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教学
儿童诗歌的教育意义与方法

儿童诗歌的教育意义与方法儿童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通过儿童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孩子们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诗歌的教育意义以及适用于儿童诗歌教学的方法。
一、儿童诗歌的教育意义1.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儿童诗歌中的韵律、押韵和节奏特点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朗读和默读儿童诗歌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音韵律感和语言节奏感。
同时,儿童诗歌中常使用明快、活泼的词汇和句式,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展词汇量,提升词汇运用能力。
2.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诗歌的独特文学形式和内容多样性,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常常需要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诗歌创作的实践,孩子们可以通过构思和表达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3. 培养审美情趣儿童诗歌中注重音韵和意境的表达,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能让孩子们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阅读和欣赏儿童诗歌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培养对美的独特感受,增强对艺术的热爱。
二、儿童诗歌教学的方法1. 持续朗读和阅读儿童诗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持续的朗读和阅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读,同时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
在朗读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语音语调的讲解,鼓励孩子们模仿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儿童诗歌创作儿童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孩子们进行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们一些主题和启发,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孩子们完善创作。
3. 欣赏和分析优秀诗歌在儿童诗歌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歌作品。
学前班优美的诗歌教案

学前班优美的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前班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3.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2.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幼儿对诗歌产生兴趣;2.如何让幼儿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3.如何让幼儿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1.准备优美的诗歌教材;2.准备相关的诗歌图片、道具等教具;3.准备录音设备,录制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4.准备相关的诗歌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在诗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优美的诗歌音频、展示诗歌图片等方式,创设一个浪漫、优美的情境,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诗歌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也可以让幼儿观看诗歌图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诗歌朗诵,激发想象。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优美的诗歌,用优美的声音朗诵给幼儿听。
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情感的表达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诗歌的意境中徜徉,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诗歌赏析,培养审美情感。
在朗诵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赏析诗歌,让幼儿通过观看诗歌图片、听取教师的解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4.诗歌创作,培养创造力。
在赏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诗歌的手工制作,制作诗歌的画册、手抄报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诗歌表演,展示成果。
在诗歌创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诗歌表演,让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

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在儿童教育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和想象力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教授儿童诗歌。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儿童诗歌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诗歌欣赏能力。
1. 聆听与朗读儿童在语言发展的初期,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向儿童介绍诗歌。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有趣的儿童诗歌,并用生动的语调和感情进行朗读。
通过聆听和模仿,儿童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音韵意识。
2. 创设情境为了引发儿童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教师可以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教授有关动物的诗歌时,教师可以带领儿童一起观察真实的动物或播放相关的动物视频,以帮助儿童了解诗歌中描述的动物特点和行为。
3. 游戏化教学将儿童诗歌教学融入游戏中可以增加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儿童诗歌朗读比赛或制作诗歌拼图游戏。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诗歌。
4. 创作与表演鼓励儿童参与诗歌的创作和演出是培养他们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短诗。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表演,让他们通过朗诵、动作和声音来诠释诗歌的意境。
5. 跨学科融合将儿童诗歌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加深儿童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内容,选择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授有关植物的诗歌时,可以带儿童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象。
6.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儿童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音频或视频等工具,配合诗歌朗读和图像呈现,增强儿童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感受其中的美。
7.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增强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衔接。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诗歌教学活动,如家长朗读会或家庭剧场,与孩子一起欣赏和推崇诗歌。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艺术,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音韵意识和节奏感,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让幼儿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幼儿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幼儿的诗歌作品,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2. 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优秀的诗歌朗读范例。
3. 制作诗歌朗读教具,如图片、道具等,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读范例,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选择诗歌作品,进行解读教师可以选择一首适合幼儿的诗歌作品,如《小兔子乖乖》。
通过图片、道具等教具,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教学朗读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幼儿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如语音语调的处理、节奏的把握等。
可以让幼儿跟读教师的朗读,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
4. 分组朗读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小组朗读。
可以给幼儿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5. 个别指导教师可以给予个别幼儿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的效果。
6. 总结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了朗读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幼儿朗读时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儿童诗教学计划(共6篇)

