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352条的规定,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该条第1款规定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2款又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犯前款罪。

根据《刑法》第294条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76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由预备役人员构成。

因此,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

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但是被诬陷者是否实际受到刑事追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

首先,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没有事实根据虚构他人犯罪的事实。

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仅仅是违反道德或者一般违法的事实,不成立本罪。

其次,诬告陷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他人。

再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三)_司法_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三)_司法_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三)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3.某甲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其生产的新产品“重油膨化剂” 具有使“水变油”的功能,可达到节油50%的效果。

并在科技成果招商会上推销“重油膨化剂”。

通过其广告宣传和现场推广,售出“重油膨化剂”100余吨,价款250万元。

有关单位购买后使用,发现“重油膨化剂”不具有所宣传的使水变油的性能。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某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B.某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C.某甲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D.某甲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二、走私罪2.某甲从停泊在公海的走私船上购得匕首、大砍刀、手铐、仿真枪枝一批,价值30余万元,运到我国境内销售,偷逃应缴税额10万元,同时,某甲顺便购得伪造的美元10万元,一并运到我国境内,加价后出售给他人。

某甲的行为:A.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B.构成走私管制刀具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C.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D. 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1.某甲是某名牌大学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利用负责为大学采购桌椅的职务之便,向其弟弟经营的公司大量购买劣质桌椅,价格高出一般市价的30%。

致使该大学多支出50余万元。

某甲也多次从其弟弟收受财物价值达5万余元。

某甲的行为:A.构成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B.构成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C.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D.构成受贿罪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4.下列那些掩饰、隐瞒走私、毒品、黑社会、恐怖组织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属于洗钱罪的行为:A.提供资金帐户的;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C.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金融诈骗罪1、下列哪种犯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A.贷款诈骗罪B.合同诈骗罪C.诈骗罪D.走私淫秽物品罪4.以非法占用为目的,下列哪种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A.编造引进项目的虚假理由B.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C.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D.超出抵钾物价值重复担保9.甲某原是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1995年4月4日至18日,先后利用其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共透支银行款50万元。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基础模拟题及答案(一)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基础模拟题及答案(一)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基础模拟题及答案(一)国家司法考试是很多法律专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职业道路,而其中的刑法基础知识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基础模拟题及答案,希望有助于大家系统复习和准确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法律中,对于“教唆他人犯罪”的处罚如下:A.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终身监禁或者死刑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答案:C2.有下列关于刑期计算的说法,下列哪种是错误的?A.刑期的计算,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并由刑事判决指定的执行期限计算。

B.刑期的计算,必须不低于法定最低刑期。

C.刑期的计算,不包括缓刑期。

D.对于未成年人和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的人,刑期的计算规则较为特殊。

答案:B二、填空题1.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情况下,故意犯罪的主体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能力、故意、过错2.法律认定的“正当防卫”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合法性、必要性、适度性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我国法律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答案: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因没有预见或者可以预见却没有防止发生的后果,而造成了某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我国刑法将过失犯罪分为三种类型:轻微过失、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分别对应不同的处罚标准。

过失犯罪的立案和处罚,都需要严格区分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和责任,同时强调了教育改造和社会矫正的重要性。

2.刑法中的“刑期”究竟是如何分配的?答案:刑期是指犯罪人服刑的时间长度,一般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由法官根据法律规定作出的判决量刑。

同时,刑期也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权限,如缓刑、假释和减刑等。

在实际执行中,刑期的计算还需要根据特殊情况,如犯罪人的行为表现和防范程序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处理。

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含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含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对乙某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D.对乙某杀人案,我国没有管辖权 2.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B.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在我国船舶 或者航空器停靠的国家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 C.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采用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 辖为辅的原则 D.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普遍管辖原则,即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3.甲因与别人一直保持通奸关系而欲杀夫另嫁。

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

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

甲的行为() A.属于故意犯罪 B.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 4.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

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

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

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故意杀人罪 5.甲(15岁)在网吧里借打乙的手机,打完后发现乙没有在意,就将该价值5000元的手机悄悄拿走;后甲故伎重演,在准备拿走丙的手机时被丙识破,于是甲将丙打得口鼻流血,还掏出匕首将丙刺成重伤。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7)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7)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7) 12.关于诈骗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收藏家甲受托为江某的藏品进行鉴定,甲明知该藏品价值100万,但故意贬其价值后以1万元收买。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B.文物贩子乙收购一些赝品,冒充文物低价卖给洪某。

