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_牌坊街_简介_课件

合集下载

牌坊

牌坊
牌坊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 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 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这种形式,于是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种类
种类
按照形式划分
牌坊正反两面拱门之间有16条用大理石雕琢而成的龙柱,单条重量就达25吨,全部在门楼顶上用螺丝栓紧倒 挂,营造出凌空而下巧夺天工的气势。其规模之大,造型之雄伟,图案之华丽,石艺之精湛均为国内外所罕见, 因此享有中华第一牌坊的美誉。
顺峰山公园牌坊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骨架,外表挂花岗石,主要为“黑青麻石”、“富贵红”两种岩石,挂 石总重量达3000吨。由于牌坊巨大,与国内三五层瓦面的牌坊不同,顺峰山公园牌坊的瓦面多达11层,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瓦面之多在国内也十分罕见。瓦面普遍采用皇家离宫别院常用的凹黄凸绿色半边琉璃龙华脊。瓦面之 间的挑用镂空的石头搭建,既能装饰又能平衡上下瓦面。
牌坊正面中间的拱洞上书“顺峰山公园”五个大字,北面则写着“顺峰揽胜”四个字。字幅两旁贴有
牌坊门神,门神两侧则为龙门花板,三个门洞上的花板都是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有三狮戏球、九龙戏珠、 八仙八宝、松鹤延年以及形态各异的花鸟,牌坊上的花板无论大小都有雕饰,弧形门洞的两端都以青石鳌鱼头作 为点缀,古朴之中又显出祥和高贵。梁昆浩说,将中国古代龙凤图纹用于牌坊中的雕饰一般少见,顺峰山牌坊中 有如此多的龙凤雕刻,也属创新。
牌坊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
01 由来
03 种类
目录
02 起源 04 著名建筑
05 南方
07 北京牌楼
目录
06 自贡 08 牌楼保护

牌坊街景点介绍

牌坊街景点介绍

牌坊街景点介绍
牌坊街位于西安市的东南隅,南起西大街,北至东大街,东
临玄武路,西接安定路,全长967米,宽12米,两侧为仿古建筑。

在我国古代的城市里,街道两旁通常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和被誉为“天下第
一楼”的黄鹤楼。

然而牌坊街却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牌坊街的历史吧!据资料记载:“牌坊
街原名钟鼓楼正街,位于钟楼和鼓楼之间。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改为牌坊街名。

牌坊街上现存有四座明清时期的牌坊。

它们分别是:西安明城墙内西大街的“唐昭宗嘉福元年”牌坊、西安明城墙内北大街“唐文宗太和七年”牌坊、西安明城墙
内东大街“唐文宗太和十七年”牌坊、西安明城墙内西大街的
“唐昭宗嘉福元年”牌坊。

而在这四座牌坊中,最让人惊讶的是西安明城墙内北大街的“唐文宗太和七年”牌坊了。

这座牌坊原是唐代名臣李德裕家族
墓地所在,后来由于唐代宗李豫在贞元年间曾封其为“文宗公”,因此得名。

—— 1 —1 —。

牌坊——镶嵌中华文化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牌坊——镶嵌中华文化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雕刻艺术
瑞鹤云祥 鱼跃龙门
16
文化
物质文化
彩绘艺术 牌坊上面的彩绘艺术表现内容丰富,被视为一种形象艺术,蕴含着内在的 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整个牌坊装饰中起很大作用,过油漆彩绘后,能很好 的延长牌坊的寿命,特别是针对木牌坊,可防止虫害,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同时整体效果变得更充满艺术感染力,借物抒情,撩人心弦。
2020/3/23
20
文化
2020/3/23
观念文化
程朱理学的物化 徽州是程颐、程颖、朱熹的故乡,徽州人崇尚他们提出的读书、宗族、忠
孝节义,所以建牌坊来纪念和传承。
慈孝道德理念 慈孝道德理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君权主义者用来维护其政权稳定的
一种软武器。牌坊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使臣民惜守君臣之礼和伦理道德而 树立的。
社会角度 通过牌坊这种有形建筑为主题,哄造传统文化的气氛不言而喻,尤其是在青少年从课本中读出
的历史文化,以此为辅,对矫正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觉角度 牌坊的族表和标识体现的就是徽州的历史文化一角,从中加以端倪,逐渐发现整个徽州城市的
真实印象,对公众的内心更是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档次,尤其是在如今现代城市演变的过程中,沉 淀与积累的历史文化建筑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身心舒朗。
额枋是两立柱上端和传递上部货载的构件,分大 额、小额、垫枋和平板枋等几个部分。牌坊建造者根 据自己权势的大小和经济实力来决定额枋的数量。
字板的位置是在上下两根额杭之间,上面刻有牌 坊的名称、由于什么原因建造、建造者的身份、为谁 建造等内容,具体字板的层数是由牌坊的型制和大小 而定。字板体现的内容诊释了此座牌坊包含的文化内 涵,是牌坊的重要部分之一。
檐顶,形状类似仿木建筑中的斗拱和出檐构件。

