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个养猪人对猪只的腹泻都有点痛苦的经历而每年11月

合集下载

仔猪粪便、毛色、亮度问题

仔猪粪便、毛色、亮度问题

一.腹泻按部位分:大肠段腹泻和小肠段腹泻。

大肠段病变引起的的腹泻都是消化完全的粪便,以稀糊状为主,或是粘腻的稀便,如有血便多为鲜红色血便。

如猪痢疾、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等。

小肠段腹泻往往由病毒、原虫、厌氧梭菌、毒素、环境突变、更换饲料等引起。

以水样便、血便、混有未消化饲料为主,多伴有呕吐,血便以暗红色或黑色为主。

(二).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腹泻病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程、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止泻药,抗菌药,不但不能治好病,反而会引起毒素蓄积,涨肚,厌食,菌群失调,中毒死亡。

1.判明腹泻的原因:(1).首先判定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感染性的粪便呈水样便、粘腻便、脓血便、呈绿色、黑色、或黄色、白色,常混有粘液、粘膜、脓血,有时有腥臭味。

初期伴有体温升高。

非感染性的粪便松软不成形,饲料消化不全或有奶块,有生饲料味,无腥臭味。

体温不高。

(2).根据粪便特性区分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病毒性腹泻呈暴发性、常呈水样便,伴有呕吐;细菌性腹泻糊状稀便为多。

(3).区分是小肠段感染还是大肠段感染:小肠段感染以病毒、原虫、厌氧梭菌感染为多,小肠中前段以革兰氏阳性菌继发感染为主;粪便中有消化不全的饲料;大肠段感染往往以细菌感染为主,多为革兰氏阴性菌,粪便以稀软的粪便为主。

(4).根据易感日龄和粪便的特性区分具体何病:①.3日龄内仔猪,排红色血便,死亡率高—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

用头孢或阿莫西林,紧急注射,必要时注射安络血②.7日龄内排黄色稀便,死亡率高—仔猪黄痢,用仔猪黄白痢停或健痢宝灌服。

③. 7~14日龄仔猪腹泻,排黄色或灰白色粪便,常附有粘液,高温高湿环境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抗生素治疗无效—球虫,用克球口服5-7天。

④. 10-30日龄,排灰白色粥样粪便—仔猪白痢,大肠杆菌引起,用仔猪黄白痢停或健痢宝拌料或饮水。

⑤.断奶后的的幼龄猪,排出淡黄色、灰绿色、褐色,恶臭的稀粪—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猪痢宝拌料,或健痢宝饮水。

春季养猪重点

春季养猪重点

春季猪场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近几年疾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个养猪场,人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使用什么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忽视了一些细节性的饲养管理,素不知,一些微乎其微的饲养管理,其实在猪场发生疾病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猪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猪真正养好。

那么春季养猪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驱虫的问题有些养殖户把烈性传染病比作“穷亲戚”,从您的手里拿走属于您的金钱,那么寄生虫可比作“家贼”,在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偷走您的金钱,因为寄生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根源,寄生虫给猪场带来的危害较为严重,所以对猪群进行驱虫,是每个猪场都必须做的一项工作,但是由于冬季相对疾病较多,例如:呼吸道疾病、流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多发,此时,人们主要考虑采用什么药物方案预防以上疾病的发生,往往忽视了进行驱虫工作,经过三个月时间的繁殖生长,寄生虫数量已经达到危害猪群健康的条件,此时需要对全场猪只进行驱虫,防止寄生虫掠夺猪的营养,影响生长速度,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更为甚者继发细菌性感染,引起猪只死亡。

对猪场进行驱虫,可选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等进行驱虫,也可选用中药制剂如:巴虫克(驱虫散,兽药字(2006)160675089,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主治胃肠道寄生虫,使用后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猪体无残留不影响肉制品的食用。

