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德育化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论文

合集下载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中职教育是面向职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但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之外,中职音乐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品质和心理品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

过去,中职音乐教育通常只注重对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开展全员育人,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深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通过德育融合,中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深化学生对审美语言的理解,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道德支撑。

二、音乐教育如何融入德育内容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讲解音乐作品和表演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义、公正、真实、美好等方面的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遵循启发式教育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音乐所隐藏的意义,理解音乐的内在价值。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3. 加强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并通过音乐文化展览、音乐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接触与学习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音乐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协同学习、拍摄团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5.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支持学生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并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错误、挫败、压力等负面情况,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防止负面情绪对学业、生活和发展的不良影响。

三、总结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的灵 魂 , 完善人 的生命, 其德育功能 是其 他学科所 不可
替代 的。在校外音乐教 学中包括 : 合唱教学、 赏教学 、 欣
器乐教学 、 舞蹈教学等 。所采用的教材中包含德育教育
秀的散文 , ~部先进 的文学作 品。它能鼓舞人, 教育人 ,
熏 陶人, 塑造人 。例如 《 中国 自豪》 可通过 个别 朗诵 、 , 集 体朗诵 的形 式, 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诵歌 词, 使学生在
合唱教学是校外音乐教育 的重要 内容之一 。 曲是 歌
音 乐 教 育 中最 普 遍 、 有 渗 透 力 和 最 有 影 响 的 艺 术 。如 最
4 .通过指导和训练多声部合唱渗透德育教 育。
教师 在 指 导学 生进 行 合 唱训 练 时 , 格 要 求 学 生 声 严
《 我们多么幸福》 中国自豪》《 《 东方绿洲》 , 等 有些歌 曲具
倍。


3 .通过指导欣赏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在 合 唱教 学 中渗 透德 育教 育
在合 唱教学实践 中, 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
品, 使学生在旋律 的欣赏 中, 体会 、 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 穷力量 , 净化心灵, 升华感情 , 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 , 在欣 赏《 牧歌》 那优 美抒情 、 时, 宽广悠美的享
有 明显 的思 想 教 育 目的 , 这 些 丰 富 的德 育 内涵 和 深 刻 而

部分配 中统一, 在音量上做 到力度均衡 , 准确 演唱 自己
的 声 部 , 到 协 调 、 谐 、 一 的 艺术 效 果 。在 集 中训 练 达 和 统
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 时首 先去挖掘 、发现和理解 , 然
受。
我 国 著 名 音 乐 家 冼 星 海 曾经 说 过 : 音 乐 是 人 类 最 “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中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育内容。

在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德育功能在中职音乐教育中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方面。

音乐是一种极具情感表达力的艺术形式,学习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培养出真诚、善良、乐观和豁达的品格。

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专注力,这些品质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

音乐是一种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艺术形式,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从而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学习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音乐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养成热爱音乐、尊重艺术的良好风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还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

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加强对各种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欣赏,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自己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发展。

这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中职音乐教育是培养职业音乐人才的教育体系,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如何将德育融入中职音乐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德育融入中职音乐教育的意义重大。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培养情感、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养。

而德育则更注重灵魂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将德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音乐之外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并传承这些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而德育则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德。

那么,如何实现德育融合呢?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观和人生观是德育融合的基础。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德育教育。

音乐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对爱、友谊、劳动等方面的表达,教师可以选择这些作品进行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劳动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

音乐活动是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德育的引领者。

通过教师的表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德育的要求。

中职音乐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职业音乐人才。

教育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的培养,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自身应该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中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也承担着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灵魂的丰富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文将围绕中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展开讨论,从音乐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理念和实践等方面,探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一、音乐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音乐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唱和乐队演奏等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场完美的音乐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倾听、谅解和尊重他人,学会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团结协作的公民。

音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艺术创作和表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律意识,只有在保持良好的素质和态度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要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克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

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理念和实践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和标语,而是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美育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音乐艺术的教学,使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感受美的力量,促使其形成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音乐知识和技巧,更要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美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感受生活、感受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情感丰富、善于表达的个性。

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妙的听觉享受,而且对于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针对其重要性和实现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1.职业道德教育音乐教育不仅是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同时,通过音乐的教学和表演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团队精神,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2.审美情趣教育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其审美情趣。

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从而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演出或参加音乐比赛等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学会欣赏其他人的作品,从而培养出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

3.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音乐的学习和演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疲劳感和消除负面情绪。

同时,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培养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

1.引导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正确处理相关职业问题,逐渐形成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操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构成,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了解音乐,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提高其艺术鉴赏水平。

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介绍职业中专音乐教学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教师们肩负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重要任务。

与传统中专学校相比,职业中专音乐教学强调的不仅是音乐技能的培养,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们需要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兼顾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情感的表达和一种精神的寄托。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旨在通过音乐的熏陶和磨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者,更是情感和人格的塑造者。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渗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德育的渗透,学生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受益更多,成长更快。

1.2 强调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情感表达能力。

重视德育的注入,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全面发展,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底蕴、有情感的音乐人。

这对于职业中专音乐教学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德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音乐专业人才,更是为了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

2. 正文2.1 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内容,它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善良、友爱、合作等美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将德育渗透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中

将德育渗透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中

将德育渗透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德育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的重要性。

德育是指通过良好的道德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意识。

而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将德育渗透进去,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行素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让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职音乐教育中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其中。

一、德育与音乐的结合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技能,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德育素养。

因此,中职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将道德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去。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知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讲解,引发学生对于良好情感的体验和爱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而促进其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发展。

