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东南大学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论坛论文录用统计表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奥村运明,男,博士,1965年1月生,教授、日本注册建筑师,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地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长崎县土质学会理事、日本法院选定翻译。
在日本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回国后,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以数字图像技术及虚拟仪器为技术核心,开发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的无损检查仪器,又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为关键技术,开发岀击音饰面墙检测仪、结构物加速度检测仪及锤击感应仪、智能压路机等。
董新平,男,1970年5月出生,河南淇县人。
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工作于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于同济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郑州大学工作。
现承担郑州大学交通工程系《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
岀版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学进步奖4项。
李清富,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河南林州人。
198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1989年获郑州工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3 - 199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1995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交通系系主任,同时兼任全国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九三学社郑州大学主委,曾任第八、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省人民政府纠风办行风政风评议代表督察员、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王复明,男,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和水利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河南省杰岀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各类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姓名:郑磊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虚拟建设、企业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博士。
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教师,并兼任江宁区建设局局长助理。
曾到Unive rsityof Marylan d(USA)做访问学者一年。
在建筑经济、建筑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参编教材五部主持国家社会基金资助项目《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及运作模式研究》;建设部《建设工程交易信用评价体系研究》、《虚拟建设实施的理论问题研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国际比较及启示》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参与了建设部《WTO主要成员国家和地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和技术壁垒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构筑建筑强省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研究》等近十个课题项目的研究。
在建筑经济、建筑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参编教材五部主讲课程:工程项目管理(Ⅱ)(本科),虚拟建设(研究生)姓名:陆惠民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建筑业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陆惠民,男,教授1962.09出生, 1983.7 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1988.3 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获建筑经济与管理专硕士学位,1999.3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1 德国WUPPE RTAL大学土木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建筑业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主要论著:1.工程项目管理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王镝陆惠民等合编东南大学出版社3.房地产法规概论副主编,南京出版社4.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杜训陆惠民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实用建筑工程预算手册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住宅设计资料集》施工分册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参编8.建筑施工参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姓名:成虎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1.工程项目管理。
2016新引进教师名单

4
信息学院 程洁嵘
女
1988.10
5
信息学院 傅晓建
男
1986.08
材料科学 博士 与工程
清华大学
6
信息学院 李顺礼
男
1984.06
电磁场与 博士 微波
东南大学
7
信息学院 卢安安
男
1987.07
博士
信息与通 信工程
东南大学
8
信息学院
吴旭
女
1983.02
电子工程 博士 系集成电 路设计
鲁汶大学
第 1 页,共 3 页
第 2 页,共 3 页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专业
毕业学校
学习、工作简历
19
电气学院
