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祛痰剂PPT课件
14祛痰剂PPT课件

热
清气化痰丸
热痰
小陷胸汤
结于胸脘
滚痰丸
实热顽痰
贝母瓜蒌散
燥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痰
三子养亲汤
食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风挟痰
止嗽散
-外风致痰
提要
通治痰病 名实有异
辛开苦降 逐痰峻剂
小青龙之半
天、夏为君 表证渐罢,咽痒2咳9 嗽
功用 泻火逐痰
-
24
配伍特点
祛痰药配伍泻下药,体现攻下逐痰之法; 诸药重坠沉降,使顽痰浊垢从大便而下。
特点 降、逐、峻
-
27
三子养亲汤(自学)
本方要点
1.用于老人痰食壅阻之咳喘; 2.重在降逆化痰消食; 3.使用指征:咳喘痰多食少。
-
28
分类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方名
主治证
-
8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9
制方原理 主治 湿痰证
病机简析
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湿阻气机——胸膈痞闷 脾胃失和——恶心呕吐,肢体倦怠 湿阻清阳——头眩心悸 湿痰内阻——苔白腻,脉滑
治 法 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和胃
-
10
配伍意义
(君) 半夏 (臣) 橘红 (佐) 茯苓 (使) 甘草
-
1
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方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痰饮为病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
方剂学课件之祛痰剂

2021/3/28
37
【方解】
君: 瓜蒌20 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臣: 半夏12 化痰除痞 黄连6 清热除痞
辛开苦降 清热涤痰
与瓜蒌相配,其清热化痰,理气开痞作用更著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2021/3/28
38
类方鉴别
相同 不 主治证 同 点见 证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治疗痰热为患
痰热壅肺
2021/3/28
49
【方解】
君: 干姜15 温肺化饮,且可温运脾阳以化湿
臣: 细辛5 辛散,温肺化饮,助干姜散凝聚之饮
茯苓20 甘淡,健脾渗湿, 化既聚之痰,杜生痰之源
佐: 五味子5 酸涩, ①敛肺气而止咳嗽
②与干姜、细辛配伍,有散有收, 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使: 甘草15 调和诸药
【功用】温肺化饮
2021/3/28
50
第五节 化痰熄风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 内风挟痰证,治宜熄风化痰,根据痰的性质而选 用不同的化痰药。
①配伍平肝熄风药
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2021/3/28
51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自腻,脉弦滑等。
2021/3/28
52
【方解】
2021/3/28
28
【附方】
1. 导痰汤(《济生方》) 药味组成:半夏 天南星 枳实 橘红 茯苓 甘草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2. 涤痰汤(《证治准绳》) 药味组成:南星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竹茹 甘草
2021/3/28
29
茯苓丸
《指迷方》录自《是斋百一选方》
祛痰剂.ppt

痰证
治法
湿痰 热痰 燥痰 寒痰 风痰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分 类
使用注意
1、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利”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利” 治痰先治气
清 热 化 痰 理 气 止 咳
胆南星—味苦性凉 味苦性凉, 君 胆南星 味苦性凉,清热化痰 治痰热之壅闭 瓜蒌仁—甘寒 甘寒, 臣 瓜蒌仁 甘寒,清肺化痰 黄芩—苦寒而清肺泻火 黄芩 苦寒而清肺泻火 佐 枳实—下气消痞, 枳实 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 下气消痞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橘红 理气宽中, 理气宽中 茯苓—健脾燥湿, 茯苓 健脾燥湿,杜生痰之源 健脾燥湿 杏仁—宣利肺气 杏仁 宣利肺气 半夏—燥湿化痰 半夏 燥湿化痰
臣
佐 使
定痫丸《医学心悟》
证治方解:
眩仆倒地 脾虚生痰 肝 肝风挟痰 风 痰 甚则抽搐 挟涤 热 随气上逆 痰 痰 痫 口歪目斜 证 壅闭经络 壅 熄 痰涎直流 闭风 阻塞清窍 清 叫喊作声 窍 癫 狂--- 湿痰化热 痰热上扰 不省高下 竹沥—清热化痰镇惊利窍 胆南星—清火化痰镇惊利窍 半夏 陈皮 祛痰降逆而消痰 贝母 茯苓 麦冬 而消痰气之结 全蝎 僵蚕 熄风定搐 天麻 解癫痫之痉 丹参 开心利窍 菖蒲 远志 琥珀 朱砂 镇惊安神 茯神 甘草—调和诸药 姜汁—开痰而通神明
脾 虚 生 痰 痰 浊 犯 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辛温性燥 辛温性燥, 君 半夏 辛温性燥,燥湿化痰 臣 橘红—理气燥湿祛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 橘红 理气燥湿祛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 理气燥湿祛痰 燥 湿 化 痰 理 气 和 中 理气可使气顺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茯苓 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健脾渗湿 佐 生姜 降逆化饮,既制半夏之毒,又助半夏 生姜—降逆化饮 既制半夏之毒, 降逆化饮, 橘红行气化痰,和胃止呕。 橘红行气化痰,和胃止呕。 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伍之,散中有收, 乌梅 收敛肺气,与半夏伍之,散中有收, 收敛肺气 祛痰不伤正,并有欲劫先聚之意。 祛痰不伤正,并有欲劫先聚之意。 甘草—调和药性温肺和中 使 甘草 调和药性温肺和中
方剂学——祛痰剂66页PPT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方剂学》之祛痰剂 课件

