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妈妈的爱》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2024年《妈妈的爱》标准教案

2024年《妈妈的爱》标准教案

2024年《妈妈的爱》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妈妈的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习生字词,掌握语言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体会母爱,并将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母爱。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学习,关注课文细节。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自主完成生字词卡片,巩固记忆。

(3)教师挑选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互相批改,讨论答案。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主题:妈妈的爱板书内容:1. 课文大意:妈妈对孩子的爱2. 生字词:关爱、担心、付出、回报3. 母爱特点:伟大、无私、细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妈妈对你的爱。

(2)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母爱细节,写一篇日记。

2. 答案:(1)妈妈对我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关心我的学习、照顾我的生活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妈妈的爱》教案优秀5篇

《妈妈的爱》教案优秀5篇

《妈妈的爱》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妈妈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 学习生字词:暖、湿、猛、衰、疲、忍。

3. 学习句子:妈妈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词语描述妈妈的爱,培养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 教学难点:学会用词语描述妈妈的爱,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母爱,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3. 课堂讲解:a. 解析生字词:暖、湿、猛、衰、疲、忍。

b. 讲解句子:妈妈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述妈妈的爱,并分享成果。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词语描述妈妈的爱,举例说明。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用词语描述妈妈的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妈妈的爱》2. 生字词:暖、湿、猛、衰、疲、忍。

3. 重点句子:妈妈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妈妈的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拓展练习:收集关于妈妈的爱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妈妈的爱。

但在课堂讲解部分,应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课后,鼓励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同时,开展“我心中的妈妈”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妈妈的爱。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诗歌欣赏》第二章《亲情的诗》,详细内容为《妈妈的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诗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感受诗歌中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培养感恩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照片、诗歌挂图、诗歌音频。

学具:彩笔、画纸、信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谈论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音频,让幼儿跟随音频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妈妈的爱。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妈妈,并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歌《妈妈的爱》2. 诗歌内容:妈妈的爱,如阳光照耀;妈妈的爱,如清泉涌流;妈妈的爱,温暖我们的心房;妈妈的爱,陪伴我们成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妈妈写一封信,表达对妈妈的爱。

2. 答案示例: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感谢您对我无私的爱,我会好好听话,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您的骄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的爱,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小事,如帮忙做家务、给妈妈按摩等,将感恩之情付诸实践。

同时,教师可向家长推荐其他亲情主题的诗歌,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感受亲情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感受诗歌中妈妈的爱。

2. 例题讲解:通过提问、讲解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妈妈的爱。

3. 随堂练习: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妈妈,并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

《妈妈的爱》教案(精选15篇)

《妈妈的爱》教案(精选15篇)

《妈妈的爱》教案(精选15篇)《妈妈的爱》教案篇1活动目标:1.针对冬天和夏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沟通,提高语言表达的规律性。

活动预备: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老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伴侣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老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冬天和夏天的特点(1)你认为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你认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3.引入论题,分组争论老师提出问题:你喜爱冬天还是喜爱夏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沟通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章,绽开辩论辩论规章:(1)两组幼儿轮番发言。

(2)一次理由充分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对,理由充分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老师留意准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5.老师简洁小结辩论状况最终观赏散文《夏天》、《小雪花》。

《妈妈的爱》教案篇2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小伴侣们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怀和照看,尤其是妈妈的关爱,那妈妈是怎样关怀和照看你的呢?你能说一说吗?2.揭题:是呀,听了刚才小伴侣讲了妈妈对你们的爱,老师都很感动。

有一个小伴侣把对妈妈对他的爱写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妈妈的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布置自读课文,提示方法:自己独立或与同桌合作完成识字,练习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相互认读,检查自学状况。

3、出示词语:衣裳、遮住、滚烫、暖瓶、说谎、批判、责怪、教导、清早、滴落、额头、湿透、4、同学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老师相机正音。

《妈妈的爱》教案(通用12篇)

《妈妈的爱》教案(通用12篇)