龙寰.09-2013.06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系统工程专业本科; 博士 与工程管 香港城市大学 2013.09-今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博士; 理 2016.05-2016.07美国爱荷华大学智能系统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1.09-2005.06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地理信息 瑞典皇家工学 2005.09-2008.06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 博士 科学 院 2008.10-2013.05瑞典皇家工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博士; 2013.10至今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博士后。 博士 力学系统 与控制 北京大学 2007.09-2011.07北京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本科; 2011.09-今北京大学力学系统与控制专业博士; 2016.04-2016.10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23
公卫学院 孙蓉丽
女
1985.12
劳动卫生 博士 与环境卫 生 交通运输 工程
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设计参数研究

Fa iue De i n Pa a e e sf r O rho r p c S e lDe ks tg sg r m t r o t to i te c o i l a bl- t y d Brd e fS nge Plne Ca e S a e i g s
Y a e , XUX n Q A G S i og, H U S w i E Huw n u , IN h h n z O u e
(col f il n i eig Suh et i tn n e i , hn d 10 1 C ia Sho o v g er , o t s J oogU i r t C egu6 0 3 , hn ) C iE n n w a v sy
上, 分析 了 3种开孔方式 、 造细节 、 构 横隔板厚度及铺装层厚度等因素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研究 结果表 明: 横隔板
厚度和铺装层 厚 度 对 疲 劳 性 能 的影 响 很 大 ; 与钥 匙 形 和 圆形 相 比, 果 形 开 孔 结 构 的主 拉 应 力 最 小 , 苹 为 1 . P , 37 M a 疲劳 陛能最优 . 建议开 口肋正交异性板构造横隔板厚度大于 1 m, 6m 并采用苹果形开孔方式. 关键词 : 正交异性钢桥 面板 ; 单索面斜拉桥 ; 疲劳 ; 试验 ; 有限元分析
o h t pcs e d c s h r cple s ns es( 3 7MP )n a eapesae uot a e r or i t l ek.T ep n ia tni t s 1 . a er h p l. p dct s h t o e i o r t h uw t
电动自行车制动器性能检测研究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省、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规划。一是制定《关于规范继续医学教育IC卡系统管理工作的通知》,实行“三基三严” 基础理论知识“人-机”对话培训、考核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IC”卡系统管理,实现全覆盖,覆盖率达100%;开展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基础理论常态化培训和考
治流程,启动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制度,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高预警预知能力和水平全区未发现1例患者或可疑似病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开展健康检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15年体检76264人,建档率达81.2%,健康档案及时更新108386人次。报告乙丙两类传染病13种1336例,均按规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排查密切接触者,指导病家落
接,进一步优化检查流程,上半年共筛查35-64岁农村妇女7742人,筛查发现的3例宫颈癌均已得到早期治疗,25例癌前病变及其它疾病患者均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治疗。区防保办加强技术指导,各医疗单位在市区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加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及时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
发,着眼提升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和群众满意度,在强化医务人员教育、严格医务人员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的基础上,深化推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主题活动,把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三好一满意”创建、“万人评医院”、“行风评议”以及“道德讲堂”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成果、加大医德医风教育、
开展优秀医护人员评选活动,荣获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1个和“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名、表彰区十佳医护人员20名、推荐市“我身边的好医生好护士”先进典型候选人4名。五是加强科技引领作用,鼓励医务人员深入开展科研活动,推广临床新技术12项,荣获市区科技进步奖8项,撰写优秀论文60篇,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
973项目申报书——2009CB623200-环境友好现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

973项⽬申报书——2009CB623200-环境友好现代混凝⼟的基础研究项⽬名称:环境友好现代混凝⼟的基础研究⾸席科学家:李宗津东南⼤学起⽌年限:2009.1⾄2013.8依托部门:江苏省科技厅教育部973项⽬申报书——2009CB623200-环境友好现代混凝⼟的基础研究⼀、研究内容环境友好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低污染、低能耗及⾼性能。
现代混凝⼟的发展实现了辅料(主要是⼯业废渣)的充分和⾼效利⽤,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同时⼤幅度的提⾼了抗压强度与流动性。
从这⼀观点出发,现代混凝⼟属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但是现代混凝⼟⼜具有胶凝材料⽤量⼤,组分复杂,⽔胶⽐低的特点,早期易开裂,为有害物质侵⼊创造了条件,导致了其性能的严重衰减,甚⾄过早地退出服役,造成⼤量的经济损失、能源与资源的严重浪费及⼤量废弃物的污染。
因此,要真正实现现代混凝⼟的环境友好,必须有效地提⾼现代混凝⼟的服役寿命。
关键科学问题⼀:现代混凝⼟微观结构形成机理及其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现代混凝⼟结构的服役性衰退是⼀由材料到结构的渐进过程。
对这⼀过程的正确描述依赖于对现代混凝⼟从微观到宏观的科学认识。
在现代混凝⼟的组分中,⽔泥基胶凝材料起着将其它组分固结在⼀起的重要作⽤。
胶凝材料在⽔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结构是现代混凝⼟的基因,其分布与组合影响着现代混凝⼟的各项宏观性能。
因此,探讨现代混凝⼟复杂的硬化浆体微观结构形成机理并提炼其微结构模型是本项⽬的重⼤科学问题。
围绕这⼀科学问题,本项⽬将展开⽔泥熟料组成与⽔化活性关系的研究,⽔泥熟料组成与结构优化的研究,特别要研究⾼胶凝性⽔泥熟料与辅料复合优化,各组分对微结构形成的影响,组分之间的交互作⽤,⽔化速率与⽔化度对微结构的影响,提炼现代混凝⼟的微结构模型,研究微结构形成的诱导与控制途径。
总之,通过先进测试技术及⾼效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段,探索现代混凝⼟材料微结构形成机理。
