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界复杂岩性储集层录井资料综合评价
综合录井工综合录井工(初级)试卷(练习题库)

综合录井工综合录井工(初级)试卷(练习题库)1、电源2、负载3、方入4、补心高5、井涌6、编码器7、气测录井显示8、井斜角9、电动势和电压的区别在于:()的产生是局部外力作功:消耗其它能量变成()电位升高,()是两点间电位差,10、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和()。
11、钻进中方钻杆以下的钻具主要包括(),()及()等。
12、新生界分为()系和()系。
13、岩石是组成()和()的基本单位。
14、钻井取芯中,岩芯收获率是指()与()的百分比值。
15、 SLZ气体分析器中使用的两种检测器是()和()。
16、气测井是通过对钻井液中()的分析以直接发现并评诂()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
17、 1安培=()毫安培=()微安培18、 1伏特=()毫伏特=()微伏特19、 1欧姆=()千欧姆=()兆欧姆20、 1法拉=()微法拉=()微微法拉21、气体的相对含量1%=()PPM22、安装在泥浆罐上的传感器有()、()、()及()。
23、大钩负荷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24、地质学是门研究()的自然科学。
25、钻压由()传感器信号求和。
26、直流电压通常用()测量。
27、适应性较强的滤波电路是()。
28、 SLZ系统两台386可以同时进入的状态是()。
29、安装SLZ-1A软件系统时,要求:()30、钻井液发生油、气侵时,其密度值:()。
31、上下两套不同时代的地层在空间上的接触形式和时间上的发展情况叫()。
32、按照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
33、大钩高度位置为()mA.104、 SLZ录井仪使用的NMC-3密度传感器两波纹膜片的中心距是()105、 PDC钻头的切削块材料为()。
106、高岭石、蒙脱石、伊种石、绿泥石等()。
107、组成成层构造的层状岩石泛称为()。
108、一套完整的生储量组合,就可以形成油气藏()。
109、 SLZ系统中两台主机不能自动协调数据。
()110、钻迂盐水层后,钻井液中的CL-含量下降。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带中生界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带中生界储层测井评价方法郑见中【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9(033)006【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辽河油田; 兴隆台潜山; 储层识别; 测井评价; 混合砾岩【作者】郑见中【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兴隆台潜山带一直是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热点之一,南临清水凹陷,北接陈家凹陷,西临盘山洼馅,是典型的“凹中之隆”。
沙三段厚层深湖相暗色泥岩直接与潜山带接触,提供了良好的油源条件[1- 2]。
潜山内幕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十一五”期间,主要以太古界为目标,发现并探明储量1.2×108 t;此外,中生界探明储量约1 300.0×104 t,开发效果较好,累产原油超过50.0×104 t [3-4]。
中生界与太古界对比而言,中生界储层主要为混杂堆积的砂砾岩、角砾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5],不易识别追踪,储量一直没有大发现。
储层评价成为该区中生界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岩性识别薄片鉴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岩性比较复杂,中基酸火山岩、粗中细砂岩、砂砾岩、角砾岩等均有见到。
一般来说,砂砾岩和角砾岩所反映的是岩石结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厚层砂砾岩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典型的“8”字型沉积岩特点,而厚层角砾岩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锯齿状、箱型特点[6],但是在以冲积河道、冲积扇这种快速堆积或者短距离搬运的沉积环境下,岩石胶结复杂,导致测井响应复杂,典型的“8”字型或者箱型特征很难见到。
同样,针对薄互层交替出现的粗、中、细砂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也很难区分。
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岩石测井分类标准。
1.1 岩矿、测井相结合确定岩石测井分类研究发现,中基酸火山岩以集块状火山岩为主,原生孔隙不发育,构造裂缝多为蚀变黏土矿物充填,试油过程中未获得油流,为研究区非储层,可以简单地将其归为玄武岩、安山岩、酸性流纹岩三类;粗、中、细砂岩多是夹杂在泥岩当中,单层厚度薄,不是研究区的主要岩性,而且录井显示差,未有钻井试油,因此,可以将其简单地归为砂岩类;砂砾岩和角砾岩在成像测井资料上可以区分出砂砾结构和角砾结构,但在小数控和3 700 测井资料上很难区分(研究区大部分测井资料为小数控和3 700 测井系列)。
ok-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9)0120012218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张宝民1,刘静江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209502)摘要: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
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
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
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
