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庄子与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文|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③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④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⑤。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②[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③[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⑤[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讨论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 中,谁是胜者?
庄子为什么固执的认为鱼是快乐的?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堂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 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 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 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作业
1、完成课后积累拓展 2、课外阅读《庄子秋水》并 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
新课导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习目的朗读,师生以读解文,落
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
认知态度,学习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喜怒 哀乐。
朗读课文,在难以读 准的字下画上横线
“安”“固”“全”
复述这则故事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
文中有“从容”一词,后来延伸出“从容不迫”的成语,所以人们把《庄子·秋水》作为“从容不迫”的出处。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考点】〔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古代著名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好友。
惠施口才很好,与人辩论了一辈子。
〔游于濠梁之上〕这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濠梁之上游”,译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读作háo,水名,译为“濠水”。
【原文】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考点】〔鲦鱼〕一种白色小鱼。
鲦:读作tiáo。
〔从容〕悠闲自得。
成语“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是鱼之乐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鱼的快乐”。
是:代词,意思是“这”。
【原文】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鱼〕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鱼”。
子:对人的尊称,译为“你”或“您”。
〔安知鱼之乐〕这是反问句,译为“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意思是“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安知:意思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安”是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为“怎么”“哪里”。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我〕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我”。
庄子在这里顺着对方的逻辑来说,意思是: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你不是我,也就不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
【原文】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将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外物。
两人辩论特点
求真 拘泥
小组合作
• 1.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 • 是"敌“耶?是”友“耶? • 2.惠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真会有杀庄子的念
头吗? • 3.为什么庄子与惠子的论辩都以惠子词穷而告终? • 4.你更喜欢庄子还是惠子?说说理由。
拓展:互怼的知己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 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 矣!”
•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 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 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 ‘我曾经是砍过,即便如此,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 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和省略句 游于濠梁之上
于濠梁之上游 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我知之濠上也
我于濠上知之也
我在濠水的桥上知道它的
重点字词:
是鱼之乐也 是:这。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你。 安:怎么。
固 不知子矣 固:固然。
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辩论的双方庄子和惠子二人谁胜利了呢?
思考探究:
1.在这场著名辩论 中庄子和惠子谁赢了呢?
2.你更喜欢庄子还是 惠子?为什么?
井底之蛙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庖丁解牛 鼓盆而歌 望洋兴叹
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 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他最好的朋友是:惠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理性,语气强烈。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肯定,毫无争辩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充满智慧,诙谐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一】【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①惠子相梁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③非梧桐不止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翻译句子。
(3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2分)4.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4分)参考答案:(1)做宰相(2)国都(3)栖息(4)怎么,哪里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的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分)3.恐搜(2分)4.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思想。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6、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 的是谁?为什么?
【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 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 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 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 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 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练实:竹实, 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醴 (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鸱 (chī):猫头鹰。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4、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 胜者?
【1】从形式上看,庄子是胜者。庄 子偷换概念将惠子的问题化解,庄子说 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 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 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这种做饭 有悖于逻辑判断的规则。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 什么?
❖ ①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②慢: 通 “墁”,玷污 ③若:像 ④斲:zhuó,同 “斫”,砍,削,清除 ⑤运:挥动。斤:fǔ, 斧头 ⑥尽:使……干净 ⑦召:召见 ⑧虽 然:即使如此。虽:即使。然:如此 ⑨质:对 手
【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 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 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含答案解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B.以我酌油知之.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年与.时驰C.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 子
《庄子﹒秋水》
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安知鱼之乐?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 “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 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的论辩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1、惠子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巧妙地援引庄子的 反驳,建立符合逻辑的推理。而庄子在对方将自己逼入 无言以对的境地时,返回争论的起点,运用偷换概念的 技巧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的观点,认 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推崇 “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游, 符合庄子的思想。因此他断定“鱼之乐”。
“知”OR“不知”
名人心声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水光山色与人亲(李清照)
我二三十岁时读《庄子》这一段,认为惠子很有道理, 而庄子所谓“是鱼之乐也”不过是主观的臆断。近年来, 参照中国思想史上的情况,我的观点改变了。我认为 庄子肯定“鱼之乐”是正确的,乃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观 念。(张岱年)
假如我与庄子相见
鼓盆而歌
荡涤心灵的天籁之音
南丰县市山镇中学 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