乙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店主丙在柜台内陈列了两块标价5万元的玉石,韩某讲价后以3万元购买其中一块,周某讲价后以3000元购买了另一块。

丙对韩某构成诈骗罪 D.画家丁临摹了著名画家范某的油画并署上范某的名章,通过画廊以5万元出售给田某,丁非法获利3万元。

丁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答案:AB 解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对方产生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损失。

A项,甲明知江某的文物藏品价值100万元,但是隐瞒该事实,故意贬其价值,使被害人江某陷入认识错误,误认为自己的藏品价值仅为万元左右,进而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将藏品以1万元的价格卖给甲,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诈骗罪。

A项正确。

B项,文物贩子乙明知其出售的是赝品而非真实文物,但隐瞒该事实,致使被害人洪某陷入认识错误,误认为赝品为文物,进而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购买赝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诈骗罪。

B项正确。

C项,古董、书画、宝石等交易具有特殊性,即需要当事人以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来判断其价值,并据此讨价还价,一般而言,只有当事人对与标的物价值判断相关的事项积极虚构事实时方成立欺诈行为,当事人单纯保持沉默或者隐蔽事实,通常不认为是欺诈行为而不构成诈骗罪。

C项中,店主并未有积极虚构事实的行为,且双方进行了讨价还价,符合正常的交易习惯,不能认为丙构成诈骗罪。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谁?( )A.组织、策划、指挥实施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人B.任何参与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人C.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D.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贾某由于生意失败,将自己的工厂抵押给他人,债务到期后债权人将其诉诸法院,法院判决贾某败诉。

该工厂由法院组织拍卖。

法院组织有关部门查封该厂时,贾某鼓动厂里几百名工人阻止有关部门人员进入,而且还扬言谁敢封就干掉谁,最后导致好几名工作人员受伤,经鉴定是轻伤害。

贾某的行为构成:( )A.妨害公务罪B.聚众斗殴罪C.故意伤害罪D.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自从一化学工厂搬人A村后,该村清澈的河水一年时间内变成污浊的浑水,而且河面经常漂着死鱼,当地许多村民有各种不良的身体反应。

经村民举报,有关部门彻查发现该工厂的排泄物有放射性物质,而且该工厂为了节省开支,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该工厂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B.投毒罪C.污染环境罪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行为人王某采用骗取密码的方式,非法侵人了国防事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了大量国家秘密,并提供给国外的某组织从中谋利,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数罪并罚B.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C.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并罚D.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加重处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5.王某教唆一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李某去盗窃,又将盗窃的方法教授给李某,但李某并未实施,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A.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择一重罪处罚B.以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并罚C.只能按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D.只能按盗窃罪定罪处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6.孙某开了家造纸厂,由于上游供应链断层,一直找不到新的木材供应商,影响到正常生产,而且孙某刚和客户签订了大单合同。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完美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完美解析

1、下列哪一情形构成重大误解,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A.甲立下遗嘱,误将乙的字画分配给继承人B.甲装修房屋,误以为乙的地砖为自家所有,并予以使用C.甲入住乙宾馆,误以为乙宾馆提供的茶叶是无偿的,并予以使用D.甲要购买电动车,误以为精神病人乙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与之签订买卖合同【正确答案】:C2、郑贺为甲有限公司的经理,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妻吴悠经营的乙公司谋取本来属于甲公司的商业机会,致甲公司损失50万元。

甲公司小股东付冰欲通过诉讼维护公司利益。

关于付冰的做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必须先书面请求甲公司董事会对郑贺提起诉讼B.必须先书面请求甲公司监事会对郑贺提起诉讼C.只有在董事会拒绝起诉情况下,才能请求监事会对郑贺提起诉讼D.只有在其股权达到1%时,才能请求甲公司有关部门对郑贺提起诉讼【正确答案】:B3、关于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二者的裁定都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法院依职权作出B.二者适用的案件范围相同C.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的申请时,法院可以责令其提供担保,当事人拒绝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D.对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裁定,当事人不可以上诉,但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正确答案】:C,D4、关于法人,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社团法人均属营利法人B.基金会法人均属公益法人C.社团法人均属公益法人D.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均属营利法人【正确答案】:B5、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