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
图15表4参45关键词:岩溶储集层;内幕岩溶;顺层深潜流岩溶;垂向深潜流岩溶;层序界面;岩溶相带;溶蚀流体;控制因素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Cla ssif icat ion and char acter istics of kar st r eser voir sin China and r elated theor iesZhang Baomin1,Li u Ji ngjiang2(1.Pet roChi na Rese arc h Institute of Pet roleum E xplor ation&Development,Bei jing100083,Chi na;2.Rese a rch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 ploration&Development,PetroChina T a rim Oil f iel d Company,Korla841000,China) Abs tract:K arst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China,for which integrated geological,logging,testing and seismicidentif ication mar ks can be made and their ages ca n be deter mined using un con formit y surfaces,the lithologic feature and paleobiology of cavern cla stic fillings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The karst reserv oirs can be class ified as buried hill karst,reef2bank karst,internal ka rst,bedd ing deep2underflow karst,vertical deep2infiltration karst a nd hydrothermal f luid karst.The first three belong to base2lev el kar sts,controlled by diff erent2order sequence interfaces;the last three belong to non2base2level kar sts, controlled by str u cture and f racture.The div ision of kar st facies sh ould takes f u ll account of the inter nal relati on of the base2level karst s and the non2base2level karsts,the existence of deep2t urbu lent flow zones a nd the genetic type of karsts.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orrosion flu id in car b onate rock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It is im portant for the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to reconstruct them an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mechan ics of the karst pore2cave2f ract ure and large2scale cav e.As for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karst dev elopment,the study of zonal ex ogenic forces sh ould be enhanced wh ile the study of azonal endogenic forces is emphasized.K ey w or ds:kar st reservoir;internal ka rst;bedding deep2underflow ka rst;ver tical deep2inf iltration kar st;sequence interf ace;kar st facie s;corrosion fluid;control f acto rs0引言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向纬度跨度大,东西方向地势悬殊,但从现今的热带到寒带,从温暖湿润海岸到高原高山及西部干旱区,均有现代岩溶发育或古岩溶残留[124]。
储层测井综合评价

Na + +
_ _ _
+
CL
_ _
+ +
自然电位正异常
主要用途:
a、判断岩性和划分渗透层; b、估计粘土含量; Vsh=1-α α=PSP/SSP c、求取地层水电阻率; d、利用减小系数α=PSP/SSP ,辅助电阻率曲线定 性判断油气层 。
PSP含黏土地层 静自然电位
SSP纯地层静 自然电位
Vsh =(2 ΔGR*GCUR-1)/(2 GCUR-1) GCUR-新地层一般取3.7;
老地层一般取2.0。 GR- 目的层段某层自然伽玛实测值 GRmin -目的层段中单层自然伽玛最小值 GRmax-目的层段泥岩段自然伽玛值 取值原则:见下图
Qd2井GR和SP曲线取值原则示意图
沙一段
井壁样品
可以用AC、DEN、CNL两两交会的方式求取。
庄海8井正常井眼与垮塌井眼条件下砂岩自然伽玛曲线特征对比
Φ=[(△t- △tma)/(△tf- △tma) -Vsh*(△tsh- △tma)/(△tf- △tma)]/Cp
Φ=[(△t- △tma)/(△tf- △tma) /Cp Φ=(ρma- ρb)/(ρma- ρf) Φ=(Φn- Φnma)/(Φnf- Φnma)
对于一个开发区块,经过细致的油组对比、小层 对比,更多地利用试油资料来确定不同断块、不 同油藏(垂向)的油水界面,对油层的评价和挖 潜至关重要。
A
B
C
咸水泥浆钻井
d5 d9
孔1066-1 孔1066
孔1073
孔1079
底水构造油藏,油水界面基本统一。
5、典型曲线法
对于目前作业区管片地质人员来说,根据平剖面沉 积相带、小层或油组微相、砂体类型等地质规律的 变化,搜集积累不同粒级岩性的油层、气层、差油 层、油水同层、顶油底水层、水层、干层的典型曲 线,提高对遗漏层及当时解释结论偏低层的认识和 提出增产措施极为有益。
