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项目二:水泥性能与检测
水泥检测项目

水泥检测项目一、项目背景水泥是建造材料中常用的一种,其质量对于建造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进行水泥的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水泥样品进行多项检测指标的测试,评估水泥的质量,并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二、检测指标1. 水泥外观检测:对水泥样品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进行目视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外观缺陷。
2. 水泥化学成份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泥中的主要化学成份含量,如SiO2、Al2O3、Fe2O3、CaO等,以评估水泥的成份配比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 压缩强度测试:使用压力试验机对水泥样品进行压缩强度测试,评估水泥的抗压能力。
- 抗折强度测试:使用弯曲试验机对水泥样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评估水泥的抗折能力。
- 凝结时间测试:通过测定水泥样品的凝结时间,判断水泥的凝结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 比表面积测试:使用比表面积仪对水泥样品进行测试,评估水泥的细度。
- 比重测试:通过测定水泥样品的比重,评估水泥的密度。
三、检测方法1. 水泥外观检测:将水泥样品放置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观察,记录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外观特征。
2. 水泥化学成份检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或者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对水泥样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3.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 压缩强度测试:将水泥样品制备成规定尺寸的试样,使用压力试验机施加力量,测定试样的抗压强度。
- 抗折强度测试:将水泥样品制备成规定尺寸的试样,使用弯曲试验机施加力量,测定试样的抗折强度。
- 凝结时间测试:将水泥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记录水泥开始凝结的时间和彻底凝结的时间。
- 比表面积测试:将水泥样品放置在比表面积仪中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水泥的比表面积。
- 比重测试:将水泥样品放入比重计中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水泥的比重。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对水泥样品的外观、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水泥性能检测》实验教学大纲

《水泥性能检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英文):水泥性能检测/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ement课程类别:专业方向特色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程类型:独立实验课总学分:1.0总学时:16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水泥工艺学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水泥性能检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水泥和混凝土方向特色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水泥细度(筛析法)、水泥密度、水泥比表面积(勃氏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胶砂流动度、水泥安定性、水泥凝结时间、水泥胶砂强度等实验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水泥性能检测相关技术规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水泥物理性能检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具备应用型人才应有的素质。
三、实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应毕业要求2、4、5,具体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水泥物理性能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2。
教学目标2:学生掌握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具有分析与解决水泥性能检测过程中的问题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教学目标3: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1。
教学目标4:理解产品性能结果对生产工艺过程及工程应用的影响,评价产品生产及应用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扩宽学生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3。
四、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五、实验内容实验一水泥细度(筛析法)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负压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的原理、方法;(2)学会负压筛析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试验筛、负压筛析仪、天平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试验准备:水泥样品按GB12573进行取样,先通过0.9 mm方孔筛,再在110±5℃的烘箱中烘干1小时,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一、引言水泥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在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水泥质量的稳定和优良,需要对其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和评价。
本报告旨在对批水泥样品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方法1.取样:从供应商提供的水泥中随机取得一定数量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检测项目:对水泥样品进行常规的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项目。
