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9) 附答案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哪?A.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对刑法进行类推解释,但是允许进行扩大解释B.如果旧法认为是犯罪,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虽然认为是犯罪,但新法比旧法判得更轻,此时允许使用事后法审理旧案,这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定罪量刑必须以行为时的法律为准,绝不能以审判时的法律为准D.对于实践中组织男性卖淫的行为无法可依,有人建议将组织卖淫罪扩大为组织男性卖淫,因为组织男性卖淫与组织女性卖淫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类推解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A,B解析:罪刑法定原则一般有以下几个要求: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允许扩张解释。
D项只是一种扩大解释,不是类推解释,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项过于绝对,故C、D项错误,A、B项当选。
知识模块:刑法2.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B.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C.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出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D.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正确答案:A,B,C解析:期待可能性,是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期待行为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其他适法行为。
即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适法行为,就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责任,故A项正确。
只能在考虑行为人的能力的前提下,判断能够期待行为当时的行为人通过发挥其能力而不实施违法行为。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参考答案】AD2、下列帮助、教唆行为中,能独立构成犯罪,不按共犯处理的有哪些?A.协助他人实施组织卖淫犯罪B.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C.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D.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参考答案】ABCD3、下列情形中,不成立共同犯罪,对行为人分别处理的有()A.甲和乙看到山下没有人,将一块大石头推下,结果造成在山下一片草窝里休息的放羊小孩死亡B.甲要杀丙,乙悄悄将房门锁上,致使丙无法逃脱而被杀死,甲对此并不知情C.甲教唆乙去盗窃,乙实施盗窃同时将被害人****D.甲乙系网友,甲向乙发信邀请乙一块实施犯罪,乙没有回复【参考答案】AB4、甲某、乙某二人鱼塘中的鱼经常被偷,于是二人决定晚上埋伏在鱼塘边抓到小偷狠狠揍一顿。
果真遇到同村人丙某前来偷鱼,甲乙二人上前殴打丙,丙拿出携带的匕首亦与二人对打,一时三人扭打做一团。
甲某顿时怒从心起,掏出偷偷带在身上的大匕首,照丙某胸部猛刺数刀,致其心脏破裂,当即死亡。
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有()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不构成甲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二人仅在故意伤害的限度内属于共犯【参考答案】ABD5、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
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故意损坏公共设施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时的年龄B. 犯罪时的精神状态C. 犯罪时的动机和目的D. 犯罪时的行为方式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C.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进行防卫D.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进行防卫答案:B4.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犯罪行为的实施B. 犯罪行为的完成C. 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D. 犯罪行为的中止答案:C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C.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因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B6.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在进行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C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抗拒抓捕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B.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自动放弃而未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C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视为自首?A. 犯罪后逃跑,但被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被抓获,但拒不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被抓获,但只供述部分罪行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C. 一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他人知情不报D. 一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包括: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共同犯罪D. 未遂犯罪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滥用职权D. 非法经营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方式D. 犯罪结果答案:A B1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死刑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
国 家司 法考试刑法真题及详解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详解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科目。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详解,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刑法的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以下将为您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真题 1】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丙向乙开枪,乙中弹身亡。
关于甲和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B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C 丙构成故意杀人罪D 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详解】首先分析甲的行为。
甲故意将装有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指使丙向乙开枪,甲利用了不知情的丙的行为来实现自己杀乙的目的,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
再看丙的行为。
丙虽然被甲欺骗,以为是空枪而向乙开枪,但丙在开枪时应当预见到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导致乙中弹身亡,所以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真题 2】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是()A 甲携带凶器抢夺B 乙盗窃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C 丙乘人不备,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D 丁骗取他人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详解】A 选项,甲携带凶器抢夺,根据刑法规定,应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携带凶器抢夺,无论是否实际使用凶器,都以抢劫罪论处。
B 选项,乙盗窃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这种行为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抢劫罪定罪。
C 选项,丙乘人不备,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抢夺罪,而非抢劫罪。
D 选项,丁骗取他人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不构成抢劫罪。
因为诈骗罪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真题 3】甲在一偏僻路段对乙实施抢劫,用刀逼迫乙交出财物。
乙趁甲不注意,捡起一块石头砸向甲,甲头部受伤倒地。
乙趁机逃跑。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构成正当防卫B 乙构成防卫过当C 乙构成故意伤害罪D 乙构成紧急避险【详解】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乙两人互殴,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调解处理。
双方就医疗费赔付达成调解协议。
事后,甲履行了协议而乙没有履行。
关于甲依法可以选择的救济途径,下列说法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赔偿损失B.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调解协议C.要求公安机关强制执行该调解协议D.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撤销调解协议并判决乙赔偿损失正确答案:A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故A项正确。
