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视图的教务管理数据集成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

DCWTechnology Application技术应用101数字通信世界2023.09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保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并给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传统教材往往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则能够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的形式,通过模拟实验、情景模拟、虚拟现实等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和有趣。

因此,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1.1 虚拟仿真技术的定义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现代传感技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对真实世界进行建模、仿真、实验和预测的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和过程,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徐 峰1,2(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2.蒙古CITI大学,蒙古 乌兰巴托 17024)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数字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文章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

首先,文章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其次,从教材数字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材数字化中的应用;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新形态教材数字化应用中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教育;数字化教育;新形态教材;教材数字化;教学应用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09.034中图分类号:G 642.0,TP 30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09-0101-03Digital Application of "New Form Textbook"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XU Feng 1,2(1. Changsha Civil Affair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001, China;2. CITI University of Mongolia, Ulaanbaatar 17024, Mongoli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oday.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digital education,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more vivid and intui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gital application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First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book digitiz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extbook digitization was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practical cas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application of new form textbooks were explored, and relevant solutions were proposed.Key words: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digital education; new form textbooks; digit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application课题项目: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K23BZY025。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班级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班级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班级教学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教育也是其中一个应用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教育带来全新的体验、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限,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理论的实践以及抽象概念的具象化。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班级教学管理系统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素材的获取。

一、需求分析针对当前班级教学管理的痛点,我们需要开发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班级教学管理系统。

具体而言,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需求:1、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将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教学资源可以包含各类教学资料、图书、视频等,可供师生参考,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可以包含具体的知识点与实例,供学生学习。

2、角色划分以及权限及管理:系统需要包括师生两个角色,其中师生的权限和功能也会略有不同。

教师可以发布课程、上传教材、进行在线授课等操作,而学生只能查看教学资料、提交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等。

3、在线授课及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在线互动,课程可通过网络实时进行授课,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

4、自主学习及反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需要设置相应的考试系统,学生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测验;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

二、系统设计1、数据库设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应具备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将数据包含教学资源、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表、学生成绩、课堂记录等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在数据库的设计时也针对不同的数据属性进行分类存储,便于系统查询和管理。

2、功能设计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系统的功能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教师功能:- 发布课程:创建新的课程,包含基本信息以及教学目标;- 上传教材:上传教材、课件、幻灯片等教学资料,以供学生下载和参考;- 在线授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直接在系统内对学生授课以及进行教育教学;- 作业批改:通过系统的在线提交与上交模块进行学生作业的提交和查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出反馈;- 查询学生成绩:针对课堂记录、学生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统收统计,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数据集成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数据集成



①可管理 。 要能够清楚的看到数据与平 台的各种状态。 ②安全可
用。 有 一定 规 格 的安 全 性 与 高可 用 性。 样 可 以 向学校 师生 提 供 安 具 这
全稳定 的服务。 灵活性。可以更具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方便数据 ③ 的集成和融合。 ④文档 完整。 完整的数据文档 , 方便 日后的工作参考。
部 进 行 一 定 的安 全 融 合 。 这 样 , 其 中 的 一 个校 区 也 可 以控 制 其 他 在 的校 区 的数 据 资 源 。 过 网 络 的 不 同 程 度 的 隔 离也 保证 了~ 定 的安 通 全 性 。同样 , 了 避 免 资 源 的 冗余 , 过 虚 拟 化 技 术 可 以 充 分 的利 用 为 通 资源 , 底层 向 下 可 以进 行 物 理 扩 展 , 上 可 以 开展 系统 的服 务 。中 间 向 层 可 以 为体 系提 供 系统 级 别 的服 务 。比如 w n o sl u 、oai 等 。 id w 、 n x slr i s 同 时 也 可 以将 一 个 系统 同 时虚 拟 为 千百 个 行 为 系 统 。 资 源 允 许 的 在 情 况下 以 满 足某 些使 用 用 户 的服 务 扩 展 需 求 。 22 数 据 云 由于 历 史 等 各 个 方面 的原 因 ,高校 有 大 量 信 息 孤 . 岛 的 存 在 , 然 在 单位 数 据 服 务 的 一 致 性 上 有 些 弊 端 , 是 由于 其 虽 但 稳 定 方 便 的 数据 源将 在 一 定 的 时期 存 在 。 这 里 我 们 提 出 了一 个 解 在 决 方 案 , 孤 岛数 据 与 全 局 数 据 得 到 一 致 的 发展 。 图 2所 示。 各 使 如 对 种 数 据 孤 岛 做 一 定 的 调 查 , 比如 数 据 平 台 有 哪 些 ,rc 、v ae oa1 sbs 、 e

