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寻古
青州古城最经典十首诗

青州古城最经典十首诗1. 《青州古城的时光》哎呀,青州古城那可是充满了韵味啊!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岁月中传唱。
“古城墙屹立岁月长,石板路承载旧时光。
”你看那城墙,不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古城的安宁吗?2. 《古城的夜》哇塞,青州古城的夜晚简直美炸了!“灯火阑珊映古街,繁华如梦夜未歇。
”这场景难道不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吗?让人流连忘返啊!3. 《青州记忆》嘿,青州古城有着独特的记忆呀!“古巷深深藏故事,岁月悠悠诉情长。
”那一条条古巷,不就是一个个装满故事的宝盒吗?4. 《古城之美》哇哦,青州古城的美真的让人惊叹!“亭台楼阁展古韵,花草树木添风情。
”这就好比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处处都透着迷人的气息。
5. 《青州寻古》哎呀呀,去青州古城寻古多有意思呀!“寻踪觅迹古意浓,历史长河在心中。
”这不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吗?6. 《古城情怀》嘿哟,青州古城能勾起人的好多情怀呢!“一砖一瓦皆含情,一街一景总关情。
”就好像每一处都有着温暖的怀抱,让人陶醉。
7. 《青州雅韵》哇,青州古城的雅韵真是独特!“诗韵墨香飘古城,文人墨客留美名。
”这不正像一场高雅的盛宴吗?8. 《古城漫步》哈哈,在青州古城漫步可太棒啦!“悠悠漫步古街中,惬意时光乐无穷。
”就跟在自己家花园散步一样自在呢!9. 《青州印象》哟呵,青州古城给人的印象太深了!“繁华热闹古街长,印象深刻永难忘。
”难道不是像一个深深的烙印刻在心里吗?10. 《古城风情》哇呀,青州古城的风情简直绝了!“古风今韵相交融,独特风情醉人心。
”这不恰似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呀!我觉得青州古城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感受。
古城寻宝策划书范文3篇

古城寻宝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古城寻宝策划书范文一、活动主题古城寻宝二、活动目的1.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2. 提升参与者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推广古城文化,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活动时间]2. 地点:[具体活动地点]四、活动对象所有对寻宝活动感兴趣的人群。
五、活动组织与宣传1. 组织: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
2. 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包括社交媒体、宣传单、海报等,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六、活动流程1. 报名: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报名,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X]人。
2. 分组:根据报名情况,将参与者分成若干个团队。
3. 培训:活动前,对各团队进行培训,介绍活动规则和古城相关知识。
4. 寻宝:各团队根据任务提示,在古城内寻找宝藏。
5. 完成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所有宝藏并完成任务的团队获胜。
6. 颁奖: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
七、活动预算1. 物资费用:包括任务提示卡、奖品等,预计费用为[X]元。
2. 宣传费用:海报制作、宣传单等,预计费用为[X]元。
3. 其他费用:如工作人员酬金、场地布置等,预计费用为[X]元。
八、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要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2. 严格按照活动规则进行,确保活动的公平公正。
3. 提醒参与者爱护古城内的文物和环境。
篇二古城寻宝策划书范文一、活动主题“穿越千年古城,探寻历史宝藏”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寻宝游戏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具体地点]四、参与人员及分组1. 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2. 分组:将参与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X]人。
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2. 寻宝规则讲解:工作人员向参与者详细讲解寻宝规则和注意事项。
苏州陆慕古街景点介绍

苏州陆慕古街景点介绍
以下是 8 条关于苏州陆慕古街景点介绍:
1. 嘿,你知道吗?苏州陆慕古街那可是个超有韵味的地儿!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香。
走在那古老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岁月的脚步声。
你看那街边的老房子,不就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吗?
2. 哇塞,陆慕古街的弄堂可有意思啦!弯弯曲曲的,就像迷宫一样,你不亲自去走一走,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在里面转了好久才找到出口呢,真是太好玩啦!
3. 陆慕古街的小吃啊,那真是一绝!从街头到街尾,各种美食让人馋得流口水。
那热气腾腾的生煎包,不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胖子,在向你招手吗?去了一定要尝尝哟!
4. 嘿,你可别小看陆慕古街的那些小店,每一家都藏着宝贝呢!有的店里摆满了精致的手工艺品,就像一个小小的艺术殿堂,难道你不想去淘宝吗?