3.试验设备:试验设备主要包括细度计、细度筛、试验均匀器、试验机等。
三、实验结果1.初凝时间:本次试验中,水泥样品的平均初凝时间为30分钟。
2.终凝时间:本次试验中,水泥样品的平均终凝时间为240分钟。
3.凝结时间:在本次试验中,水泥样品的平均凝结时间为270分钟。
4.抗压强度:对水泥样品进行7天和28天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抗压强度(MPa)时间(天)728样品13245样品23448样品33144四、分析和评价1.水泥样品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初凝时间通常不应超过45分钟,终凝时间不应低于10小时。
2.水泥样品的凝结时间为270分钟,表明水泥具有较快的凝结速度。
这对于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是有益的。
3.水泥样品在抗压强度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值。
根据试验结果,样品在7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五、结论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样品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水泥样品的凝结时间为270分钟,表明水泥具有较快的凝结速度。
3.水泥样品在抗压强度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值,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建议基于本次试验结果,我们对水泥供应商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保持水泥样品的物理性能稳定性,确保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进一步提高水泥的凝结速度,以满足各类工程施工的时间要求。
3.继续保持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指标,确保其质量稳定。
4.加强原料质量控制,确保水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水泥实验室检测项目

水泥实验室检测项目水泥实验室检测项目是为了确保水泥产品质量、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和检测。
本文将从水泥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水泥实验室检测项目。
一、水泥基本性质检测1.外观检测:通过观察水泥的颜色、块状度、杂质等外观特征,判断水泥的质量。
2.比表面积检测:采用比表面积仪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该数值可反映水泥的细度,细度越高,水泥的活性和强度越好。
3.比重检测:通过测量水泥的比重,了解水泥的密度和含水量,从而判断水泥的质量。
二、水泥物理性能检测1.凝结时间检测: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以确保水泥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适当的凝结时间。
2.强度检测:通过试验测定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以评估水泥的强度性能。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立方体试验和薄片试验。
3.收缩性检测:测定水泥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性,以评估水泥的干缩性能,避免工程出现开裂等问题。
三、水泥化学性能检测1.化学成分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泥中各组分的含量,包括硅酸盐、铝酸盐、铁酸盐等,以评估水泥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热稳定性检测:测定水泥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以评估水泥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3.硫酸盐侵蚀性检测:浸泡水泥试样于硫酸盐溶液中,测定试样的质量变化,以评估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四、水泥质量控制1.取样和制备试样:按照标准要求,从生产过程中取样,并制备试样,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质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制定水泥质量控制指标,对水泥的各项性能进行监督和管理。
4.数据分析与判定: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定,根据结果判断水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及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水泥实验室检测项目涵盖了水泥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这些检测项目,可以确保水泥产品的质量,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水泥检测项目

水泥检测项目引言概述: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水泥进行准确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泥检测项目的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一、化学成分检测1.1 主要成分检测:通过对水泥中主要成分如硅酸盐、铝酸盐、铁酸盐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泥的基本性质和品质。
1.2 其他成分检测:除了主要成分外,还需要检测水泥中的其他成分,如硫酸盐、氧化钙等。
这些成分的含量会对水泥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检测。
1.3 元素分析:通过对水泥中的元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水泥的来源和生产工艺,从而判断其质量和可靠性。
二、物理性能检测2.1 压缩强度测试:水泥的压缩强度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水泥样品进行压缩强度测试,可以判断水泥的强度和稳定性。
2.2 凝结时间测试:水泥的凝结时间对建筑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测量水泥的凝结时间,可以控制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2.3 密度测试:水泥的密度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
通过测量水泥的密度,可以评估其质量和稳定性。
