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
男女之外的性别

男女之外,还有多种性别2015-05-04 15:48来源:南方周末作者:克莱尔·安斯沃斯Claire Ainsworth字体大小-|+生物学家认为性别存在更为复杂的频谱,那种把人分成男女两个性别的观点过于简单。
但是这些发现在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元化世界里会显得格格不入。
作为一名临床遗传学家,保罗·詹姆斯(Paul James)已经习惯了和他的病人讨论一些最敏感的话题。
不过在2010 年初,他仍发现自己在一次关于性别话题的讨论时特别尴尬。
一位46 岁的孕妇到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的门诊取羊膜穿刺检测结果,以筛查她腹中的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
胎儿一切正常,但后续的检测却完全出乎胎儿母亲的意料。
这位母亲的身体是由两个人的细胞组成的,有些细胞携带着两条X 染色体,这一配对通常表明一个人是女性;有些细胞则携带一条X 和一条Y 染色体,这是男性的「配置」。
这位四十多岁的孕妇已经要生第三个孩子了,却是头一次听说自己身体中相当一部分细胞带有男性的染色体。
「对于一个来做羊膜穿刺的患者来说,这简直就像是科幻小说。
」詹姆斯说。
性别问题要比初想之下复杂得多。
以最简单的情况来看,Y 染色体的存在或缺失起着决定性作用:有Y 染色体就是男性,没有就是女性。
但医生们很早就知道,有些人跨越了这条性别的边界——他们从性染色体上看是一个性别,但从性腺(卵巢或睾丸)或解剖学上看却是另一个性别。
这就是所谓的双性人,又被称为「性发育异常」或「性发育紊乱」(DSD),患此病的儿童的父母常会面临一个困难抉择,不知道该把孩子当男孩还是女孩来养。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每100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某种形式的性发育异常。
如果考虑遗传因素,两性之间的边界甚至会变得更加模糊。
科学家已经识别出许多与几种主要的性发育异常类型相关的基因,此外,DNA 测序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也表明,几乎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的混合体,其中一些细胞的性别可能与身体其他部分的细胞不符。
妇女权益保护十大案例

妇女权益保护十大案例1.中国首例妇女性骚扰案:2005年,山东省临沂市一位女大学生遭受教师性骚扰,她勇敢地站了出来,并成功地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此案成为中国首例妇女性骚扰案件。
2. 印度“巴拉特-2005案”:2005年,一个名叫巴拉特的女孩被父亲和其他男性亲戚绑架、强奸和杀害。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关注,最终导致了印度对强奸和性暴力的法律变革。
3. 埃及著名女权运动家诺娃拉·赛义德案:2014年,埃及女权运动家诺娃拉·赛义德因为反对埃及政府的暴力镇压而被当局逮捕。
她在狱中受到酷刑和性侵犯,但她的勇气和坚韧精神鼓舞了全球的妇女和人权活动家。
4. 菲律宾“安吉-2000案”:2000年,菲律宾一名女孩受到了家庭暴力和性侵犯,但当地警方拒绝对其开展调查。
这引起了菲律宾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最终导致了菲律宾政府对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法律变革。
5. 尼泊尔女性权益保护案:尼泊尔在2006年实施了一项旨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了妇女在家庭、工作场所、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对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严厉惩罚。
6. 罗马尼亚妇女权利保护案:2018年,罗马尼亚实施了新的妇女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对女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对性侵犯和性骚扰的惩罚,以及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
7. 阿富汗女性权利保护案: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结束以来,阿富汗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妇女权利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对家庭暴力和强奸的刑事惩罚,以及推广妇女参与政治和经济活动等。
8. 美国“#MeToo”运动:2017年,在好莱坞制片人哈维·温斯坦涉嫌性侵犯和性骚扰的丑闻曝光后,美国女性开始发起“#MeToo”运动,披露自己曾经受到过性暴力或性骚扰的经历。
这一运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促进了对性暴力和性骚扰的认识和改变。
9. 瑞典“爱丽丝”法案:瑞典于2018年实施了新的“爱丽丝”法案,该法律规定了对性侵犯和性骚扰的更加严格的惩罚措施,同时也加强了对受害者的保护措施和支持。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员工因性别认同被解雇的权利维护