5. 陆慕古街的晚上别有一番风味哟!昏暗的灯光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这时候走在古街上,不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啊!
6. 说真的,到了苏州不去陆慕古街,那可真是太遗憾啦!这里就像是城市中的一片净土,能让你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你还在等什么呢?
7. 陆慕古街的桥也是一大特色呢!那一座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河面上,不就像岁月的脊梁,承载着古街的历史吗?每次走过那些桥,我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8. 哎呀,苏州陆慕古街就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是热情好客的当地人,都能让你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相信你去了也一定会爱上这里的!
我的观点结论:苏州陆慕古街绝对是一个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好地方,一定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回忆。
古街古巷的唯美句子

古街古巷的唯美句子
1. 古街古巷,那是岁月留下的宝藏啊!就像一本泛黄却充满故事的相册,每一页都让人沉醉。
走在平江路古街,看着那些斑驳的墙壁,不就像在翻阅过去的时光吗?
2. 古街古巷里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好比一个神秘的宝盒,一旦打开就有惊喜不断。
你想想在屯溪老街漫步,是不是感觉随时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美好?
3. 古街古巷多有韵味啊!简直是时光机器,能带我们回到过去。
去阳朔的西街走走,不就像穿越回了古代吗?
4. 古街古巷,那是城市的灵魂栖息地呀!就像我们心灵的港湾。
在丽江古城的小巷中穿梭,难道不觉得内心特别安宁吗?
5. 古街古巷有着独特的魅力,不是吗?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让人回味无穷。
漫步在成都的宽窄巷子,不就像聆听着那动人的旋律吗?
6. 古街古巷多让人着迷啊!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怎么看都看不够。
置身于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不是感觉自己走进了画中?
7. 古街古巷,是历史的见证者啊!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走在绍兴的古街,难道不会对岁月的痕迹感慨万千吗?
8. 古街古巷总是那么吸引人,它们就像磁石一样!去凤凰古城的古巷逛逛,是不是感觉自己被深深吸引住了?
9. 古街古巷,是生活的诗篇啊!如同一个温暖的怀抱。
在黄山脚下的古村落里游荡,不就像被生活温柔以待吗?
10. 古街古巷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它们简直是活着的历史!踏入南京的老门东,是不是能感受到那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我的观点结论:古街古巷是无比珍贵的存在,它们承载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珍惜。
【高三作文】古镇寻风 高三作文700字

【高三作文】古镇寻风高三作文700字古镇寻风古镇,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走进古镇,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瞬间来到了古代的繁华时刻。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独特的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我曾经有幸来到了一个古镇,古老的石街,沿着两旁的古建筑展开,古镇里幽幽的街道弯弯曲曲,仿佛是在引导人们前进的方向。
石板铺就的路面,凸凹不平,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古镇上还独特保留着那时的传统建筑,斑驳的墙壁,泥土中的油彩,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走进古镇,印入眼帘的是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筑。
红墙黄瓦,门楣上精细的雕刻,门前悬挂着金銮船,门左右树立着两根石柱。
这么有特色的建筑,让人一时间觉得百看不厌。
古镇的小桥流水更是美丽。
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河,河上的石桥,清澈见底的河水,漂亮的船只,都让人喜爱不已。