通过掌握微结构形成机理,研究微结构的优化理论,实现按终端⽤途对现代混凝⼟进⾏材料设计的飞跃。
09湖大土木录取名单

序号
考生姓名 录取专业 总分
73 肖玮 74 徐朔 75 潘忠岳 76 刘鹏 77 何浚华 78 王友武 79 肖明 80 钟卫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桥梁与隧道 工程
81 宋国鹏 82 侯李 83 周文波 84 沈红霞 85 黄贤平 86 杨敏
446
301
145
78
16.5
50
445 438 438 434 539 538 527 526 521 520 518 513 512 507 506 497 493
318 332 304 304 383 379 375 365 369 353 380 356 356 357 350 359 340
复试专业 外语听力 专业综合 课 测试 面试
61 68 62 55 22.5 21 19.5 12 55 58 57 52
53 胡北南
462
331
131
67
9
55
54 朱乐 55 杨春 56 赵生培 57 余昌全 58 刘亮 59 赵忠涛 60 马敏 61 唐冰 62 盛捷 63 张旷怡 64 肖遥 65 肖军 66 卢江波 67 张文伟 68 黄佳梅 69 张东波 70 吴文朋 71 冷文华 72 谢鸿
485 481 481 481 477 476 469 465 335 354 351 334 353 341 335 323 150 127 130 147 124 135 134 142 70 55 61 69 73 61 64 62 19.5 15 15 18 9 15 16.5 19.5 60 57 54 60 42 59 53 60
0859 土木水利(工程博士)培养方案调查问卷

0859 土木水利(工程博士)培养方案调查问卷1.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0859 土木水利-土木学院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9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土木水利培养目标:面向世界土木工程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面向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执着、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勇担社会责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精深、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工程科学思维、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管理素养,能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胜任相关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引领未来土木水利领域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卓越人才。
2. 对《数理方程》(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 对《矩阵分析》(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 对《应用随机过程》(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 对《小波理论与应用》(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 对《工程概率分析A(双语教学)》(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7. 对《高级统计学》(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8. 对《应用泛函分析》(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9. 对《张量分析》(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0. 对《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1. 对《损伤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2. 对《高等结构随机分析》(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3. 对《深度学习》(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4. 对《地震工程前沿》(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5. 对《高等钢结构前沿》(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6. 对《混凝土非线性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7. 对《建筑火灾行为与防御》(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8. 对《地震学原理》(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9. 对《地下工程预报理论与技术》(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0. 对《高等计算材料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1. 对《水泥化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2. 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管理》(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3. 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4. 对《经济数学模型与方法》(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5. 对《计量导向研究方法》(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6. 对《钢结构稳定理论》(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7. 对《钢结构材性与构造设计》(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8. 对《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9.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0. 对《土动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1. 对《高等土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2. 对《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单选题] *○1○2○3○4○533. 对《高分子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4. 对《管理科学模型研究方法》(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5. 对《决策理论与方法(II)》(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6. 对《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7. 对《定量研究方法》(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8. 对《科学研究方法》(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9. 对《工程伦理》(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0. 