十大非法解雇案例分析员工因性别认同被解雇的权利维护在现代社会中,性别认同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性别认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有不同,但是基本的人权和尊重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员工的性别认同成为了他们被非法解雇的理由。
本文将通过分析十个非法解雇案例来探讨员工因性别认同而被解雇的权利维护问题。
案例一:在一家制造业公司,一名员工因为向公司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被公司决定解雇。
然而,这个解雇决定明显违反了禁止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员工提起了法律诉讼并最终赢得了胜诉。
案例二:一名跨性别的员工在一家媒体公司工作,但是由于该公司管理层认为她的性别认同与其形象和品牌形象不符,遭到解雇。
员工向劳动部门提出了投诉,公司被指责违反了反歧视法律,并被判赔偿员工经济损失。
案例三:一名员工在公司内公开表示自己是一名跨性别人士后,遭到公司解雇。
员工在法庭上成功证明了公司非法解雇的事实,并获得了违法解雇赔偿。
案例四:一位公司的高级职员因为性别认同的原因而被公司解雇。
员工利用法律手段对公司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公司非法解雇员工,并判决公司支付资金和恢复员工的职位。
案例五:一名员工在一家零售企业工作,由于性别认同的问题,被公司当面解雇。
员工寻求法律援助并成功证明了公司违反反歧视法律的行为,最终获得了赔偿。
案例六:一名公司的高级经理因为性别认同而被公司辞退。
经理提起了法律诉讼,法庭判决公司有违反禁止歧视法律的行为,并判决公司支付惩罚性赔偿。
案例七:一名员工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因为性别认同问题而被解雇。
员工向劳动委员会投诉,该委员会裁定公司非法解雇,要求公司支付赔偿并重新雇佣员工。
案例八:一位员工因为性别认同问题而被公司解雇,员工提起诉讼,法院裁定公司违反了反歧视法律,并判决公司支付员工赔偿金。
案例九:一名员工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因为性别认同问题而面临解雇。
员工向劳动关系委员会申诉,委员会判定公司有违反歧视法律的行为,并要求公司支付赔偿。
2013性与性别十大事件

2013性与性别十大事件“以暴制暴”妇女被判死刑引争议事件:四川妇女李彦2010年为反抗长期遭受的家暴“杀夫”,后被判死刑。
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初核准了死刑。
各界再次发出呼吁,希望在最后关头挽救李彦的生命。
今年1月,100多名学者、律师和社会人士召开研讨会,呼吁“刀下留人”。
评点:“以暴制暴”源于受暴者在长期受暴、无力摆脱、孤立无援中,变得越来越被动和压抑,一些人在绝望中最终自杀或杀死施暴者。
许多国家将此类行为定性为“正当防卫”或“可原谅的防卫”,对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中国,缺少对家庭暴力的专项立法和有效干预,国家和社会对此类悲剧应承担更多责任。
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在李彦案中的积极倡导起到重要作用。
“绿茶婊”与“女汉子”等语汇流行事件:作为网络流行语,“绿茶婊”指外表清纯、以“性”换取利益的女性,“婊”凸显了对女性的贬损和侮辱。
“女汉子”指的是性格和行为更接近“男性”的女性,如言行直率、个性豪爽、擅长修理电器、能干重活等大众认为原本不属于女性的特质,被视为褒义词流行。
评点:当女性利用“女性特质”获利时,往往被污名化;而当女性被认为具有“男性特质”时,则更易获得认可和称赞。
这反映了公众对“性别”依然存有刻板印象。
“绿茶婊”既是对女性性别身份的污名,也是对女性性活跃的贬损;“女汉子”现象的流行,说明社会不缺少性别多元实践,缺少的是宽容和鼓励。
性侵犯案件受到广泛关注事件:自5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之后,女学生受性侵犯的报道集中出现,令人惊呼并追问性侵案何以高发。
继之,反性侵话语海量呈现,反性侵教育大量进课堂。
10月,四部委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
评点:面对性侵犯,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外,也需要加强旨在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自我决策能力的性教育。
同时,在全民反性侵犯话语膨胀之时,要警惕舆论对司法的干预;警惕只对青少年强调反性侵,而忽略性的正面价值,以保护为名进一步剥夺青少年性权利;更要警惕保守势力以“道德进步”之名将社会带入“道德威权”时代。
西安性文化节大妈演讲视频

性学教授演讲遭泼粪我花了4天才走出心理阴影资料图:彭晓辉在讲课。
原标题:在广州参加性文化节被泼粪华师教授彭晓辉回汉吐心声“我花了4天时间才走出心理阴影”楚天都市报讯(记者乐毅实习生高晓)本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彭晓辉,受邀出席广州第十二届性文化节。
彭晓辉发表演讲时,一名大妈走上台前,照头向他泼了一身粪,泼粪者随即被现场安保人员带走,目前该案件正在审理中。
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后,成为当前热点事件,在网络上也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昨日,在该事件发生5天后,心绪渐归平静的彭晓辉在汉首次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对该事件做出回应。
据当地媒体报道,事发时间为当日14时,彭晓辉演讲时,一名大妈突然冲上台来,举起提前准备好的粪便,向彭晓辉当头泼去。