第十六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用法]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最新方剂学课件-17祛痰剂

功用:燥湿化痰,养血滋阴。 主治:肺肾阴虚,水泛为痰,兼阴血不足证。咳嗽呕恶,
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口干舌燥,自觉口咸,舌 质红,苔水滑或薄白而腻,脉沉滑或沉缓。
二陈汤—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导痰汤—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鉴
涤痰汤—涤痰开窍 别
小半夏汤—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一、适应证
适用于湿痰病证。临床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 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 滑或腻,脉缓或弦滑等。
二、组方用药特点
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 南星、白前等为主组成,根据湿痰的特点及其兼挟配伍 组方。
(二陈汤、温胆汤)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A类)
赤茯苓(3g) 生姜(十片)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
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黏稠, 舌苔厚腻,脉滑。
附方:涤痰汤(《奇效良方》) 组成:南星 半夏(各6.5g) 枳实(6g) 茯苓(6g)
橘红(4.5g) 石菖蒲 人参(各3g)竹茹(2g) 甘草(1.5g) 生姜(五片)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改善睡眠,抗抑郁,抗衰老, 调脂、抗炎、调节免疫平衡,扩张冠脉,改善循环,调节胃肠平 滑肌等作用。
名医方论
“气郁生涎,涎痰内沃,而心胆不宁,故怔忡惊悸不已 焉。半夏化涎涤饮,橘红利气除涎,茯神安神渗湿,竹茹清热 解郁,枳实破泄气以降下,生草缓中州以和胃,生姜散郁豁涎 也。水煎温服,使郁气行,则涎饮自化,而心胆得宁,惊悸怔 忡无不平矣。此解郁化涎之剂,为气郁涎饮、惊悸怔忡之方。”
配伍特点:
化痰与理气并用, 气顺则痰消; 清胆与和胃兼顾, 热清而胃不伤。
方剂学PPT祛痰剂教学教材72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方剂学PPT祛痰剂教学教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第16章祛痰剂课件

