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案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学写儿童诗|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学写儿童诗|语文S版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杨舒一、激趣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熟悉、非常好听的儿童歌曲。

请欣赏:(课件播放儿童歌曲《数星星》。

)2、师:你知道吗?这其实就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儿童诗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

今天,老师想变成一个魔术师,把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变成一个小诗人,你们愿意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

(板书课题:学写儿童诗)二、读诗体验,交流感受(一)感受想象1、想象魔法训练营(1)出示图形О,想象它像什么。

(2)生想象回答。

(3)师:有一个孩子,他用线条画了一个“○”,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出示诗歌)《蛋》这个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滚呀滚……“啪嗒”。

(4)师: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回答)(5)师:从蛋里跑出的是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更让我惊喜!2、赏读《爸爸的鼾声》(1)出示诗歌《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2)师: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同学们,请齐读第二句,说说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哪些事物?这样写美吗?(3)讨论:你觉得儿童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板书:充满想象)(4)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这首儿童诗。

师小结:在儿童诗中,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在儿童诗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话……(二)感受童趣1、儿童诗就是这样简单有趣,老师这里还有一首金波爷爷的儿童诗,课件出示儿童诗《树叶小耳朵》(节选)并范读:有一天,小鸟又在唱歌,它们忽然发现,树枝上突然钻出了许多嫩芽芽。

不久,嫩芽芽张开了,变成了小树叶。

每一片,就像绿色的小耳朵。

2、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说说它有趣在哪儿?(金波爷爷的想象多有趣呀!居然把小树叶想象成了小耳朵!你一定想知道这些小耳朵会听见什么奇异的声音吧?)3、儿童诗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是非常有趣的,而且形式上也是新颖多变的呢!(出示几首图象诗)4、读《瞌睡虫》,并让1-2位学生上来表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海边的早晨》和《秋夜的风筝》两首儿童诗;2. 掌握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幻灯片;2. 《海边的早晨》和《秋夜的风筝》两首儿童诗的课文;3. 黑板、粉笔;4. 音乐播放器和相应的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展示海边的早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发表对海边的早晨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将《海边的早晨》课文呈现在课件或幻灯片上,逐句朗读,同时展示关键词和句子;基本的理解;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4. 分组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理解和体验课文;5. 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演出的效果,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等表演细节。

Step 3:独立思考(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自己参观过的海边或类似的自然场景;2. 让学生试着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海边的所见所闻;3. 鼓励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Step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邀请学生逐个展示和朗读自己的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2.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其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3. 老师总结课文和学生作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儿童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思考。

Step 5:背诵《秋夜的风筝》(10分钟)1. 将《秋夜的风筝》课文呈现在课件或幻灯片上,逐句朗读,同时展示关键词和句子;基本的理解;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4. 使用音乐播放器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营造出秋夜的氛围;5. 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秋夜的风筝》,增强感受和表达的力度。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教案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教案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教案《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教案1教材分析:《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是一首具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通过描写小雪花的飘飞,通过对雪花从西飘到东的无限遐想,道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充满诗意的奇妙画面、秀丽图景、奇妙心灵。

教学设想: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灵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

”为了激发孩子们通过朗读,进而学习仿写儿童诗的兴趣和热情设计了这一课例。

2、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上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培育孩子们大胆、大方、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儿童诗特殊重要。

此外,通过学习诵读有助于加深孩子对儿童诗歌的理解、感悟。

还可以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宠爱,感受、领悟诗情与诗意。

本课的前半节课设计用于指导学生能有感情、有表情地诵读《假如我是一片雪花》这首诗。

3、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

在孩子们的启蒙阶段,咿呀学诗之初,仿写就像一盏导航灯,指引着孩子们由不会写、怕写到感兴趣写、会写,进而爱写。

后半节课设计用于在学习、诵读《假如我是一片雪花》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仿写儿童诗,到达激发学生学写儿童诗的兴趣和热情和初步学习仿写儿童诗。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指导学生能有感情、有表情地诵读《假如我是一片雪花》这首诗。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仿写儿童诗。

情感目标:在学习、诵读《假如我是一片雪花》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写儿童诗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1、指导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感悟诗歌声韵和谐、琅琅上口的特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歌的热情。

