OH)2═CaSO4+H2O
3.(2022•阜新)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40403210
反应后的质量
/g
12x0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
4.(2022•镇江)甲醇燃料电池的反应为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NaOH可用食盐为原料获得
C.Na2CO3为侯氏制碱法中的碱
D.相比燃烧发电,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高
第1页(共36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15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2•昆山市二模)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2.(2021•平阴县一模)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5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6g B.12g C.18g D.24g3.(2019•广西模拟)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a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5.6g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19.6%4.(2016•宝安区模拟)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2013•沧浪区校级二模)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C.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6.(2013•哈尔滨模拟)将Mg、Al、Fe、Zn四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共25g,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进行蒸发、结晶、烘干、称量,称得固体总质量为73g(所得固体均不含结晶水),则反应中产生的氢气的总质量为()A.48B.2g C.1g D.0.5g7.(2012•衡阳)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X的值为448.(2012•宝应县校级模拟)经测定,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O)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是()A.44g B.48g C.56g D.72g9.(2011•哈尔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g黑色固体.求10g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7.1%B.35.5%C.28.4%D.42.6%10.(2008•昌平区一模)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

2021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版)

2021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版)

2021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1•通州区一模)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备:3SiO2+6C+2N2 Si3N4+6X,其中X的化学式是()A.CO B.Si C.NO D.CO22.(2021•朝阳区一模)石灰氮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 +3H2O═CaCO3+2X,则X的化学式为()A.NO B.NH3C.CO2D.N23.(2021•石景山区一模)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组成碱式碳酸铜的元素有()A.5种B.4种C.3种D.2种4.(2021•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CH4 +2O22H2O+CO2B.CaCO3+2HCl═CaCl2+H2O+CO2↑C.Fe+O2Fe3O4D.3CO+Fe2O32Fe+3CO25.(2021•海淀区一模)已知:2H2O22H2O+O2↑。

如图表示将一定质量的H2O2溶液和MnO2混合后,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变量y是()A.H2O2的质量B.O2的质量C.MnO2的质量D.溶液的总质量6.(2021•海淀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3Fe+2O2 Fe3O4B.Ca(OH)2+HCl═CaCl2 +H2OC.C+O2═CO2D.KMnO4K2MnO4 +O2↑7.(2021•房山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Fe+3O22Fe2O3B.Fe2O3+3CO═2Fe+3CO2C.H2O H2↑+O2↑D.H2SO4+Ca(OH)2═CaSO4+2H2O8.(2021•延庆区模拟)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一氧化碳与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二.填空题(共3小题)9.(2021•门头沟区一模)2020年12月初,“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并顺利完成“挖土”(1)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液氢、液氧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1、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6.4g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B.取2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66.7克C.1g氢气与1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2g水D.32g硫与32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2克氢气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10克水B.1摩尔硫和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硫C.50克酒精和50克水混合得到100克酒精溶液D.某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3、1mol物质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CH3COCH3 B.CH3CH2OH C.CH3OH D.CH4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A.C3H6B.C2H4 C.CH4D.C5、在反应A + 3B = 2C + 2D中,已知A和B的式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A.9.6g B.4.4g C.6.8g D.8.8g6、密闭容器中,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O2B.物质的量比为4∶3的C和O2C.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D.质量比为3∶8的C和O27、密闭容器中,将1mol的CO和1mol的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3/4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一定为44g/mol8、现有0.1mol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55g,判断氯酸钾分解程度是A. 完全分解B. 部分分解C. 没有分解D. 无法确定9、现有一包MgCO3和MgO的固体混合物,其中镁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是10: 3,则此混合物中镁元素与氧元素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2B. 5:11C. 15:22D. 3:10、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15:16B.15:14C.5:4D.15:811、有100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生成CO2的质量是33gB.生成物中CaO的物质的量是0.75mol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12、现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5.6g,与过量的CO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为4.8g,则原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A.10.2% B.20.4% C.28.6% D.40%13、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8.8g B.12g C.15.7g D.20g14、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

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1,则石灰石中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5% B.50.0% C.83.3% D.100.0%15、某干燥剂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

说法错误的是A.此包干燥剂中一定含有CaO B.此包干燥剂中加入盐酸可能会产生气泡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D.此包干燥剂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1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氧气和氮气混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变B、反应后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有3种情况C、若反应后气体是3种气体的混合物,则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一定小于12:16D、若反应后气体中有氧气,则容器中C、O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2:3217、已知:草酸钙(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

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4.4g CO2D.加热产生的CO气体为5.0 g18、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3: 2,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 3:7B. 5:4C. 15:14D. 15:1619、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A.1:5 B.2:3 C.2:5 D.3:520、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5,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剩余氧化铜的质量比是A.1:1 B.2:5 C.5:2 D.3:221、取0.1mol碳酸钙高温分解,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了2g二氧化碳B.生成了0.1mol氧化钙C.剩余固体质量为5g D.剩余碳酸钙质量为8g22、取一定质量的CaCO3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2.0gCO2气体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5gC.剩余8.0g固体为纯净物 D.剩余8.0g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23、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24、密闭容器中有氧气、X、水和二氧化碳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A.表中待测的值为5.0 B.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该反应中O2与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生成的H2O与CO2的质量比为40:4725、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6、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种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A.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2B. x的取值范围是:0≤X≤45C.当y=20时,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D. x>y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2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摩尔质量不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能确定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4:72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29、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n的数值为9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3Z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30、密闭容器中含有甲(2mol)、乙(4mol)、丙(6mol)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甲、乙、丙的物质的量(n)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8mol甲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3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3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 B.b=6% C. c=17% D.d=8%33、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 3和CaO 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 元素与C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3: 2,则此混合物中Ca 元素与O 元素的质量比是A. 3:7 B. 5:4 C. 15:14 D. 15:16 34、1mol 氧化钙按下图进行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甲中含有40 g 钙元素B .丙中含有b mol CaCO 3C . 若pH=7,则a=1D .若pH>7,则b ≤135、工业中合成SO 3的反应:2SO 2+ O 2 2SO 3。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投入SO 2、O 2、SO 3、V 2O 5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 )如下表所示。

说法错误的是A .丁物质一定是V 2O 5B .d =15C .丙物质是O 2D .t 3时,生成乙75g36、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分析正确的是物质 甲乙丙 丁构成物质的微粒? 反应前的质量(g ) 16 64 0 1 T 时刻的质量(g ) 4 m 1 m 2 m 3 反应后的质量(g )0 0m 437A .4+ m 1=m 2+m 3B .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C .16:64 =4:m 1D .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7、Ca(HCO 3)2 CaCO 3↓+CO 2↑+H 2O ,是石灰岩溶洞形成的主要反应。

将1molCa(HCO 3)2加热t 2秒时停止加热。

右图表示0→t 2秒过程中固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该过程的 CaCO 3 不分解)。

说法错误的是A .0→t 2反应阶段,固体a 、b 的物质的量不变。

B .0→t 2反应阶段,固体a 到b 的质量变小。

C .a 、b 两点固体中钙元素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固体a 、b 中所含碳元素物质的量的比值一定为2:1。

甲 乙 丙 丁 t 1 100 5 80 5 t 2 60 55 a b t 3 40 c d50.511.5时间(s)固体物质的量 (mol)t 1t 2t 3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