参考文献:猪药2、霉菌毒素的问题众所皆知,霉菌毒素是我们猪场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霉菌毒素是万病之源!是猪场疾病的导火索!是免疫失败、免疫抑制的罪魁祸首!每个猪场都很重视霉菌毒素的问题,选择饲料原料时尽可能选择没有发霉的玉米和麸皮,但是霉菌种类极其繁多,约12万多个种,其中能产生毒素的有170余种,它们广泛存在土壤、空气、水及腐败有机物上,遍及全世界。

与猪有关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曲霉菌属、镰刀菌属、青霉菌属。

许多霉菌不仅在谷物饲料仓贮中感染谷物,而且可在谷物生长期间感染谷物。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饲料,是我国养猪业应用最广泛的饲料。

流行性腹泻治疗方案

流行性腹泻治疗方案

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PED)防控策略PIC中国刘从敏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它由猪流行性病毒(PEDV)引起,感染的哺乳仔猪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最后导致仔猪死亡。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病最多。

一.PED的流行情况从2010年底开始,我国南方出现哺乳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死亡率很高,因为养猪密度很大,猪只和人员流动比较频繁,所以PED很快蔓延到全国;农场规模越大,猪群流转越快,腹泻越难以控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13年4月开始,美国陆续出现仔猪腹泻的疫情,2014年1月传至加拿大,造成7日龄内仔猪死亡率几乎100%,目前美国有超过50%的母猪群感染PEDV,超过800万头猪只死亡。

堪萨斯州兽医Bill Brown认为,腹泻传播如此迅速,与仔猪的运输有很大关联;通过饲料(血浆蛋白)传播被怀疑是美国PED暴发传播的主要途径,PEDV已经发现可在干饲料中存活1~2周。

二.PED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PEDV主要,但并不是唯一传播途径,如病毒可能随风在猪场间传播;病毒主要是通过感染的病猪或污染物(引种、肥猪/淘汰猪运输车、靴子、衣物、工具、饲料等)进入农场;PED一旦在农场急性暴发后很难完全清除,常可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初乳保护的仔猪而存活。

三.疫苗防控韩国较早于中国爆发新生仔猪腹泻,韩国也研发出商业化PED疫苗,笔者曾经拜访过爆发PED的农场,免疫来自韩国的腹泻疫苗,效果有限;目前美国市场上有两个商品化疫苗可以使用,分别是Harrisvaccines和Zoetis(硕腾),但是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有研究发现,如果猪群是PED阴性,尽管对猪群接种疫苗,这并不能阻止PEDV的感染;如果猪群是PED阳性,接种疫苗还是有一定效果;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Linda J. Saif博士的解释这种差异可能缘于PED主要是经肠道感染猪,其具有明显的肠道组织嗜性,除体液和细胞免疫在猪抗PEDV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外,局部肠道粘膜免疫系统也是非常重要,肠道经过PEDV 感染后,局部粘膜系统可以产生高水平的分泌型IgA(sIgA),由于sIgA含有分泌链,其能够避免被肠胃部的酶的消化,能够持续存在于肠道中,起到中和肠道病毒的作用;在进行肌注灭活疫苗前该猪场如果感染过PEDV,自然感染的过程已经刺激肠道粘膜产生sIgA,灭活疫苗的再次免疫,能够再次激活sIgA。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

本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猪流行性腹泻于1971年首次在英国发现,随后在许多国家都报道有该病,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二、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

病毒形态略呈球形,在粪便中的病毒粒子常呈现多形态,平均直径为130nm(95~19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长12~24nm,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其间距较大且排列规则,呈皇冠状。

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 1.18g/mL。

病毒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RNA,具有侵染性。

基因组长为27000~33000个核苷酸(nt),分子量为6×106~8×106。

免疫荧光(IFA)和免疫电镜(IEM)试验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NCDCV),犬冠状病毒(CCV)、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FIPV)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