【方解】
实 热 老 痰 久 积 不 去
上蒙清窍
扰动心神
痰热蕴肺 痰火内积 腑气不通
发为癫狂 或昏迷
怔忡惊悸 多梦怪状
咳喘痰稠 胸脘痞闷 大便秘结 无苔黄腻 脉滑故有力
君:礞石 泻
下气附痰 平直镇惊
火 臣:大黄
荡涤实热 泻火逐痰
逐
黄芩 清热泻火
痰
佐
沉香
开郁降气 气顺痰消
【配伍特点】清泻相得,升降相宜,降泻
热
内
痰蒙清窍—眩晕癫痫
扰
胆郁痰阻
苔白腻 脉弦滑
君 半夏
燥湿化痰 理气和胃
竹茹 清 热 除 烦
理
行气化痰
气 化
臣
陈皮 理 气 行 滞 燥湿化痰
痰 清 胆 和
枳实 降 气 导 滞 消痰除痞
茯苓 健 脾 渗 湿
胃
以化痰
佐
生姜 大枣
调和脾胃
使 甘草 — 调 和 药 性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胃不和,痰 热内扰所致的失眠,心悸,呕吐, 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剂,临 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 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处方:制半夏、陈皮、甘草各3g,茯 苓、紫菀、莱菔子、前胡、苏子各
6g,海浮石、海蛤壳各8g,鸡内金、 山楂各10g。[李建强.加味二陈汤治
疗小儿顽固性咳嗽.江西中医药杂 志.2005;(5):26]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 瓤,各二两(各60 g) 陈皮三两(90g) 茯苓 一两半(45g) 甘草炙,一两(30g)
第 16 章 祛痰剂
一、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属 于八法中的“消法”。《素问·至真要 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 者散之”,《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 以温药和之”等论述,是其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燥理 湿气 化和 痰中
臣 陈皮 茯苓
佐 生姜 乌梅
佐 甘草 使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健脾渗湿
制半夏之毒
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收敛肺气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2021
二陈汤13
配伍结构
⑴半夏与陈皮相辅相成,是燥湿化痰的基
本结构。
⑵陈皮与茯苓相配,是理气化痰、健脾渗
湿的常用组合。
滞留邪,病久不愈。
2021
祛痰剂9
第一节 燥湿化痰
2021
祛痰剂10
二陈汤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21
燥湿化痰11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阻滞气机
胸膈痞闷
脾湿
困阻脾胃,胃气上逆 呕恶
失 聚 湿 留注肌肉 肢体倦怠
健 为痰
运痰
特征 痰多色白易咯,苔白润,脉滑
体质特点 肥胖
2021
二陈汤12
方解
方解
胆南星
君 瓜蒌仁
清热化痰
清理 热气
臣
制半夏 黄芩
化止
痰咳
杏仁
化痰散结 清热降火 降利肺气以宣上
陈皮
佐
枳实
理气化痰以畅中 破气化痰以宽胸
茯苓
健脾渗湿
2021
清气化痰丸27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021
清气化痰丸28
常见的病症有咳嗽、喘促、头痛、眩晕、 胸痹、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以 及痰核、瘰疬等。
2021
祛痰剂5
3、分类
燥湿化痰 --湿痰 清热化痰 --热痰 润燥化痰 --燥痰 温化寒痰 --寒痰 化痰熄风 --风痰
2021
祛痰剂6
4、组方思路
⑴配健脾祛湿与益肾之品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 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2021
1
下篇
各论
2021
2
第十六章 祛痰剂
2021
3
1、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 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 祛痰剂。
2021
祛痰剂4
2、适应病证 各种痰病
“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 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 穷也” 《医方集解》
2021
二陈汤14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运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 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021
二陈汤15
加减变化
⑴湿痰 加苍术、厚朴
⑵热痰 加胆星、瓜蒌
⑶寒痰 加干姜、细辛
⑷风痰眩晕 加天麻、僵蚕
⑸食痰 加莱菔子、麦芽
⑹郁痰 加香附、青皮、郁金
⑺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 加海藻、昆布、牡蛎
温胆汤21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 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 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021
温胆汤22
加减变化
⑴心热烦甚 加黄连、山栀、豆豉
⑵失眠 加琥珀粉、远志
⑶惊悸 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
⑷呕吐呃逆 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
⑸眩晕 加天麻、钩藤
贝母瓜蒌散 Ⅱ类
《医学心悟》
2021
润燥化痰36
主治 燥痰咳嗽 功用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2021
贝母瓜蒌散37
方解
贝瓜天陈茯桔 花
母蒌粉皮苓梗
君 臣 佐 佐使
2021
贝母瓜蒌散38
配伍结构
瓜蒌与贝母相须为用,是为润肺清
热化痰的常用配伍组合。
2021
贝母瓜蒌散39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 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⑹癫痫抽搐 加胆星、钩藤、全蝎
2021
温胆汤23
第二节 清热化痰
2021
祛痰剂24
清气化痰丸 Ⅰ类
《医方考》
2021
清热化痰25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痰痰 阻热 气互 滞结
痰热壅肺 肺失清肃 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阻碍气机
胸膈痞闷
气逆于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急呕恶
痰热扰心
烦躁不宁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021
清气化痰丸26
加减变化
⑴痰多气急 加鱼腥草、桑白皮 ⑵痰稠胶粘难咯 减半夏量,加青黛、蛤粉 ⑶恶心呕吐明显 加竹茹 ⑷烦躁不眠 去黄芩,加黄连、山栀,酌加琥
珀粉、远志等
2021
清气化痰丸29
小陷胸汤 Ⅱ类
《伤寒论》
2021
清热化痰30
主治 痰热互结证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2021
小陷胸汤31
方解
瓜黄半 蒌连夏
2021
贝母瓜蒌散42
第四节 温化寒痰
2021
祛痰剂43
苓甘五味姜辛汤 Ⅱ类
《金匮要略》
2021
温化寒痰44
主治 寒饮咳嗽 功用 温肺化饮
2021
2021
二陈汤16
使用注意
⑴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 ⑵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2021
二陈汤17
温胆汤 Ⅰ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021
燥湿化痰18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胆为邪扰,失其宁谧
胆
郁 痰
胆胃不和,胃失和降
扰
胆怯易惊,心烦不眠 夜多异梦,惊悸不安
呕吐痰涎、呃逆
痰蒙清窍
眩晕、癫痫
2021
君臣
2021
小陷胸汤32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021
小陷胸汤33
加减变化
⑴心胸闷痛 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 ⑵咳痰黄稠难咯 减半夏量,加胆南星、杏
仁、贝母
2021
小陷胸汤34
第三节 润燥化痰
2021
祛痰剂35
温胆汤19
方 解 君 半夏
竹茹
理 和 臣 陈皮
气胃
枳实
化利 痰胆
茯苓
佐 生姜
大枣
使 甘草
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降气导滞,消痰除痞 健脾渗湿
制半夏毒性 调和脾胃
调和诸药
2021
温胆汤20
配伍结构
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是化
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常用配伍结构。
2021
2021
贝母瓜蒌散40
加减变化
⑴兼感风邪,咽痒而咳,微恶风者,可加桑叶、 杏仁、蝉蜕、牛蒡子等以宣肺散邪;
⑵燥热较甚,咽喉干涩哽痛明显者,可加麦冬、 玄参、生石膏等以清燥润肺;
⑶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南沙 参、阿胶、白及等以养阴清肺、化痰止血。
2021
贝母瓜蒌散41
使用注意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本 方所宜。
《景岳全书》
“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张介宾
2021
祛痰剂7
⑵配理气药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 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庞安常
2021
祛痰剂8
5、使用注意
⑴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 ⑵辨清标本缓急。 ⑶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烈之剂,以免引
起大量出血 。 ⑷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