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勘查中综合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与应用_王星明
综合电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综合电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原文涛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不同物探方法结合使用,可有效避免单种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获得较为理想的解释.以古县地下水资源勘查为例,说明CSAMT 与TEM两种方法相结合是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总页数】4页(P76-78,81)
【作者】原文涛
【作者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查院,山西,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3
【相关文献】
1.综合电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J], 赵联嵘
2.综合电法在陷落柱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J], 孙宝国
3.综合电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J], 沈礼锋;宋倩;郑晓阳
4.综合电法在深部隐伏矿体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J], 张前进;杨进
5.综合电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J], 刘瑞德;黄力军;杨进;陆桂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法勘探设备在河流水文监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电法勘探设备在河流水文监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法勘探设备在河流水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法勘探设备的原理、在河流水文监测中的应用案例以及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法勘探设备的原理。
电法勘探是一种利用电磁现象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该设备通过将一系列电流注入地下,测量地下介质对电流的阻抗或电导率的响应,从而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分布情况。
电法勘探设备实现了非侵入式的探测,可以高效、准确地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在河流水文监测中,电法勘探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法勘探设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测量地下介质对电流的阻抗响应,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水位的高低,从而了解河流的水文情况。
其次,电法勘探设备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地下水文构造。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电法勘探数据中的反射波形态特征,判断出地下水系统的类型,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脉络。
此外,电法勘探设备还可以用于监测河床的变化情况。
通过连续多次的电法测量,我们可以观察到河流底部的地下介质变化,从而判断河床的演变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电法勘探设备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例如,在某河流水文监测项目中,研究人员使用了电法勘探设备,成功地获得了该河流的地下水位分布图。
通过对电法勘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他们得到的地下水位分布图与传统的水位监测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证明了电法勘探设备在水文监测中的可靠性。
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电法勘探设备还可以用于监测河床的变化。
通过对多个时间点的电法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人员成功地捕捉到了河床变化的趋势,为河流水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电法勘探设备在河流水文监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地下介质的复杂性,电法勘探设备的数据处理和解释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此外,设备的建设和操作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团队和设备支持。
另外,电法勘探设备在河流水文监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直接测量河流水量和水流速度等参数。
水资源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水资源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不断创新和应用水资源勘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期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一、无人机在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给水资源勘查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水资源勘查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无人机的出现使得勘查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如热红外相机、多光谱相机等,实时获取大量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质状况以及水量的变化趋势。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水资源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勘查工作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些难题。
