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金牌学案】2022秋政治人教版必修3练习: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金牌学案】2022秋政治人教版必修3练习: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夯实1.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据而希腊化、因恺撒占据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

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旧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这说明()A.中国是悠久的文明古国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绵延不绝,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B项符合题意。

2.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连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①文字②史书典籍③求同存异④兼收并蓄A.①②B.②③④D.①②③④3.有一首歌中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的创造使中华民族从今进入文明时代,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故本题应选①②③④。

4.早在公元376年,福建就有关于产茶的文字记载;宋元二朝,建茶、斗茶蔚然成风;明清时期,开创乌龙制茶工艺;到了现代,人们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这说明福建茶文化()A.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C.拒绝接受外来文化5.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修复的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在园里展出,熠熠生辉,使人百感交集。

这些修复的文物能够使人感受到()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国家衰落伴随着文化衰微③国家富强伴随着文化兴盛④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制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气A.①B.①②D.①②③④6.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分散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而得以传播到海内外。

(宋)6.1.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宋)6.1.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P68(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山性使人塞 交通不便 文化内敛性强 (区域性)
(2)为什么地方文化会有这种差异?
文化流动和 开放性强
原因: 因为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存
在差别
比一比,看谁基础更扎实。做学案第5题。
5.[2009银川模拟]我国戏曲剧种繁多,北京有京剧,河南有豫剧, 四川有川剧,广东有粤剧,上海有沪剧,浙江有越剧,山东有吕 剧……这说明 ( ) B A.文化具有民族性 C.文化具有世界性 B.文化具有区域性 D.文化具有继承性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 龙,烈火涅檗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 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表明中华文化: C A.求同存异 B.兼收并蓄 C、源远流长 D.丰富多彩 (高考模拟)9、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 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D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P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P66
辉煌历程
汉字
我 源远流长 们 ( 时间角度P62) 的 中 博大精深 华 (内容角度P66) 文 化
包容性
见 证
史书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中华之愧宝,民族之骄傲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比一比,看谁基础更扎实。做学案4-7,10题。
4、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具有说服力的是: B ①科学技术 ②汉字 ③文学艺术 ④史学典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 明,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D A、儒家学说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史书典籍D.汉字

6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6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①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
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知识结构
古代辉煌的历程 文字 远流长的见源证 史学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 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 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 这说明( )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特点:规模之大,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的《窦娥冤》
存留之丰,为世界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所仅有。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 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 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请思考:“文明圣火,千古未绝”体 现了 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的见证和标志是什么?
汉字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⑴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见证之一。
英文充其量只 是我们了解世界的 一种工具,而汉语 才是我们真正的 根。” 当你的女朋友 改名为玛丽,你怎 能送她一首《菩萨 蛮》?!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孟丽复习:回忆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导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我们一起来体味华夏5000年来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说到古代文明,人们就会自然想起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我们中华文明有怎样的特色呢?他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间有什么不同呢?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过渡: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只有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探究提示: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

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

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过渡:我们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有什么凭证?源远流长有什么见证?(为什么说我们的文化是古代传下来的?)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过渡:汉字是从哪里来的?——社会实践汉字的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撰文、隶书、楷体、草书、行书。

高中政治1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练习

高中政治1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练习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小测一、选择题1。

在中华文化史上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的是A.春秋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C.汉代儒学独尊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春秋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A符合题意;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

B不符合题意;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C不符合题意,不选;隋唐时期,古代文化进入了全盛时期,D不符合题意,不选。

2.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

可见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答案】C【解析】沈括在900多年前首创“流水侵蚀”的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C项正确。

文化源于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影响,A、D两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3.《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

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

《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排除。

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上溯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时期,诸子争锋、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的意义。

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

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明清时期,随着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与。

4.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6.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答案】1.殷周春秋战国秦的统一划时代儒家学说隋唐隋唐文化宋明理学西方近代2.源远流长 3.汉字史书典籍 4.汉字 5.史书典籍 6.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7.精神家园1.古代辉煌的历程【典例1】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辉煌的文化发展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②③④⑤ 【答案】D【解析】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殷周时期的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①说法错误;②③④⑤正确。

故选D 。

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相对于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是从纵向角时期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殷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隋唐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 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明清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典例2】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导入:
要使视频导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目标一】
通过观看视频和表格对比,了解中华文化的历程,并通过比较得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活动一】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和表格对比,了解中华文化的历程,并通过比较得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拓展性目标★★
通过材料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够准确阐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分析并归纳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措施。
三、挑战性目标★★★
通过知识内化,并结合时代发展,能够为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汉字记录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由此可见( )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在分析近代中华文化衰微原因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总结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7分钟)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பைடு நூலகம்辉煌
1.
2.
【目标检测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21/6/16
13
2021/6/16
14
2021/6/16
15
甲 金 小隶楷 骨 文 文 篆书书
2021/6/16
16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子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辅助2021字/6/体16 :草书和行书。
2021/6/16
空中花园
泰姬陵
3
古 埃
及文思考:象形文字 化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木国乃、伊 巴比伦、印度、埃及,一样有着
文化的源远,方但是否也一样的流
长呢?
尖 碑
2021/6/16
金字塔
4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 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
斯入侵,巴比伦 王国灭亡
2021/6/167来自古 明清时春 秋兽
宋元代中 隋唐殷周时期 战 国 期

故宫
三 足
僧一兵行马俑敦

孔子
煌 壁
旬子
时华 秦 骆
画顾炎
期文 汉 驼


载 乐
化 期
甲俑
骨文老子
庄子

人 面 鼎墨子
缕 玉 衣
司母戊方鼎长城敦黄 宗
魏晋
煌羲


南韩北非朝子 窟
2021/6/16
8
(2)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县中学导学案(教学案)
年级:高二班级:姓名:小组名称:
科目
政治
课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设计人
张金焕
审查人
李宁
审核人Hale Waihona Puke 王正军师评组评
学习
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2.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当堂小结】
【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3.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D.传承的时间不同
4.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学习
重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
学习
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学习过程
学习笔记
(教学设计)
【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
①作用:
②意义: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②原因:
③特点: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较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原因:
(2)包容性:
①含义:
②意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古代:
2.近代:
3.现代: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探究案(合作学习)】
材料一:考古学家在六千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