儿童诗教学计划(共6篇)只有让儿童去感受、把握散文诗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才能真正懂得要表现的全部。
例如,《秋天》: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涂掉…….诗人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作品生动活泼,布满盎然的儿童情趣。
在散文诗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好玩,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精确投入作好预备。
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是真实充分的,是老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或任凭曲解。
老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真实充分的投入,是关怀儿童有效地接受散文诗的一种重要方法。
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老师直接的“告知”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假如没有老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儿童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四、美育价值要重点突出儿童散文诗以漂亮抒情为主要特征,素有“美文”之称。
时常接受应用比方、拟人、象征等手法,用精致的词语、动态的描述,呈现一幅幅富有颜色、音响和活动感的画面,使欣赏者感受到生命的运动魅力。
所谓美育价值重点突出,一是要精确理解散文诗教学的美育价值所在,把握其精髓,并接受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明确儿童对儿童散文诗的学习是以欣赏为主,而非老师的讲解。
即使是儿童对散文诗的缔造(朗诵、仿编)活动,也应建立在儿童对散文诗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
缔造应是儿童情感积累结果的外溢,而不是依理性分析来进行推理。
所以,老师应为儿童完整地欣赏散文诗缔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有充分的欣赏时间、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尽可能地让儿童身临其境,接受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
惟有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好散文诗的教学活动,让儿童散文诗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第3篇:儿童诗教学三部曲儿童诗教学三部曲儿童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她以儿童为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写作儿童诗歌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写作儿童诗歌二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写作儿童诗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兴趣和爱好;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4.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内容:1. 学习儿童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分析儿童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3. 创作简单的儿童诗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儿童诗歌1. 导入:播放一首儿童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儿童诗歌的特点:字数少、语言简单、表达丰富、美好的韵律和节奏等。
3. 欣赏儿童诗歌:教师朗读几首优秀的儿童诗歌,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4.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们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歌向大家分享,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第二课时:欣赏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儿童诗歌的特点。
2. 分析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教师播放或朗读不同题材的儿童诗歌(如自然、动物、节日等),分析其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探究:学生们分组讨论,选择一首儿童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然后与其他组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小结:总结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对比它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第三课时:创作儿童诗歌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想儿童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共同创作: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创作一首儿童诗歌,可以选取学生们熟悉的话题或经历,让他们参与其中并提供自己的创意。
3. 独立创作:学生们进行个人创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一个题材,创作一首儿童诗歌。
4. 朗读和分享: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让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反馈。
第四课时:学习儿童诗歌的表演和朗诵1. 导入: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复习儿童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2. 学习儿童诗歌的表演和朗诵技巧:教授儿童诗歌的表演技巧,如语调、节奏、手势、表情等。
并进行一些朗诵练习,让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韵律和美感。
儿童诗歌教案

儿童诗歌教案教案目标:1. 引导儿童了解什么是诗歌,并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儿童的诗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创作出简单的儿童诗歌。
3. 提升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几首儿童诗歌的范例,如《小青蛙》、《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2. 翻译一些儿童诗歌,以方便教学解释和理解。
3.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用于诗歌分析、理解和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儿童观察一些关于儿童诗歌的图片,让他们尝试描述图片内容和表达感受。
2. 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儿童总结出诗歌的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情感表达等。
【理解诗歌】1. 展示一首儿童诗歌的图片,引导儿童观察图片,同时读出这首诗歌。
2. 与儿童共同分析这首诗歌,例如,诗歌中作者想传达的情感是什么?诗歌中用到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描写?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样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等等。
3. 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可以画画、写字、说话等方式呈现。
【创作诗歌】1. 引导儿童观察准备好的范例诗歌,分析其结构、韵律和意象表达。
2. 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思路,如以动物、自然、家庭、朋友等为主题,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歌。
3. 分组让儿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引导儿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督促儿童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欣赏诗歌。
3. 收集儿童的作品,制作成诗集或展示板,以激励和鼓励儿童更多地参与诗歌创作和阅读。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4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
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二一。
教学内容:1、主题:难忘的童年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二。
学习目标:(一)*《儿童诗两首》: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一)*《儿童诗两首》:1、学习:丫:yā 像个www.小树杈。
丫头2、词语理解: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歌教学.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本文由胡容2588973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什么是儿童诗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诗的特征(一)饱满的儿童情感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
儿童诗也不例外。
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
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
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
“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三)新颖巧妙的构思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
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
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
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
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
”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
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
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
”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
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
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
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
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
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
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
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
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儿童诗的分类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
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
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
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
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抒情诗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
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
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
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二)叙事诗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
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
“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
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三)童话诗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
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
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
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
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
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
(张秋生语)”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四)寓言诗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
17 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 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五)讽刺诗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
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
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
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
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
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六)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
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