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

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协议,恢复和睦关系。

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法院突破审判程序,违反了依法裁判原则B.他人参与调解,影响当事人意思表达,违反了辩论原则C.双方让步放弃诉求和权益,违反了处分原则D.体现了司法运用法律手段,发挥调解功能,能动履职的要求【正确答案】:D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商品房包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将其开发的10套房屋交由乙公司包销。

司法考试卷三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司法考试卷三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司法考试卷三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哪些掩饰、隐瞒走私、毒品、黑社会、恐怖组织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属于洗钱罪的行为() A.提供资金帐户的 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C.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22.下列哪种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 A.以不法所有为目的,编造引进项目的虚假理由 B.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C.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D.以不法所有为目的,超出抵钾物价值重复担保 23.下列哪种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A.贷款诈骗罪B.盗窃罪C.侵犯商业秘密罪D.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24.下列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甲殴打乙造成小腿骨折,乙因为行走不便,只好搭乘汽车。

该汽车在送乙去医院的途 中,发生车祸,乙在车祸中丧生。

乙的死亡结果与甲的殴打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其仇人刘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3刀,被害人重伤昏迷。

乙以为刘某已经死亡,遂离去。

但刘某自己醒来后,翻身跌下山崖摔死。

刘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向乙茶杯中投放0.5克毒药,丙向乙的茶杯中也投放了0.5克毒药,二人并不知 道彼此的行为。

乙喝茶后中毒死亡。

经鉴定认为,该种毒药的致死量为1克。

甲和丙的投毒行为和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

赵的仇人高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 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

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5.下列哪些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A.甲放火之后,在独立燃烧之前,喊了一声“救火啊!”,随后立即离开了现场,后被 群众扑灭 B.乙对仇人王某猛砍10刀后离开现场。

1小时后,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 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C.丙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将一块巨石搬上铁轨,但在火车即将到来之前,丙由于 害怕被处罚,于是,又将石头搬开 D.丁一直想杀害胡某,某日向胡某的食物里投放了毒药,胡某食用之后痛苦万分,丁 见状顿生悔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在医生的救治下,胡某没有死亡,但是终生残疾 26.甲开摩托车,乙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共同商量在某街道伺机抢夺妇女的提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彭某因私仇蓄意杀害韩某。

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彭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 2.孙某纠集王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王”,要王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大龙会创收。

”王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物若干。

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一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其所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对其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3.周某向朋友杨某借钱,并告诉杨某是去南方购买一批走私品,回内地待销完后,分给杨某一笔钱。

杨某便把钱交给周某,对杨某应以()罪名处罚。

A.走私罪B.行贿罪C.受贿罪D.走私罪共犯 4.被告人李某, 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5人,撞伤20人。

李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5.王某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

但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

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万元,自己也被火烧伤,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放火罪B.危害公共安全罪C.失火罪D.破坏集体生产罪 6.山海关海关负责人陈广天,在负责查处一起案值巨大的走私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陈广天由于接受行为人贿赂人民币2万元,便大事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处罚,陈广天的行为应定性为()。

A.已构成受贿罪 B.已构成放纵走私罪 C、已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D.已构成受贿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7.青海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罗京,违反国家规定,在某重要水源河流的源头擅自批准进行个体采金活动,导致炼金过程中有毒废物CO进入水中,使下游村房人群发生明显的中毒症状,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罗京的行为()。

A.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构成了渎职罪中的环境监管失职罪 C、构成了玩忽职守罪 D.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8.农民王宝四、宋长林想进行长途运输赚点钱,但没有买车资金。

两人便找到镇银行营业所的会计韩兵借钱。

开始韩兵称:“贷款给个人买车从事贩运活动是违法的,”不同意借款,后来韩兵认为长途贩运很赚钱,便提出他可以提供贷款,但运输利润三人要平分。

王宝四、宋长林表示同意后,韩兵便擅自采取贷款方式借给2人买车款2万元。

案发后,韩兵的行为被定为()。

A.挪用公款罪 B.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C.贪污罪 D.侵占罪 9.汪某因共同盗窃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人民法院量刑时考虑到汪某有积极退赃和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

