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课堂实录 (2)
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课堂实录

蚂蚁搬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2、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创作表现蚂蚁的形象;2、小组合作创作,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头饰、奖励星、学生创作用纸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情景激趣师:1、小朋友们,有一个地方,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那儿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展示课件:闪电、雷鸣、风吹树摇……师:这是怎么了,要发生什么事了?这两只是什么小动物?生:蚂蚁师:怎么知道是蚂蚁?你能说出它的外形特征吗?(板书:蚂蚁)二、模拟体验、传授新知1、投影仪示范:蚂蚁有个圆圆的头,头上长着两个触角,它的身子是两个椭圆形,一个小一点,一个比较大,它还有六条腿。
蚂蚁有头发,有眼睛,也有漂亮的衣服……瞧,这就是一只可爱的蚂蚁了。
2、展示课件:师:快下雨了,这么可爱的蚂蚁接下来会怎么做呢?生:快跑……生:躲起来……师:都是好办法,可以它们家里有许多东西,怎么办?生:搬家师:搬家,这个办法好,(板书:搬家)谁能告诉大家,蚂蚁是怎么搬家的?你能做也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吗?3、课件展示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师讲解。
师:你们看,他们好像搬得好辛苦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生:大家一起搬。
师:对了,团结起来,力量大了,就能更快的搬家了。
4、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
老师这儿有1块大饼干,快下雨了,这5只小蚂蚁是会用什么办法把饼干搬到安全的地方呢?我们来看看……(根据学生表演,介绍动作)哇,他们表演得真棒,一起团结合作,把饼干搬到了安全的地方。
老师送他们一人颗团结合作星吧。
三、创作表现、渗透辅导1、师:你们想不想也当当小蚂蚁?好,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是一只小蚂蚁,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做动作吧。
轰隆隆,咔嚓嚓,电闪雷鸣叫人怕,就要下雨啦,小蚂蚁呀快搬家。
快快,举起来,快快,抬起来,快快,推起来,快快,拉起来,快快,拖起来,快快,抱起来,……快快,坐下来。
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教学实录_0

---------------------------------------------------------------最新资料推荐------------------------------------------------------ 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教学实录《蚂蚁搬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
三、教学难点: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想象,刻画蚂蚁搬家的动态。
四、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蚂蚁头饰、搬家的道具、画纸。
2、学具:粉笔、水彩笔。
1 / 73、《蚂蚁搬家》动画片及实物录像4、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猜谜语: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说你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今天我就出个谜语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猜出他是谁!大家仔细听啦:(两根触角六条腿,圆圆肚子细细腰,团结能干又勤劳,人人夸它大力士。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师比动作)板书:(蚂蚁)(二)认识蚂蚁的结构。
(直观教学,探究学习相结合)师: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看来生活中你们特别善于观察,这才猜出了谜底,看!有一只可爱的小蚂蚁来到我们的教室里,它可高兴了,挥着手和大家问好,某某班的同学你们好!我要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看谁愿意介绍一下我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看图把蚂蚁的外形结构详细地给大家,生边说边点击)(三)制作蚂蚁头饰。
师:小蚂蚁多可爱呀,你们想跟老师画一只蚂蚁做成头饰吗?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蚂蚁头饰,注意画的时候尽量把纸片画满。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蚂蚁搬家》教学设计教案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蚂蚁搬家》教学设计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蚂蚁搬家》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描绘、色彩填充等。
3.锻炼学生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2.掌握线条描绘和色彩填充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准备
1.课本《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
2.碳素笔、铅笔、彩色笔、彩色纸等绘画工具。
3.教师准备并熟悉课件。
四、教学内容及流程
时间内容方法
5分钟回顾上节课和引入讲述上节课内容并引入本课故事
10分钟故事集中阅读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辅助解释
