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盼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盼》优秀教学设计

《盼》优秀教学设计

《盼》是一篇关于期待和希望的优秀教案,适用于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衣的期待和喜爱。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雨衣的期待。

2.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期待吗?期待是一种怎样的感受?”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盼”,提问:“课文里作者盼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盼雨衣”。

3. 课文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提问:“作者是怎么盼雨衣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细节,如“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变化。

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期待某件事时的心理活动。

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表意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细节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6. 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期待的作文,要求细腻描绘期待的心情和过程。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态度。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详细的表达方式。

3.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2.学会并运用写作过程中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板块一回顾篇章,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出示篇章页,回顾习作要求,齐读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我”究竟“盼”的是什么?(二)梳理内容,选取事例。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内容。

思考:(1)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2.根据作业本题目总结归纳。

板块三细读语段具体分析(一)细读“得到雨衣”部分,感受作者对雨衣细致的描写。

小结:写作可以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来丰富描写。

(二)通过心理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我”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你能借助图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1.学生讨论读第3-20自然段的感受。

2.从直接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间接心理描写体会“我”急迫、无奈、憧憬、失望又惊喜的心情。

(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关于表现“我”“盼”的心情,课文还有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又生动呢?1.聚焦第5-15自然段。

2.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我”兴奋、失落、急切、不安的心情。

过渡:习作单元不仅要学习优秀例文的写作方法,更要通过模仿练笔感受写作的魅力。

3.随堂小练笔:模仿第5-15自然段围绕“悔”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对话。

语文部编版六上16《盼》第二课时 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上16《盼》第二课时  教案
B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写出“我”终于可以穿上雨衣的激动的心情。
C“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通过检查字词,回顾文章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研读文本,体会情感
(一)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交流讨论
思考:妈妈给我买的新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
(1)雨衣的样子:
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颜色)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样式)
“跑”“不住”“张望”表现了“我”对雨的喜爱之情。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通过心理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上新雨衣的渴望。
C雨后场景的描写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主要通过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突出“盼”。
(2)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A雨前场景的描写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
运用比喻,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小结:三处雨景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

第16课 《盼》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16课  《盼》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盼》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

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第1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盼》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盼》一文。

我将今天说课的主题定为:立“中心意思”为宗,品童趣之心“盼”,将从三维视角解教材、立足素养设目标、以生为本说学程、梳理归纳理板书几个环节展开对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解读。

三维视角解教材单元视角: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告诉学生写文章要讲究立意,也就是要把文章的魂找到,即文章的中心。

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内容,单元中每一项内容的安排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

而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则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安排的两篇精读课文都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但不同的是《夏天里的成长》是版块式的,前面植物与动物两个方面调换顺序也不影响表达,而《盼》一文是以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事与事之间不能调换顺序。

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文章帮助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文本视角:《盼》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作品,铁凝擅长描写女性心理,揭示人的心灵世界。

盼就是一种心理活动,本文作者紧扣“盼”这一心理,详细叙述了“盼”的经过:“我”得到了一件新雨衣后,开始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出门,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呼应本单元“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表达”的语文要素。

全文站在儿童的视角,语言细腻、生动,充满童趣,展现了小主人公蕾蕾丰富的心里和情感变化,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学情视角:部编版教材关于这一语文要素的梯度安排(如图),在五年级下册出现“中心思想”这一概念,说明在六年级学生内心,已有这样的概念。

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第2篇精读课文,通过第一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学习,学生已初步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盼》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盼》精品教案

《16 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围绕“盼”字所展开的主要内容。

2.透过细腻生动的描写感知人物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

3.理解文中“我”对于美好、无拘无束生活的渴盼和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围绕“盼”字所展开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感知人物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听。

下雨了!一个美丽的清晨,一个穿着淡绿色、透明雨衣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我们走来了。

她挥动着衣袖,像一个绿色的小精灵,踩着雨点和着清风,笑着、跳着。

2.揭题:这一节课,她将陪同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作家铁凝的《盼》,大家齐读课题《盼》。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盼下雨。

3.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者是新鲜的)——插入作者的写作背景盼下雨穿雨衣。

4.哪里可以看出雨衣的特别?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①新雨衣很特别。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里面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②我很喜欢。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5.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我开始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作者围绕“盼”字,写了哪些事?①开始盼变天;②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③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我”是怎么“盼”的呢?在这个“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分组讨论)2.阅读指导:文章可以借助什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呢?人物(心理、神态、动作、对话)、环境、其他(修辞、标点、句式等)。

3.回顾全文,尝试结合“我”的情感变化,给“我”画一个心电图。

作者在“盼”的过程,心情是复杂的,是跌宕起伏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说课稿第【1】篇〗盼(第一课时)说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会写“斗篷、酱油”等10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蕾蕾对新雨衣的喜欢和穿上新雨衣时的喜悦写出来的。

说教学重难点:1.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感受课文是如何把蕾蕾对新雨衣的喜欢和穿上新雨衣时的喜悦写出来的。

说预习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尝试给课文分段。

说教学过程:学程一名句导入明目标1.出示“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同学们,来看这句话,谁来读?这句话,是我们第五单元单元页上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立意是中心思想,这句话是说文章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2.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一篇课文,一齐读——《盼》。

质疑:你们喜欢下雨吗?课文中的主人公对下雨时怎样的态度?【设计意图:质疑引起学生的注意。

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景,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

】学程二预习反馈巩固字1.课前大家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我们来检查一下,《补充习题》翻到48页,完成第一大题,这里有6个词语,孙老师补充了四个,一并写在旁边。

2.检查预习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及补充的4个。

3.批改订正。

错误的订正一遍。

4.看仔细,记正确,我们牢牢地把这些词记住,齐读。

质疑:课文中的生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学程三整体感知初识“盼”1.课文的题目是——《盼》,那它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呢?2.请——导学单1:(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先出示第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盼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
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

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

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

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我为什么这么兴奋?(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

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