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上课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上课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小于
方案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玻璃管
细沙
注意观察:1 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 气球的变化情况; 3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现象:剧 气烈 球燃 先烧 鼓;起产后生瘪大掉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天平仍保持平衡;
点燃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

C + O2
生成物
CO2
点燃
C + O2
CO2
1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
①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参加反应的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C
OO
OC O
点燃
C + O2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 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
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 闭容器内进行;
碳酸钠粉末
稀盐酸
1
2
参反把加应握化后质学生反量成应的守的各恒各物定物质律质的的质应质量注量总意总和几和; 点;等于
1 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 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 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B
A mg水受热变为mg的水蒸气 B 62g磷和80g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42g五氧化 二磷 C 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 D 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3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 五 单 元 课 题 1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 五 单 元
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拉瓦锡PK波义耳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 义耳曾在一个敞口的容 器中加热金属汞(汞在 加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氧化汞),结果发现反 应后的容器中物质的质 量增加了.
1775年,拉瓦锡在密闭 的容器中研究了氧化汞 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 之间量的变化,用45份 重的氧化汞加热分解, 得到的汞重恰好是41.5 份,氧气重3.5份。
16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 应 用
加热铜丝,观察是否保持平衡 不能保持平衡,因 为加热铜丝时,铜 和空气中的氧气发 生了反应,生成了 氧化铜,故右边的 质量增加,向下倾 斜。
6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 小 结
小结 复习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活 动 与 探 究
波义耳实验失败的原因
1673年,英国化学 家波义耳曾在一个 敞口的容器中加热 金属汞(汞在加热 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氧化汞),结果发 现反应后的容器中 物质的质量增加 了.
电解水微观分析
水分子
H
H
H
O
O
氢分子 O
H H
H H H
O 氧分子
电解水微观分析
水分子
H
氢分子
H
H
氧分子
O O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 应 用
2.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已知有 O2 CO2 H 2O 这样一个反应,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请问同学们括号内物质的组 成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 C、H O _________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质量守恒的实质 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比如,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质上发生了变化,那么量上有什么变化吗?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论: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量总和。

注意:○1“参加”和“生成”指的是实际参加和生成;
○2理解: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和足量反应含义。

2、质量守恒的理解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会解释质量有变化的化学反应。

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含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比)。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ppt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ppt

分裂
重新组合 原子
新分子
聚集
新物质
0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H
HH
O
+
HH
O
H H
H
氢气
氧气
(H2) + (O2)

(H2O)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 质量 都不变。
0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物质总质量 变 元素质量
新课导入
1673年, 波义耳在密闭容器 中加热金属,发现反应后固体 的质量增加。他认为化学反应 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
1777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 分解和合成时,发现化学反 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01 质量守恒定律
01 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
九年级化学 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 内容 导览
01 质量守恒定律 0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 的质量关系。 2.通过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 律解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 的基本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 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科普片推荐 物质之谜 寻找元素01
简介:这部三集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和专家的讲解的方式讲述了化学发展史上 最重要的位七科学家寻求识别、理解和组织物质的基本组成的故事。第一集讲前总质量

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假设有一个封闭容器,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容器内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优秀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
在案例背景中,首先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不变。接着,通过介绍实验验证,使学生了解到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增强学生对定律的信任度。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质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讲授新知是向学生传授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的过程。在此环节中,教师应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结合PPT演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首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明确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质量在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不变。接着,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如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的不变性等。最后,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如天平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并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
(二)问题导向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3、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 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待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 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 称的质量m2
4、比较m1和m2的大小。
Fe + CuSO4 = Cu + FeSO4
银白色 蓝色
红色
浅绿色
现象:溶液由蓝色渐变为浅绿色,铁钉
表面附上一层红色物质,反应后称量天 平仍平衡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C)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湿衣服晒干,质量变小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化 学变化)化学反应,不研究物 理变化
实验5-1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
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 2、提出假设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M1

M2
在密闭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如何改进实验5-1的实验装置, 才能使实验前后所有的物质都称量在内?
方案1:在锥形瓶内加入盐酸,将装有碳 酸钠粉末的气球绑在锥形瓶口上,称量。 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内, 冷却后再称量。 方案2:在带有橡皮塞和气球的锥形瓶内 放一支试管,试管内装稀盐酸,锥形瓶内 装碳酸钠溶液,称出总质量,再扯动细绳, 使试管中的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冷 却后称质量。
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后称量,天 平仍然平衡。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 O2 点燃 P2O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探究:实验5-2(教师演示)
思考:1、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 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方案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观看视频)
注意观察: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现象: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B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热KMnO4固体, 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D) A.K2MnO4 B.MnO2 C.O2 D.NaCl
4、在化学反应A+B==C+D中,5克A与足 量的B反应生成18克C和2克D,则参加 反应的B的质量是 15 克。 5、在化学反应A+B==C+D中,m克A与n 克B反应生成C和f克D,生成的C的质量 是 m+n-f 克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五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1、物质的种类
五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2、分子的种类
一个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 应呢?
探究:实验5-1(教师演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分子
H
H H
O
O
氢分子
H H H
O
H H
O
氧分子
水分子
H
氢分子
H
H
氧分子 O O
O
H H H
O
H
H H
H H
O
H
O
2H2O
===
通电
2H2
+
O2
临朐县龙泉中学 谢文娟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 内容 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知识回顾: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 原子 分子 原子 质是:反应物的______分成_____,_____ 分子 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_______。 2.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 往往伴随产生_______的释放或吸收, 能量 颜色改变 有时还 会发生__________、 产生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生成气体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 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化学反应 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 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 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 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有效训练
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Cபைடு நூலகம்
)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2.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 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链接中考
1.(2008年汕头市)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 C.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D.分子数目
D
)
2.(2008年海南省)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
C
A.等于1 g
B.小于1 g
C.大于1 g
D.无法确定
3.(2010.昆明中考)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最确切的是( D )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 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同时还有白烟产生
思考:2、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镁+氧气
Mg + O2
点燃
点燃
氧化镁
MgO
活 动 与 探 究
表达与交流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2、以上两个实验,怎样做才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证明。
碳酸钠粉末
稀盐酸
1
2
谢谢同学们的参与!

通电
氢气 + 氧气
2 H2O ==2 H2 ↑+ O2↑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通电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链接:
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个数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化。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天平仍保持平衡。
点燃 五氧化二磷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 和 m(P)+ m(O2)= m(P2O5)
=
方案2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 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方 案 2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实验现象: 天平平衡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拓展提升
1、在化学反应2XY+Y2=Z中Z的化学式为( )
D
A、X2Y3 C、X2Y6
B、XY3 D、 X2Y4
2、 3克碳完全燃烧后生成11克二氧 化碳,需要氧气 8 克。
3、
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 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 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 9.6 ,则生成氧气_____克。
文字表达式: 铁+硫酸铜
Fe + CuSO4
铜+硫酸亚铁
Cu + FeSO4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讨论:分析两个方案的实验结 质量守恒定律(见书P94) 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