10分钟故事主旨浅析通过课堂讨论,向学生解释故事寓意
20分钟练习线条描绘和色彩填充给学生布置练习绘画任务
15分钟互评和讲评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
5分钟总结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可以评价学生掌握基本技巧的能力。
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可以评价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表现能
力。
3.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通过作业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补充说明
1.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
方法。
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教案.docx

《蚂蚁搬家》教学设计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以常见的小昆虫—蚂蚁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是“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的内容,着眼于情感的陶冶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动画故事为前提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投入学习。
通过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
在绘画表现时,抓住蚂蚁头、胸、腹组合的动态关系,并运用拟人想象的表现形式,创作有趣的动态形象。
学情分析:本课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阿创作,是一节典型课目,一年级的学生仍然处在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童真时期,蚂蚁搬家的故事生动右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轻松快乐的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徳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I■办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②技能目标:大胆将蚂蚁的搬家动态与表情用绘画形式创作表现。
③情感目标: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I■办作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绘冊i形式表现蚂蚁搬家的热闹情景。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蚂蚁搬运东西的动态与表情。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多媒休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提问法、讲述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教具(糖果)、彩笔教学过程:一•感受体验,动画导入播放视频《小蚂蚁>>师:静静的听,歌曲里唱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师:小蚂蚁齐心合力将食物搬进洞中,真让人佩服!师:同学发现了画中的小蚂蚁与你见过的小蚂蚁冇什么不一样呢?生:(有的蚂蚁是红的、有的是蓝的,颜色不一样)师:对,画中我们给它穿上了漂亮衣服,让它变得更可爱。
师:小蚂蚁是可爱的小昆虫,我们经常在夏天的时候看到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画画小蚂蚁是怎样搬家的。
(设计意图:运用动听的儿歌导入课题,学生的精力快速的得到了集中, 很快的融入的学习中,同吋也启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二讲授新课(-)•创设情境,快乐学习1 •师:要想画好小蚂蚁,我们首先要了解小蚂蚁的样子,仔细观察屏幕中的小蚂蚁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生:触角、头、身体•••师:两条细细的触角,头、胸、腹还有三对足2 •师:为了更好地画好蚂蚁,我们可以把蚂蚁的头、胸、腹看作成什么形状?生:三个犬小不同的圆圈(椭圆师:你回答的真到位,老师可以快速的画出小蚂蚁的样了(师示范), 我知道同学们也能很快的画出來,但是不要着急,老师会留给同学们时间让你们画。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蚂蚁搬家》

3、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只卡通蚂蚁。 4、看一看,评一评: (1)请把你画的卡通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画的 小蚂蚁在干什么? (2)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还可以,请你轻轻笑一笑; 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比较满意,请你笑着摆摆头; 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很满意,请你使劲地拍拍手。
三、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教案
2010.4.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 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 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 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 立集体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1、听,歌曲唱的是谁?