卫349块沙三下和沙四段储层测井评价

卫349块沙三下和沙四段储层测井评价张俊杰1,兰 风1,魏 霞1,张 娟2,刘 丽1(1.中原石油探勘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2.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卫349块作为中原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区块,目的储层岩性致密,物性较差,但含油性较好,测井解释结论和试油投产结果存在偏差,针对该区块复杂的地质和储层特征,本文介绍了卫349块的储层特征及其测井响应特征,依据试油、投产资料建立了该块的解释图版和油干层界限标准,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于卫349块储层评价的测井解释方法,并在老井和新井测井解释中加以应用,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储层特征;物性;含油性;储层评价;解释标准 中图分类号:T E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5—0150—01 卫349块是中原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区块之一,主要开发层位是沙三下、沙四段地层,该段储层埋藏较深,岩性致密,物性较差,加上对该区储层特征认识不够,常将有潜力的油层解释干层或未解,将电阻率较低的油层解释为油水同层或水层,影响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
针对卫349块沙三下、沙四段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以解决解释中对储层识别难、储层流体性质判别难等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研究卫349块储层解释方法势在必行。
1 地质概况卫349块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马寨构造。
马寨构造北邻文明寨构造,南接柳屯~邢庄断阶带,东与卫城构造隔柳屯次洼相望,西侧为内黄隆起,整体构造呈西高东低。
该地区沙三段泥岩发育,具良好的生烃条件,同时东临柳屯次洼,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烃源充足,由于近物源,沉积快,沙三段亦沉积了较好的砂岩储集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其上中部发育的泥膏岩是区域上良好的盖层。
2 储层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卫349块目的层位是沙三下和沙四段地层,储层岩性较细,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储集空间为孔隙型,为低孔低渗储层。
从测井曲线特征来看,砂岩自然伽马曲线数值较高,在80A PI 左右,反映储层岩性不纯,泥质含量略高;储层物性较差,声波时差值在230s/m 左右,密度值在2.52g/cm 3左右;与常规储层相比,电阻率较低,深感应电阻率为2m 。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三段层序界面的识别及体系域划分

摘要: 黄骅坳陷孔南地 区孔三段是渤海湾 裂陷盆地 古近纪 最早 的沉积地 层 。通过 对地震 、 测井 、 性资料 的综合 分 岩 析, 识别 出孔三段 的层序界 面。采 用 P R a 的经典 层 序地 层学 陆相 湖盆 三分 法则 , 分 出 了孑 三段 内部 各体 . .V i l 划 L
: 期 沉 与 提 地 sl Gon n0 V31 积 特 斯 质 ee eyd J M11 dI o G。 o21 it la l g l l e lo .o 札N .
文章编号 :0 93 5 (0 )30 3 -7 10 -80 2 1 0 -0 50 1
黄骅坳 陷孔南地区孔三段层序 界面的识别及体 系域 划分
Ko ngdi r aton an F置
现 象
1
过 女 5 井一 女 l 井 一 8 5 与中生界 顶 部地 层存 在 女7 5井一叶 2 2井一 鸟 南部 削截现象 1 3井 地 震剖 面
2
3
i nie2 0 l 3 0 n
j nie8 0 l 2 8 n
贾莉红 ,李 勇 ,丘 东洲 ,肖敦 清 ,蒲秀刚 ,韩 冰 ,李 丽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 室,四川 成都 605 ; .成都地质矿 1 109 2
产研 究所 , 四川 成 都 6 08 ;3 10 1 .大港 油 田 ,天 津 30 8 ) 020
削截 。
下各为一个三级层序 。
1 地质概况
孑南 地 区 是 指 孔 店 凸起 至 灯 明寺 的 广 大 坳 陷 L
地区, 勘探面积 40 k 。是黄骅坳陷中的第二大 富 70 i , n 油凹陷。区域构造 上 , 区位 于黄骅坳 陷东南 部 , 该 其北 以羊三木断层 以界 , 南到吴 桥凹陷 , 部以沧 西
储层评价技术

储层评价技术储层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评价油气储层的性质和储集条件,为油田开发提供依据。
储层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而评估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为油田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
储层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岩心实验、地震勘探和测井技术等。
岩心实验是通过采集储层岩石样品,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分析,来获得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
常用的岩心实验包括岩心物性实验、岩心饱和度实验、岩心渗透率实验等。
岩心实验可以提供直接的储层参数数据,为储层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方式来获取储层的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可以获得储层的层位分布、厚度、构造等信息,进而推断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等参数。