但更敏感的试验检查表明,其中PEDV的N蛋白和FIPV 的N蛋白有一定相关性。

中和试验和ELISA等都证明PEDV和TGEV在抗原性上不同,无共同抗原。

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存在不同的PED血清型,所有分离的PEDV 毒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本病毒不能凝集人、兔、猪、鼠、犬、马、羊、牛的红细胞。

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

病毒在60℃ 30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条件下相对稳定。

病毒在4℃,pH5.0~9.0或在37℃,pH6.5~7.5时稳定。

了解圆环——做苗不难

了解圆环——做苗不难

了解圆环——做苗不难但凡从事养猪的朋友对圆环都很熟悉然或许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仅仅是对圆环两个字的熟悉!我是一线养猪人,没有理论,实践不足,只是喜欢去听一些比较专业人士对养猪方面东西的讲解,时不时会拿出来分享!专业的问题需要听专业人士或许才会让咱们对一些貌似难懂的问题豁然开朗!我不是专业人士,说辞或许不当,或许带点主观色彩,望看帖人包涵和指正!我只能简简单单的说,因为我只是一个养猪人,什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等很详细的东西,大家感兴趣可以百度查阅!首先说危害——免疫抑制(最大危害)也就是说它主要破坏的是猪体各个免疫器官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免疫效果大打折扣,蓝耳也有这本事!可以想象当咱们做苗,产生抗体不足或产生不了抗体时,那么我们所养的猪只时刻面临着病毒病的威胁,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表现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多系统”——衰竭听听也不是省油的灯——破坏猪只全身五脏六腑如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消化系统——反复腹泻又如黄疸——肝损害症典型的症状就是,被毛粗乱,露脊梁骨,呼吸异常,一时半会死不了,跟蓝耳有点像!有人说圆环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猪不死得治还得供吃供喝,就是不见长!属于贵族病!很费钱!2皮炎肾病综合征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它破坏了猪的肾脏,此症状的由来,但该症状一般发生在中猪身上80斤左右的所以较小的保育猪,别一看到身上起疹子,红点就说是圆环,很可能是蚊子叮的,地面潮的!普通皮肤病而已3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俗称“抖抖病”——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一样当然该症状也可以与猪瘟有关那么最后,我说一点,我们对于免疫程序设计什么21天猪瘟,7天支原体,14天圆环或许都能倒背入流,那么请问,圆环苗为什么要在14天做?估计大伙都比较懵疫苗的免疫有它本身的科学性1圆环苗产生抗体很慢需要21天2圆环哺乳仔猪母源抗体衰退期在第四周即28天左右,圆环高发期在6~15周综上14+21=35天或者是42天时,此时仔猪体内才可以产生较高的抗体度过圆环高发危险期另外圆环属于条件治病性病,做好管理也能降低发病率母猪一年普免2次足矣,仔猪14天免疫到位一次足矣如果不放心,可以间隔21天后做二免,但苗贵,何不一次免疫到位,免疫剂量要够,操作要到位,如出血的,得补打!圆环苗的抗体持续时间能达5个月以上该喂猪了,草草写贴,比较乱!。

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分析在仔猪管理期间,由于环境温度突然发生变化,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者饲料投喂不能够做到定时、定量,也极简单造成断奶仔猪消失严峻的养分性腹泻。

当养分性腹泻发生之后,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否则将会严峻影响到断奶仔猪群体的整体生长发育,导致增重放缓,甚至会威逼到断奶仔猪的生命健康,并且在发病之后要准时查明相应的发病缘由,对原有的养殖管理方案做出有效的改进,确保猪群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1发病缘由1.1日粮投喂过多仔猪在断奶初期阶段一般不能够马上使用植物饲料。

这个阶段的仔猪虽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并不完善,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多种植物性饲料,再加上断奶的应激刺激,会导致仔猪在断奶后的肯定要两天内采食量渐渐下降,甚至会停止采食。