它们组成了古镇美景,也是它们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古镇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
古镇上各种博物馆和文化街区的存在可以追溯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它们用古老的史书和文物,向人们展示着那段繁华时代的点点滴滴,也提醒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除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古镇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在古镇的广场上,经常有一些古镇特色的表演,比如民间舞蹈、传统的戏曲、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游客,也让住在古镇的当地居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游客和居民,还有一些艺术家选择在古镇中创作。
他们来到这里,寻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古镇的独特韵味、宁静的环境,都让他们着迷。
于是,在古镇的角落里,艺术家们挥洒着笔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走进古镇,我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纵然岁月如梭,古镇依然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面貌。
古镇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保护古建筑、传统文化,将这份独特的魅力传承下去。
看古城遗址文案

看古城遗址文案
1、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城,江西赣州,千年宋城。
2、走进古城,读懂古城,保护古城。
3、古城夜空茶酒香,游人如织赛马帮。
小桥流水垂柳倒。
今日已非古时廊。
4、途中经过无数小店,里面的东西,廉价精致,爱不释手。
早已没有如此的冲动,想要购下着许多的东西,哪怕带回去亦是无用,但现在拈在手上,就无论如何都不想放下了。
5、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
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增。
6、这就是我们的小美好,我们相约一起游古城,享受着彼此带来的温馨和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着这人世间的温馨。
7、我喜欢看古镇,喜欢了解一些古镇曾经的过往,喜欢它的民风民俗,更喜欢它独特的风味、美食。
少一份喧嚣,多一份宁静,还古镇自身本就拥有的内涵,让游客在此有一种穿越,或者多一份感受,而不是来来往往的折返和浮躁。
【榆次的年轮】找寻湮没的记忆

【榆次的年轮】找寻湮没的记忆本人历史系学生一枚,对古建筑有浓厚兴趣。
从去年开始关注家乡山西榆次的本土历史及古迹。
从此每个寒假暑假都会抽出大量时间寻访榆次古迹。
目标是三四年内把力所能及的榆次古迹全都找一遍,整理出一部尽量学术一点的《魏榆古迹调查录》,工作繁重,鸭梨山大。
前几天心血来潮,把已经探寻过的部分古迹的照片简单地加工了一下,搞了个略带文艺范儿的相册——《榆次的年轮》,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珍惜、保护身边的历史和文物。
聂店古戏台,聂店巨贾王家所建,精美大气,实为榆次境内戏台之精品。
创建据村民的说法,有明末说和清中期说。
我个人认为肯定是清代乾嘉时期的。
复杂精美的角科斗拱。
耍头有龙头状、象头状、云纹。
庞涓墓。
共有三个高大的封土堆。
封土上都是细腻的沙土,和周边的土质明显不同。
结合马陵之战发生的地点,个人觉得真是庞涓墓的可能性不大,榆次太谷交界一带有个马岭关,后代讹称马陵关,所以晋中一带有很多传说是庞涓的遗迹。
结合其位置,个人觉得更有可能是赵国贵族的墓葬。
大同桥上的碉堡。
这个榆次人都太熟悉了。
据父亲说是日军留下来的。
泰山庙街。
庙早已不存,现存的古民居还有四五处吧。
这处三合院是比较精美的。
顺便提一句,抗战时期日寇曾在泰山庙街进行过屠杀,活埋了好像有一百多人(具体数字忘了。
)使赵三李碑。
其实现在已经是“二李碑”了,有一块毁于1972年。
是唐中期的父子三员武将,在平定安史之乱和之后的藩镇叛乱中都立了大功,全都官至节度使,加封了太尉、太保等称号。
使赵、使张的这个“使”字从和而来?按县志记载此地曾名“使相乡”,“使相”又从何而来?恐怕和这三人都官至节度使、宰相有关。
东长凝关帝庙。
上次去的时候看庙的人不在,没能进去,所以具体的历史不了解。
放假了再跑一趟。
精美的照壁。
可惜许多精美的神仙头像等在文革时被红卫兵凿掉了这是他家的大门,斗拱很有气势张彪祠堂。
张氏乃榆次西左付人。
关于张彪的历史,百度里都可以搜到,简答讲一下,是清末民国一位政坛牛人,从张之洞手下起家,武昌起义时他是清军的首领——湖北提督。
如何规划建设古风古街

如何规划建设古风古街1. 引言古风古街是一种能够追溯到历史文化的街区,给人们带来浓厚的历史氛围。
规划和建设古风古街需要全面考虑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给游客提供一个独特而又美好的体验。