三、外观质量检测3.1 颜色检测:水泥的颜色是其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水泥颜色的检测,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2 粒度分析:水泥的粒度分布会影响其流动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水泥颗粒大小的分析,可以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3.3 表面平整度检测:水泥的表面平整度对建筑物的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水泥表面平整度的检测,可以确保其质量和外观效果。
四、化学性能检测4.1 硫酸盐侵蚀性测试:水泥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受到硫酸盐的侵蚀。
通过对水泥样品进行硫酸盐侵蚀性测试,可以评估其抗侵蚀性能。
4.2 氯盐含量测试:水泥中的氯盐含量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通过测试水泥中的氯盐含量,可以判断其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
4.3 水泥碱度测试:水泥的碱度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防腐性产生影响。
通过测试水泥的碱度,可以评估其对混凝土的适用性和质量。
水泥性能检测

二、水泥试验的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按《水泥取样方法 》 GB12573进行。 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总量至少12kg。当散装水泥运输工具额容量超过 该厂规定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 取样规定吨数。 (1)散装水泥
同品种 同强度等级
同一水泥厂、同期 出厂、同一批出厂 编号
从3个罐中 随机抽取
一批水泥 ≯500t 等量混合
槽型管
检验试样 ≮12kg
取样器
图1 散装水泥取样管
图2 袋装水泥取样管
二、水泥试验的取样方法
(2)袋装水泥
同品种 同强度等级
同一水泥厂、同期 出厂、同一批出厂 编号
从20袋中
一批水泥 随机抽取
≯200t 等量混合
取样管
检验试样 ≮12kg
二、水泥试验的取样方法
三、试验结果评定
(4)合格性评定 每个样品应称取两个试样分别筛析,取剩余平 均值作为筛析结果。 若两次试验结果的绝对误差>0.5%(或1%),
应再做一次试验,取两次相近试验结果的算 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最终结果。
第三节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勃氏法)
1 定义与原理 (1)定义 水泥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总 表面积,以 m2/kg 来表示。 (2)原理 本方法主要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具有一定空隙率 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时,所受 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 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在一定空隙率的水 泥层中,孔隙的大小和数量是颗粒尺寸的函数,同 时也决定了通过料层的气流速度。
算P(%):
P 3.4 3 0 .1S 85
若S小于13mm,应改用调整水量法。
四、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测定
可用人工法和自动测定仪两种方法。两者有矛盾时以前者 为准。
水泥检测项目

水泥检测项目引言概述:水泥是建筑行业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水泥质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水泥检测项目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检测手段,对水泥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一、水泥外观检测1.1 观察水泥的颜色和外观:水泥的颜色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外观应该均匀细腻,没有结块或杂质。
1.2 检查水泥的湿度:通过手感和观察水泥表面的湿润程度,可以初步判断水泥的湿度是否合适。
1.3 检查水泥的密度:可以通过称量一定体积的水泥,计算其密度来判断水泥的密度是否符合标准。
二、水泥物理性能检测2.1 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以判断水泥的凝结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2.2 测定水泥的强度:通过压缩试验或拉伸试验等方法,测定水泥的强度,以确保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符合标准。
2.3 测定水泥的收缩率:通过试验方法测定水泥的收缩率,以判断水泥在硬化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过大的收缩。
三、水泥化学成分检测3.1 测定水泥的氧化物含量: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泥中氧化钙、氧化铝等氧化物的含量,以确保水泥的化学成分符合标准。
3.2 测定水泥的硅酸盐含量: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泥中硅酸盐的含量,以确保水泥的硅酸盐含量符合标准。
3.3 测定水泥的硫酸盐含量: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泥中硫酸盐的含量,以确保水泥的硫酸盐含量符合标准。
四、水泥质量控制4.1 制定水泥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行业的要求,制定水泥检测项目的具体标准和流程。
4.2 建立水泥检测实验室:建立专门的水泥检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水泥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定期对水泥进行检测:建立定期的水泥检测计划,对进货的水泥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五、水泥检测结果分析与应用5.1 分析水泥检测结果:对水泥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水泥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2049使用专业:工程造价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2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使学习者掌握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同时,它也是建筑工程造价及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起着先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合理选用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验收、保管、贮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具有进行建筑材料试验检验及其质量评定的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后续课程:《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测量》、《钢筋翻样与算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标准的设计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也为导向,根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三)课内试验(一)任务教学法该方法为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也可采取告诉学生课程任务项目内容要求应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当中。