《妈妈的爱》教案(通用12篇)《妈妈的爱》篇1活动目标: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活动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1. 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附:大馒头,哪里来?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重点)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

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师:这整首古诗的意思是: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

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

(难点)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语言》单元中的诗歌《妈妈的爱》。

该诗歌通过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诵:全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词汇学习:学习诗歌中出现的新词汇,如“温暖”、“怀抱”等。

3. 情感体验:通过诗歌,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温馨。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2. 教学重点:朗诵诗歌,学习新词汇,体会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诗歌录音、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谈论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幼儿的情感。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妈妈有多爱你们吗?谁能来说一说?2. 新课内容展示:a. 播放诗歌录音,让幼儿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b.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诗歌,讲解新词汇。

c. 通过挂图,让幼儿观察、讨论诗歌内容。

3. 实践活动:a. 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妈妈的爱。

b. 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选取诗歌中的一个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b. 幼儿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回家后向妈妈表达爱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妈妈的爱》2. 新词汇:温暖、怀抱等3. 主要内容:母爱的伟大和温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向妈妈表达爱意,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或画下来。

答案:示例:“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2. 拓展作业:回家后,给妈妈讲一讲今天学到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妈妈的爱》,让幼儿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母爱的理解程度,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

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教案《妈妈的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语言》单元,诗歌《妈妈的爱》。

内容详细描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私关爱,通过优美的诗句,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感受诗歌中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诗歌挂图、录音机。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首关于妈妈的儿歌,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妈妈形象。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趣事,营造温馨的氛围。

2. 诗歌欣赏(10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挂图,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

(2)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幼儿感受妈妈的爱。

(3)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关于妈妈的例题,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表达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妈妈。

(2)幼儿根据所画作品,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1)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诗歌。

(2)全体幼儿一起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妈妈的爱》2. 诗歌内容:妈妈的爱,像阳光,温暖我的心房;妈妈的爱,像雨露,滋润我成长;妈妈的爱,像微风,吹走我的忧伤;妈妈的爱,像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3. 创作提示:用诗歌表达对妈妈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妈妈的爱”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示例:妈妈的爱,像彩虹,美丽又绚烂;妈妈的爱,像蜜糖,甜蜜又可口;妈妈的爱,像阳光,温暖又璀璨;妈妈的爱,像港湾,给我无尽的守护。

大班诗歌欣赏妈妈的爱教案

大班诗歌欣赏妈妈的爱教案

大班诗歌欣赏妈妈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诗歌欣赏课程,教材为《妈妈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内容:通过描绘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表达孩子对妈妈的爱与感激。

2. 诗歌结构:共四节,每节四句,以韵律优美、朗朗上口为特点。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 知识目标:学会诗歌《妈妈的爱》,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3.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学会诗歌《妈妈的爱》,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录音机、诗歌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妈妈关爱孩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妈妈的爱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播放诗歌《妈妈的爱》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讲解每节的诗意。

(2)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仿写一首以“妈妈的爱”为主题的诗歌。

(2)分组进行诗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爱》2. 内容:(1)诗歌结构:共四节,每节四句。

(2)诗歌主题:母爱的伟大。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妈妈的爱”为主题,写一首诗歌。

2. 答案示例:妈妈的爱,如阳光照耀,我在成长,她却在变老。

每个日夜,她为我操劳,我要感恩,回报她的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歌《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蓝天。

我是一只小鸟,怎么飞也飞不出去。

妈妈的爱,是草原。

我是一只小羊,怎么跑也跑不出去。

妈妈的爱,是海洋。

我是一条小鱼,怎么游也游不出去。

妈妈的爱,是沙漠。

我是一只骆驼,怎么走也走不出去。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前提: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1”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列式是:20×1/3
(2)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用单位“1”的量×分率×另一个分率=具体量
例如:有100个乒乓球,羽毛球是乒乓球的3/5,篮球是羽毛球的5/6,篮球有多少个?
列式是:100×3/5×5/6
(3)“比多比少的问题”
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列式是:50×(1-1/2)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列式是:30×(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