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获汪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约6000余元的财物。

对汪某应当如何处理?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量并罚 10.张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领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

A.适用新加坡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11.甲为筹集结婚费用,一个月内先后偷盗营业款5次,每次少则700元,多则2000元。

共计7400元,甲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牵连犯C.连续犯D.惯犯 12.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 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13.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刑罚执行3年后,又发现判决前其还有放火罪,应判有期徒刑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张某还需执行的刑期是多少年?A.7年B.9年C.10年D.12年 14.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强奸罪? A.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在拐卖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 B.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将被拐妇女卖出以后,又伺机以暴力方式违背该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C.收买被拐卖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 D.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 15.徐某整日游手好闲。

为了达到骗取财富的目的,便假装为一公司业务员,以采购为名,骗取红旗服装厂厂长的信任,签订了一份虚假经济合同。

徐某将骗取的服装转卖,所得被其全部挥霍,据查该批服装价值7万多元。

徐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投机倒把罪 B.诈骗罪 C.合同诈骗罪 D.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6.外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钱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10万元归己所有,钱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贪污罪B.保险诈骗罪C.诈骗罪D.职务侵占罪 17.张某、王某、纪某3人均是油漆工。

1998年7月9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张某说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纪某说我去试试,纪某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

纪某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种?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18.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人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

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的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 19.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哪种? A.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认为时机不成熟而停止犯罪 C.盗窃他人财物后,又返还财物的 D.犯罪分子自认为犯罪行为已实施完毕而自动停止犯罪 20.刘某是15岁的中学生,因迷恋 电子游戏,在电子游戏厅老板赵某的唆使下,闯入附近一居民家中行窃。

刘某见该居民家中只有其12岁的女儿一人在家,遂起歹念,予以强奸,后逃离。

对刘某、赵某的行为该如何处罚? A.刘某不应负刑事责任 B.赵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重处罚 C.对赵某免除刑事责任 D.对刘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犯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题目中彭某已经着手实施故意杀害行为,只是由于未击中和惧怕罪行暴露而停止继续射击。

彭某的行为属于已实行终了的能犯未遂。

选项A正确。

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形态。

题目中王某是出于对惩罚的惧怕而停止犯罪,并非自动停止。

选项B不正确。

选项D明显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26条第2款,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本题中孙某等人组成的组织符合犯罪集团的构成要件,应定性为犯罪组织。

又依据刑法第26条第1款之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依题中孙某在组织中的作用,可认定其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主犯。

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可知选项D正确。

3.【答案】A。

解析:依据《刑法》第155条第1款规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

以走私罪论处。

题目中杨某明知周某去收购走私品,仍为其提供资金,具备了走私的事前通谋,《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资金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但定罪时仍是走私罪,“走私罪共犯”不是独立的罪名。

所以选A不选D。

因周某、杨某并非从事国家公务的人员,不符合行贿罪和受贿罪的主体条件,选项B、C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投毒等危险性相当的能够造成不特定多数人死亡或者公私财产广泛破坏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李某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主体,其主观上是故意。

而选项A的成立条件必须是过失;选项D必须针对特定主体。

因此,选项A、D不正确。

重大责任事故罪,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题中李某不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条件。

选项C不正确。

5.【答案】A。

解析:放火罪,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王某的行为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

A选项正确。

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放火罪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应优先适用放火罪。

选项B不正确。

选项C的主观要件是过失,C选项不正确。

现行刑法已将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其他个人目的,一般是指出于个人恩怨而产生的不正当心理追求,如憎恨、厌恶、不满等。

在主观要件上与本罪不符。

选项D不正确。

6.【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411条规定,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即是放纵走私罪。

选项B正确。

7.【答案】B。

解析:刑法第338条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罗某的行为主要体现为监管失职,其并没有从事污染活动。

选项A错误。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指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可知陈某的行为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选项B正确。

选项C成立的客观要件是应为而不为,选项D成立的主体条件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选项C、D明显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