彭晓辉猝不及防,头部、脸上、脖子、身上一片污秽,现场臭气熏天,场面混乱。
忆及当时的情形,彭晓辉昨日告诉记者,他花了4天的时间才走出心理阴影。
他随即表示,今后还会继续从事性学研究和性科学普及,只是再参加类似活动会更注意人身安全。
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各种评论层出,多数网友批判了泼粪者的粗暴行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彭晓辉身为大学教授,在学校教学、搞科研都没有问题,在公开场合谈性欠妥,可能会给部分市民造成不雅的观感。
对此彭晓辉表示,不同的主张和观点,他都愿意倾听和辩论,但不能接受暴力和谩骂。
对于彭晓辉的遭遇,有华师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该校大二女生小徐,这个学期正在上彭晓辉老师的《性学慨论》,在她看来,课堂并不“黄”,“老师讲的都是性学的科普知识,很多都是成年人需要的。
”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领导,则表达了对彭晓辉的问候和他从事的性学事业的支持。
彭晓辉是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从事性科学教育20多年。
他的一些性学观点比较“大胆出位”,常常引来争论。
不过,彭晓辉所参加的性文化节,在中国很多城市每年都有举办,到目前为止,举办过性文化节的城市有广州、上海、郑州、天津、西安等。
另据报道:彭晓辉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和硕士生导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秘书长,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性学家之一,其观点往往大胆“出位”,特别是2012年其聘请日本av女优进华中师大课堂计划曾轰动一时。
叶冬涉嫌性骚扰问题案件

叶冬涉嫌性骚扰问题案件一、叶冬涉嫌性骚扰问题案件的背景分析近年来,社会对于性骚扰问题的敏感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揭露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叶冬涉嫌性骚扰问题案件就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例。
本文将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深入分析。
二、事件经过及相关细节披露据悉,叶冬涉嫌在工作场所实施了性骚扰行为。
这一事件开始于员工匿名举报,随后通过内部调查得到证实。
据报道,叶冬是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并曾多次严重跨越职权边界去侵犯他人的身体权益。
受害者表示,她们在遭受骚扰后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因此勇敢地举报了这些不当行为。
三、性骚扰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与讨论性骚扰问题不仅在这个案件中显现出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都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现象。
解释起来非常简单:性骚扰是一种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不但伤害了被害者的尊严和人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工作场所、校园甚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文化氛围。
因此,性骚扰问题涉及着更广阔的意义。
四、性骚扰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要认真解决性骚扰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对性别平等概念的理解和传播仍然不到位。
深层次地说,在某些传统观念下,男女角色分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公共领域陷入了“男子气概”的门槛。
因此,对于一些垃圾行为引起了顾虑。
其次,机构内部调查机制和惩罚力度不足也是性骚扰问题得以滋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在叶冬案中,若没有员工匿名举报并获得聆讯机构全面证实后再采取处置行动,则这个案件可能不会有任何进展,并从而给其他员工造成更多的伤害。
五、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和意识形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推动现代社会伦理观念和公正价值观,我们可以减少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
其次,完善机构内部举报机制是防范和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将员工举报渠道置入主管领导之外,让更多人可以信任并选择舒适地站出来说不,从而确保自身权益受到保护。
李思磐:我对性别问题零容忍

李思磐:我对性别问题零容忍作者:暂无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第8期晓冰号角吹响沉默不会继续2014年6月18日,网名汀洋的厦门大学女生举报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明以学术经费开房“诱奸”女生。