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虚拟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虚拟技术能够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研究体验。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如何将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本研究将验证虚拟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和实际教学实验,收集学生的研究数据和反馈意见。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验证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

4. 研究结果经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研究效果有积极影响。

具体而言,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研究动力;虚拟环境的创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虚拟技术的互动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

5. 实施策略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实施策略以促进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提供必要的技术设施和教育资源,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虚拟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 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使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 培养教师的虚拟技术应用能力,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虚拟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虚拟技术应用实践,提供相应的研究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6. 结论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学生研究效果的积极影响。

为了实现虚拟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关注技术设施、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支持与改进。

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将为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手段。

虚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实现更好的效果,因为它可以提供更真实、更具体、更直观的体验感受,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一、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虚拟实验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的仿真实验环境,它可以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安全、便捷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真正实现了“零风险”实验。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真实的实验操作,远离实验操作的危险,提升实验操作的效率和实验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虚拟实验室可以涉及各个学科的实验,例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虚拟仿真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对象、物理过程或环境模型等用计算机模拟出来,构建一个模拟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操作、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用虚拟仿真构建一个三维城市模型,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理解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

虚拟现实技术是另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手段,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点,甚至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呈现。

例如历史课上,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呈现古代战争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战士们的狼狈、生死攸关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发展趋势。

虚拟实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图形和影像信息融合起来,将虚拟信息实时地增加到真实环境中,让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直观的体验、观察和探究。

例如地理课上,可以通过虚拟实景技术来呈现世界各地的景色及客观事实,让学生不仅可以听到地理知识,还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更深刻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内涵。

虚拟仿真在线实验教学及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虚拟仿真在线实验教学及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伴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在线实验教学及管理的教学模式也随着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原因主要有两点:不断涌现出许多不同的新设备;这些设备需要支持许多不同的协议。

在线实验教学及管理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伴随着网络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大热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类课程在高教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而作为该类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长期以来,高教研究者、工作者一直为此探索,并希望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此,人们借助现有的电子技术手段,建立了多种门类的实验平台(如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等),并在此平台上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

尽管如此,这些措施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方法及手段已经显得不再适宜,建立一套新的实验手段及方法已成为高教研究者、工作者的共识。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在线实验教学及管理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体系结构,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知名的在线实验教学及管理系统,并简单对系统进行了业务分析,总体要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给出系统用例图,系统时序图,重点阐述了本系统提供了在线实验、教学论坛、站内消息、教学活动管理、虚拟实验管理、实验智能指导、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实验报告电子化管理、教学过程监督、教学效果评价等功能。

2、依据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给出了开发框架、技术架构和应用结构,采用功能结构图、顺序图等工具阐述了系统功能设计,给出了数据库表结构。