由于经过了2d~3d的饥饿,导致猪群采食欲望进一步增加,假如这个时期不能够做到科学调控饲料的投喂量,让断奶仔猪一次性采食了大量的饲料,就会导致猪群在短时间内摄取大量的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进入胃肠道之后,不能够被机体很好的消化利用,引发消化道迟滞,各种植物性饲料会在胃肠道当中长时间积累,特别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酸性物质,特殊是碳水化合物在特别发酵过程中,酸性物质的产生量更大,能够使胃肠道当中的原有微生物群落受到进一步的抑制,大量有害菌群繁殖生长,极简单引发肠道黏膜损伤,加速肠道的特别,蠕动,各种饲料和养分物质会随着肠道排出体外,同时各种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会趁机繁殖,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的毒血症,导致患病猪的腹泻症状进一步加重,短时间内就会引发严峻的死亡[1]。

1.2饲料搭配不合理一般状况下,猪群可以利用小肠和胃部对食物进行细细的研磨,更好的消化饲料当中的蛋白质,并对蛋白质进一步的分解,形成多种类的氨基酸,被机体所利用和消化。

但由于仔猪在断奶阶段,消化道和酶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善,使其消化植物性蛋白的力量相对较差。

仔猪断奶之后消失养分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日粮当中的蛋白质含量过多或者浓度超标,导致了猪群消失了过敏反应,造成猪肠道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就是植物性蛋白。

猪常见疾病 猪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常见疾病 猪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常见疾病猪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养猪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疾病发生增加,而且病情复杂,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为了使养猪场无疫病发生,健康养猪,需要控制好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猪病,做好猪场消毒、管理、接种疫苗、完善饲养管理制度,以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工作人员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可以促进猪业的快速发展避免疫病发生。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猪常见疾病以及猪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1、常见主要猪病猪气喘病的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

该病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要求,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

寒冷、潮湿、饲养管理不当等均可诱发该病或加重病情。

病猪康复后带菌可长达1年左右。

猪链球菌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

急性型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等。

该病人畜共患,仅猪有易感性,无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以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的危害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母猪抗体状况和流行强度有关,一般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虽然各年龄段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敏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

近年来许多地区每年仍有此病发生,影响了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和群众增收。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进入夏季 猪场谨防六大疾病.doc

进入夏季 猪场谨防六大疾病.doc

进入夏季猪场谨防六大疾病概述:养猪人想要赚钱不容易,每个季节都要防好当季的猪病。

这不,春季已经到了季末,夏天马上就来到了,进入夏季猪场要做好哪些疾病的防治?本文将为你介绍: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适合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及虫媒病毒的传播和热应激的影响,使猪病的发生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现将猪夏季常见病,以及猪场夏季预防疾病,分享给大家!一、猪日本乙型脑炎本病在蚊虫多的季节易发,主要导致种猪繁殖障碍,应做好乙脑的春防普免、后备种猪配种前的两次基础免疫。

防治:本病的治疗无特殊有效方法。

猪发病后应立即隔离。

采取镇静安神,防止继发感染等措施,必要时可补液治疗,同时应做好护理工作。

二、猪丹毒炎热季节猪丹毒发生较多,特别是每年3-9月为发病高危时段,鉴于此病是一个老病,许多猪场多年未见,缺乏重视及应对手段,不能第一时间正确诊断,一旦发生束手无策,不能及时介入治疗导致损失较大(严重时猪只死亡)。

防治:一旦发生,首先药物控制。

肌注大剂量青霉素,饲料添加阿莫西林效果显著。

待疫情平复后应将猪丹毒疫苗或高效ST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纳入免疫程序进行常规免疫。