2、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蚂蚁,让我们随着音乐快乐地跳起来吧。 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生:上台表演
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课堂教学(设计实录

《蚂蚁搬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蚂蚁搬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能生动的(简笔)画出蚂蚁及搬家的场景。
3.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集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蚂蚁身体的组成部分,能够画出蚂蚁的形态。
学习蚂蚁的集体、团结意识。
教学难点:蚂蚁搬运食物,不同动态的动态表现。
教具准备:素描纸、磁条、油性笔、微课视频、课件ppt。
学具准备:课本、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课前对学生自行学习《蚂蚁搬家》微课的情况做调查(口头调查与统计)一:兴趣导入:老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喜欢吃的水果?生:香蕉、西瓜、葡萄……老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喜欢吃的面食?生:面包、馒头、包子等。
老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喜欢吃的肉食?生:烤肠、火腿、鸡腿等老师:有一种小动物也喜欢吃这些食物。
你们猜它是谁?二:新授:1:学生数1-10个数字,老师粘贴好蚂蚁的身体。
学生一起读出蚂蚁的名字,老师问:你们喜欢蚂蚁吗?老师板书蚂蚁搬家。
2:老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蚂蚁的了解?观察学生通过《蚂蚁搬家》微课的学习,是否对此教学环节有帮助。
生1:蚂蚁的洞口很隐蔽、蚂蚁用触角打招呼、等。
生2:蚂蚁有不同的颜色,黑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生3:蚂蚁有触角、头部、胸部、腹部、足……(回看《蚂蚁搬家》微课)3:老师:蚂蚁的种类非常多,大约有200多种,它们按照分工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母蚁、兵蚁和工蚁。
母蚁的任务是生小宝宝。
兵蚁和工蚁:可以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老师:蚂蚁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早在恐龙时代蚂蚁就生活在地球上,一直到现在说明蚂蚁怎样?生:聪明、厉害。
老师:对,说明蚂蚁生存能力很强,它们依靠集体力量来完成任务。
老师借机演示蚂蚁找到食物的情景(用触角告诉小伙伴食物在哪),学生演示怎样搬(抱着、举着、背着等,如果遇到超大的食物搬不动怎么办?老师分付多名学生一块搬。
进一步渗透学生团结的思想意识。
三:教师示范:分别板绘蚂蚁抱着、扛着、背着的不同动态。
小学美术《蚂蚁搬家》教案

《蚂蚁搬家》教案教学活动观察1.课前教师在教室前门预设了一块的三夹板,上面粘贴好了大白纸,还有两张课桌2上课了,教师请班上的几个“大力土”帮帮忙,把粘贴了白纸的三夹板和课桌拾到教室后面。
3.教师质疑:有谁仔细观察了这几位同学搬运物体时的形态?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形式快速勾勒“大力力士”的动态。
5.采访“大力士”搬运物体的感受木板太大了,要几个人同时抬。
揭示课题1.过渡:生活中遇到又重又大的货物,我们经常需要同心协力搬运。
而在细小的昆虫世界,这样的事情也会常有发生。
2.揭示课题: 蚂蚁搬家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下一只大青虫和块饼干,请学生上台添画蚂蚁。
要求画出蚂蚁正在搬运的动态。
3.几个学生上台添画蚂蚁。
评析添画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①怎样画蚂蚁?课件呈现蚂蚁的外形结构: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
②怎样画出搬运食品的动作?课件呈现蚂蚁搬运食品的场景。
具体分析添画作业中的一个画得好的作者,你是怎样想的?运用拟人的方法画小蚂蚁;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大力士”的动态中产生了灵感。
引导学生模仿小蚂蚁搬运食品的动作:抬、挪、推、扯、背、顶、扛、提等。
③细节问题。
小蚂蚁的手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尽量要碰到食物,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
1.教材作品欣赏。
2.优秀的连环画欣赏。
3.学生作业欣赏。
分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约十人,推选出小组长。
2.分工与合作。
( 合作的作业纸呈长条形)要求:组长规划画面的位置,每个同学要求画出三个以上的妈蚁,指定一个同学画食物或蚂蚁家里的用品,要画得较大。
3.学生作业,教师注意随时调整、指导。
作品展示2.1.组内欣赏。
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谈学习感受。
2.小组之间作品欣赏。
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好汉三个帮。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蚂蚁搬家》教学设计教案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蚂蚁搬家)教学设计教案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蚂蚁搬家)教学设计教案第16课(蚂蚁搬家)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根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感情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欢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制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制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
难点:抓住蚂蚁的根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作业设计:用绘画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童话故事(蚂蚁搬家)的创作。
教学打算:教具:CAI课件、范画、场景道具、画纸、奖励星、评价表。
学具:课本、卡纸、水彩笔、各色蜡光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目的:依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1、听,歌曲唱的是谁?2、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蚂蚁,让我们随着音乐愉快地跳起来吧。