在每一堂音乐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首带有深刻人生意义的曲子与学生分享其作曲背后的故事,探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从音乐中汲取生活的营养,走向健康成长。

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音乐教育方面,德育教育与团队合作密切相关。

在艺术表演中,个人只是团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团队中有一个成员的表演不够出色,会让整个团队的表现都受到影响。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团队合作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校内外文艺活动、演出等形式,增强彼此之间的关系,培养爱护自己、爱护他人,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与助人精神。

三、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大内容。

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有许多人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这些人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等。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知度,提升他们的感恩心态和学习态度。

如在学校演出、音乐比赛等团队活动中,请同学分享谁是最给力的人、最让他们感动的人,去感谢这些人的付出和努力,同时也能滋养学生的情操和内涵,培养爱心和感恩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音乐教育德育化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入,不仅能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入,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耐心以及学校管理的全力支持。

在此,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入,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入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1 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恰当的讲授一些音乐家的奋斗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

如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可以通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让学生们了解贝多芬的人格品质,学习音乐家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拼搏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介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时,可以出示其名言:“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信受到这样教导的孩子,在学习的路程上,他们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更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从而更加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2 在中职教育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的爱国热情中职生作为我国民族发展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在我国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而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爱国情操等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不仅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同时还能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音乐学习中。

然而这一教学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将德育与音乐的有力结合。

由此就需要教师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不断的将德育知识渗入到音乐教学中,以便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例如:教师在讲授《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时,可以将这部音乐的背景、创作人等资料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在欣赏背景的同时,能够被《黄河大合唱》的气势所感染,同时能够感受到这部巨著背后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从而鼓舞学生为理想、正义而勇往直前。

由此可见,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以及社会的实际发展趋势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授《茉莉花》这首音乐时,可以先介绍一些《茉莉花》的创作背景,曾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并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而《唱脸谱》这首歌,不仅能将四川的变脸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使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戏剧的魅力。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信心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学生虽然书读得不错,但胆小懦弱,缺乏友爱的精神,自大意识强,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

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参与的音乐活动,如通过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唱比赛、音乐知识竞赛、创编舞蹈动作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举办“歌星擂台赛”、“音乐接龙”等形式的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无论表演对错,水平高低,教师都应积极鼓励并及时肯定。

哪怕是一句简短的激励话,一个信任和鼓励的眼神,一个极其简单的抚摸和拍肩,都会影响他们整个人的情绪,使他们看到优势和潜能,肯定自我,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学习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这样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4 充分利用多媒体烘托育人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唱《歌唱祖国》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能够体现国家发展、强大的影像资料,资料内容可以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的阅兵式,也可以是宇宙飞船升入太空、航空母舰入海航行等,影像资料应尽量体现出国家繁荣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气象,要具备强大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之情。

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学生们在感受到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的气氛中,必然会以昂首挺胸的气势和乐观自豪的心态放声高歌,从而在音乐教育中实现了向学生实施德育的目的。

又如在讲解《走进非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描绘个人心目中非洲的形象,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我国与非洲建交的相关资料,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同时,不仅感受到非洲特色音乐的特点,还认识到我国的外交理念,深刻了解我国时刻在履行“和谐世界”的思想理念,一直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做出贡献,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礼仪之邦”胸怀的宽广与博大,进一步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5 正确引导学生“追星”当今时代,一些中职生往往为了自己心中的“偶像”而成为“追星族”中的一员,因而在学习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往往呲之以鼻。

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追星”这一特点,将德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首先,教师针对学生“追星”这一现状,应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学习到“明星”身上的有点,而不是一味盲目的“追星”。

例如:当前的中职生多数崇拜周杰伦,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着周杰伦的《外婆》以及《听妈妈的话》等歌曲,教导学生要孝顺长辈,同时可以结合周杰伦的《稻香》、《青花瓷》等歌曲,教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国有文化。

其次,学生在“追星”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模仿”而失去自身的特色。

由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星目标”,使其在向明星学习的同时,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最后,针对学习“追星”这一现象,教师不应极力的批评学生,而在让学生在“追星”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星”身上的精神,并向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6 创新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配合、学习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

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属于一门综合性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一些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升学考试为主,从而直接忽略了音乐教学。

由此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使音乐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即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唱歌”那么简单,还包括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兴趣培养。

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着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其在音乐学习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音乐学习中。

6.2 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不仅需要学生“声”“音”“形”“思”以及“感”的充分结合,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由衷的感受到音乐的美。

而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相应的音乐天赋,因而在学习中,学习兴趣很容易得到培养。

而一些学生对音乐始终没有兴趣,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疏远距离。

由此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

6.3 用音乐活跃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是音乐教师教学的前提,同时还是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基本保障,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活跃课堂氛围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爱好,课前播放学生喜爱的音乐,然后对所播放的音乐进行解说。

如此,不仅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音乐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王力宏风靡一时的《花田错》,并在播放后,将古典戏剧《花田错》与王力宏的《花田错》相结合进行讲解,在使学生理解《花田错》的同时,同时可以增加学生音乐知识的综合面。

7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其音乐教学中,不仅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使其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然而在德育教育渗入的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重视。

由此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在学校管理以及教学中,能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才能真正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姜辉.浅谈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2] 高娜.论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j].成功(教育),2009,(04).[3] 开红.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施途径[j].科技资讯,2009,(07).[4] 方建军.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01).[5] 陈海玲.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j].文教资料,2010,(10).[6] 刘喜杰.中学音乐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7] 黄聪民.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8] 沙晶莹.新时期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9] 杨建,张浩.发掘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论一种可能的德育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