2.赵某系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老嫌公司待遇太低。
一天在翻阅客户资料时,发现一投保人崔某是自己的远房亲戚,于是他找到崔某让其去找一些医疗发票并提出交通事故赔付,至于赔付的事情他来搞定,事后七三分成。
崔某果然搞来10来万元的医疗发票,而赵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崔某获得10万元赔付,自己拿了7万。
对二人的行为性质分析,正确的是:( )A.赵某构成贪污罪,崔某构成保险诈骗罪B.赵某构成职务侵占罪,崔某不构成犯罪C.两人的行为成立保险诈骗罪的共犯D.两人的行为成立贪污罪的共犯正确答案:D解析:在刑法理论上,特殊身份与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是构成身份犯的共同犯罪还是一般主体的共同犯罪存在争议。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此类犯罪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本案中,赵某是国有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
采取欺骗的方法侵占国有财产,当然构成贪污罪,而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又是主犯,所以赵某和崔某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
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试卷二第9题)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C解析:甲已经架好枪支准备杀乙,但是又决定不杀害乙了。
因此,甲构成犯罪中止。
甲在收起枪支时又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
因此,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所以,选项A、D显然是错误的。
问题是,甲是否只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于甲这种尚处于预备形态的犯罪,放弃实行犯罪即可成立犯罪中止。
因此,甲在大脑里决定:“不杀了”时,犯罪中止就已经成立了。
甲后面的收枪行为是另一个独立的行为,和犯罪中止之间并无想象竞合关系。
所以,选项C 正确,选项B错误。
陷阱点拨:本题难在确定收枪行为是独立于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的行为。
在本案这种犯罪中止中,成立犯罪中止不需要积极的行为,在内心放弃犯罪即可。
所以,收枪行为并不是犯罪中止行为。
因为该行为而导致的过失致人死亡也就独立于犯罪中止了。
2.甲深夜进入小超市,持枪胁迫正在椅子上睡觉的店员乙交出现金,乙说“钱在收款机里,只有购买商品才能打开收款机”。
甲掏出100元钱给乙说“给你,随便买什么”。
乙打开收款机,交出所有现金,甲一把抓跑。
事实上,乙给甲的现金只有88元,甲“亏了”12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二第8题)A.甲进入的虽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觉,甲属于入户抢劫B.只要持枪抢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构成抢劫既遂C.对于持枪抢劫,不需要区分既遂与未遂,直接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D.甲虽“亏了”12元,未能获利,但不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抢劫罪既遂正确答案:D解析:甲进入的是小超市,不是他人用于家庭生活的场所,因此不属于入户抢劫。
2014年司法考试刑法总论(9)-—贾晓慧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总论(九)主讲:贾晓慧新浪微博:刑法贾晓慧/u/2824690851第二编犯罪论之一犯罪成立条件考点:有责性之事实认识错误考点一:事实认识错误¤考察频率¤核心考点:具体事实认识错误、抽象事实认识错误考点一:事实认识错误实战演练【经典考题1】(2011-2-53)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
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
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
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经典考题2】(2010-2-54)甲与乙因情生仇。
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
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经典考题3】(2008-2-54)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但开枪的结果是将乙和丙都打死。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不管是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D、不管是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经典考题4】(2008延-2-4 )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
刑法司考真题02-09不定项选择及主观题(附答案解析)

刑法司考真题02-09不定项选择及主观题(附答案解析).txt不要放弃自己! -------(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002-2009年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不定项选择题及主观题三、不定项选择题:(2009年)(一)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
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
乙收下该款。
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
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
”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
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
请回答91-94题。
91.关于甲从公司提出公款20万元并将其中一部分行贿给乙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构成贪污罪,数额是20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不再单独定罪B.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5万元,行贿15万元C.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20万元,行贿15万元D.甲对乙说过要“去把公司钱款补上”,应当构成挪用公款罪,数额是20万元,再与行贿罪并罚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核贪污罪、行贿罪。
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涂改账目的方式侵吞公款20万元非法占为己有,构成贪污罪。
贪污数额为20万元。
故BD错误。
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乙以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行贿数额为15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
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
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
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
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
乙看少了l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
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1瓶五粮液酒。
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
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
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
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1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
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
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
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答案及解析:C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与诈骗罪区别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本题ABCD四个选项中甲的行为都属于盗窃。
选项A,乙的女儿只有5岁,是无行为能力人,不具备同意让甲搬走彩电的行为能力,因此甲的行为仍是盗窃。
选项D甲“趁乙不注意”,应认定为秘密窃取,不是诈骗而是盗窃。
故AD都不应选。
盗窃罪与抢夺罪区别的关键在于,一个是“秘密窃取”,一个是“趁人不备、公开夺取”,选项B中,甲秘密窃取金项链在先,后被发现后挣脱逃走,不属于“趁人不备、公开夺取”,因此应定盗窃罪而不是抢夺罪。
故B不应入选,本题正确答案为C.
18.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
B.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
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D.律师在法庭。
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答案及解析:C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由此,在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时,只要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A项错误。
而B项中的武装叛乱、暴乱罪,也可能出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形,因而“对其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的说法”,错误,另根据《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D项中律师面临义务冲突(辩护义务与维护他人隐私权义务),应当衡量利益轻重,不必然构成紧急避险。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