三、猪流感部分猪场由于流感继发细菌性疾病多发,胸膜肺炎感染从而造成猪突然死亡,且本次发病传染快,发病率高,用药效果差,恢复时间长。

防治:发病较为频繁的场,可选用商品化猪流感疫苗进行免疫,如猪流感病毒HINI亚型灭活疫苗(TJ株)免疫。

四、猪附红细胞体病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

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

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防治: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咪唑苯脲、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治疗较为有效,常规防疫应选择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每个养猪人对猪只的腹泻都有点痛苦的经历,而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期间是病毒性腹泻的多发季节。

猪场一旦暴发病毒性腹泻,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猪只腹泻的病毒种类较多,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十几种。

但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V)三种,在寒冷季节易暴发,各年龄猪只均可感染。

对仔猪危害最严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其它猪只由于腹泻引起的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1.冬春季猪群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所有猪只均易感,传播速度很快,2~3天内蔓延到全群;发病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中大猪和母猪发病轻,哺乳仔猪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呈水样腹泻,喷射状,伴有呕吐。

部分猪场会呈反复发作流行。

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2.冬春季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危害
2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并造成猪只免疫力降低,易引起继发感染,腹泻猪只迅速丧失体重,长势缓慢,耐过猪形成僵猪,整齐度差,出栏延迟至少1周。

泌乳母猪感染后表现高度体弱、泌乳停止、食欲不振等。

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发生一至数日的食欲不振或缺乏,体重迅速减轻。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其他动物如猫、犬、燕、八哥等也能传播。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

TGE在我国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发病最多,夏季发病少。

流行形式以新疫区的暴发性和老疫区的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

暴发后,50%的康复猪带毒,排毒可达2~8周,最长可达104天之久。

在老疫区,由于病毒和病猪持续存在,仔猪断奶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重新成为了易感猪,把本病延续下去。

PEDV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

PED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

我国从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为PED的高发期。

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PEDV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母源抗体保护仔猪而存活,因而呈现地方流行性,PEDV可能是导致这类种猪场5~8周龄猪只持续发生断奶性腹泻的一个原因。

PED可单一发生或与TGEV 混合感染,最近有PEDV与PCV混合感染的报道。

RV感染相当普遍,成年猪血清抗体检出率40%~100%,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晚秋及冬季,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

7~41日龄仔猪易感,1~3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于4~6周龄仔猪。

初产母猪的仔猪比经产母猪的仔猪更易感。

上海市奉贤区兽医站2005年对全国猪场的检测统计,TGEV猪场阳性率43.5%(20/23),样品阳性率39.4%(28/71)。

PEDV猪场阳性率39.1%(9/23),样品阳性率34.3%(23/67)。

3.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病毒性腹泻病的潜伏期很短,从几个小时到数日内蔓延全群。

TGEV感染,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白色或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呈碱性。

病猪极度口渴,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杂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战栗,口渴,消瘦。

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主要表现食欲减退会消失,有时可见呕吐,随后水样腹泻,粪水呈现黄绿色、淡灰色或褐色,含有气泡。

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

3~7天病情好转,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少数上身,但在主要症状出现后即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

病猪尸体消瘦,脱水明显。

胃中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或出血。

小肠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

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而呈红色。

肾脏含有白色尿酸盐类。

通过组织切片或解剖显微镜比较空肠绒毛的长度与隐窝深度比例,正常为7:1,而TGE病猪则为1:1。

PED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偶伴有呕吐,其临床症状与TGE十分相似,但程度较轻,在同窝猪群
中传播的速度也比TGE慢得多。

猪只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

在1周龄内仔猪在持续3~4天腹泻后因脱水而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0%。

日龄较大的猪感染后1周左右康复,部分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年龄较大的猪表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而部分成年猪只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和呕吐,一般4~5天好转。

育肥猪有1%~3%的死亡率。

剖检仅见小肠扩张、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小肠黏膜、肠系膜充血,其他实质性器官围歼肉眼病变。

