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及其应用》课件 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 N,绳重
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
体,所用的拉力BF是( )
A. 50 N
B. 60 N
B. C. 70 N D. 120 N
3、几种升降机械
原始吊车
起重机
电 梯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 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 机械组合起来的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课堂练习 1、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 C ) A. 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 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 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3)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重物 G/N
弹簧测力计 重物移动的 的示数/N 距离/cm
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cm
6
3
10
20
实验结论
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
力,而且费距离。
(4)动滑轮的实质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
F1 L1
L2 G
F1L1=F2L2
即:F1L1=GL2 L1=2L2 F1 =G/2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滑轮组 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 N,绳重
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
体,所用的拉力BF是( )
A. 50 N
B. 60 N
B. C. 70 N D. 120 N
3、几种升降机械
原始吊车
起重机
电 梯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 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 机械组合起来的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课堂练习 1、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 C ) A. 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 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 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3)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重物 G/N
弹簧测力计 重物移动的 的示数/N 距离/cm
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cm
6
3
10
20
实验结论
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
力,而且费距离。
(4)动滑轮的实质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
F1 L1
L2 G
F1L1=F2L2
即:F1L1=GL2 L1=2L2 F1 =G/2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沪科版全一册第十章滑轮及其应用ppt 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滑轮组 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3.滑轮组 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滑轮组
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 成的简单机械就称为滑轮 组,它即可省力又可改变力 的方向。
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 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 的滑轮组呢?
G
G
实验探究
把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与重物 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 有几股,你发现了的往往是复杂 的机械,但复杂的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 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
随堂演练
1.如图所示,滑轮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物体 重都是100 N,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都是30 N,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分别作用于各绳端
的拉力F1=_3_0__N,F2=_1_5__N,F3=_6_0_N。
2.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重物,请在 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3.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推进新课
认 识 滑 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 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实践告诉我们,使用定滑轮可以 将向下的对绳的作用力转化为绳对重 物的向上的拉力,对此,我们称之为 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rr O
F
想一想: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 G
是__乙___,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力不计,当分
别用F1、F2匀速提同一物体时,则F1、F2的
大小关系是:F1__>___F2。
课后小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 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

1
F=G物S绳=2h物
2
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rr O
F
G
定滑轮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练习:
• 1、如图9所示中,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 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
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D
• A.F1最大B.F2最大 • C.F3最大D.一样大
寻找支点
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
(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
滑动,拉力F甲=牛,4F0乙=牛
20
小结
• 定滑轮:等臂杠杆,不省力,能改 变力的方向
• 动滑轮: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 但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组: F=—n1G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 道数)
中考连接
(山东临沂).如图所示,用滑轮 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 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所施加的拉力F=__3_0__0__N,
用动滑轮提升钩码的时候,注意观察:
①绳端拉力F(即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重G大小的关系? ②注意观察用力的方向是否改变。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F G0
G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
F拉=G物S绳=h物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浪 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请设计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比较两种情况下在提升 重物的过程中,滑轮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动滑轮
(温州)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 是() D
都使物体向上运动
F=G物S绳=2h物
2
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rr O
F
G
定滑轮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练习:
• 1、如图9所示中,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 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
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D
• A.F1最大B.F2最大 • C.F3最大D.一样大
寻找支点
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
(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
滑动,拉力F甲=牛,4F0乙=牛
20
小结
• 定滑轮:等臂杠杆,不省力,能改 变力的方向
• 动滑轮: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 但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组: F=—n1G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 道数)
中考连接
(山东临沂).如图所示,用滑轮 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 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所施加的拉力F=__3_0__0__N,
用动滑轮提升钩码的时候,注意观察:
①绳端拉力F(即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重G大小的关系? ②注意观察用力的方向是否改变。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F G0
G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
F拉=G物S绳=h物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浪 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请设计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比较两种情况下在提升 重物的过程中,滑轮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动滑轮
(温州)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 是() D
都使物体向上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1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实验: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
分别在用力大小、方向以及移动距离方面的特 点.
在铁架台的竖杆上缠上白纸条,纸上等距离的画上四、 五条红线,这样砝码升高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可以直接从中找出倍数关系或读出格数,研究滑轮组 时也同样.钩码尽可能大些,滑轮质量尽可能小些.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G/n,s= 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n.
课堂练习:
一组滑轮组,要想省3/4 的力,应该如何绕线?