2、拓展学生思维,从“雪花”延长到别的景物。

小小诗人小学一年级诗歌教案

小小诗人小学一年级诗歌教案

小小诗人小学一年级诗歌教案一、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学生能够欣赏简单的儿童诗歌并加以朗读。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创作简单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能够欣赏和朗读简单的儿童诗歌。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创作简单的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板书:诗歌的特点:简短、富有节奏、富有想象力。

诗歌的形式:四言、五言。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一幅图画或者一首简短的儿童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向他们展示诗歌的美丽和神奇。

Step 2: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诗歌通常非常简短,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亲自朗读几首简单的儿童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

Step 3: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儿童诗歌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欣赏。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几首简单的儿童诗,朗读给学生听,引导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4:朗读练习(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诗歌,并进行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朗读出最动听的诗歌。

Step 5:模仿创作(25分钟)教师告诉学生他们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模仿已学的儿童诗歌的形式和风格。

教师给予一些简单的提示,例如以季节、动物、家人等为主题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创作,并向全班朗读自己的诗歌。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篇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歌,并在下节课向全班分享。

六、板书设计:诗歌的特点:简短、富有节奏、富有想象力。

诗歌的形式:四言、五言。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欣赏和朗读简单的儿童诗歌。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儿童诗两首1 (1)

儿童诗两首1 (1)

2016 年月周儿童诗两首(第一课时)课型:讲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愿望。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

教学方法:多媒体、小组合作交流搜集资料。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活动过程:一、国学经典三分钟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wu)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yue).村居》1、老师朗读并解释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单独朗读,其他学生找问题并进行朗读。

4、学生齐读。

词意: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二、复习引入: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欣赏歌曲《童年》。

童年又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我想》这首儿童诗。

1、默读小诗,想一想这首诗中我都想做些什么?《我想》写了孩子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

这首诗写了孩子们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是一首非常美的小诗,让我们再细细的读一读,进一步领略她的美好不好?2、读诗、赏诗、悟写法。

1)欣赏录音听范读。

2)学生模仿录音有感情的朗读。

3)老师引读:①、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把小手…②、旭日、和风、垂柳佛岸,我想把脚丫…③、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我想把眼睛…④阳春三月,绿草成茵,繁花似锦,我想把我自己…4)、自由朗读《我想》,想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小小诗人学前班诗歌课程教案

小小诗人学前班诗歌课程教案

小小诗人学前班诗歌课程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前班的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简单诗歌表达内心世界。

教学对象:小小诗人学前班的学生,年龄区间为3至5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形式的诗歌书籍和海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概念,告诉学生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用简明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想法。

二、音韵训练(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儿童诗歌。

2. 教师引导学生哼唱、拍手或跟随节奏摆动身体,培养他们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诗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别具心意的儿童诗歌,为学生们朗诵。

2. 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强调每个词语的语调和韵律,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节奏。

3. 朗诵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们分享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主题或图片,要求学生们用简短的句子描述或描绘。

2. 学生们可以个别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 教师鼓励学生们在创作中尽量运用押韵和节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们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

2. 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欣赏和赞赏彼此的作品。

3. 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修改或改进,进一步完善他们的诗歌作品。

六、游戏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一个诗歌配对游戏。

2. 游戏规则是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韵脚或词组,找出对应的完整诗句。

3. 游戏旨在提升学生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们可以口头表达或简单绘画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创作诗歌的质量,以及他们对诗歌理解和表达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儿童诗教案范文

儿童诗教案范文

教案范文:《小松鼠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定义,认识儿童诗的魅力和重要性;2、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3、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形式和语言特点;2、发挥想象力,创造生动的形象和情境;3、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表达水平。

三、教学难点:1、如何启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和热情;2、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创造与主题有关联的意象和情感;3、如何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四、课前预习:1、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片;2、思考小松鼠的性格和行为,想象小松鼠生活的故事;3、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编写诗歌初稿。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 "诗歌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主题:介绍小松鼠的形象和故事,讲述小松鼠的聪明与勇敢,受到其他森林动物的喜爱和尊重。

3、创作初稿: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篇描述小松鼠的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小松鼠的印象和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初稿。