然而,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地下水勘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包括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
这些技术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重力和磁场等物理参数,可以推断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和储量。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地下水勘查技术,如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流动模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地下水勘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水资源勘查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干旱地区是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勘查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其次,利用地下水勘查技术可以寻找潜在的地下水资源,为干旱地区提供补充水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技术,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水资源勘查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水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勘查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电法勘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电磁波的传 播深度( 或探测深 度) 与频率之 间的关系, 采取对 发射频率 的 调整改变的 方式来调整探测深 度, 实现频率测 深。 C S AMT 采 用人 工场 源 , 具 有 可控制 性 , 对 电偶极 源 向地下传 送 无 论是矿 山建设 还是 地 质工程建 设 , 都需 要对一定 区域内的水文 的报 电磁场 分量 进行测 量。 将两个 电极的电源 间隔 1 . 5 千米左 右进 行设 地 质进行勘 察 , 从而为建 设 设计方案 的制定 和具体 施工 工艺的 确定提 置, 在 场源周 围超过 l 0 千米 距离的范 围进行测 量, 形成一个 类似平 面波
上类似 于电阻率法 , 但 是高密度电法 属于 阵列勘 探方法 , 其 在勘察观 测 发送 一次场 , 在发送 间歇, 对随 时间发生变化的 感应 电磁场 进行测量 。 的过程 中需 要进行高密度观测点 的设置 。 阵列 电法勘 探起源干英 国, 到 在 水文地 质勘 察中, 只需 个根据 二次场 的衰减 曲线进行 分析, 就可以对 2 O 世纪 末才在 我 国开 始研 究并发展 , 并逐渐在 水文 地质勘 察中加以 应 地下 不同深度 地 质体 的电性特 征和 规模 进行准 确的判断 。 此种 方法主 用。 要是  ̄ 1 - 2 . 次场的观测 , 因此不受一次 场的噪音 的干扰 。 瞬变电磁法具有 在进 行水文 地 质勘 察中使 用高密度 电法进行 测量 的时候 , 在剖 面 较 高的横 向分 辨率 , 可探测 的深度阿森 , 而且能够 灵敏 的反映低 阻层, 上设 置数 十个甚至 上百个 电极 , 通 过程 控 电极转换 开关 和微 机 工程 电 不 受旁侧 地质体 的干扰 。 瞬 变电磁法 不仅 在矿产、 石油、 海洋地 质等勘 测仪 来对 剖面中不 同的电极 距和 排列 方式 进行 自动的 、 快 速的信 息采 察 中应用 , 在水文 地质勘测 和岩土工程 地质勘查 中也应用广泛 , 取得了
电法勘探设备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电法勘探设备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研究引言: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针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电法勘探设备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电法勘探设备是一种通过电磁法测量地下电阻率来判断地下水分布情况的技术手段。
这种设备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经在许多地方成功地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
1. 电法勘探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电法勘探设备利用电磁法原理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
它通过在地面上放置电极,向地下传输电流,并测量地下的电场强度来推断地下水域的存在和分布。
电法勘探设备通常由发生器、接收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发生器产生特定频率或脉冲信号的电流,通过地电极注入地下。
接收器测量地下电场强度,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根据测量数据和地下电阻率模型,重建地下水域的分布。
2. 应用案例: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2.1. 地下水资源的定量评价电法勘探设备可以用于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通过测量地下电场和电阻率,我们可以确定地下水的厚度、深度和垂直分布情况。
通过建立合适的地下水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地下水的总量和可利用量。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2.2. 地下水质量评价除了定量评价外,电法勘探设备还可以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
通过测量地下水域中的电阻率分布,我们可以推断地下水的盐度、酸碱度等水质参数。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质量。