【关键词】在线实验实验教学教学管理.AbstractToday's society,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is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online experim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becomes more complex,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emerging out of many different devices; these devices need to support many different protocols. Onlin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along with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a hot topic.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Important as class teaching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t has an unparalleled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 long tim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rs, workers have been exploring this end, and hope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this end, with the existing electronic techniqu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latform for a variety of categories of experimental laboratory (such as circuit analysis, 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 laboratory, digital circuit lab, Signals and Systems Laboratory, etc.), and on this platform on the opening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Nevertheless, these measures 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oday, these methods and means have seemed no longer appropri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et of experimental tools and methods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ers, workers.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1. onl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architec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well-known onlin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ystem business analysis,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analysi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given case diagram, system timing diagram, focusing on elaborated this system provides online experiment teaching forums, news station,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assisted learning, the management of virtual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intelligent guid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automatically correcting, experimental report onelectron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supervis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2. Based on needs analysis,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given the development framework,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structure, functional structure diagram, sequence diagram and other tools on the system functional design, given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base table.Keywords: 0nlin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4)第一章绪论 (6)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6)1.1.1研究背景 (6)1.1.2研究意义 (7)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 (8)1.3系统特点 (9)1.3.1内涵 (9)1.3.2特点 (10)1.4本文的组织构架 (10)第二章相关技术综述 (11)2.1Java技术 (11)2.2ActiveX技术 (14)2.3VRML技术 (16)2.4Mysql技术 (18)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20)3.1系统业务分析 (20)3.1.1角色分析 (20)3.1.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22)3.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5)3.3在线实验教学内容需求 (39)3.4数据需求分析 (40)第四章系统设计 (42)4.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4.1.1在线实验功能设计 (42)4.1.2教学论坛功能设计 (48)4.1.3站内消息功能设计 (50)4.1.4用户管理功能设计 (51)4.1.5知识库维护功能设计 (54)4.2在线实验设计 (55)4.2.1 电路分析虚拟实验的设计 (55)4.2.2模拟电路虚拟实验的设计 (58)4.2.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虚拟实验的设计 (60)4.3数据库的设计 (62)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67)参考文献 (6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可视化的思考与探索

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可视化的思考与探索

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可视化的思考与探索一、需求分析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引入数据可视化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大量教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需求。

通过数据可视化,教务管理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课程的质量和需求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信息。

同时,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他们更方便地了解个人的学习进度、课程评价等。

因此,在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可视化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类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展示和交互方式。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实现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我们需要从教务管理系统中获取大量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数据源,如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质量评估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清洗和预处理,以消除错误和异常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转换,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可视化的需求。

三、可视化技术选择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技术来展示数据。

目前,常用的可视化技术包括表格、图表、地图、热力图等。

在选择可视化技术时,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对于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地图进行展示;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分布,我们可以使用表格和图表进行展示。

四、交互与用户体验良好的交互和用户体验是数据可视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友好的交互界面和灵活的查询方式,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自己关心的数据信息。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拖拽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序;同时,系统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和反馈进行智能推荐和个性化展示。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我们还需要注重界面的美观度和易用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理解和使用系统。

五、实时更新与动态监测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是动态变化的。

为了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定期更新数据并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动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数据可视化效果,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务信息。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虚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包括教育领域。

计算机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走向虚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而虚拟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研究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究,分析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教育界的虚拟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深入分析虚拟技术在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优势所在。

通过对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找出虚拟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愈加重要。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探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多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

研究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优势和挑战,有助于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 U Chu — g n—hn
( h o o o ue Ifr t n He i i r t o eh oo y H f 3 0 9 C ia S o l f mp t oma o , f v s y f c n l , e i 0 0 , hn) c C rn i e Un e i T g e2
tg ain a rbae hesr t e nd dec be t e v ro rso h a e ft an e t e,c m bi d t e si O A r m e e rto lye s d on t tucur ,a s r h a uspat fte ly ro i i he m i faurs o ne wi h xit ng S fa — wor k,wi rc c t ntg ai e hn l g s d on t i u lve i o t d a on la l p a t e daa i e r t l i on t c o o y bae he vr a iw nt he e uc t a dmi srfo y tm ,a h e e g gre t i m ta n sse i c v d ah h de e i i o t n e r to he S A d a on lm a g m e tsse n in veo r he d veo fd a i tg a n i t O a i n e uc t a na e n y tm a d br g de l pest e l pm e o e inc . i ntc nv n e e
在这 里 元 数 据 是 指 数 据 库 里 面 的 表 、 名 、 属 性 、 键 、 键 等所 有描 述 数 据 列 列 主 外 库 结 构 的 属 性 , 据集 集 成 层 提 供 对 元 数 据进 行 存 取 和更 新 的方 式 , 进 行 数 数 在
m: E三
O1 S )
、巫- - - —・ … .- -・ . -