2.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规划和建设古风古街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调查研究对于规划的古风古街,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该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现有建筑等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建设方向。
2.2 规划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确定古风古街的规划目标,如保护历史文化、提供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等。
2.3 预算和资源准备为了顺利进行规划和建设,需要合理预算和准备好相应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物资等。
3. 规划设计在进行古风古街的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街区布局根据古风古街的特点,可以采用传统的街坊布局,同时注重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结合,创造与城市环境和谐融合的古风古街。
3.2 建筑风格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确定合适的建筑风格,恢复或保留当地的传统建筑风貌,以增强古风古街的历史文化氛围。
3.3 商业布局合理规划商业建筑的位置和数量,创造一个集文化、艺术、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等于一体的古风古街。
3.4 设施设置保证古风古街的交通畅通、环境整洁、文化艺术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
4. 建设过程在建设古风古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历史文化保护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尽量避免破坏历史文脉。
4.2 合理施工安排为了保证古风古街的正常运营,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
5. 古风古街的运营管理古风古街建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良好的运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合适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古风古街的秩序和安全。
5.2 导游和讲解员培训为了给游客提供专业和丰富的文化导览,需要对导游和讲解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城寻古
旧城
自南唐(937---958)怀仁县移治大金山下(今赣马镇城里村),宋、金、元、明、清、民国均为赣榆(怀仁)县城。
北宋元祜五年(1099),城内建重光寺,占地面积十余亩。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平章王信始筑土城墙,县衙在城中正北面。
元末,县衙毁于战乱,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郎廷珪在旧址重建。
明万历十七年(1589),知县樊兆程将县城土墙成改成砖墙。
城成随圆形,周长671丈,池宽两丈;东建“海晏楼”,南有巡薰门,西有瞻圣门,北有拱辰门,门上都建有谯楼。
清顺治二年(1645)整修县衙。
康熙七年(1668)地震时,城墙、县衙被震倒。
康熙九年,知县俞廷瑞重建城墙、县衙;康熙十一年,增建县衙大堂五间。
乾隆五十九年(1794),知县王城建二堂5间。
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县徐树锷在县城东北角建文峰塔。
塔为砖结构,八角四层、高14.2米,底边各长2.1米,民国元年(1912)再一次整修县衙。
民国32年,八路军滨海军区六团、二十三团攻克县城,将城墙拆除。
抗日战争期间,县衙、孔庙、重光寺、观音庵、文昌阁等23座建筑被日伪军毁坏,唯文峰塔尚存。
古迹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1.后大堂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赣马镇城里村北,遗址上曾有古城墙压过,现为一高出地面约4米,面积约600万平方米的大土堆。
遗物上层有汉代绳纹板瓦、简瓦、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中层有西周时期夹砂绳纹陶片、鬲足等;底层有夹砂陶鬼脸式鼎足、扁鼎足、盆式鼎足、鬶片、泥质黑陶竹节形豆柄、平底杯、罐把手、红陶片等。
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赣马刘庄周代文化遗址
