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乐器

合集下载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潮州筝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通过筝乐器的演奏,展现了潮州文化的特色和精髓,让人领略到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将从乐器特点、曲目特点和演奏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潮州筝乐的特点体现。

首先从乐器特点来看,潮州筝是潮剧音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它和笛、鼓、板等乐器一起构成了潮剧的音乐体系。

潮州筝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乐器结构简单。

潮州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其结构相对简单,由筝体、琴弦、琴码和琴轴等部分组成,乐器制作精巧,使用方便。

2.音色柔和。

潮州筝的音色柔和细腻,演奏时如丝般悦耳动听,给人一种温柔、清丽的感觉。

3.演奏技巧高超。

潮州筝的演奏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需要具备精湛的琴艺和丰富的音乐感悟力,才能表现出潮州筝乐的独特魅力。

其次从曲目特点来看,潮州筝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曲目,体现了潮州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潮州筝乐的曲目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老悠远的历史。

潮州筝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积淀和传承,其曲目多取材于古代诗词和历史传说,体现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2.丰富多彩的曲调。

潮州筝乐的曲目曲调丰富多样,有婉转动人的《凤凰于飞》,有豪放激昂的《花筝声声》,有如泣如诉的《潮州坠子》,每一首曲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3.文学艺术的特色。

潮州筝乐的曲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纳兰词》、《西厢记》等,这些名篇佳作为潮州筝乐的曲目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表现空间,使得潮州筝乐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呈现。

最后从演奏特点来看,潮州筝乐的演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巧妙细腻的演奏技巧。

潮州筝乐的演奏需要具备巧妙细腻的技巧,包括指法、音韵、力度等,演奏者需要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用手指去演绎音乐,给人一种细腻柔美的感觉。

2.情感丰富的表现。

潮州筝乐的演奏需要演奏者有着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得整个演奏过程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潮州筝乐是中华传统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以古筝为主要乐器,配以其他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音乐曲调清新高雅,极具华夏特色。

潮州筝乐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以下将就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音乐曲调纯朴优美潮州筝乐音乐曲调具有纯朴优美的特点,以优美清新的旋律为主,旋律流畅,抒情富于感染力,富有多变的节奏,音色和容易入耳的旋律,给人以美妙的享受。

相比之下,其他各类音乐在表现方式和曲调上都有着不同的哲学理念,如京剧、昆曲、豫剧等剧种主要讲究唱腔,重视音乐美,而潮州筝乐偏重于音乐的情感表现和美感体验,以抒发内心感受为意图。

另一方面,潮州筝乐的曲调大多数来自于民间歌曲,旋律清新脱俗,曲调古朴野性,更加表现了人性中单纯和自然的本质。

二、弹奏方式技法独具潮州筝乐在弹奏方面强调技艺独特,多姿多彩的弹奏方式和算法是其独有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演奏曲目时,高手在用不同的方法演绎不同的调性和节奏,例如弹奏“佛乐”曲目时可用一种特殊的右手弹奏方法,这种方法的灵感来自于寺庙的法鼓,具有极强的视觉艺术感染力,尤其容易打动观众,更加突出了潮州筝乐的特殊之处。

三、潮州方言与音乐形成独特的音乐文化潮州筝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还承载着潮汕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作为潮州地区的传统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早已与当地方言、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砥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演奏过程中,潮州筝乐以方言为语言基础,让观众沉浸在情感表达的丰富之中,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文化底蕴,展现出了潮州筝乐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潮州筝乐凝聚着潮汕地区文化底蕴,以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式、技艺得以展示,成为中华民间音乐的瑰玮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在日常生活和重大活动中,经常被用于独奏、伴奏、合奏,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别样奇葩。

潮州音乐简介

潮州音乐简介

潮州音乐简介潮州音乐是主要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

它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

潮州音乐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

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

潮州音乐常用乐器约有20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

1.地域特色:潮州音乐主要流行于揭阳、潮州、汕头、汕尾等地,其影响范围广泛,包括闽南、上海、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潮人聚居地。

2.历史渊源:潮州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正字、弋阳、昆山等剧种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3.艺术特点:潮州音乐以其古朴典雅、优美抒情的特点著称。