地震勘探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等过程。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广泛的储层信息,对于评价储层的连通性和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测井技术是通过测井仪器对井下的地层进行测量,获取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性质。
常用的测井技术包括电测井、声测井、自然伽玛测井等。
测井技术可以提供井壁周围地层的电阻率、声波速度、放射性等参数,进而推断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参数。
测井技术是评价储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在井中直接获取储层参数,对储层评价具有较高的精度。
储层评价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不同的储层类型和区域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的储层评价技术有其适用的场合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合理选择和组合多种技术手段,以达到准确评价储层的目的。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岩心CT扫描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和三维测井技术的应用,储层评价技术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储层评价技术是评价油气储层性质和储集条件的重要手段,岩心实验、地震勘探和测井技术是常用的评价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多种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准确的储层参数和地质信息,为油田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储层评价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油气勘探开发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复杂岩性地层评价

裂缝性油气藏:
--碳酸盐岩(8):桩海、孤北、富台、草桥等 --火成岩(6):商741、罗151、滨674等 --变质岩(3):郑家-王庄、埕北30潜山、郑古1、埕古19等
二、碳酸盐岩地层评价
胜利油区碳酸盐岩地层简介:
济阳坳陷是在下古生界寒武系结晶岩和碳酸盐岩及含煤碎屑 岩组成的稳定地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陆相断陷湖 盆。该盆地下古生界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多期的挤 压、拉张作用形成了块断、断块、滑脱、残丘等多种潜山类型。 它们可分布在盆地不同部位。受构造运动和灰岩地层等因素的影 响,储层的类型多,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差,纵向上埋藏深浅 不一。
㈣ 测井解释模型确定 地层模型:双矿物模型
V1
V2
φ SH
物质平衡方程:
V1+V2+φ+SH=1
岩性识别:
⑴ 利用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岩性
砂岩
灰岩
白云 岩
硬石 膏
淡水
AC 55.5 47
43
50
189
CNL -2~-4
0
1~4
2
100
DEN 2.65 2.71 2.87 2.98
1
Pe 1.81 5.05 3.14 5.08 0.35
裂缝性储层评价难点
1、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 等复杂的孔隙空间及不均匀的随机分布,裂缝性储层具有极强的 各向异性--孔隙类型评价困难。
2、储层基质孔隙度低,电阻率测量结果受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 影响严重,反映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信息弱,再加上裂缝系统泥 浆的深侵入特点--储层流体类型难识别。
在复杂岩性地层,常规测井资料通常选用TCRA程序 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生界复杂岩性储集层录井资料综合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胜利油区中生界油气层在常规地质录井工程中的表现特征,并结合岩石热解、定量荧光、荧光薄片分析等录井技术的解释结论,对中生界油气显示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储层性质,力求解决复杂岩性、特殊油气藏的油气层评价解释难题,提升录井资料综合解释评价水平。
关键词:中生界录井综合评价
一、油源条件
从近几年胜利油区中生界综合解释情况看,已钻井井区内沙三和沙四上深灰色泥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而且都达到了烃源岩生油门限,生烃潜量Pg在0.2~22.0mg/g之间,皆处于油源有利指向区,油气可以通过断层、地层不整合面等方式运移至中生界储层。
二、储层特征
济阳坳陷的中生界潜山为典型的“新生古储”类油气藏,在具有优质油源的前提下,储层的性质成为后期油气层综合解释的关键因素。
从目前发现的中生界试油出油井岩性统计看,所发现的油气层主要富集在碎屑岩、凝灰岩和安山岩三类储层。
其中碎屑岩占绝大多数(以砂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凝灰岩和安山岩是中生界的特有岩性。
受沉积、成岩、压实等作用的影响,中生界的碎屑砂岩层一般以低孔、低渗为主,其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
而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储层具有少量原生孔隙外,一般孔隙极不发育,储集性能差。