吴春明称该女生为“神经病”,对指控予以否认。
但7月10日名为青春大篷车的网友声援汀洋,称自己也是吴春明的受害者,还附上了吴春明在床上睡觉的照片。
7月15日,厦大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学校在接到举报后已展开调查,调查期间中止吴春明的研究生导师资格。
一时间,“厦大博导性骚扰案”持续占据头条。
事情发生后,加害人和校方都不发言,受害者也不便露面,公众能看到的行动者只有女权主义者。
这背后的推动者、多方女权组织的协调者,就是李思磐。
李思磐以女权传播组织“新媒体女性”的记者身份跟踪报道整个事件,同时,她协调各方女权组织,让此次行动一直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地传播。
9月新学期开学,256名海内外学者通过公开信向教育部建言,要求彻查此事,并且寄去全球各地高校防范性骚扰制度规范,建议在高教系统内部建立防范性骚扰机制。
同时,“青年女权行动派”以“小红帽”的打扮,在全国10所高校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提出反对校园性骚扰,又向刚入校的新生派发反性骚扰小册子——在厦大事件中,老中青三代、体制内外的中国当代女权主义者站到了一起。
10月14日,厦门大学通过微博通报了对吴舂明的处理结果:“经查明,吴春明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属实。
该行为严重违背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败坏了师德师风。
经研究,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
”随着事件尘埃落定,李思磐在最后一篇报道中写道:厦大博导性骚扰案终将写进中国反对学术性骚扰的史册。
这延烧数月的事件,对于以女权团体为主的反性骚扰阵营,是一场全面动员的硬仗。
号角一旦吹响,沉默不会继续。
与此同时,李思磐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政的邮件,王政感叹说:这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历史性时刻”。
性性别骚扰与性侵害的基本概念汇总

七、被害人在受害當時及之後之心理反應
困窘 嫌惡 自我懷疑(我一定做了什麼,他/她才這樣) 害怕、驚慌(反抗意念及行動被驚慌抵消) 羞辱罪惡 惡夢 憂鬱與失落感 外出、或置身黑暗恐懼症(DSM-IV將之列為PTSD原因 之一) 親密關係的困難 性功能障礙 自殺與藥物濫用 心身症
(5)學校或主管機關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應告 知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其得主張之權益及各種救濟途 徑,或轉介至相關機關處理,必要時,應提供心理輔
導、保護措施或其他協助(性平法第24條) ;二個月內
完成調查(性平法第31條)
(6)學校、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性騷擾事件之懲處
九、避免誤解-敏於師生關係的權力本質
學術活動、社交活動與人際關懷之界線。 因師握有給分數或獎懲之權力,師生對關 係之知覺顯有不同,人際情境更增其複雜 度。
十、我的倫理與責任 1. 我有什麼責任 (1)守法 (2)對公平與公義之謹守 (3)對校園文化之型塑 (4)對人性應然之想望 2. 專業倫理的要求 (1)守密 (2)當事人福祉:自決vs.校園福祉
以性別/暴力事件為例
三、有受害者現身的性別/暴力事件為例 1.現身後隱身 2.所有當事人改變說詞,檢舉人教官傻眼 3. 調查小組企氣而不舍 4. 真相大白後輔導/教育方案才要開始
結
束
謝謝各位
八、保護及預防之道
1. 教導學生學會說「不」以及「不是我的 錯」的內言。 2. 教導學生簡單的辨識技巧。 3. 教導學生學會求援;鼓勵學生提出申訴 受害人最常使用的五種抗拒策略:不予理會、避開騷 擾者、找別人談、與騷擾者面質、提出申訴;後者最少 用最有效,最前者最無效卻最常用(Cochran, Frazier, & Olson, 1987) 4. 教導學生學習處理誘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前,由性学家方刚领衔的学者团队公布了今年的“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The annual top 10 incidents of sex and gender)。
这一活动始于2008年,由十名来自全国的中青年性与性别研究领域的学者(experts on sexology and gender studies)和社会活动家共同参与,关注每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性与性别”事件,以期促进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1热播“武媚娘”被剪胸
All the shots that contained actresses in low-cut dresses in the hot TV
series Wu Meiniang, were changed into close-up shots of only faces.
1月,湖南卫视热播的《武媚娘传奇》停播4天,复播后发生巨大变化:大量含胸部的镜头被剪成了“大头照”。
“剪胸”事件引发网络热议。
影视界呼吁尽快出台分级制;部分女权者提出,男性网民的不满也是男性情欲话语的集体狂欢。
2春晚小品被指性别歧视
Several short plays at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were criticized
as discriminatory to women.