它的旋律丰富多变,节奏自由灵活,注重即兴演奏和情感表达。

4.乐器组合:潮州音乐的主要乐器包括二弦、二胡、扬琴以及各种锣鼓等打击乐器。

这些乐器的组合使用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

5.演奏形式:潮州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既有独奏、重奏,也有合奏和伴奏。

其中,“细乐”和“大锣鼓”是两种典型的演奏形式。

6.曲目类型:潮州音乐的曲目众多,包括传统的牌子曲、小调、大套曲以及现代创作的作品。

这些曲目往往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7.传承与影响:潮州音乐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专业和业余的音乐团体致力于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教学、演出和录音等方式使其得以保存和弘扬。

8.革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音乐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改良。

例如,一些文艺团体对歌册唱腔、演出形式和伴奏音乐进行了革新与丰富,并将潮州音乐搬上了舞台,使之更具时代感和艺术魅力。

潮州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和持久生命力。

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

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古筝指导教师:***20030601Y643512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引言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不衰,并深深扎根于华夏艺术之林。

筝最早发源于“秦”,故称“秦筝”。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筝这门艺术形成了诸多流派。

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各地的音乐风格、地方语言及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各古筝流派一般都以地区名称来命名,这便形成了山东、河南、浙江、陕西、客家、潮州等流派。

潮州筝是我国南派筝的主要流派之一,是潮州音乐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它较好地保留了我国古文化艺术的特点,其风格鲜明,地方色彩浓郁,有着幽雅、清丽、铿锵而又古朴的特点。

与北派那种粗犷、雄壮而又奔放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筝,是以演奏潮汕地区特有曲调风格和演奏特点为依据的。

它有自己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演奏法和我国唯一的弦索谱的记谱法(二四谱)。

潮汕语言比较平和,潮筝音程的跳动也不大,比较文静、委婉。

按滑的起伏变化细腻微妙,特别强调“以韵补声”,充分发挥筝的特长。

在演奏程序一卜有“曲速三变”和比较复杂的多重催调变奏,同时也很重视一曲多调的变奏形式。

“弹按尾随”加上“勒弦”加花的手法运用,形成了潮州筝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独具一格的音乐风貌。

本文试从潮州筝派形成、演奏及代表人物,独特技法以及审美着手,对潮州筝派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潮州筝来历潮州筝历来以“秦筝”自居,方言字读“情筝”,“秦筝”的“秦”字则是说明它来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情”与“秦”两字是潮州方言之同音字,所以虬隋筝”也是指“秦筝”。

潮州筝和古代的秦筝关系甚为密切。

从历史上看,筝是由陕西传入潮汕地区的。

曹正先生在《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一文中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北逐匈奴,南收闽越,四方畏难,疆土大掘。

从原来的三十六郡,加上后取百粤,开拓为四十郡,这百粤之地,是包括岭南潮州在内的地域,秦始皇用武力收服百粤的同时,秦地的文化艺术,随秦人带到潮州来。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间乐器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间乐器

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间乐器潮汕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的民间乐器。

这些乐器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春节期间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介绍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间乐器,包括潮汕大鼓、大锣、潮州琵琶等等。

潮汕大鼓是潮汕地区最著名的传统民间乐器之一。

它是由一个大鼓和一双鼓槌组成的,在演奏时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潮汕大鼓的音色浑厚激昂,既能表达悲壮的情感,又能展现出欢快的节奏感。

在春节期间,潮汕大鼓常常出现在各种庆祝活动中,如舞狮、舞龙等,为节日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气氛。

除了大鼓外,大锣也是潮汕地区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乐器之一。

大锣是由铜制成,形状圆润,发出的声音浑厚有力。

在春节期间,大锣常常用于伴奏其他乐器或增添节日气氛。

潮汕人民喜欢在春节期间组织一些庆祝活动,如庙会、舞台演出等,大锣的声音常常成为这些活动中的重要音乐元素。

除了大锣和大鼓外,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独特的民间乐器——潮州琵琶。

潮州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外形与一般的琵琶相似,但音色更加清脆悦耳。

琵琶有四根弦,演奏时需要用指尖轻拨琵琶弦,发出各种不同音色的声音。

在春节期间,潮州琵琶常常用于伴奏潮州妇女的歌唱和舞蹈,为节日献上美妙动听的音乐。

除了上述介绍的乐器,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间乐器还有许多,如二胡、潮州笛子等等。