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的细度
矿物组成相同,水泥磨得愈细, 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水化时与水的接触面大,水化速度快 ,相应地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就快,早 期强度就高。
施 工 方 法
水泥浇注过程,振捣越 密实,孔隙率越小,形成的 水泥石强度越高。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水泥细度的评定方法:比表面积法和筛析法。 筛析法是用0.08mm方孔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分试 验,用筛余百分率表示细度;比表面积法是指单位 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以 m2/kg 表示。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为其比表面积 大于300m2/kg。 细度测定:在0.08的方形的孔筛上的筛余率不得超 过10%
项目二:水泥性能与检测
讨论题:
1
水泥石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水泥石的结构 (多相多孔体系) A—未水化的水泥颗粒 B—凝胶体(C-S-H凝胶 ,水化硅酸钙凝胶); C—晶体(氢氧化钙、水化 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D—毛细孔、气孔 E —凝胶孔
影响水泥石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质量之 比。 水灰比较大,水泥的初期水化反应充分进行;但 水泥颗粒间被水隔开的距离较远,颗粒间相互 连接形成骨架结构所需的凝结时间长,水泥浆 凝结较慢。 水灰比较大,多余水分蒸发后形成孔隙较多, 造成水泥石的强度较低,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 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水泥石的强度。
m V
②视密度
材料除开口孔隙意外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 算:
m ' V
式中:
——视密度,
g/cm3 或 kg/m3; V ——材料除开口孔隙外的体积;
cm3 或 m3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工程中砂石 材料,直接 用排水法测 定此体积
除开口孔隙外的体积 :是指包括内部封闭 孔隙和实体体积的体 积。
孔隙率与空隙率的区别
比较项目 适用场合 作 用 孔隙率 个体材料内部 可判断材料性质 空隙率 堆积材料之间 可进行材料用量计算
计算公式
(3)材料与水相关的性质
①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与水接触时,材料表面能被水润湿的性质;
憎水性:与水接触时,材料表面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
湿润角
亲水性材料
砖、石、木、混凝土
'
式中: 0 —材料的堆积密度, g/cm3 或 kg/m3;
'
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
—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或 m3。 V
' 0
砂堆积密度的测定
将容量筒内材料刮 平,容量筒的容积 即为材料堆积体积
几种密度的比较
比较项目
材料状态 材料体积
实际密度
绝对密实
视密度
近似绝对 密实状态
表观密度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
吸收水分的质量比 与空气中水分平衡通 常小于吸水率
吸收水量
达到饱和
③材料的耐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 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耐水性 的指标用软化系数KR表示:
KR — 材料的软化系数; fb—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fg —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式中: ρ——密度; ρ0——材料的表观密度。 绝对密实材料, 因 ρ0 =ρ ,故密实度D =1 或 100%。 大多数土木工程材料, 因 ρ0 <ρ ,故密实度D < 1 或 D < 100%。
②材料的孔隙率
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 的百分率 。孔隙率P计算:
孔隙率与密实度的关系
P+D=1
强度及强度等级
胶砂强度:国标规定,水泥和标准砂按1:
3.0 质量比混合。 加入规定量的水(水灰比为0.50),经标 准试验方法搅拌成型。 制成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 件,在标准条件(1d温度为20±1℃,相对湿 度90%以上的空气中带模养护;1d以后拆模 ,放入20±1℃的水中养护)下养护。根据水 泥品种不同,分别测定3d、28d的抗折强度和 抗压强度,即为水泥的胶砂强度。
筛析法:水筛法所用仪器
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标准稠度:在测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 定性等性能时,为使测得的结果有准确的 可比性,应该使水泥净浆在一个规定的可 塑性程度下进行。 标准稠度用水量: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 量,以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 定性检验方法》(GB 1346—2001)规定的方 法测定。
w
=1.0 g/cm3。
影响材料吸水性的因素 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有关, 更与其孔隙特征有关。因为水分是通 过材料的开口孔隙吸入并经过连通孔 隙渗入内部的。材料内与外界连通的 细微孔隙愈多,其吸水率就愈大。
材料的吸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用含水率Wh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ms m g Wh 100 % mg