古建寻美第12讲 中国古牌坊

古建寻美第12讲 中国古牌坊

古建寻美第12讲中国古牌坊
牌坊或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走到异国他乡,只要看到中国牌楼就知道“唐人街”到了。

从建筑风格上区分牌坊,可分南北两大派,北方牌坊有王府气势,凝重粗犷,如北京的宫廷式牌坊均属此类,而南方则较为女性化,如徽式、苏式。

如安徽棠樾牌坊群属贞节牌坊一类,秀丽婉美。

拍摄牌坊最应注重的是角度的选择、环境的搭配和光线的渲染。

相对而言牌坊群较难拍,选择广角近摄可表现牌坊群的强烈透视感和空间感。

选择中长焦高点拍摄则可将牌坊群的空间压缩,形成独特风格。

重要的是和周围环境的搭配,如徽式牌坊可以油菜花等草木为前景,而北方牌坊则可和宫殿建筑、石狮、人物等陪体相结合,而千变万化的光线需你等待在最恰当时机按下快门,一般而言,选择逆光和大侧光为好。

古韵墨香【中国牌坊(六)】

古韵墨香【中国牌坊(六)】

古韵墨香【中国牌坊(六)】
中国牌坊
牌坊,又名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主要分为功德牌坊、道德牌坊、家族牌坊、标志牌坊。

牌坊历史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牌坊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

牌坊,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或秀丽精巧或凝重粗犷。

牌坊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融当时的社会生活理念、传统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可以说每一座牌坊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书楼寻踪馆转网事如烟《中国牌坊》。

牌坊_牌坊街_简介_课件

牌坊_牌坊街_简介_课件

5、理学儒宗,铨曹冰鉴坊(羊玉巷口) 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理学儒宗,义不详。 铨曹冰鉴誉其为铨廉明。铨—即铨选,是吏部选任官吏的制度;曹—即仪曹,古称礼 部郎官为仪曹;唐伯元曾任礼部制司主事,又任吏部郎中,故并称铨曹。
6、柱史坊(柳衙巷口) 为明御史许洪宥建。 柱史—古官名柱下史的简称,明清代称御史。 御史在秦代以前为史官,秦以后几乎各种事务都可任命御史,即随事立名,到明清仅 设监察御史。
4、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翁厝巷口北面) 为清进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圣朝,指本朝(清),使相,古官名,清代用以称兼任大学士的总督。直隶,清为河 北,即直属京师的地方。明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为布政使,清改为总督、巡抚两长官制, 布政使降为厅级,与按察使并称总督、巡抚下属两司。 覃,深也,覃恩即恩深。三锡,指郑大进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均受封赐。
14、侍御坊(三家巷口) 为明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建。 侍御,即侍御史。成子学曾任监察御史,故称侍御。苑马寺卿,明官名,主管皇帝用 马及政府牧马场。
15、两京科道、金榜联芳坊(开元街口北面) 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建。 两京,一说指郑安任职的两地,一说郑安、郑寯任职的两地。科道,明设两大监察机 构,其中给事中分为六科,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合称科道。
13、节镇三省、诰敕重封坊(三家巷口) 为明贵州按察副使陈志颐建。 陈志颐曾奉命出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故称节镇三省。 诰、敕—明清皇帝对官员家人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用诰封,五品以下用敕封。陈志 颐之父陈以贲因子有功受皇帝敕封广西宣化知县,诰封梧州知府,因知县正七品,知府从 四品,故称诰敕重封。
7、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分司巷口) 为明户部侍郎尚书林熙春建。 四朝大老,指林熙春为官40多年,历四任皇帝,即万历、泰昌(在位不足一年)、天 启、崇祯。大老,原为南宋以来农民起义军对其首领的称呼,此处用为尊称。 三世尚书,指林熙春死后,朝廷特赐其本人及祖、父三代为尚书。

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牌坊在中国很常见,从

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牌坊在中国很常见,从

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牌坊在中国很
常见,从
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

牌坊在中国很常见,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但几十座牌坊集中在一条街上,就只有潮州古城了。

作为潮州市招牌景点的牌坊街,到底有多少座牌坊?估计很多人都没有留意过。

数了一下,大概有二十座牌坊在古城主路太平路上,另外还有两座在一条支路,也就是总共有二十二座牌坊。

这些牌坊都是新建的,当然是按照历史遗存复建,历史上的潮州太平路,远不止二十座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自己的故事。

