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第二讲.共3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常见症状PPT课件

常见症状PPT课件


18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19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 体温渐升至39 Ċ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 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安眠药中毒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
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9
五、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口温) • 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 高热 39.1--41 ℃ • 超高热 41 ℃以上
2. 心包积液
3.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

47
(三)中毒
1. 一氧化碳中毒
2. 吗啡或安眠药中毒
3. 代谢性中毒(尿毒症)
4. 感染性中毒 5. 其他中毒

48
(四)血液系统疾病 1. 严重贫血 2. 高铁血红蛋白症及硫化血红蛋白症 3. 其他

49
(五)神经精神因素
1. 颅脑外伤 2. 脑血管病 3. 脑肿瘤 4. 脑炎及脑膜炎 5. 情绪激动、过度悲伤、剧烈
、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 杆菌病等。 • 4、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脑、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 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 5、出血:重症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如病毒性肝 炎、败血症等 • 6、皮疹:麻疹、猩红热、风疹、风湿热等。

常见症状学PPT课件

常见症状学PPT课件

重点 难点
1.重点:呼吸困难病因及临床表现。 2.难点:呼吸困难发表机制。
-
38
第五节 呼吸困难
一、概念
-
39
第五节 呼吸困难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
-
40
第五节 呼吸困难
三、临床表现
肺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重点 1.重点:咯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难点 2.难点:咯血的发表机制。
-
31
第四节 咯血
一、概念
-
32
第四节 咯血
一、概念
咯血应注意与来自鼻腔、口腔、咽部、 上消化道的出血相鉴别。
-
33
第四节 咯血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
1. 呼吸系统疾病
-
34
第四节 咯血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
2.心血管系统疾病
3.其他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血源性呼吸困难
-
41
第六节 发 绀
-
42
第六节 发绀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呼吸困难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 现;熟悉呼吸困难伴随症状;了解发热机制及诊断 提示。 2.技能目标:能够患者呼吸困难具体表现,判断可 能的疾病。 3.素质目标:培养良好医学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 医德素质。
重点 难点
1.重点:呼吸困难病因及临床表现。 2.难点:呼吸困难发表机制。
-
43
第六节 发绀
一、概念
-
44
第六节 发绀
二、病因、机制及表现
(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中心性发绀

常见症状 PPT课件

常见症状 PPT课件

常见症状(一)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⑴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⑵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 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⑶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 血反应等。 ⑷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甲状腺炎、痛风、重度 脱水等
常见症状(一)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⑸血栓及栓塞疾病:心肌梗死、肺梗死和肢体坏 死等 ⑹颅内病变:脑出血、脑震荡、脑挫伤。癫痫产 热过多。 ⑺ 皮肤病变:广泛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散热 减少。 ⑻ 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等


症状(symptom)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 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此客观病态改变。
体征(sign)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的身 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症状学(symptomatology)主要研究症状的 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疾病诊断 中的作用。
常见症状(一)发热
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 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 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常见症状(一)发热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
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 、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
常见症状(一)发热 常见症状-发热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后,持续数 小时,骤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持续1到数天。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原因: a. 体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 水钠潴留 特点: a. 颈静脉搏动增强及怒张 b. 水肿部位与重力有关,双侧对称性 c. 水肿多伴有呼吸困难 常见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全心衰