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孔洞,根据其发育程度的差异,可划分为4种类型储集层:孔隙-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裂缝型[2]。
火成岩基质孔隙(微裂缝、微孔)是储油基础,裂缝是获得工业产能的关键,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具备(基质孔隙和裂缝的有机结合),再发现录井油气显示,就有可能获得产能。
同时从多口成藏井情况看,在中生界古潜山顶面或构造的高部位易形成有利储层,一方面是由于古潜山顶面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另一方面是由于古潜山顶面一般外应力较集中。
三、解释评价实例
1.G96井
G96井是一口重点预探井,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高青断层上升盘高96块较高部位。
钻探目的是为了了解高青断裂上升盘中生界含油气情况。
从这口井中生界储层情况看,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储层分别为细砂岩、粉砂岩和含砾细砂岩,为孔隙型的常规储集层。
以井深1564.5~1580.3m解释层为例,厚度15.8m,储集层岩性为灰色油迹细砂岩,井壁取心为1颗褐灰色油斑细砂岩,1颗灰色含砾细砂岩。
测井孔隙度9.4~10.7%,渗透率为3.7~5.4×10-3μm2,为
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
从气测录井资料看,气测全烃:1.05↑100.00%,甲烷:0.57↑82.25%,乙烷0.04↑2.27%,丙烷0.037↑0.86,丁烷0.009↑0.084,气测升幅明显,组分齐全;从岩石热解分析看,S0:0.01mg/g,S11:0.02mg/g,S21:11.20mg/g,S22:4.73mg/g,S23:1.16mg/g,定量荧光强度值924,从岩屑样品岩石热解分析和定量荧光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含油丰度较高;罐顶气组分∑C1-C4:3681.8,∑C5-C7:11.991,也显示出了很高的含油丰度;综合测录井资料解释为油水同层。
该井1564.5~1580.3m,测试仪测试日产油0,水0.33,压裂后日产3.04,水1.95,密度0.87,粘度19.40。
2.F29井
F29井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F29井区中生界构造高部位。
井段:3331.79m~3339.79m进行岩心录井,进尺:8.00m,心长:6.05m。
从整体看,岩心主要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其中灰色油斑安山质凝灰岩0.82m,杂色油斑安山质凝灰岩1.00m,从岩矿鉴定情况看成分主要为安山岩石屑、辉石,具凝灰结构,较致密。
火山碎屑物为安山岩石屑、长石晶屑、角闪石晶屑,胶结物为火山灰水解物。
溶蚀孔洞发育,局部岩石发生了硅质岩化。
从该筒心取心情况看,孔洞发育孔洞发育,孔径最大30mm,一般1~4mm,未被充填,孔洞密度最多150个/米~200个/米孔洞连通程度约35%;微细裂缝发育,被次生方解石半充填,裂缝开启程度约50%;灰褐色原油沿裂缝面分布,呈斑块状分布,含油裂缝占岩石总裂缝30%,油味淡,微染手,油脂感较弱,荧光滴照亮黄色,含油部分滴水呈馒头状。
从试油情况看,F29井于中生界3332~3338.4m,测试仪测试日产油0.3t,日产水0m3,该段经酸化压裂,日产油6.51t,日产水11.5m3,密度0.86g/cm3,粘度7.41s,试油结论油水同层,为中质油,与综合解释结论相符。
3.F121井
F121井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F117井区中生界构造高部位。
主要显示层3614.0~3620.0m,该段取心。
通过岩心观察看,含油部分呈灰黑色,不含油部分呈灰色,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块,具凝灰结构,裂缝较发育,见斜裂缝1条,缝长0.11m,缝宽2mm,未被充填,裂缝密度5条/米,开启程度100%,较致密。
灰黑色原油沿裂缝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含油面积占10%,油味淡,微染手,具油脂感,荧光滴照亮黄色,含油部分呈滴水呈馒头状。
该段气测全烃:3.96↑4.35%,C1:1.38↑1.75%,C2:0.178↑0.182%,C3:0.216↑0.231%,气测异常不明显(可能为取心影响);地化值为S0:0.1mg/g,S1:0.3mg/g,S21:1.0mg/g,S22:0.9mg/g,S23:1.1mg/g;定量荧光评价值1512,表明该段有一定的含油丰度。
从测井的物性来看,孔隙度9%,渗透率1.4×10-3μm2,测井解释油层。
本井与F29井比较,地化、定量荧光、罐顶气都有更好表现,虽然从岩心观察看,含油面积小,裂缝没有富29发育,但是通过济阳坳陷多口裂缝型储层井情况看,如果通过酸化压裂等工艺实现改造储层,实现储层的有效连通,在
有较高含油丰度的情况下可能获得产能。
综合以上分析将该层综合评价为油层。
从试油结论看,3657.92~3729.5m进行测试仪测试为干层。
后对3561.86~3730m进行酸化压裂后,8.14t/d,水3.67m3/d,试油为油水同层,说明主要出油井段为3561.86~3657m,其中3614.0~3620.0m段为主力出油层,与综合解释结论基本符合。
四、结论
通过多口中生界综合解释并试油井进行对比分析有以下规律:
(1)对于中生界孔隙型储集层,各项分析化验数据与含油气丰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按照常规储集层进行油气层的综合解释评价。
(2)对于中生界中的裂缝、孔洞等复杂储层空间储层,油气显示层在岩屑录井和岩心录井过程中,整体呈现气测有一定升幅,而且升高幅度不大的特点;岩心录井可以很好的判识裂缝发育程度,含油面积等直观特征;地化、定量荧光、罐顶气可以有效识别含油丰度;荧光薄片录井技术还可以有效判别储层的含水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青林,任建业.济阳坳陷中生界潜山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形成过程研究[J].重庆市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11-13.
[2] 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