1 动力F为阻力G的 2 倍 1 F= 2 G
.
l2
l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G
1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 1 即 F= 2 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方向 省力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思考:定滑轮的优点可以改 变拉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优点 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即要省 力又要能改变拉力的方向,我 们应该怎么办呢?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50 N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 的拉力是____ (动滑轮自重不计)
(b)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 ( c ) (d) (a) 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第九章 机械与人
实验: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
分别在用力大小、方向以及移动距离方面的特 点.
在铁架台的竖杆上缠上白纸条,纸上等距离的画上四、 五条红线,这样砝码升高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可以直接从中找出倍数关系或读出格数,研究滑轮组 时也同样.钩码尽可能大些,滑轮质量尽可能小些.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G/n,s= 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n.
课堂练习:
一组滑轮组,要想省3/4 的力,应该如何绕线?
1 动力F为阻力G的 2 倍 1 F= 2 G
.
l2
l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G
1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 1 即 F= 2 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方向 省力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思考:定滑轮的优点可以改 变拉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优点 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即要省 力又要能改变拉力的方向,我 们应该怎么办呢?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50 N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 的拉力是____ (动滑轮自重不计)
(b)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 ( c ) (d) (a) 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第九章 机械与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10.2滑轮及其应用 (共20张PPT)

F
n=3
1
F=—G
G
3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组成滑轮 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 却不能省距离.
穿绕绳子时,从固定端出发,由里向 外,逐个绕过滑轮,每个轮子只能穿绕一 次绳子,不能交叉、重复,最后检查一下 能否顺利拉动绳子.
组装滑轮组时,要会确定绳头固定端, 一般情况下,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为奇 数,固定端位于动滑轮的框架上,若n为偶 数,固定端位于定滑轮的框架上,可用“奇 动偶定”四个字帮助记忆.
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 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叫动滑 轮.
定滑轮
动滑轮
分析比较: 按照图甲、乙所示的做法进行实验,比较两弹
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和拉力的方向. 拉力F2=F1,拉力的方向相反. 在图乙中改变拉力的方向,看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使用定滑轮时虽然不省力,但能改变拉力的方
的方法进行绕绳,上面的 滑轮是定滑轮,下面的滑 轮是动滑轮,用弹簧测力 计测量F的大小,与前面 单独使用动滑轮和单独使 用定滑轮时在力的大小、 方向上面有什么不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n=2 1
G F=—G 2
思考讨论: 除了前面的绕法
外,你还可以怎样绕 制滑轮组?
确定滑轮组中承 当物重的方法,在滑 轮组的中间位置画一 条线,下面从动滑轮 上出来的绳子股数就 是承当物重的绳子股 数.
向.
F1
F2
甲
乙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在轴 心O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1=l2),均为滑 轮的半径.
l1 l2
O
F1 F2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6:44:28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优质教学课件

竖直向下
斜向下
水平
结论: 沿不同的方向,拉力大小都相等
L1 L2
O
F
L1=L2 等臂杠杆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杠杆,所以
只要是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 F=G
动滑轮实质:
支点
F
L1 2r
O
Lr2
G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 L1=2L2)
总结:
1.定滑轮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 等臂杠杆
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时: (不考虑摩擦力)
思考与讨论:
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到底 是哪种类型的杠杆呢?
F F
活动:理论分析【滑轮的实质】
支点
rr O L2 L1
F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 L1=L2)
G
3.探究定滑轮工作时施力方向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改变拉力方向,观察弹 簧测力的示数如何变化?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升旗
晾衣架 塔吊
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觉得使用定 滑轮或者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效果?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1.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2.探究定滑轮工作时是否省力?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 4 N、f乙= 2 N
作业布置
1.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 组,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2.动滑轮 不可以改变施力方向,但可以省力。 动滑轮的实质:(当自由端竖直向上)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省力力杠杠杆杆
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

F
G轮
G (b)若动滑轮重G轮不能忽略 拉力F为多少?
F= 1 (G+G轮 ) 5
1 F= 5
G
三、巩固练习
1.如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100 N(不计摩擦)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 2.如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 100 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 50 是____ N(动滑轮自重及摩擦不计)
第十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 1.了解定滑轮,知道使用定滑轮的优缺点, 会从杠杆角度分析定滑轮的实质。 2.了解动滑轮,知道使用动滑轮的优缺点, 会从杠杆角度分析动滑轮的实质。 3.了解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能真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拉力移动 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的关系 4.能根据需要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物重 。 F=G
G
F
3.拉力方向与重物移动方向不同
F
省力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____, (F=G)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方向
二、 (2)从杠杆角度分析:动滑轮的特点
F O
A:支点在边缘O处
.