2.3. 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电法勘探设备还可以用于监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电法勘探测量,我们可以观察地下水的波动和变化趋势。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潜在的水资源短缺或污染风险。
3. 应用案例研究3.1. 某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在某地区,为了评估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决策者采用了电法勘探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勘探。
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电法勘探法的应用

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电法勘探法的应用摘要:电法勘探法在我国发展历程较长,截止到目前发展位置,不管是在理论基础还是技术方法方面,都获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这也使电法勘探法成为了当前种类较多且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分支学科。
另外,电法勘探法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控制方面都有着相当明显的表现,也正因如此,针对电法勘探技术的研究和探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本文将主要介绍电法勘探法的应用原理和优势,并提出该方法在水文与工程地质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法勘探技术;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应用原理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领域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了明显上升趋势,对各种金属矿、能源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
同时,我国也属于能源消耗大国,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是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也能够帮助我国对地质结构有所了解。
所以,资源勘探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其中,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电法勘探技术成为了地理科学研究中的主流技术,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势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探工作涉及到了土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开采等多个领域。
其中,电法勘探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主要就是根据地质结构中不同岩体的电化学特征与电磁学性质之间的区别,通过分析岩层结构属性来判断地质情况,是一种较为精准高效的勘测方法[1]。
电法勘探技术一般会应用在矿产资源探索过程中,在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的同时,应用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比如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一般都应用在野外环境中,能够利用远程控制电极转换开关和电测仪器顺利完成勘探工作,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化收集。
而从整体角度来看,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电阻率法,能够根据不同岩土层之间电阻率的差异性,对地质结构信息进行探查,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也可以逐渐加强电阻率成像技术水平,由以往的二维过渡到了三维层面,勘探信息清楚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综合电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统 包 括 下 石 盒 子 组 ;流 量 较 小 ,为 01 ~ .0Ls .0 06 /,
多 为季节 下 降泉 。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 ,布置了可控源音频大
地 电磁 法 ( S MT C A )与瞬 变 电磁法 (E T N)进 行 地 球 物理勘 探 工作 ,以了解 区域 地质构 造 特征 。 1 测 区水 文地 质条 件及 构造 11 水 文地 质条 件 . 测 区西北 、东 、东 南 三 面环 山 ,中部 及西 南 丘 陵起伏 、河 流沟壑 纵 横 ,地势 复 杂 。区域 地层 走 向 北 东 、倾 向南 东 。I 区 地层 由老 到 新及 水 文 地 质 测 条 件依 次描 述如 下 : 1 )寒 武 系 ( 。岩 相 为一套 浅 海相 沉 积 ,主 ∈) 要 为 泥质 带状 灰 岩 、竹 叶状 灰岩 、 白云质 灰 岩 和巨 厚 层 白云 岩 等 ;总 厚度 10 10m,涌 水 量 01 ~ 2 ~5 .5
维普资讯
辫用技术
太原科技 2 0 0 8年第 7期
文 章 编 号 :0 6 4 7 (0 8 0 — 0 6 0 10 - 87 20 )7 0 7 — 3
0凹 @ 0 @ 凰 @ 厦 嗍
综合 电法在地 下水 资源勘 查 中的应用 实例
原 文 涛
2 )奥 陶系 ( 。岩 性 由 白云 岩 、泥灰 岩 、灰 O) 岩 、 白云 质灰 岩 等组 成 ,岩相 为浅海 相 沉积 ;根 据 岩 性 组合 特征 和沉 积 旋 回可分 为下统 和 中统 ,上 统 缺 失 ;涌水 量 60 ~20 /。 . 1. Ls 0 0 3 )石 炭 系 ( ) C 。为一 套 海 陆 交 互 相含 煤 沉 积
2.0 L/ 。 0 s
论电法勘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论电法勘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几种点发勘探方法及其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关键字:水文地质电法勘探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widely used several bit of explor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ydrogeology survey.Key word: hydrogeology electric prospecting自从19世纪初期,P.Fox在硫化金属矿中发现了自然电场现象开始,电法勘探的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20世纪30年代,当时还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顾功叙先生开创了我国的电法勘探事业。