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二、画蚂蚁〔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根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1、课前老师安排大家观察了蚂蚁并做了记录,请说说你观察到蚂蚁是什么模样的?——依据学生答复用动画展示蚂蚁的外型特征。
2、老师还鼓舞大家尝试着把你观察到蚂蚁画下来,请把你画的蚂蚁给你的小伙伴观赏观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并请1—2名学生介绍画蚂蚁的方法。
3、动画展示绘画过程:〔1〕引导观察:可用什么根本形状画出蚂蚁的三个局部?〔2〕归纳画蚂蚁的根本方法。
4、CAI 课件展示蚂蚁的动态。
〔1〕“黑豆豆〞作自我介绍。
〔2〕引导观察:学一学“我〞〔黑豆豆〕的样子,说说我在干什么?5、小结:刚刚老师讲了写实和卡通这两种画蚂蚁的方法,你比拟喜欢哪一种?为什么?6、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只卡通蚂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
第16课《蚂蚁搬家》
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目。
先用动画片导入,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对蚂蚁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
本课主
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绘画创作,在学习讨论中,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课上举手回答问题很积极,愿意尝试用鲜艳的颜色进行绘画,喜欢上美术课,上美术课时都非常愿意展现自己,课上学习气氛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动画片,学生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并了解漫画中的蚂蚁运用了两种绘画表现形式拟人手法和夸张手法。
2、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运用绘画形式来创造表现蚂蚁搬家。
3、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现。
教学设计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热烈紧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
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
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
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
1、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1)美丽的森林。
(2)雨中的森林。
师:“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美丽动人。
在绿色的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细小的昆虫世界吧!
(师用亲切、简短的师生交谈,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昆虫世界的探究兴趣。
)
学生欣赏感知。
2、欣赏动画片:《虫虫危机》
教师引导学生看关于蚂蚁的动画片,使学生对蚂蚁的形体特征有所了解并知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谁能说一说蚂蚁是怎样搬家的?”
生:“蚂蚁的搬运有拉扯、抬举等动作。
”
板书:搬运、拉扯、抬举。
3、出示图片:蚂蚁的身体结构
学生欣赏科学地认识蚂蚁的外形与结构。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胸、两根触角六条腿。
生:朗读
两根触角六条腿,
细细腰身圆圆肚,
干活能拣重担挑,
人人夸我大力士。
二、讨论对比
出示图片:现实生活中的蚂蚁和漫画中的蚂蚁的对比。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漫画中的蚂蚁运用了两种绘画表现形式,夸张手法和拟人手法。
夸张即夸大,作为艺术手段,夸张要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目的。
拟人是指在创作中将小蚂蚁眼睛变大,像人一样有脸部表情,以局部夸张实现艺术上的二次处理,这样小蚂蚁看上去愈加顽皮、亲切、更具人性化。
三、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看看书上第25页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欣赏书上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
”
学生小组自主学习讨论,优秀的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可爱的小蚂蚁的。
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老师说一说。
2、学生绘画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
(1)请每个同学至少画出3只小蚂蚁,画面要有背景,用拟人的绘画手法完成“蚂蚁搬家”的创作!
(2)发挥想象力,表现蚂蚁的搬运、拉扯、抬举等动作要画得夸张一些,构图准确,色彩要鲜艳。
四、展示评比评出绘画小明星
(1)学生小组内自评。
(2)学生小组内互评。
(3)选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全班展评。
师总评作业。
给表现最好的同学一颗小星星,评出绘画小明星。
五、渗透德育意识
1、拓展
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留意可爱的小蚂蚁。
我们从小就要爱护和保护它们,用绘画的语言来表现它们,看看谁能够把他们画的更好!”
生:“我们会用心来描绘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
”
2、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要学习可爱的小蚂蚁爱劳动的精神,学习他们遇到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从小学会保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地球!热爱我们的生存家园!”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小蚂蚁,知道了夸张和拟人这两种美术表现方式,我们知道了从小就要保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