这些乐器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间音乐艺术,还能够丰富潮汕人的文化生活。

潮汕地区春节期间,各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民间乐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也彰显出了潮汕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

总结起来,潮汕地区春节的传统民间乐器丰富多样,包括潮汕大鼓、大锣、潮州琵琶等等。

这些乐器在春节期间常常出现在各种庆祝活动中,为节日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通过这些传统乐器,我们可以感受到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也能够了解到潮汕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幼儿园潮州大锣鼓教案

幼儿园潮州大锣鼓教案

幼儿园潮州大锣鼓教案
引言
在幼儿园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审
美情感。

在潮州传统音乐中,大锣鼓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给人带来强烈的视听感受。

本教案旨在通过幼儿园潮州大锣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们了解潮州音乐文化,培养幼儿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潮州大锣鼓的起源和特点;
2.能够模仿演奏潮州大锣鼓的基本动作;
3.听音乐时能够分辨大锣鼓的声音,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
4.通过集体合作演出,培养幼儿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准备
1.潮州大锣鼓乐曲的录音;
2.大锣鼓乐队所需的锣鼓、鼓槌等乐器;
3.幼儿园音乐室或多功能室。

教学内容和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向幼儿们简要介绍潮州大锣鼓的起源和特点,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2.播放潮州大锣鼓乐曲的录音,让幼儿们感受大锣鼓的独特韵律;
3.提问引导幼儿们观察和思考:。

潮州大锣鼓的特色乐器及其乐队编制

潮州大锣鼓的特色乐器及其乐队编制

潮州大锣鼓的特色乐器及其乐队编制作者:代宏郑珂雅来源:《音乐探索》2021年第03期摘要:在田野采風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大锣鼓的历史发展,重点对潮州大锣鼓的特色乐器及其乐队编制进行分析。

潮州大锣鼓中的特色乐器如大鼓、深波、号头、二弦、大冇弦、梅花琴、琵琶,从材质、音色、形制到乐队组合方式无不显示出潮州地域特有的历史记忆,体现了潮州人在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中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态度。

今天的潮州大锣鼓在平衡自身内部各乐器以取得整体和谐审美效果的过程中,应以“移步不换形”的方式葆有传统,塑造潮州人在历史和现实转换中对音乐的新认知。

关键词:潮州大锣鼓;十八大套;乐队编制;“移步不换形”中图分类号:J63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2172(2021)03 - 0081 - 12DOI:10.15929/ki.1004 - 2172.2021.03.007潮州大锣鼓是潮州地区特色鲜明的乐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古老乐种之一,有“东方交响乐”之美誉。

潮州大锣鼓源自中原文化,是以大鼓为中心,以二弦或唢呐为主奏的多种打击乐器相配合的大型管弦乐合奏形式,其“十八大套”作为传统曲牌套曲尤其享有盛誉。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音乐文化,潮州大锣鼓主要用于潮汕地区节日民俗或祭祀活动中,每年正月在潮州各村落的“劳热”①和大型庆典活动中尤为隆重,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粤港澳、东南亚及海外潮州人生活区,可谓有潮州音乐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锣鼓。

在已有研究中,陈天国、陈威、黄唯奇等学者对潮州大锣鼓记谱法、演奏技法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②潮州大锣鼓在传承过程中如何平衡自身内部各乐器以取得整体和谐的审美效果?如何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葆有传统?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大锣鼓的历史发展,解读其特色乐器及乐队编制,探讨以上问题。

一、潮州大锣鼓的历史秦汉时的百越、魏晋时的岭南土著俚人受云南铜鼓的影响,铸造了“北流型”铜鼓(见图1)。

晋·裴渊《广州记》载“俚僚铸铜鼓”。

潮州音乐发展中的椰胡概况与创新运用

潮州音乐发展中的椰胡概况与创新运用

潮州音乐发展中的椰胡概况与创新运用作者:张璐璐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5期[摘要]潮州椰胡,俗称“冇弦”,又称辅弦,是潮州音乐的特色乐器。