对《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与设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1. 对《结构动力学A》(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2. 对《有限单元法A》(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3. 对《现代结构实验技术》(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4. 对《高层建筑钢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5. 对《大跨空间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6. 对《轻型钢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7. 对《结构概念与体系》(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48. 对《高等砌体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49. 对《工程改造与加固》(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0. 对《组合结构设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1. 对《结构风工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2. 对《海洋工程结构分析》(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3. 对《计算流体力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4. 对《智能流体力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5. 对《土木工程机器学习》(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6. 对《水泥混凝土结构与性能》(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7. 对《高性能与智能混凝土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8. 对《无机材料改性原理》(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9. 对《材料腐蚀与防护》(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0. 对《现代预应力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1. 对《工程岩体力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2. 对《岩土工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3. 对《岩土地震工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4. 对《岩土工程检测监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5. 对《工程结构抗爆抗冲击》(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6. 对企业新建课程的建议[矩阵文本题] *0859土木水利-建筑学院(暖通)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9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土木水利培养目标: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技术前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辩证思维、科学方法、严谨态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土木水利领域暖通燃气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解决本学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技术研究、教学或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79
斜风下典型桥塔自立状态抖振性能对比 研究
周奇
2
081
偏心率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受压性能的影响 傅中秋
1
083
基于非线性的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作用机理 的研究
徐博书
5
084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L形柱的有限元模拟
董宏伟
1
085
利用TLD和TMD控制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研究 任晓亮
3
087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风险浅析
谢胜华
4
222
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陶景晖
4
223
新型限位挡块的抗震性能研究
许祥
2
227 北京复兴门、西直门地铁站行人特征调查与分析 刘金亮
6
228
西直门地铁换乘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孔维伟
6
229
超长结构地下室温度场的确定及仿真
黄毅方
1
230 大开口网架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控制研究 胡清华
张如林
4
061
屈曲约束支撑线接触长度的简化计算
尤国萍
1
062
地震中屈曲约束支撑应变速率分布的研究
景海龙
2
067
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操礼林
2
068
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随机缺陷法的智能程序 练兰英
1
069
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研究
陈亚静
1
070
抗强风的索塔型风机可行性研究
王兹刚
1
237
混凝土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安全度设置水平的比较研究
李健祥
2
238
基于FFT和神经网络的复模态参数识别
刘海源
3
239
基于不确定层次分析法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状态评 估及其软件开发
隋良平
2
241
基于破坏模式的生态复合墙体研究
姚谦峰
1
242
基于性能的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技术及抗震评 估研究
1
151
太湖底泥中聚磷菌存在性的实验研究
胡颖
6
152
基于推出试验的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力学分析 殷小溦
1
153
侧向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动力响应 的有限元分析
陈毅强
1
154
牵索挂篮挂钩处应力集中的有限元分析
高雅
1
155
基于SMA-复合支座的层间隔震结构性能分析
王迪
3
157
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抗剪静力性能研究 祝文君
6
028
大直径桩桩身压缩量和侧摩阻力综合分析
焦雷
4
030
强震作用下进水塔塔体与拦污栅框架结构刚度耦 联分析
陈震
2
031
桥墩类型对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的影 响分析
李鹏飞
2
032
脱硫塔结构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
常磊
2