常见症状学(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常见症状学(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痰中检查有无结核菌、肺吸虫卵、癌细胞。有指 征时可作钩端螺旋体血清免疫反应、肺吸虫抗原 皮内试验。
四、检查要点
❖ (3)器械检查 ❖ 常规作胸部X线平片检查,CT检查。 ❖ 疑为心原性咯血,需作超声与右心导管检查。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原因未明咯血的诊断帮助甚大,
并可在直视下行活体组织检查作病理学诊断。 ❖ 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肺栓塞、肺肿瘤的诊断常有帮助。
重点 1.重点:咯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难点 2.难点:咯血的发表机制。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第四节 咯血
一、概念
喉以下的呼吸道及 肺实质出血,血液 随咳嗽动作从口腔 排出,称为咯血
(hemoptysis)。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第四节 咯血
一、概念
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少于100ml
中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间 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
((医医学学讲讲座座培培训训课课件件))
六、检查要点
(1)体格检查 对发热病人应进行系统的全身 检查。①生命体征;②观察面容;③重点检查 皮肤、淋巴结、心、肺、肝、脾和神经系统, 注意有无皮疹、意识障碍、周围循环功能不全 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便常规;病原体 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3)器械检查 X线检查胸部、腹腔;超声检 查肝、胆、脾等脏器病变;浆膜腔积液或深部 脓肿的诊断性穿刺等。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第一章 常见症状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水肿 第三节 咳嗽咳痰 第四节 咯血 第五节 呼吸困难 第六节 发绀 第七节 心悸 第八节 胸痛 第九节 腹痛 第十节 恶心、呕吐
第十一节 腹泻 第十二节 便秘 第十三节 呕血与便血 第十四节 黄疸 第十五节 排尿异常 第十六节 腰背痛和腿痛 第十七节 头痛 第十八节 眩晕 第十九节 抽搐 第二十节 意识障碍

诊断学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PPT课件

诊断学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PPT课件

痰量增多见于肺脓肿、支扩、慢性肺 结核、肺泡癌等
-
20
咯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咯出
下列情况不属咯血: 1.喉以上部位(口腔、咽、鼻)出血 2.肺内出血,但未咳出者 3.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入呼吸道再咳出者
-
21
【临床表现】
1、年龄: 青壮年:肺结核、支扩、二尖瓣狭窄
40岁以上长期吸烟:肺癌 2、咯血量的估计:
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
1
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
-
2
【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
3
2.临床经过及特点:分三阶段 (1).体温上升期
血压、 血尿、 颈V怒张,肝大,
蛋白尿、 管型 肝颈V回流征(+),
尿、眼底改变 静脉压↑等
-
10
3、肝源性水肿: a.发展缓慢,腹水为主。
也可先出现踝部水肿。
b.伴肝功能减退表现
4、营养不良性水肿 a.病前消瘦、体重↓ b.足部-下肢→全身
-
11
5、其他原因 (1)粘液性水肿:常于眼睑、颜面、下肢,
①骤降:数小时内速降至正常,伴大 汗。如疟疾
②渐降:数天内缓降至正常。 如伤寒
-
6
水肿
过多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使组织肿胀。 可为全身性或局部性,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 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
-
7
【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 a. 先发于下垂部,随体位改变。

常见症状第二讲.

常见症状第二讲.
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现
象。广义的发紫绀还包括异常血红蛋白衍化 物所致皮肤粘膜青紫现象。
常见部位
紫绀多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
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耳垂、
颊部及指(趾)甲床等处最为明显。
一、发病机理
当毛细血管中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 5g/100ml(50g/L )时,即血氧未饱和度超过 6.6容积/100ml 时,皮肤粘膜即可出现紫绀。
问诊要点
1、询问心悸发作的诱因、时间、频率、病程长短。
2、询问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 3、询问有无心脏病、内分泌性疾病、贫血性疾病等。 4、了解有无嗜好浓茶、烟酒、咖啡情况,有无精神刺 激史。
抽搐,有无呼吸困难,消瘦、多汗、失眠等相关症状。
发绀 ( Cyanosis)
发绀 ----- 亦称紫绀 , 是指血液中还原血
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体循环淤血,氧在
周围组织摄取过多。
(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周围性紫绀
病因
(2)缺血性周围性紫绀;见于严重休克时,
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周围循环缺血缺氧,
皮肤和粘膜呈青灰色。亦可见于小动脉
收缩(寒冷时)、闭塞性脉管炎、雷诺
(Raynaud)病等。
(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混合性紫绀
等药物也可心搏增强而感心悸。
病理性 1、引起心室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的 各种心脏疾病:如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
先天性心脏病等);2、全身性疾病:贫血、高热、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引起心悸。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s) 1、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速等。 2、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 SSS等,由于心率减慢,心室充盈增加,心搏增强; 3、心律不齐:早搏、心房纤颤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状 (cardiac neurosis)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多见于女性。如ß -肾上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