位于赣马镇刘庄村西,现为一突出地表约30厘米的耕地,曾出土周代绳纹鬲足、罐片等。
二、古建筑古井古树
1.文峰塔
位于赣马镇城里村东北角,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县徐树锷建。
砖木结构,八角四层、阁楼式,高14.2米,各层为琉璃瓦檐,下挂铜铃,门窗为砖发券成洞,无棂。
底层塔门上方镶一块长2市尺,宽1市尺的塔铭:“光绪辛丑年冬。
东方青龙,卓此文峰。
镇海龙耸,白虎降伏。
人民和服,奕世赖福。
宦赐显爵,利名高擢,年盛大乐。
据城临渊,亘古魏然,我铭永传。
长沙徐树锷撰。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保护性维修。
在塔基周围石彻三层八角阶梯式护座,最下层护座每边长9米,占地面积为413平方米。
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紫阳桥观
“紫阳桥”原为清代有名的“赣榆十二景”之一。
该桥座落在赣榆旧县城(现为赣马镇城里村)城西200多米处的玉带河上;大约建于明朝初年,桥身全系石头结构,与另一座大石桥“仁洛桥”遥遥相对,在“紫阳桥”的西北角有一“玄武庙”,早年香火甚,盛傍晚时分,夕阳余辉尚未散尽,游人香客登上县城西城楼|“瞻圣门”上往西望去,但见“紫阳桥”与“玄武庙”的倒影双双映在清粼粼的河水之中;河提两岸垂柳披着霞光与桥、庙相映成趣。
“紫阳桥”在赣榆历史上还有纪念意义,那是太平天国后期埝军鲁王任化邦曾率部转战至赣榆,他在“紫阳桥”头与清军激战中,被叛徒番三暗伤,后牺牲在赣榆的沙河镇。
现“紫阳桥”早已被钢筋水泥的新桥所取代,成为贯通苏鲁“青十公路”的一座公路桥。
3.古井
金蟹泉:位于赣马镇驻地。
传说泉中有一金色的螃蟹,故称“金蟹泉”。
清康熙四年(1709),知县李俊有把泉子改为水井,水仍甘甜,百姓受益不少,群众呼之为“李公泉”,并勒石作记。
年久干涸。
民国8年(1919),县知事王佐良进行整修,复名“金蟹泉”,并勒“金蟹泉碑”于井侧,碑由王佐良撰写文,进士王思衍书丹。
城里城隍庙会
城里曾是南唐、宋、金、元、明、清、民国7代赣榆县城。
城隍庙每年正月十五逢会,会期3天。
届时,神像前点燃大红烛,殿内外挂满各种式样的彩灯,庙门对面戏楼上照例唱3天大戏,远近百姓有求神的、观灯的、听戏的,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小商小贩则利用逢会的
时机,卖吃的、玩的、做些小生意。
后来逐渐出现卖家具、农具、药材、杂品和猪、牛、骡、马。
庙会也由此演变成以物资交流为主的骡马大会,今会址迁至马厂村。
赣榆城隍庙大戏楼
座落在赣榆旧县城赣马镇。
城隍庙以三进殿堂为主体,东西两跨院配有白衣庵、龙王庙,是一组规模宠大的建筑群。
庙群始建于元代,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在山门内广场上增建了一座双叠顶殿阁式戏楼。
戏楼座北朝南,高13米,宽18为,飞檐斗拱,兽吻警铃;台口四根红抱柱,上挂一幅蓝底金字楹联:莲花镜里集万卷,大千天地一高台。
横额是:醒世文章。
相传,楹联出自当地一位高僧手笔。
整个舞台90平方米,后台12间屋。
纵深3米,可供演员扮戏和住宿,戏楼前露天广场可容纳千余人,如遇有达官贵人来看戏,临时搭起罩棚特厅,百姓们不得靠近。
戏楼初建时期,常邀微班演出。
重光寺草台
位于赣榆县旧县城赣马镇,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寺院三重殿堂,附有东西配殿,僧房、客房,占地百亩以上。
当年僧众有90余名,香火十分旺盛。
寺院内筑有一座15米宽,长2米多高的青石露天舞台。
每逢佛教节日,在台上用竹棒芦席搭起天棚,一溜边沿披缀黄布,台子两侧插列幡旗,正中炉鼎,香烟缭绕。
大主持身披袈裟率众僧朝拜祖师,超度圣灵。
礼成,即由应邀的戏班开锣唱戏。
这种演出严格忌禁“奸、盗、邢、淫”的内容。
奸者谋君篡位;盗者绿林作案;邪者鬼怪兴妖;淫者谈情说爱。
尤其禁演对佛门无光的戏,诸如《僧尼下山》、《能仁寺》、《翠屏山》、《尼姑思凡》、《目莲出嫁》、《大士显圣》、《八仙庆寿》等,不售门票,开销由会首支付。
露天大院可容纳万人看戏,但不准携带椅凳或木棒砖石杂物,佛门善地,须保持素静。
待佛事毕,舞台上下班草棚即行拆除,下次用时再塔,搭得虽然考究,因为是芦棚草盖,又属临时性质,所以群众管这种戏台中做草台。
孔庙戏台
孔庙建在赣榆县赣马镇,建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
庙内两进殿堂,配有耳房廊房,总面积30亩。
民国十五年(1926)旧政府教育署设在此庙。
同城里的票友社40余人联合组成京剧社。
在大成殿内砖砌戏台,戏台纵深4米,宽长20米,戏台两侧各有配房,以作演员化妆和休息之用。
戏台深处是大殿山墙,没有后台,山墙前面挂上幕幛,以遮演员上下场,外接演员常把名字用色纸剪贴在幕幛上,类似大戏班的“守旧”。
台下前场设有长木凳,可坐600人,值祭祀活动时县城学界用此集合,日常作演出戏院。
该京剧社为半专业,为会议和节庆活动义务演出。
也邀请外地艺人塔班售票营业,票价四个铜板。
应邀艺人有文武花旦张荣凤,老生张荣生、武生王月樵等。
上演剧目有《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古城训弟》、《花田八错》等。
民国地二十年(1931),当局认为孔庙乃圣贤之地,不宜作娱乐场所。
决定,大成殿专供会议,京剧社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