它形制简单、音色浑沉、韵味浓厚,在潮州音乐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潮州椰胡;构造;基本演奏知识;创新运用[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097-04潮州椰胡,俗称“冇弦”,又称辅弦,是辅助二弦(潮州音乐的领奏乐器)之意。

它是潮州音乐的特色乐器,广泛流行于潮汕、海南、闽南、珠三角、港澳台以至东南亚一带,凡有潮州音乐的地方,就有椰胡[1]。

它形制简单、音色浑沉、韵味浓厚,在潮州音乐中以一种平凡的角色,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潮州椰胡的构造椰胡这一乐器,在潮乐中是最为普及的。

当然其他乐种也有用椰胡的,如粤剧、秦腔、琼剧、暹罗戏、南音均有。

它的来源至今尚无确据,若以常理推测,可能来自南洋群岛一带,这与潮人漂洋过海的生活史有密切的关系,但若这推断可信,那么其他乐种的椰胡是不是也从南洋群岛传去的?万事万物,要成就一器,它必须有可以构成该器的原材料,没有椰子,哪来椰胡?椰胡的材料来源于南洋群岛和海南这是事实,不过要让它成为乐器,又得有产生此器的其他条件了,究竟它是由何人所创,还是各取椰子,各创各的,如今尚无定论。

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该乐器的确产生于南洋群岛、海南岛等盛产亚热带作物(椰子树)的沿海之地。

潮州椰胡,俗称“冇弦”,又称辅弦。

定弦为F调“1-5”,常用音域在八、九度之间,故伴奏时有高音低奏、低音高奏的特点,其构造为:弦杆长约74厘米,琴轴长约17厘米,两者材质均以绿木最佳;弦筒用椰子壳制成,面蒙桐木板,后面雕花窗作发音孔;弓长约80厘米,用蚶壳作琴码,丝线为弦;千金一般用钢丝或铜丝绕着琴杆的中心处缠绕而成,距离约0.6~0.8厘米(图1)。

属中音乐器,发音纯厚、圆润,独具一格[2]。

二、潮州椰胡的基本演奏知识(一)演奏姿势潮州椰胡的演奏姿势有平放式和叠腿式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音乐特色乐器介绍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乐。

潮州音乐是潮州人心中永恒的情节,而潮州乐器更是潮州人心中情节中的情节。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特点为古朴典雅优美抒情。

潮乐主以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要乐器。

从演奏形式和风格上大致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等七个品种。

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

张文生是潮州牌坊街一乐器店的老板,祖上十几代都从事手工制作乐器,他不仅善于制作,更精于演奏。

/u89/v_NTg3OTQ4MTQ.html头弦潮州汉调音乐(外江乐)领奏乐器,有200多年以上历史。

五度定弦,北路为(6 3)d`-a`,南路为(5 2)d`-a`。

二弦潮州弦诗乐及潮剧领奏乐器,有200多年以上历史。

音高为四度定弦(5 1)c`-f`,有双盘腿式,平腿式,盘腿式和夹腿式四种坐姿。

椰胡潮乐辅弦,有300多年以上的历史。

定弦为f-c’或d-a,是潮乐最普及乐器之一。

竹弦潮州二弦未产生时,竹弦是潮州弦诗乐的主奏乐器,由宋代奚琴演变而成,有500年以上历史。

音高定弦c`-f`或c`-g`。

梅花秦琴潮乐最古老乐器之一。

古称阮咸,有1000多年历史。

后潮人取“梅开五福”吉祥之意定名为梅花秦。

潮乐定弦为g-c,音色柔和富有弹性。

尺八潮阳笛套古乐,细乐主奏乐器,有1000年以上历史。

曲锣俗称小斗锣,潮州定音铜器,音高为c,与深波同时演奏,音色效果极佳。

其“锣花”交错变化最具特色。

深波潮州大锣鼓低音铜器,定音为f或g,发音深沉,富有余韵。

钦仔月锣钦仔:潮州锣鼓乐特色打击乐器之一。

定音为1,F。

月锣:潮州小锣鼓乐特色打击乐器之一,定音为2,G。

大钹潮州锣鼓乐主要打击乐器之一。

一般都要求定音,有定2的,G,有定3,a的。

潮州弦诗乐是民间丝竹乐,“弦诗乐”原指潮州古乐诗谱的演奏,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潮州民间丝弦、吹管、弹拨等乐器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总称,是潮州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演奏人员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一般都是以一种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的形式表演,为我们表演了《寒鸦戏水》、《柳青娘》等传统曲目。