S
l1 l2
B: 动力臂L1为轮直径,阻力臂L2 G 为轮半径。 L1=2 L2 F= 1 2
一、滑轮分类: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 轴的位置是否移动, 可分为:定滑轮和 动。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二、 (1):从杠杆角度分析:定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轴心O处。
.
L2
0 L1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1.定滑轮实质上就是等臂杠杆。
F
F 1 F= 3 G n=3
G轮
G (b)若动滑轮重G轮不能忽略 拉力F为多少?
F= 1 (G+G轮 ) 5
1 F= 5
G
三、巩固练习
1.如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100 N(不计摩擦)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 2.如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 100 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 50 是____ N(动滑轮自重及摩擦不计)
第十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 1.了解定滑轮,知道使用定滑轮的优缺点, 会从杠杆角度分析定滑轮的实质。 2.了解动滑轮,知道使用动滑轮的优缺点, 会从杠杆角度分析动滑轮的实质。 3.了解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能真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拉力移动 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的关系 4.能根据需要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物重 。 F=G
G
F
3.拉力方向与重物移动方向不同
F
省力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____, (F=G)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方向
二、 (2)从杠杆角度分析:动滑轮的特点
F O
A:支点在边缘O处
.
S
l1 l2
B: 动力臂L1为轮直径,阻力臂L2 G 为轮半径。 L1=2 L2 F= 1 2
一、滑轮分类: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 轴的位置是否移动, 可分为:定滑轮和 动。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二、 (1):从杠杆角度分析:定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轴心O处。
.
L2
0 L1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1.定滑轮实质上就是等臂杠杆。
F
F 1 F= 3 G n=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

课堂巩固联系
4、为了把陷在泥里的汽车拉出来,请你在图 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线.
课堂巩固联系
5、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质 量为30 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 225 N的拉力 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 .(g取10 N/kg)
课堂巩固联系
6、如图所示,用滑轮提升重为G=100 N的 物体,使物体以0.2 m/s的速度上升(绳重和各种摩 擦不计),已知动滑轮重G动=10 N,则绳端拉力 F和移动速度v的大小是B( )
动滑轮
概念: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动滑轮
特点: 能省一半力,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 距离.
思考:动滑轮与定滑轮各有优缺点,能否组装一个机 械既有动滑轮优点又有定滑轮优点?
知识点3 认识滑轮组
3、滑轮组
滑轮组:将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的器械。
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 变力的方向。
知识点3 认识滑轮组
找规律:
G
G
F1=1/2G总 F2=1/3G总
n=2
n=3
G
G
F3=1/3G总 F4=1/4G总
n=3
n=4
G
F5=1/4G总 n=4
G
F6=1/5G总 n=5
知识点3 认识滑轮组
规律总结: 1、奇动: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
偶定: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定滑轮 2、承担物重的绳子(从动滑轮上绕出的绳子)有几 股,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1/nG总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质量为30 kg的物体G匀速提 升1 m,用时5 s,若拉力F为200 N,则绳子自由端的 速度为 0.4 m/s.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 100 N .(不计绳重 和摩擦,g取10 N/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 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动滑轮
定滑轮
方案一
实物图
方案二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 的是( D )
(09温州)
这两种方案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都 使 物 体 向 上 运 动
思考
共同点
区别
通过实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研究使用定,动滑轮将物体竖直向 上提升过程中,用力大小、方向,移动距离与 物重、物体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
所以F向上=F向下 即3F=G
G
即F=
F向下= G
1 3
G
F向上= 3F F F F 因为动滑轮处于 平衡状态,所以 受的是平衡力
对动滑轮受力分析 考虑动滑轮重
G动 G
所以F向上=F向下 即3F=G + G动
即F=
1 3 (G
+ G动 )
G F向下= G+ G动
对于滑轮组,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并熟记下面 的几个关系式: ⑴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 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S= n h ⑵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物 体的重力G之间的关系(不计滑轮重、绳重 和摩擦) F= 1∕n G 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物 体的重力G、动滑轮重G动之间的关系(不计 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重) F= 1∕n (G+G动)
力F应等于多少?
