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中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变脸 课件设计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十二课 变脸 ︳湘美版(2019秋)(共32张PPT)

游戏互动环节:
哪个小朋友要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谁又愿意来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小朋友们,我们除了在纸上折出 好看的脸,在平常生活中还能用什么 工具变出好看的脸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回家思考创新: 能不能折出不一样的脸来?
下 课 啦!
谢谢观赏!
第12课 变脸
哭
笑
愁
怒
愁——垂眼落嘴皱眉毛; 怒——瞪眼咬牙眉倒竖;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泪眼嘴角下。
1.眉毛和眼睛的变化
眉眼:下弯/上翘 不高兴/高兴
2.嘴巴的变化
类型: 上翘 下湾 闭合 张张纸。
将它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要注意对准角。
比齐边。
抹平折痕。
再让三角形“弯弯腰”。 腰要弯到什么位置呢?
?
接着,再让梯形举起“双手”。
“手”一定要对齐三角形。
现在让我们的小画笔动起来, 将我们手里的小脸变起来吧!
作业要求:
1、制作一个特别的变脸,注意对 边整齐,折痕清晰。 2、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3、折完和同学一起玩玩变脸游戏, 玩的时候要说一说变脸的小故事。
变脸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

变脸(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一、教材内容《变脸》介绍变脸的历史、特点和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变脸的色彩、造型和变化过程,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文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变脸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学生掌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变脸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变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审美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变脸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绘画中体现变脸的动态变化和丰富表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独特的变脸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教师播放一段变脸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变脸的神奇魅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脸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 认识变脸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些变脸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变脸的历史、特点和表演方式。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脸是怎么变的吗?变脸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变脸的历史和特点,为后续的绘画创作打下基础。
提问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分析变脸的色彩和造型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变脸的色彩和造型,分析其特点和寓意。
2024年【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变脸》教案+

2024年【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变脸》,主要内容为认识面具和脸谱的变化,学习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教材涉及的章节为第四章“奇妙的表情”,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面具和脸谱的特点,尝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快乐、生气、害怕等基本表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具和脸谱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的表情。
2.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表现不同表情的特点。
教学重点:面具和脸谱的特点,以及绘画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面具和脸谱实物、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面具和脸谱,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面具和脸谱的特点(5分钟)通过实物展示,讲解面具和脸谱的起源、分类、特点等,帮助学生了解面具和脸谱的文化内涵。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面具和脸谱,分析它们的表情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现情感。
4. 课堂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表情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合作完成一幅面具或脸谱作品。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面具或脸谱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程变脸2. 重点内容:面具和脸谱的特点表情表达的绘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面具或脸谱。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基本表情元素,色彩和线条运用得当,具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面具和脸谱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尝试用其他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表现情感。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变脸》 湘美版

《变脸》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变脸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变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变脸的绘画技巧3. 变脸的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变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变脸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变脸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变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变脸是一种中国戏曲表演技巧,通过快速变换面具或面部妆容,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
变脸具有神秘、奇特、瞬息万变的特点。
(2)讲解变脸的绘画技巧a. 观察和分析变脸作品,了解变脸的基本元素和构图。
b. 学习绘制变脸的步骤和方法。
c. 掌握变脸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变脸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制变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评价与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掌握变脸绘画技巧的程度如何,作品创意和表现力是否充足。
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何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变脸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变脸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变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变脸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关注的细节:变脸的绘画技巧变脸的绘画技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