这些老艺人都不需要使用乐谱,他们说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记住五、六十首乐曲,实在是让人佩服。

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是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

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

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汕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潮州弦诗的演奏乐器二弦二弦在潮州乐曲和潮剧伴奏中起领奏作用,演奏者的风范会直接影响到乐队的演奏质量。

首先必须认真研读乐曲的旋律和曲词,理解和掌握乐曲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征。

然后进行艺术处理和情感设计,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绪和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

从乐曲之起承转合,强弱快慢,二弦都必须起主导作用。

潮州音乐和潮剧伴奏属于合奏音乐,需要其他乐手配合默契,团结协作。

二弦虽刚,却能奏出人间至柔至悲的乐曲,琴弦虽细,却能蕴含无穷的真情。

二弦的学问是精深的,它是潮乐演奏的精粹。

高胡高胡又称粤胡。

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着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钢丝弦,创制而成。

并采用两腿相夹琴筒适当部位的姿式演奏,可减少沙音,也使音色、音量和音域都有所改进。

音色明朗清澈。

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

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粤剧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乐器。

高胡的形制结构与二胡相同,但琴筒比二胡细,多呈圆形。

用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拼黏後旋圆,有的加黄杨木线条拼黏後旋圆。

近年制作的高胡也有琴筒呈椭圆形和扁八角形的。

全长约80公分。

五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

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民族乐队,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富于装饰性的华彩乐段。

演奏家:沈伟,年过古稀,他的为人和技艺一直为圈中人称道。

自幼习艺,九岁即在广播电台独奏,并与一代粤乐大师吕文成、何大傻同台演出。

他精通高胡,梵铃(小提琴),琵琶,色士风等多种乐器,长期任省市粤剧团、曲艺团乐队首席头架,曾先后随广东民间音乐艺术团赴前苏联、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访问演出,亦多次赴港澳等地举办艺术交流及讲学活动,此外,在电台,唱片公司也灌录了大量广东音乐、粤曲唱片,流传甚广。

二胡二胡又名胡琴、南胡、嗡子、胡胡等。

是最常见的拉弦乐器。

我国拉弦乐器约在唐代已经出现,称为奚琴,宋代又称嵇琴。

今天的胡琴类乐器与奚琴颇为接近,又吸收使用了别种形制乐器的马尾弓,乃是多种乐器综合发展的产物。

低音浑厚、柔和,高音明亮、刚健。

发音可持续不断,强弱变化自然,还能做出独特的模拟效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明清以来,随着各种地方戏曲的勃兴而有长足的发展,形成今天的多种样式。

二胡琴筒用红木、紫檀、乌木、花梨木制作,呈六角、八角或圆形。

前口蒙蟒皮或蛇皮,後口装置音窗,有木质或骨质的镂空花纹。

琴也用硬木制,琴头雕龙头或呈弯脖、平顶形状。

有软丝弦绕轧的千斤,木质或竹质琴马。

全长约82 公分。

张弦两根,马尾弓拉奏。

五度定弦,音域约四个八度。

洋琴两桥洋琴,又叫扬琴、蝴蝶琴(广东)、瑶琴(扬州)、文琴(贵州)、七音琴(四川)。

相传其前身是波期(今伊郎)、阿拉伯一带的古乐弦乐器,约于明末传入我国,所以叫“洋琴”。

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以后逐传至内地,它的发音清除悠扬,广泛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说唱和戏曲伴奏,也可独奏。