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3:1。

RV自然感染常发生于7~14日龄的哺乳仔猪或断奶后7天内的仔猪。

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不愿活动,偶有呕吐。

随后发生严重腹泻并持续3~天,粪便呈黄白、黄绿色或暗黑色。

可以水泻,半固体状(糊样)和发酵状,或者在类似乳清的液体上漂浮着絮状物。

腹泻3~4天后,部分病猪出现严重脱水而死亡。

排泄的外观程度取决于所吃的食物,吃奶的产生黄色腹泻,吃固体食物的一般是黑色或灰色腹泻。

哺乳仔猪自然感染RV往往只出现轻微的临诊症状,可能与母源抗体有关。

断奶仔猪腹泻综合症危害严重,死亡率可达10%~50%(Woode,1986)。

断奶仔猪发生和轮状病毒相关的严重腹泻时,很多都有与TGE或溶血性大肠杆菌并发的现象(Bohl等,1978)。

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单独接种轮状病毒或溶血性大肠杆菌时,只引起短暂的轻度腹泻甚至呈亚临床表现;而先后接种RV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猪只则可发生类似自然病例的持续性严重腹泻。

4.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特征症状及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冬春季病毒性腹泻(TGE、PED、RV)要与仔猪黄痢、白痢的区别,同时也要与猪瘟、伪狂犬等引起的腹泻相区别。

因此进行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5.如何控制
由于TGEV、PEDV、RV等病毒后发生腹泻,基本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采取接种疫苗结合科学的管理的综合措施是控制猪病毒性腹泻有效手段。

5.1培育清净猪群
即通过剖腹产使仔猪免受病毒感染,或通过早期断奶技术使仔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病毒易感期之前就进行隔离饲养,进而建立清净群,此办法须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兽医卫生规范相配合,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做到。

5.2科学管理与营养
l 保证每头仔猪必须摄取到足够量的初乳。

适宜的环境对于新生仔猪非常重要,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足够的空间、温暖、干燥自由的环境,减少导致消化紊乱和腹泻造成的应激。

l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面购猪。

冬季特别要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应,选用添加优质油脂的饲料。

注意保温,保持地面干燥,加强光照。

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l 要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经常清除粪便。

一旦发生本病及时隔离。

猪舍用复合醛、5%~10%石灰乳等消毒。

l 必须供给清洁的饮水,仔猪断奶后将产仔舍进行彻底冲洗,消毒,然后晾干。

随着猪日龄的增加,就可以有效地对抗应激,这样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腹泻将不再是一个大问题。

5.3免疫预防
(1) 人工感染:人工感染TGEV或PEDV强毒,采用发病猪的肠和粪便感染全场成年猪,尤其是妊娠母猪而
产生免疫力,通过初乳保护仔猪。

这个办法虽然使仔猪得到保护,但是场地受到严重污染且始终在强毒控制之下,腹泻发病率虽然降低但常年发生,这个方法已被禁止使用。

(2) 疫苗接种:使用TGE-PED二联灭活疫苗。

在养猪实践中,由于TGE和PED在猪场流行非常普遍,混合
感染的比例也很大,因此使用TGE-PED二联灭活疫苗是应付这2种病毒性腹泻造成损失的疫病的有利武器。

免疫方法:最佳的接种途径为后海穴注射。

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每头接种4ml,也可每年在春秋做2次普免,4ml/头。

仔猪在断奶前接种,1ml/头。

25~50kg猪只2ml/头,50kg以上成猪4ml/头。

免疫期6个月,主动免疫后2周产生免疫力,母源抗体维持到断奶后1周。

(3) 为了减少TGEV和/或PEDV和/或RV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有必要在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接种大
肠杆菌K88+K99或K88+K99+987P灭活疫苗。

参考文献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宣长和.猪病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赵雪丽刘光辉等.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多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5]卫秀余姚龙涛等.2005年猪病检测回顾[J].猪业科学,2006,(3):62-63
[6] B.E.斯特劳S.D.阿莱尔等.猪病学[M].8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