小松鼠啊小松鼠,你是森林中的宝。

清晨跳起来,吃上一顿早餐。

爬上树梢,四处张望。

啊!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老鹰?你快躲进洞里,等待危险的过去。

……4、讨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创作,讨论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重新作品: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修改自己的诗歌作品,强化意象和情感表达,让诗歌更加生动和精彩。

6、展示欣赏: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感受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七、作业1、背诵自己所写的诗歌作品;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了解一位著名的诗人,介绍其代表作品和创作思想。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儿童诗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艺术,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音韵意识和节奏感,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让幼儿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幼儿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幼儿的诗歌作品,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2. 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优秀的诗歌朗读范例。

3. 制作诗歌朗读教具,如图片、道具等,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读范例,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选择诗歌作品,进行解读教师可以选择一首适合幼儿的诗歌作品,如《小兔子乖乖》。

通过图片、道具等教具,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教学朗读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幼儿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如语音语调的处理、节奏的把握等。

可以让幼儿跟读教师的朗读,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

4. 分组朗读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小组朗读。

可以给幼儿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5. 个别指导教师可以给予个别幼儿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的效果。

6. 总结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了朗读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幼儿朗读时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你苦着脸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
3.引导学生练习仿写,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练习仿写,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该怎样面对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小诗他会告诉我们。

出示儿童诗《当你苦着脸》
当你苦着脸,鲜花就垂下花瓣,当你苦着脸,秋千就不再飞荡。

当你苦着脸,青草就长刺,会咬人……
我的小家伙,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而你却苦着一张脸,瞧,春天也布满阴云,瞧,连大树,也垂头丧气走出了花园。

小树们,也跟着大树走了,全部走完……
怎样才能让它们都回来呢?
小家伙,你对它们笑笑吧,你一笑,所有的花儿又会鲜艳,草儿又会变得柔软,走了的大树也都会跟着回到花园,秋千又会重新飞荡起来。

荡着,荡着,荡上蓝天。

二.指导诵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生诵读,师生评价.
4.齐读
三.理解感悟
1.一边读一边想:“苦着脸”与“露出笑脸”周围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你觉得是“苦着脸”好,还是“露出笑脸”好,为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四.仿写练习。

当苦着脸-----
你一笑-------
五.欣赏学生佳作
爸爸的海盗船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仿编诗歌或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仿编诗歌或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爸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有个小朋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写了一首有趣的小诗大家想不想读?
出示儿童诗《爸爸的海盗船》
睡着的爸爸像艘船,呼噜呼噜,船上的歌声像海浪。

我悄悄走近,仔细看看,果然发现一艘大船。

头是方向盘,胸膛是船舱,如果两脚竖起来,正好是桅杆。

不好,没有帆布,赶快拿件衬衫,挂在卧倒的桅杆上。

大船好像快快靠岸,船侧两个大皮鞋,也像大瞌睡的黑螃蟹。

不行,不行,醒醒,黑螃蟹!爬一个到船那边去!
黑螃蟹慢吞吞地爬,啊哈,它不知道,自己爬过去,就变成了大船的黑翅膀。

我得意洋洋地登上我的船,插根羽毛在头上,准备做个印第安人的大船长。

可是,刚刚掏出寻宝图,突然身后伸出两只大铁臂,把我紧紧钳住。

我想反抗,却无法动弹,有人恶声恶气把我审问:“哪里来的坏海盗?”我吓得不小,哇哇大叫:爸爸,不要把我扔进海里!我可不是坏海盗,我就是你的调皮蛋!
二.指导诵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生诵读,师生评价.
4.齐读
三.理解感悟
1.一边读一边想,“海盗船”结构分别是由爸爸身体哪几部分组成的?
2.填空
睡着的爸爸像艘船,头是()胸是()两脚竖起来是(
)帆布是()。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想象绘画。

读诗想象画出一副有趣的图画。

五.欣赏学生佳作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趣味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趣味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天晚上爸爸 .妈妈 .小朋友都回到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

你们知道这时在家里还有另外一家子也在享受家的温暖呢。

他们是
出示儿童诗《鞋》
我回家,把鞋脱下,姐姐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宁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二.指导诵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生诵读,师生评价.
4.齐读
三.理解感悟
1.大大小小的鞋他们在一起会聊些什么?
同学分小组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汇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作。

把他们的对话用诗的形式写出来。

五.欣赏学生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