擅长大跳、琶音、座音、(半音)音阶回旋摹进之快速演奏。

民间传统上非常重视加花装饰润饰奏法,即以此特色为条件前提。

合弦奏法、单手带轮、双手分奏复调亦为洋琴之特色。

但洋琴是“直嗓子”,是少数无余韵变化的中国乐器之一。

小提琴演奏家:屈庆,年近七十,青年时代即在“广州”、“新世界”、“珠江”等极负盛名的粤剧团任主要音乐员,五十年代加盟广东音乐曲艺团。

他熟习梵铃,琵琶,夏威夷结他等乐器,演奏风格潇洒流畅,尤具粤乐意味,有不少唱片中就是由他独奏或领奏,广获好评。

琵琶琵琶是古老的弹弦乐器。

现代琵琶有固定规格,有弦槽,置四轸,琴头上的“相”和面板上的“品”数目不一。

近代民间有四相十品,十二品,十三品各种形式。

“相”用象牙、牛角或红木制作,品为竹制。

琵琶定弦法有数种,一般音高定为Adea四音,音域约三个八度又四个音。

低音区浑厚、低沉,中音区明亮、柔美,高音区清丽、坚实,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

经改革的琵琶为六相二十五品,十二半音俱备,转调方便,用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

有关琵琶的历史沿革;传派、谱本与套曲;琵琶结构;琵琶护理、系弦方法与假指甲;琵琶定弦与音域,请看琵琶“详细资料”南琶流行福建部分地区的琵琶,称为南琶。

用于演奏南曲。

全国通用的琵琶均为竖抱弹奏,唯南琶保留着古代的演奏姿式,横抱弹奏。

四轴,张弦四根,由低到高称母线、三线、二线、子线,四相十品。

筝又名古筝又名古筝,在韩国叫伽耶琴,在越南叫十六弦琴。

筝的出现最晚也在西元200年(秦朝)以前战国时期秦国已广范流传,直至今日潮州筝仍叫秦筝。

《史记》中即提到:击叩钵、弹筝博髀,真秦之声也。

更早的《战国策》也记载:齐国的临淄城,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

东汉刘熙解释说:为什麽叫作筝呢?其音高,筝筝然也。

日人冈昌引《乐道类集》解释筝字的起缘:秦国婉无义之两女,争弹瑟(二十五弦),蒙恬破为二器,各取其半(十二弦与十三弦),秦王奇之,遂命名为筝,因争而成新器也。

古琴与筝瑟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筝、瑟有琴码,一弦一码一音,只能于演奏时透过左手之按、压、放等指法于琴码之左方奏出滑音、变化音;而琴无琴码,可用左手按指成音。

一弦多音,且可用空弦、按弦、半按弦(泛音)成音。

所以古琴只有七条弦,音域却比古筝更宽。

两者相同之点是原则上空弦均定为五声音阶,(一般古琴定为F调之五声音阶,古筝则定为G调之五声音阶)可以拂弦指法奏出流水效果。

且同为高音在内,低音在外。

古筝属八音中“丝”类乐器,原与琴瑟一样,,用蚕丝弦,音色古典;近代才改用钢线,音色铿锵;现代则更改用钢丝尼龙线,可兼得两者之长。

三弦三弦是古老的弹弦乐器,又名弦子。

相传是秦代流行于民间的弹弦乐器“弦”演变而来。

唐代崔令钦《教坊记》出现过三弦之名。

“三弦所始:今之三弦始于元时。

」以後一直延用不衰。

鼓框椭圆形,两面蒙蟒皮。

三轴,分别张子弦、二弦、老弦。

近年用尼龙钢丝弦。

内外弦定为八度。

内弦与中弦定为五度或四度,音域约三个八度。

演奏时,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左上方倾斜。

南方多用小三弦,北方多用大三弦,用于说唱伴奏。

清小说《老残游记》中描写黑妞白妞的演唱就是用三弦。

三弦的音质低音部浑厚,中音区明亮,高音区坚脆。

扫音雄壮激昂,滑音娩转灵活。

江南丝竹中有“三弦当板压“的口诀,即指三弦较少奏附点音,较多等分节奏以控制速度。

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之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所以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潮州弦诗、广东小曲、福建南管等传统丝竹音乐中。

椰胡椰胡,流行于广东地区。

音色柔和纯厚。

用于演奏硬弓组合之广东音乐和多种广东戏曲、曲艺伴奏(如南音),也用于新型民族乐队,为中音乐器。

琴筒用半个椰壳制,前口蒙桐木板,背面开小孔或纹饰为音窗。

用小贝壳作马。

全长约60公分。

两轴张丝弦两根,五度定弦,用马尾弓拉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