大年初二,一封以“抵制毒春晚”为题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仅4小时就征集到1000多人签名联署,该信指责春晚《喜乐街》、《小棉袄》等多个节目涉嫌歧视女性、肥胖者、单身者等,要求央视道歉并停播相关节目。
11月9日,网友李芙蕊将一封建议信寄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呼吁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禁止通过和编排歧视性节目。
3农村残障女诗人走红网络
A poetess with cerebral palsy from rural Hubei province attained fame overnight with her poem, “Crossing big China to sleep with you”.
农村残障女诗人余秀华因其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走红,并随即引发社会对其诗歌价值、性、女性、残障的热议。
余秀华的网络走红,固然与其诗歌的感染力有关,但也有个人因素在内。
她擅长不含蓄、不抒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欲。
4反性人士阻碍性教育推进
Anti-sex education activists gathered in front of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and blocked sex education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city.
《中学性教育教案库》中的教学案例设计。
3月,反性人士指责《中学性教育教案库》毒害青少年,最终《中学性教育教案库》被停止在济南使用。
反观从2008年开始进入内地的、倡导禁欲和女性守贞的“青春无悔”课,一直饱受争议却畅通无阻,今年11月继续在西安某高校开设。
5“试衣间性爱视频”曝光
A sex video filmed in a fitting room of a Uniqlo clothes store in Beijing went viral on the Internet.
7月,一则发生在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的性爱视频在网上热传,网民指责优衣库炒作,男女主角均遭到人肉搜索。
商场官方否认事件为营销炒作,并请消费者“正确与妥善使用试衣空间”,引发商界借势营销热潮。
该视频后因涉嫌色情被删,多名涉案人被行政或刑事拘留。
此事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试衣间并不属于公共场所,在此发生自愿的性行为并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此前,该品牌代工厂数百名女工因遭受剥削而罢工却罕有关注。
性爱视频曝光后,公益界人士纷纷呼吁公众关注女工权益。
6同志社群反“恐同”教材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make public its regulatory information on psychology textbooks
as many of them categorized homosexuality as a mental disease.
针对国内许多心理学教材将同性恋归属为心理疾病的情况,广东某高校学生秋白向教育部申请公开监管信息,未获回应。
8月,她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教育部告上了法庭,后遭遇“被出柜”。
12月,国内首部支持同性恋的心理咨询著作《肯定性咨询法》出版,不少心理学、精神医学专业人士表达对同性恋群体的支持和对“扭转治疗”的反对,受到同志社群的肯定。
7国内举办首届“男德班”
As a counterpart of the courses that teach women to behave womanly, which are very common in China, the first of such course that taught men to be a good husband and father was held in October.
10月,全国首届“男德班”(“好伴侣、好父亲:男性成长工作坊”)在京举行,引发媒体报道热潮。
近年来“女德班”遍地开花,但因强化传统性别分工与性别角色为人诟病。
“男德班”则与之针锋相对,倡导颠覆传统性别分工与角色,培养全新好男人。
招生广告发布后,女性网友普遍表示欢迎,男性网友则反应寥寥、多有讥讽。
8放开“二孩”与生育权的争议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triggered debates over reproductive right. 10月,为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
希望生育的并不仅限于已婚夫妻,曾有人在网上发起众筹,为自己未婚怀孕出生的孩子筹集“社会抚养费”,引发舆论关注。
演员徐静蕾在美国冷冻卵子一事,引发了单身女性生育权的争议。
目前,我国尙不允许对单身女性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9“泼水节”引“集体性骚扰”争论
The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a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stirred debates whether it
was a collective sexual harassment.
10月底,一篇名为《当女人被流氓文化包围——兼评华科女生宿舍被攻占事件》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引发公众对华中科技大学“泼水节”的关注。
部分女权者提出
“泼水节”涉嫌“集体性骚扰”,是一种男性霸权,从而要求国家尽早出台反性骚扰法;但另一些人认为这是高校学子自发的狂欢活动,是一种无伤大雅的校园文化。
10师范男生免费教育遭抨击
Male students enrolled in teaching majors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received free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year.
今年,福建首次实施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为吸引男生报考提供了优惠政策。
据报道,这一举措是为缓解小学、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而设置,此事引发声讨。
有女权者发出了对福建省教育厅的政务公开申请。
“性”相关词汇
sexpert性学专家
sexology 性学
gender discrimination 性别歧视
sexism (尤指对女性的)性别偏见,性别歧视
gender equality 性别平等
male chauvinism 大男子主义
sexual harassment 性骚扰
sexual orientation 性取向
LGBT 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
feminist 女权主义者
homosexual 同性恋
heterosexual 异性恋
asexual 无性恋
homophobia 同性恋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