1基 于虚拟视 图数据 集成 方式
图 1 目前 教务 系统 中常 用 的数 据 集 成 方式 , 据 集 成层 的 主要 目 的是 提 是 数
l 、 撩般 。d E.e c } l , 静 嚣 J ENt v .
供 数 据 访 问模 式 。按 照参 考 文 献f1 出 了 图 l的教 务 管 理 系 统 数 据集 成方 式 。 l 提
/ 一 { \ i 、
图 2 基 于虚 拟视 图数 据 集 成层
收 稿 日 期 : 0 0 0 -1 21- 5 0
作 者 简介 : 刘春 玲 ( 9 0 , , 程 硕 士在 读 , 究方 向 为软 件 开 发 。 1 8 -) 女 工 研
5 3 ・多■体技术硬其应用 32 * 本栏目责任编辑: 唐一东
以需 要 在 系 统 集 成 成 进 行 数 据 集 成 。 这 里 的数 据 集 成 方 式 是 分 散 到各 个 系统 的服 务 端 , 过 对 这 些 不 同 的数 据 库 获取 数 据 后 , 后 存 入 到 本 地 实 通 然
时数 据 库 , 务 系统 存 从 本 地 实 时 数 据 库 中提 取 出 这 些 数 据 . 显示 在 业 业 并 务前 端 。这 个 数 据 集成 方式 理解 简单 . 是 随 着数 据 库 系 统 不 断 增 加 . 但 会
问和 数 据 转换 问题 ,按 照 l f 数据 集 成 方 法 显 然 不 能 满 足 以后 系统 不 』 l m的 断 扩 展 的 要 求 , l 这 I 采川 统 一 的 基 于 虚 拟 视 图 的集 成 方 式 . 所 有 关 l此 天 I I 将
图 3 系统 总 体 框 架
于数 据 库 访 问 方 作 的 ¨ 装 在 这 一 层 .然 后 通 过 提 供 一 个 标 准 接 厂来 供 上 层 访 问 [ 】 4 J 样 。这 整 个 系统 就屏 蔽 了数 据 库 的 细 节 . 而 只 关 心 上 层 的访 问技 术 方 面 ,上 层 应 用 程 序 通 过 调 用 这 些 服 务来 访 问 底 层 数 据 库 。在 下 面 将 对 如 何 实 现 这 个技 术 进 行 详 细 的分 析 。
l ejB l sf u M s l a g e
篷 F
D m adm u c a W r s
弗时 掘 成 舞 寅 壤 艉
据 集 成 的 时 候 需 要 提 供 元 数 据 的 基 本 信 息 , 建立 全局 视 图提 供 依 据 , 以 这 为 所 种 对 元 数 据 进 行 获 取 和 共 享 的方 式 是 创 建 操 作 型 数 据 存 储 ( prt nl aa O ea oa D t i
行 . 其 在 设 计 其 它 组 件 的 时 候 很 容 易 进 行 运 行 时 发 现 和 绑 定 , 且 可 以 随 着 而 并
组 织 数 据 的方 式 , 到不 同 的全 局 视 图 , 现按 需 求 进行 集 成 。 得 实
从 上 图可 以发 现 数 据集 成 层 O S是 整 个 方 案 的核 心 ,这里 数据 集成 层按 D 照 图 2的结 构 进行 设 计 【 2 j 。它 与所 有 业 务 服 务 与 虚 拟 视 图数 据 集 成 方 法 控 制 下
ht : w w. n sn t n t / w d z .e . p/ c T l 8 — 51 5 9 9 3 5 9 9 4 e: 6 5 6 O 6 6 0 6 + -
基 于虚 拟视 图 的教 务 管理数 算 机 与 信 息 学 院 , 徽 合肥 2 0 0 ) 合 安 30 9
Ke r s d c t n lma a e n y tm; ita ve — tg ai n d t tg ai n y wo d :e u a o a n g me t s i s e vru l iw— n e t ; aai e r t i r o n o