034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有效截面抗弯刚度 魏标
2
035
某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研发及在上海中心工程中的 应用
章子华
2
072
连续梁桥纵桥向的抗震简化分析研究
蒋娜芳
2
073
大直径扩底桩竖向端承力解析解与试验分析
阮翔
1
074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自振频率的探讨
王鑫
2
075
基于球型支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的探讨
刘娟
1
076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加固及研究现状综述
董宏伟
1
077
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
曾俊铖
周甲佳
2
213
某学校公寓楼房屋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与加固 苗元耀
2
214
基于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分析研 究
马恺泽
1
21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搜索与改善 蔡勇
2
217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评标体系提升策略研究 李明
7
220
基于大型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的车辆荷载识别 徐东生
3
221
新型粉喷桩施工引起周围软黏土性质变化影响因 素分析
黄挺
4
105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地震倒塌过程仿真分析
刘东
2
106
上海某大厦改扩建工程的结构方案分析
张锐
1
108
预应力值对扇形弓弦预应力结构受力性能影响分 析与试验研究
阎钟巍
1
111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分析
莫海峰
1
113
基于频率法的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力测试与分析 冯东明
3
115 层次分析法在钻孔桩施工成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刘浩磊
2
250 设置双向隔震支座铁路桥梁的耦合振动响应研究 于芳
3
251 苏通大桥群桩基础在船撞作用下水平承载力分析 辛纬韬
1
252
碎石垫层地基对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 ANSYS/LS-DYNA显式积分程序模拟分析
梁艳晨
2
253
污水倒虹吸隧道穿越地铁2号线区间结构的沉降分 陶盾 析
4
254
中美抗震规范采用静力方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 比较分析
李健祥
2
255
新型建筑模板的开发与应用
代巍
1
256
新型节能复合墙体的承载特性及保温性能研究 穆林
1
257
岩石抗剪强度计算的稳健回归模型及应用
张耀平
4
258
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彭有开
2
259
再生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周理安
5
260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研究
丁帅
5
261
2009年东南大学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论坛论文录用统计表
论文编号
论文中文题目
第一作者 所属主题
001 大型火力发电厂框排架主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康灵果
2
002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运移参数分析新方法 李振泽
4
003
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端部锚固区拉压杆模型及配筋 林波 设计
1
004
环氧树脂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2
055
温度变化对钢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蔡建国
1
056
基于承载力的古建筑木构件剩余使用寿命评估 龚荣华
3
057
现浇空心楼盖等代刚度和破坏形式的实验研究 陈佳佳
1
058
双轴对称工字形悬臂外伸梁整体稳定性研究 谢承利
1
059
既有弹塑性反应谱简化模型的比较研究
江建英
2
060
基于子结构技术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场地动力反应 分析
张宇
2
243
建筑企业压力管理研究综述
唐波
7
245
棉花秸秆砌块成型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姚谦峰
1
246
某厂房双C薄壁型钢屋架倒塌分析
张永浩
2
247
某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数值模拟荷载释放系数的研 究
廖俊海
4
248
三角形桁架夹芯层等效弹性常数研究和夹芯板参 数优化设计
王青伟
1
249
设防水准对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那国坤
刘克非
6
006
激励与结构响应部分观测下的末知激励下扩展卡 尔曼滤波在结构损伤识别境效应研究
喻军
6
008
拖曳锚嵌入机理及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张炜
1
010
BFRP金属复合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研究
申真真
1
014
YanMeng风场模型对厦门地区适用性研究
李涛
2
015
混凝土热力学反演的微粒群算法
苏磊
2
096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 验
王志峰
2
100
盾构隧道结构病害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胥犇
4
101
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动力响应分析
吴亮秦
2
102
基于QR法的巨型框架结构弹性静力分析
潘文军
1
103
基于施工企业的动态供应链分析与鲁棒性判别 郑剑辉
7
104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涡致振动研究
李培培
1
168
万米级跨度索网桥结构概念设计
汪正华
1
170
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现场浇筑及张拉施工技 术
刘洋
1
171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抗爆性能的 有限元动力分析
罗敏
1
172
型钢混凝土支护桩抗弯试验研究
刘俊
1
174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层间隔震效果分析
冯亚亚
3
175
基于AQWA的张力腿平台动力响应分析
季俊
3
036 三维正交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准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季斌
1
037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减震分析的静动力实用分析 黄瑞新 法
2
038
新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面内变形分析 庞瑞
1
039
随机场理论在结构工程可靠度计算中的应用
刘斌
4
040
总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刘军
7
044
预应力装配式联肢墙计算理论及抗震性能分析 蔡小宁
蒋德稳
1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