时至今日,在70余年的发展下,我国在电法勘探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电法勘探已成为我国应用地球物理学中应用面最广泛、方法种类技术最多样化、对各类状况适应性最强的一门学科。
与此同时,经过历代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这一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一、高密度电法集合了电测谈法与电剖面法的高密度电法,除在观测中需设置高密度观测点外,其他原理基本与普通的电阻率法相同,属于阵列勘探方法。
在进行野外测量时,需将全部电极置于剖面上,利用危及工程电测仪和程控电极转换开关使剖面中不同电极距及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自动快速采集。
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这一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一)能够一次性完成对电极的布置,在减少了因设置电极而导致的故障和干扰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二)电极的排列方式相对灵活,在测量时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电断面信息。
(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野外数据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在提高数据采集速度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手工操作的导致的失误。
出上诉三点外,随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发展,电阻率成像技术也从原始的一、二维发展到三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电资料的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资料整理及解释
室内将实测数据从 W DJD 2和 DZD 2型多功能 直流电法仪调出后, 除手工绘制透明曲线外, 原始数 据的计算、整理及原始曲线的绘制、各测线等视电阻 率断面图及等值线的绘制, 均在计算机上进行。
2 方法特点及工作布置
2. 1 工作方法选择 根据工作任务及地质条件, 在正式开展面积性
施工前, 在多个已知钻孔上进行了对称四极电测深 法、反射系数法、瞬变电磁法、激发极化法和高密度 电阻率法等多种方法有效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宜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勘探, 各方法优势互补, 相辅相 成, 才能更好地完成水资源勘查的地质任务。因此, 采用反射系数法、瞬变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用不同 的网度进行面积性勘探, 以划分第四系、白垩系地层 界线, 初步圈定富水区段; 用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宏观
萨拉乌苏松散层 洛河组砂岩
粗砂岩、泥质页岩 中、细砂岩 中、细砂岩 含煤层段
s /( m) 300 ~ 2500 100 ~ 200
60 ~ 100 50 ~ 65 40 ~ 60 25 ~ 35 60 ~ 80 > 300
一般指从含有激发极化效应影响的其他电性参数转 换的视电阻 率 ) 约 为 60 m; J2a 地层含水 性较 差, 岩性为粗砂岩、泥质页岩互层, 且其厚度变化大, 测井曲线特征呈锯齿状; J2z 地层岩性相对稳定, 等 效视电阻率约为 30 m, 为区域最低, 故对应测深 曲线的极小点; J2y 地层岩性较稳定, 但煤层厚度变 化大, 其等效视电阻率一般在 150~ 300 m, 可视 为本区的电性标志层。由此可见, 本区各地层导电 性差异明显, 具有良好的中深部电法勘探地质条件。
5 勘查效果
5. 1 单条曲线、单条剖面解释效果 ZK 99位于测区中部, D20 线 26600号点北 150
m 处, 资料 较全。由 钻孔资料 可知, 第四系 厚 138 m, 主要为沙土层; K1 l 厚 90 m, 主要为巨厚层粗、中 砂岩; J2a 厚 123 m, 主要为粗、中、细砂岩和厚层泥 岩黏土岩互层。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对应的 K 1 l地层 相对 平稳, 而 J2a 地 层对应的曲线异 常幅度较 大。 反射系数法的 K s、K d 曲线 (图 2a) 异常与钻孔基本 吻合, 图中 K s 曲线从 140~ 230 m 极距间相对平稳, K d 曲线的锯齿状异常相对较小, 与 K1 l 地层电性相 对稳定相一致; 230~ 300 m 极距间的 K s、K d 曲线异 常明 显增大, 反 应了 J2a 地层的岩性 电性变化 大。 高密度电阻率法解释剖面 ( 图 2b ) 显示第四系主要 呈水平层理, 其中含有大量透 镜体高阻粗粒沙 体。 由对称四极电测深曲线 ( 图 2c)的反演结果可知, 第 四系主要分为地表含水沙土层 ( 90 m )、含水沙 层 ( 139 m ) 、萨拉乌苏组含水层 ( 80 m ) , K 1 l 地层的 s 为 62 m, J2 a 层的 s 为 45 m, J2 z
瞬变电磁法以接地导线或不接地回线通以脉冲 电流作为场源, 以激励探测目的物感生二次电流, 在
于地层内的目标体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为前提的探 测方法 [ 4] 。它是将直流电经由地表供入地下, 随供
脉冲间隙测量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二次场从 电极距的加大电流场向地下的分布深度逐渐加大,
产生到结束的时间是短暂的、 瞬变的 , 属于时间 域电磁法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其他电测 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体
具有分辨率 ( 层厚与埋深之比 ) 高、解释精度高、能 对电性差异 较小 的一些 层段 做出 解释 的特点 [ 3] 。
对称四极电测深是一种常规直流电法, 它的工 采用对称四极算术等间隔 ( 10 m 极距 ) , 固定 MN 法
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比较成熟。电阻率测深法 观测, 最大 AB /2= 300 m, 最小 AB /2= 3 m: AB / 2取