自然状态
堆积密度
堆积状态
V
m V
V
V0
V0
计算公式
应用
m m ' m ' 0 0 V0 ' V' V0
用量计算、体积计算
判断材料性质
常用各种材料的各种密度(表2.1)
(2)与疏密程度有关的性质
① 材料的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填充的程度。 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 密实度D计算:
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根据水泥的胶砂强度划分 的级别称为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的 强度等级划分为: 42.5,42.5R,52.5,52.5R,62.5, 62.5R共六个等级。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
水泥胶砂试件抗折、抗压强度测定
水化热
水泥的水化热:指在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 单位为kJ/kg。 水化热的高低与熟料矿物的相对含量有 关。铝酸三钙、硅酸三钙的水化热高,而铁铝 酸四钙、硅酸二钙的水化热较低。因此要降低 水化热,可适当减少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的含 量。水化热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有影响。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 水泥,或者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水化热的危害。
ms——材料吸湿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m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当空气中湿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时,材料的吸 湿和干燥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材料的含水 率保持不变,其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吸水率与含水率的区别
比较项目 吸水率 含水率
适用场合
表示方法
在水中吸收水分
吸收水分的质量比或 体积比
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
– 凝结硬化快,早期及后期强度均高,适用于有早强要求 的工程。 – 抗冻性好,适合水工混凝土和抗冻性要求高的工程。 – 耐腐蚀性差,因水化后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的含量较 多。 – 水化热高,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但有利于低温 季节蓄热法施工。 – 抗碳化性好。因水化后氢氧化钙含量较多,故水泥石的 碱度不易降低,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强。适用于空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 – 耐热性差。因水化后氢氧化钙含量高。不适用于承受高 温作用的混凝土工程。 – 耐磨性好,适用于高速公路、道路和地面工程。
水化时间(龄期)
水泥的凝结硬化是随时间延长而渐 进的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水 泥强度的增长可持续若干年。
环境温度和湿度
温度适当,水泥水化、凝结和硬化速 度快,反应物增长快,凝结硬化加速,水 化热较多。温度过低,则水化反应减慢, 强度增长变缓。高温养护导致水泥后期强 度增长慢,甚至下降。 水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当环 境十分干燥时,水泥中的水分蒸发,水泥 不能充分水化,硬化停止;反之水泥的水 化将得以充分进行,强度正常增长。
P小,f高,孔隙闭口,吸水性小,抗渗性、 抗冻性好。
③填充率
填充率指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中,被
其颗粒填充的程度(即自然体积占堆积体
积的百分率)。 填充率 D 计算:
④空隙率
P 空隙率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空隙体积 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空隙率 P 计算:
空隙率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 密程度。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与计算砂率的 依据。 填充率与空隙率的关系:
散粒材料堆积体积
几个体积单位比较: 密实体积:一般以V表示,材料磨细成粉,排液体法测 表观体积:一般以 V 表示,不磨,直接排液法测定 自然体积:一般以V0表示,规则,几何体积;不规则, 表面涂腊,排液法 堆积体积:一般以 V0 表示,外观总体积。
(1)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①实际密度(密实密度、密度) 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ρ——实际密度,g/cm3 或 kg/m3;m——材料的质量 ,g 或 kg;V——材料的绝对 密实体积,cm3 或 m3。
。
软化系数反映了材料饱水后强度降 低的程度,是材料吸水后性质变化的重 要特征之一。 软化系数的波动范围在0至1之间。 工程中通常将KR>0.85的材料称为耐水 性材料,可以用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 重要工程。用于一般受潮较轻或次要的 工程部位时,材料软化系数也不得小于 0.75
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从加水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 所经历的时间。 终凝时间:从加水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 所经历的时间。 水泥初凝时间不宜过早,终凝时间不宜过 迟。 国家标准GB175-1999规定:硅酸盐 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 6.5h。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 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判别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的几种简易方法
(1)合格水泥浇筑的混凝土外表坚硬刺手,而安定性 不合格水泥浇灌的混凝土给人以松软、冻后融化的感 觉; (2)安定性合格的水泥浇筑的混凝土多数呈青灰色且 有光亮,而不合格水泥浇筑的混凝土多呈白色且黯淡 无光; (3)合格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与骨料的握裹力强、粘结 牢,石子很难从构件表面剥离下来,而安定性不合格 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与骨料的握裹力差、粘结力小, 石子容易从混凝土的表面剥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