G
1 F= 5 (G+G/)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 100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50 100 的拉力是__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1 (G物+G动 ) 2
S=2h
杠杆知识回顾
•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
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杠杆类型 杠杆特点
L1>L2,F1<F2
杠杆优点
省力 省距离
杠杆缺点
费距离 费 力
应用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动力<阻力)
L1<L2,F1>F2 (动力>阻力) L1=L2,F1=F2 (动力=阻力)
经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物重
G 物 G 滑轮
动滑轮 F拉=1/2G物 S=2h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距离h (cm)
忽略动滑轮的重力 和绳子与动滑轮, 绳端(拉力作用 定滑轮之间的摩擦 点)移动距离s 力
(cm)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
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h
物体升高h相当于绳 子少了3h,则绳子端 在相等的时间移动的 距离为3h
实验结论
滑轮组中拉力的大小和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 段数(即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有关 在不考虑绳子与滑轮组的摩擦力,动滑 轮重力的情况下 F拉 = 1 G 物
n
S=nh
在不考虑绳子与滑轮组摩擦力,而考虑 动滑轮重力的情况下
小组讨论
由一个定滑轮和 一个动滑轮绕成滑轮 组有几种绕法?
G
通过实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研究使用滑轮组将物体竖直向 上提升过程中,用力大小、承担物重的绳 子段数,移动距离与物重、物体上升距离 之间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动滑轮重和力的大小 尺子测量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N
F
因为
f
T
.
1 F= 2 f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可见,滑轮也是杠杆
根据杠杆的种类的特征,和动、定 滑轮的特点,动、定滑轮分别属于 哪一类型的杠杆,为什么?分别找 出动、定滑轮的五要素。
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r r O F G
定滑轮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 l1 =l2 )
练习:
• 1、 如图9所示中,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 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 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 B.F2最大 • C.F3最大 D.一样大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人类与动物的一个较大 区别是人类制造了工具, 并且懂得用工具去改变 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 世界,因此有了21世纪 伟大的今天
庄严的一刻
大家对这一现象有没有疑问? 五星红旗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旗手施加给五星红旗的力向什么方向? 为什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红旗 还可以顺利升起呢?奥妙在哪?
解:F=
G — 2
=50N
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判断依据: 一条规律: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 绳子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奇动、偶定 从里 向外
例题反馈:
2、如下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 重力相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 摩擦,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D.F4
拉力F 物体 上升 物 大 方 距离 重 小 向 h
绳端(拉 与动滑轮 相连的绳 力作用点) 子段数 移动距离 s
(cm) (cm)
1: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F
G
G
G
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1 1 1 F= 2 G F= 2 G F= 3 G n=2 n=2 n=3
总结:
设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则关系式:
S=nh
不计绳重、摩擦
V绳=nV物
不计动滑轮重时: 1 F= n G 考虑动滑轮重时: F=
1 n (G
+ G动 )
很显然:吊起动滑轮的绳 子的股数越多,就越省力
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判断依据: 一条规律: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 绳子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如何既省力 又能改变力 的方向
如何既能吃到香 菇又能吃到肉肉?
香菇炒肉
定滑轮
• 不能省力 • 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
动滑轮
• 可以省力 • 不能改变力的方 向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 方便,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 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 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 合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 3、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 A 重 100牛,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 (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 滑动,拉力F甲= 牛,F乙= 牛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救命!
请您帮忙抓 住,我到楼 上接袋子。
好的,唉,唉 唉.......
啊?你怎么 上来了!
向上 向下
旗杆 的顶部 安装了 一种 简单 的 机械,
滑轮
.
带凹槽的轮
轴
滑轮 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定义:周边有槽, 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
尝试采用绳,一个滑轮,铁架台将勾码提到 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细线 滑轮 铁架台 钩码
动滑轮和定滑轮
你使用的哪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呢?
B
中考连接
(09山东淄博)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
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5.4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 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16.2 N。
中考连接
.如图所示,用滑轮 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 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所施加的拉力F=_______N, 300 6 绳子移动的距离S = ___ m
经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 (匀速)
物体上 绳端(拉力 物重 大小 方向 升距离h 作用点)移 G 物 G 滑轮 (cm) 动距离s (cm) 拉 物
滑轮组 F =1/nG S=nh
拉力F
与动滑 轮相连 的绳子 段数
物体上升 的距离
与 实验结论:滑轮组可以省力,但费n倍 动滑轮 相连的绳子段数 距离
奇动、偶定 从里 向外
1/6 F=____G
怎 样 判 断 滑 轮 组 能 省 多 少 力
?
变形的滑轮组 WWW第2题: 很轻松地就 可将两木棍 拉合拢 说明使用滑 轮组可以省 力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1 F= n f F T N
F
1 拉= G物 +G动 n
S=nh
滑轮组
滑轮组的特点
在不计摩擦时,所用动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n 分之一,动力通过的距离s是阻力通过距离h的n倍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