对称四极电测深资料采用自编正反演解释软件 进行处理, 将解释成果输出装订成册, 并对主测线绘 制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
反射系数法资料采用自编解释软件进行处理, 将实测视电阻率转换为 K s、K d 曲线, 最后输出装订 成册。将转换后的 K s、K d 曲线绘制成剖面对比图进 行定量解释。根据解释需要, 将每条测线的实测视 电阻率值均绘制了断面等值线图, 以 AB /2= 140 m 极距的实测视电阻率值, 绘制平面等值线图。
摘 要: 通过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进行永久性大型供水水源地勘察实例, 介绍了对称四极电测深法、瞬变电磁 法、高
密度电阻率法及激法极化法等技 术在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结论表明, 综合 电法在开发 寻找永久 性大型或特
大型供水水源地方面, 解释精度高, 成果可靠, 地质效果明显。
关键词: 物探找水; 直流电法; 瞬变电磁法; 反射系数法; 水源地勘查
全区各种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均在计算机上分 类存盘编号, 最终转存于软盘上装袋存档。对打印 资料则编写目录, 加贴封面, 装订成册。
资料解释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以已知钻 孔孔旁电法资料总结的异常规律为依据,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结合断面、平面图件, 从定性到定量, 反复 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对比解释, 以获得电性较为可靠 的地质成果。解释中, 多种电法手段各有侧重, 相互 印证, 相辅相成, 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对称四极 电测深法曲线宏观控制全区各地层趋势走向; 以反 射系数法的 K s、K d 曲线, 结合激发极化法的 s 曲线 对第四系、K 1 l地层、J2a 地层进行定量分层; 以高密 度电阻率法解释剖面详细 划分第四系沙层 岩性变 化; 以瞬变电磁法的衰减曲线、多测道剖面和 平 面等值线图划分含水层富水性。
400 m, 考虑地表流沙高阻对测深曲线控制基底深度 m 时, 两次观测的相对误差 2% 。
的影响, 最大极距选为 2 371 m, 采用 1 / 8间隔的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剖面法与电测深法组合式
比装置, 比例系数 AB /MN = 10, 总计 28个极距。
的剖面装置, 对地电结构具有一定的成像功能, 是基
心探头 100档、200档观测。供电电流约 175 A。
采用等差极距对称四极测深 ( 固定 MN ) 装置, 等差
反射系数法是在常规电测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 极距为 6 m, 最大 AB /2 252 m, 选择供电时间 20 s,
来的新工作方法, 采用较密的电极距进行数据采集, 延迟时间 500 m s, 供电电流 > 500 A。
目标体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会被测量电极在地表捕 获, 从而获得目标体在横、纵方向上电阻率的变化信
积效应小、异常响应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有较强 息。采用温纳装置 60根电极排列, 极距间隔 10 m,
穿透高阻覆盖层的能力等特点, 可剖面测量和测深 剖面数 19。
工作同时完成, 提供较多有用的地质信息, 同时对低
1期
王星明等: 水资源勘查中综合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与应用
67
3 使用仪器及野外数据采集
3. 1 直流电法 激发极化法观测采用铁道部第一勘测院西安分
院研制的 JSC 2A 地下水探测仪。四极电测深、反射 系数法及高密度电阻率法均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 研究所生产的 WDJD 2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和 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 的 DZD 2 型多功能直流电法 仪, 2台仪器在施工前进行了仪器一致性校验, 校验 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各台仪器在投产前及施工结束 后均按规范及出厂说明书进行校验。
收稿日期: 2010- 01- 10
66
物探与化探
35 卷
图 1 榆林地区物探测线布置
控制全区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 除视电阻率值之外, 还可获得视反射系数、视反射系
安组各地层赋存形态; 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详细划分 数的导数及视真电阻率等多个参数, 进行综合解释,
第四系沙层岩性并分析其含水性 (图 1) 。 2. 2 方法原理及装置
是在同一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 使探测深度逐渐加 3、5、7. 5、10、15、20 m 时, MN /2= 1 m; AB / 2取 15、
大, 这样便可得到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 视电阻率变化情况 [ 1] 。根据煤系地 层顶界埋深约
20、30、 、90、100 m 时, MN /2 = 5 m; AB / 2 取 90、 100、 、290、300 m 时, MN /2= 15 m。当 AB / 2 70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资料利用 AG I公司的二维 高密度电阻率反演程序直接解释, 最终提交彩色反 演解释图册。
对激发极化法, 施工中现场打印观测数据, 原始 数据全部转录计算机并存盘, 绘制每个点的视极化 率曲线 ( s )、半衰时曲线 (T 1 )。
对于瞬变电磁法的原始数 据, 野外在 LC 微机 系统中进行处理打印, 室内除将打印结果粘贴以备 装订外, 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采用自编软件进行转换 处理, 绘制 V2 /I 衰减曲线及 、S 曲线, 各测线多测 道剖面图, 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等视电阻率平面等值 线图。对 V2 /I 衰减曲线及等视电阻率 曲线均绘 制了曲线册。
本区地表大部为沙层覆盖, 其电性随沙层含水 程度的不同变化较大; K1 l 岩性、电性相对稳定, 等 效 视电阻率 ( 含有激发极化效应影响的视电阻率,
表 1 测区各地层岩性电性
地层
第四系覆盖 Q
上更新统 Q ps 白垩系 K1 l 侏罗系 J2 a 侏罗系 J2 z
侏罗系 J2y
岩性
流沙 (不含水 ) 流沙 (含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