因为有历史底蕴,象潮州太平路上的牌坊,即使是重建的,也能得到游客认可。

潮州牌坊街23座牌坊,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23座牌坊,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23座牌坊,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潮州旅游胜地繁多,最具吸引力的景点,潮州牌坊街当之无愧!1 四进士坊初建于1517年,位于四进士亭巷口,为四位秉性高洁、政绩卓越的进士所建。

(四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2 文宗方伯·皇命三锡坊初建于明崇祯初年,位于军厅巷口,为纪念进士黄琮,也纪念当时的抗日英烈们而建设。

文宗方伯文宗方伯3 状元坊初建于明嘉靖壬辰,位于铺巷口(最著名的牌坊),为潮州唯一一位文科状元林大钦所建,此牌坊有着“国家栋梁”的寓意。

状元坊4 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初建于1785年,位于翁厝巷口北面,为清朝著名宰相郑大进所建,让每一个潮州人把爱国宽厚大度的精神代代传扬下去。

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5 理学儒宗·铨曹冰鉴坊初建于1617年,位于羊玉巷口,为吏部郎中唐伯元而建,唐伯元践覆笃实,让潮州人深感敬佩。

理学儒宗·铨曹冰鉴坊6 柱史坊初建于1517年,位于柳衙巷口,为明御史许洪宥而建。

(御史是谏官,东汉称为“柱台”,故也称御史为“柱史”。

)柱史坊7 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位于分司巷口,为林熙春及其父、祖父三位而建。

(皇帝为追念林熙春的丰功伟绩而追赠其父,祖父为尚书封号,合林熙春为“三世尚书”并立牌坊表彰。

)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8 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初建了1643年,位于载阳巷口,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所建。

(黄锦官至尚书,故称“宗伯”因黄锦曾任詹事府正詹事,其父、祖父因而赠其官,故称“三世宫端”。

)三世宫端坊9 戊辰八贤·盛世元凯坊初建于明崇祯初年,位于广源街口,为崇祯戊辰进士同榜八人所建,崇祯戊辰科是潮州明代科举上巅峰,此坊是潮州科举坊中最后一个科举坊。