高 校 的教 务 系 统 由于 各 个 系统 是 分 散 的 , 成 了 一个 个 信 息 “ 岛 ”部 门之 间 的 数 据 使用 通 常 的数 据 共 享 的 方式 , 种手 工 处 形 孤 , 这 理数 据 的方 式 不 但 给工 作 人 员 带来 很 大 的 压力 , 而且 容 易 导致 错 误 。通 常 的数 据 集 成 的方 法 是 通 过共 享 数 据 库 中 的方 式 实现 , 样 这 需 要 工作 人 员 对 系统 数 据 库有 较 清 楚 的认 识 和 对 数 据库 访 问 技术 有 熟 悉 的 使用 , 这些 都 对 工 作人 员 提 出 更 高 的要 求 。因此 , 文 从 本 虚 拟 视 图 的集 成 技 术 出 发 , 究 了教 务 系 统 中数 据 集 成 方 法 , 方 法 能 够 对 教 务 系 统 中 的数 据 孤 岛 问题 提 供 了一 个 较 好 的解 决 方 研 该
摘 要 : 了解决 目前 教 务 系统 中数 据 孤 岛 问题 , 文提 出一 个基 于 虚拟 视 图 的 集成 层 结构 , 描 述 了该 层 各 部 分 的 主要 功 能 , 基 为 该 并 将
于虚 拟视 图 的数 据 集 成 技 术 使 用 到教 务 系统 数 据 集 成 q , -去 实现 了教 务 系统 中不 同部 分 的数 据 的 高度 集 成 , 教 务 管 理 人 员的使 给
Ab t a t I r e o r s le t e p o lm fd t i a d n t e c re ta a e c s s m. sdsett n p e e t a vr a ve o ei . sr c : n o d rt eo v h r be o aa s n si h u r n c d mi y t l e 出i i rai r sn s i u l iw f h s o t t n
臣固
匝圃
2教务 管理 系统构 架分 析
图 3是 安徽 某 职 业 学 院 的教 务管 理 系 统 的 软 件 构架 图 ,系统 管 理 数 据 库 , 在 线考 试 数 据库 , 生 信 息 管 理 数 据 库 , 课 系 统 数 据库 , 书 馆 系 统数 据 库 和 学 选 图
旧 的教 务 系统 数 据 库 通 过 数 据 集 成 层 , 务 服 务 层 , 用 服 务 层 供 教 师 , 生 , 业 应 学
S r , D )O S起 到 了将 底 层 数 据 汇 总 成 单独 的逻 辑 数 据 视 图 的作 用 ,然 后 t eO S , D o 按 照全 局 虚拟 视 图 的方 法 进 行 操 作 。 样 数 据访 操 作 就 不 会是 点 对 点 的方 式 进 这
图 1 教 务 系统 中的 数 据 集成 方 式
导 致 系 统 访 问 速 度 减慢
3异 构 数 据 集 成 与 交 换 实 现
目前 该 职 业 学 院需 要 不 同 部 门 进 行 统 一 的 数 据 访 问 . 因此 需 要 能 够 实 现 对 不 同 的 子 系统 进 行 数据 集 成 ,为 了 解 决 不 同数 据 库 中 的数 据 访
_生 f竺
I...。. .. .J . . .. . . .. .
≤ ≥
煞 喀』 占 嚣
视 图上 的子 查 询 , 查 询 由针 对 不 同 数 据 源 包 装 器 来 进 行 处 理 , 后 系 统 组 合 子 最 来 自多 个包 装 器 的 中间 结 果 . 将 返 回后 的结 果进 行 组 合 并 返 回给 用 户 。 并
第 6卷 第 1 9期
(0 0年 7月 ) 21
C mp  ̄ K o l g n e h o g o u r n w e ea dT c n l y电脑 知 识 与技术 d o
校 园用 户 使 用 。 是 这 些 不 同 的 底 层 系 统 由 于采 用不 同 的数 据 库 系统 . 但 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