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
③“一边倒”: 内容: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易混易错: 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步步高)
二、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 建国后的第一
年,同苏联等17个 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建国后第 一个建交高潮,以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 上用不着宣传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存在。”
——周恩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上的讲话中,“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同”: 相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掠夺的经历。 相同的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相同的愿望: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异”:
黄色: 资本主义 阵营 红色: 社会主义 阵营 绿色: 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独立,奠定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②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就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为了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年,与印度; 1954年,与印度、缅 甸。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1、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 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 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4、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求同存异”: 同: 同遭遇: 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同任务: 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异: 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1、1950年初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________个国 17 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苏联——盟友
3.保卫胜利、和平,维护独立、主权。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1)内容:
(2)意义: ①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国际:……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重要国际会议
日内瓦 2、1954年在________国际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 万 隆 的 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 “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4、“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建 树
确定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与苏等17国建交 提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中 美友 好通 商航 海条 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 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 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的。” ——周恩 来
新中国 旧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社会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
对立 斗争
资本主义阵营 (以美国为首)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3、主要内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另起炉灶”屈辱外交关系,而在 民地的地位,在国 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 “打扫干净 华残余势力和一切 屋子再请客”特权,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3、国际公认: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4、一国两制:政策保障及港澳成功范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40张PPT)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 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 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 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 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 合法政府。凡愿遵守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 新中国在开展外 交时,始终坚持维护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国家独立、自由、领 的任何外国政府。本 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 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 和平的原则。这种原 交关系。 则,我们称之为独立 -----毛泽东的声明 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与苏联Biblioteka 17国建交的历程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交国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建交时间 1949.10.2 1949.10.4 1949.10.5 1949.10.6 1949.10.6 1949.10.6 1949.10.7 1949.10.16 1949.10.27 1949.11.23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 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 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 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 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国际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社会主义 阵营和资本主义 阵营之间的对立 和激烈斗争。 美国企图扼杀新 中国
特点

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自己整理

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自己整理
1.了解新中国 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建立初期的重 提出 大外交活动 2.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 2.理解和平共 方针的影响 处五项原则在 【学法导引】 处理国际关系 1.从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两个方面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方面的意义 2.注意搜集当时的国际背景材料,客观分析新中国的外交
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①历史原因:中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国家领土和主权被肆意践踏。 ②现实原因:国家独立后,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但世界并不太平,两大阵营严重对立 ③主要原因:中印作为邻国,需要正视历史与现实,和平共处,维护地区稳定,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它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 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的伟大创举。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外交实践。
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
自己的国家利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
立自主,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倒向苏联一边,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
家交往。 。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表现:1950--1953抗美援朝运动;1950.2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原因:战后美苏冷战对峙,为保障新中国的国
外交原则: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开篇导读』
• 外交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延伸。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在国际舞台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 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取决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策略。 高明的外交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余年间,我国政府腐败无能,丧 权辱国,使中华民族饱受列强的欺凌掠夺,当时中国的外 交是屈辱的。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 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要想了解新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吧!

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最终版

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最终版
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2、国内原因
1 、卓越的外交家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英明的外交决策
(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国际环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自 主
( 基 本
“另起炉灶”外


方 针
和)
“一边倒”
成 就

外 “打扫干净
交 屋子 再请客”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求 同:①共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要求: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维
存 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 异:国家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和生活
习惯等不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建国第一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1.(2018年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
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
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
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也可以等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屈辱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触目惊心的《二十一条》
请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旧中国外交的印象?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2.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和两国总理发表申明,一致同意以五项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
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呢 ?”
-------- 周 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与会国 产生矛盾和分歧
“求同存异”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会议出现什么危机?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什么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 是什么?
第23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温故知新: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新中国初期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 1、背景:
国际: 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最突出特点) ⑵美国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 ⑶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国内: 历史原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系。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二、新中 国初期的 外交成就
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建国第 一年
1953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打破帝国主 义的封锁
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
以世界五大国的 身份参加 ▪提出“求同 ▪存异”方针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方针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 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 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新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
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纵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Ⅰ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Ⅱ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Ⅲ 改革开放后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第 二 十 三 课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一、新中国的外交形势;
二、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上成立的。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现 任院长是前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吴建民。
同:共同的遭遇、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 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
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 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苏联
美国
资本 主义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国内: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 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 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 《共同纲领》 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 ------- 毛泽东的声明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外交成就2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阅读思考: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形 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成就三: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另起炉灶
外 交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 方 客

一边倒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与苏联等17 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 会议 参加万隆 会议
另起炉灶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初期实践成果: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外交政策成熟: 走向国际舞台:
探究学习 答疑解惑
1、学习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 惑和问题?
2、你的收获有哪些?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外交外事、涉外经 济、法律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
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
外交成就1
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 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 思考:建国第一年就有17个国家和新中国建立 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 了外交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有何 意义?(结合“历史纵横”思考问题) 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 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 异: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 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 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 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 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 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课堂小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6年)
时间
建国第一年
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
意义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标志中国外交政 策的成熟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提出“求同存异”方 针
国 际 环 境 国 家 性 质 国 家 利 益
成就三: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思考:建国第一年就有17个国家和新中国建立 了外交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有何 意义?(结合“历史纵横”思考问题)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 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⑴ 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 旨
⑵ 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⑶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外交成就3
3、日内瓦会议 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 思考: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支那问题。 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作用:在会议进入僵局时,提出 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 的合理建议,推动协议达 成。 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 国际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外交成就4
4、万隆会议
思考: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一些亚 非国家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联系影像资料和思考)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非国家中是存 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 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 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 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 潮
1949.10—1950.10中国与17 国建交 阿尔巴尼亚 苏联
越南 保加利亚 印度 罗马尼亚 瑞典 匈牙利 丹麦 朝鲜 缅甸 捷克斯洛伐克 1.17个国家 瑞士 波兰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2.大多数国家为人民民主国家 芬兰 蒙古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 民主德国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会议出现什么危机?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 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帝国主义干扰破坏和与会国产生矛盾和分歧 “求同存异”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是什么?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 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 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 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 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 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 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
《联合国宪章》(1945)的原则和宗旨:
宗旨: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 权利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 据的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 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 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 题,并不分种族、性别、 语言、宗教,增进并激励 对于全人类的人权及基本 自由的尊重;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