(被潮人尊称的“后八贤”: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盛世元凯坊盛世元凯坊10 少司马·大总制坊初建于1546年,位于东门街口南面,为兵部侍郎总督宣大等处翁万达所建11 节镇三省·诰敕重封坊位于三家巷口,为封知县增知府陈以贲、子梧州知府后升贵州副使陈志颐所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吴楚重镇、四世大夫坊(甲第巷头) 为清乾隆壬戊(1742)科武进士林炳星建。 林炳星曾任湖北、湖南等处军务,故称吴楚重镇。本人及其曾祖、祖、父均受封武义、 武功大夫,故称四世大夫。 大夫—清泛指高级文官为大夫,高武文官为将军。此处大夫为专用封衔。郎中则相当 于部下面的司长。
19、赐锦重光、貤封叠被坊(大石狮巷头) 为清雍正甲辰(1724)科进士,河南巩县知县邱轩昂建。 貤,转移也。清规定,受封的官员可将封衔转给家人,以光宗耀祖。邱轩昂将封衔转 给父、祖,故称貤封叠被(音备,受之意)。
14、侍御坊(三家巷口) 为明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建。 侍御,即侍御史。成子学曾任监察御史,故称侍御。苑马寺卿,明官名,主管皇帝用 马及政府牧马场。
15、两京科道、金榜联芳坊(开元街口北面) 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建。 两京,一说指郑安任职的两地,一说郑安、郑寯任职的两地。科道,明设两大监察机 构,其中给事中分为六科,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合称科道。
2、文宗方伯、皇命三锡坊(军厅巷口) 为明福建布政使黄琮建。 文宗—古代称督学,黄琮曾任云南督学,故称文宗。方伯—古代称诸侯中的领袖为方 伯,即一方之长,明清时用于代称布政使。明之布政使为省最高行政长官,全国设两京和 十三布政使司。 古文“锡”通“赐”。三锡,指黄琮三次升迁。
3、状元坊(铺巷口) 为明嘉靖壬辰(1532)科状元林大钦建。
13、节镇三省、诰敕重封坊(三家巷口) 为明贵州按察副使陈志颐建。 陈志颐曾奉命出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故称节镇三省。 诰、敕—明清皇帝对官员家人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用诰封,五品以下用敕封。陈志 颐之父陈以贲因子有功受皇帝敕封广西宣化知县,诰封梧州知府,因知县正七品,知府从 四品,故称诰敕重封。
5、理学儒宗,铨曹冰鉴坊(羊玉巷口) 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理学儒宗,义不详。 铨曹冰鉴誉其为铨廉明。铨—即铨选,是吏部选任官吏的制度;曹—即仪曹,古称礼 部郎官为仪曹;唐伯元曾任礼部制司主事,又任吏部郎中,故并称铨曹。
6、柱史坊(柳衙巷口) 为明御史许洪宥建。 柱史—古官名柱下史的简称,明清代称御史。 御史在秦代以前为史官,秦以后几乎各种事务都可任命御史,即随事立名,到明清仅 设监察御史。
4、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翁厝巷口北面) 为清进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圣朝,指本朝(清),使相,古官名,清代用以称兼任大学士的总督。直隶,清为河 北,即直属京师的地方。明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为布政使,清改为总督、巡抚两长官制, 布政使降为厅级,与按察使并称总督、巡抚下属两司。 覃,深也,覃恩即恩深。三锡,指郑大进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均受封赐。
16、台省褒封、科甲济美坊(金聚巷口) 为明户部郎中李思悦之父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李大受建。 台、省均为古官制。如唐设中台尚书省、东台门下省、西台中书省,此处代称中央机 构。褒封,指李一庄受封为郎中,李大受受封为御史。科甲济美,指李氏一家出了四个进 士,二个举人。
17、大理少卿、经略边务坊(义井巷头) 为明大理寺少卿吴一贯建。 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法的机构,卿为正职,少卿为副职。经略,即经略使,掌 管边路的军事及行政。 坊眉“绣衣”与“廉宪”均为官名。
20、榜眼、秋台坊(家伙巷头) 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第二名,礼部尚书王大宝建。 秋台—王大宝曾任刑事长官,古称秋官,尚书古称台阁,故称秋台。
21、玉署仙班、木天人瑞坊(石牌巷头) 为清乾隆进士,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建。 玉署、木天均指翰林院,人瑞指年寿特高者。刘起振88岁中进士,终年103岁。
22、大理司平、两浙都运坊(辜厝巷头) 为明大理寺评事郑崇建。因是太平路南端第一坊,俗称“头亭”。郑崇曾任大理寺司务、 评事,及两浙都转盐运使。
23、十相留声坊 (郑厝巷口)
泰山北斗、十相 留声坊原在义安 路,建于明代。 泰山北斗指韩愈, 十相指历代被贬 或随亡朝来潮的 十位宰相。 其中唐四位,均 被贬;宋六位, 三位被贬,三位 随亡宋而来。
9、戊辰八贤、盛世元凯坊(广源街口) 为明崇祯戊辰(1628)科同榜进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 龙、杨任斯、陈所献建。 元凯—指称辅佐皇帝的大臣。
10、恩光洊锡坊(东门街古井达而四次受封。是此次修复牌坊中唯一既无功名,也无实 职的坊主。
起因
常常有人问我,你们潮州有什么旅游点推
荐的,我会说:牌坊街,不用钱,而且有丰
厚的历史底蕴!
但是有一次,要带朋友走牌坊街的时候,
我却发现我除了知道那里很多牌坊之外,对
牌坊背后的故事一无所知,甚至有的牌坊上
的字我都认不得。
1、四进士坊(四进士亭巷口) 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正德丁丑即1517年。
关于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大部分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摄影部落,图片使用未经作者同意,表示抱歉,也请
见谅没有一一列举作者。
文字:除了前面和后面是自我们介绍潮州的时 候更加有底气,真诚的希望家乡变得更好! 更详细的资料,可以在市政府的网站上找到:
7、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分司巷口) 为明户部侍郎尚书林熙春建。 四朝大老,指林熙春为官40多年,历四任皇帝,即万历、泰昌(在位不足一年)、天 启、崇祯。大老,原为南宋以来农民起义军对其首领的称呼,此处用为尊称。 三世尚书,指林熙春死后,朝廷特赐其本人及祖、父三代为尚书。
8、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载阳巷口) 为明礼部尚书黄锦建。 宗伯,即春官,掌管礼仪,后世以宗伯代称礼部尚书。明清分六部尚书,相等于国务 大臣。黄锦为明南京礼部尚书,有侍读学士衔,故合称宗伯学士。 宫端,古官名,明詹事的别称,执掌皇后太子家事。黄锦及其祖、父均获赠詹事衔, 故称三世宫端。 明清喜欢以古官名代称现官名,因此太平路牌坊坊名有很多使用古官名,大家应清楚 其相应的明清官名官职。如周朝分六官,即天官冢宰(明清为吏部尚书)、地官司徒(户 部尚书)、春官宗伯(礼部尚书)、夏官司马(兵部尚书)、秋官司寇(刑部尚书)、冬 官司空(工部尚书)。
11、七俊坊(东门街古井西侧) 为明嘉靖甲辰(1544)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 子学建。
12、少司马、大总制坊(东门街口南面) 为明兵部侍郎翁万达建。 少司马,古官名,兵部侍郎的别称。大总制,总制即总督,明代用兵时的临时职务。 翁万达曾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故称三边大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