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
推广应用,产生新的问题
演示:将泡沫、石蜡、小石头放入水中,以出现下沉的物体,激起学生质疑
观察各种物体的浮沉情况,产生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能否自觉产生新的问题
设计实验,探究问题
引导思考所需器材:小石头、弹簧称、一杯水及实验方案的拟订
积极参与方案设计,最后得出可能的测定方法:F浮=G-F拉,然后进行实验探索,证实猜测
能否准确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的定性关系
定量探究,收集证据进一步探索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提出问题:若要更进一步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关系,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之
引导先将物块全部浸没分析实验结果,然后再部分浸入实验结果是否一样
讨论得出要进一步说明问题,必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设计所需器材及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较多地用到了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去解决问题。《浮力》内容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此时对浮力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更难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此,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将《浮力》从教材的编写上看,实验作了适当的改正,实验方法简单,过程易于理解。不过难度大大降低,更注重探究性学习,更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否顺利完成探究一,能否利用所得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并能得出浮力的测定方法
推广
启迪: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要是将物体浸入其它液体中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呢?
演示:将物块浸入酒精中,
猜测有可能与水相同,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观察弹簧称示数的变化,得出浸入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案教案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案教案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教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质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观察、剖析,认识轮船是如何浮在水面上的。

2.经过采集、沟通对于浮力应用的资料,认识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成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课要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课难点: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课过程】一:预习导学: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状况决定于和假如物体上调,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假如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假如物体飘荡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虑:木材能飘荡在水面,其原由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飘荡在水面上,轮船是用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浮力进而达到飘荡在水面上的。

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遇到的浮力变大、变小仍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仍是浮起一些?3、淹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遇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进而能上调、下沉或悬浮。

气球与飞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 经过改变气球随和囊进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起落的。

二、课内研究:(一)引入新课:视频展现: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遇到浮力的作用了吗?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如何?设疑:用钢铁锻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二)新课学习议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飘荡、悬浮和下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淹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其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剖析议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遇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一个物体在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本身的密度和重力无关。

2. 引导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浮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本身的密度和重力无关。

2.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浮力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浮力概念、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浮力的应用教案

浮力的应用教案

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案浮力的应用重庆九十五中瞿瑛2010年11月《14.6浮力的应用》教案重庆九十五中瞿瑛【学生情况分析】1.物理基础知识:这是学生涉及浮力的第二堂课,学生对浮力的认识还比较的理解很薄弱,需要从感观方面加强引导和认简单、片面,特别是对V排识。

2.生活经验的影响:浮沉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使人们容易从主观感受去判断,形成“理所当然”的思维,例如:“重则下沉、轻则上浮”;“轮船本来就应该漂浮”。

因此,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逐步认识到物体浮沉的条件,启发他们重新看待普遍现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

3.学生心理:学生对浮沉现象司空见惯,可能导致对浮力的应用不感兴趣。

应在课程中循循善诱、设计有趣的、与他们的惯性思维冲突的环节,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对教材的处理】1.提炼出教学节点:根据教材的内容,提炼出学生认知的三个过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将教学步骤进行了重新设计,让学生能够有节奏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2.增强课堂体验: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各种浮沉情况以及改变的方法摆到课堂上,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乒乓、鸡蛋、碗、气球、垃圾袋等,通过演示及分组实验,引导他们进入探究环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体的四种浮沉情况:上浮 漂浮、悬浮、下沉。

(2)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与重力、浮力有关,用受力分析得到具体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4)了解如何利用“空心法”增大V以及具体应用。

排(5)认识浮力的实际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乒乓球的浮沉演示实验,认识物体的四种浮沉情况。

(2)通过乒乓球、鸡蛋、碗的实验,认识物体的浮沉情况与重力、浮力有关,再通过受力分析,了解二力的具体关系。

(3)通过魔术环节——气球的启发,知道改变浮沉情况的第一种方法,并推导得出其它方法。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2013.12.16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2013.12.16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自学提纲中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气球和飞艇:
1、气球和飞艇是因为受到空气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的。

2、气球和飞艇充进气囊内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让学生完成:
(一)当堂检测
1、【2009•河南省】如图4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
于漂浮状态。

如果把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
图4
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大塑提供了料袋、细铁丝、棉花、细线、酒精、湿抹布。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防火。

该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4.6《浮力的应用》优秀教案9(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4.6《浮力的应用》优秀教案9(重点资料).doc
(2)排水量的定义及理解:排水量是船排开水的质量(指出并不是重力)
(3)分析:轮船从大海→河流的重力、浮力和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
5.潜水艇:(1)构造及浮沉的原理: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2)分析:潜水艇上浮、悬浮和下沉的过程。
6.气球和飞艇
(1)原理:充入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2)改变气球的体积(浮、沉)
三.新课讲授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
【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据P176图12-1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G-F(称量法)
2.讨论物体沉浮的条件
如右图:
F浮<G(下沉) F浮=G(悬浮) F浮>G(上浮) F浮=G(漂浮)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点。
1.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及表达式。
2.计算题(应用浮力的有关知识)。
二.出示目标(投影)
三.新课引入及讲授。
1.引入:课本第一段。
2.介绍浮力应用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演示(图12-11),说明物体的浮沉的原理,归纳。
4.轮船:
(1)制造轮船的原理:把船做成空心,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
4.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 G排=P液gV排)
例题: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001米3,若把它浸没在水中,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牛顿。
三.综合练习(题略)
四.小结: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五.课后思考题。
第14周星期五第4节09年11月4日

宁夏银川市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教案

宁夏银川市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教案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课时数: 2 授课时间:审核人意见(签名):教学目标:①理解调节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②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①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浮力知识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轮船的发展史、潜水艇、飞艇原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和浮力应用。

教学难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二、资料准备:三、教学过程:其实,人类从远古时代新开始利用浮力了,最初可能抱住或骑在一段树干上顺水漂流,这是人类最早的航行,利用了密度小于水的木材受到的浮力。

后来人们发现,把树干挖空成为独木舟,不但乘坐舒适,还能承载更多的人和物。

从浮力利用的角度来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时,物体悬浮;漂在液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如漂在水面上的独木舟、竹排、轮船等。

学生画课本P9714.6-1图中物体受力图。

现代化的轮船能漂在水面上,而制轮船的钢板为什么在水中下沉呢?自主探究(1):怎样让在水中下沉的金属箔浮在水面上呢?提出问题:金属箔卷成团后在水中下沉,怎样让它浮在水面上?设计实验:把金属箔做成空心,放在水面上。

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得结论:(学生试着说明自己办法的理由)金属箔是密度比水大的材料制成,它比同体积水重,放入水中时,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做成空心,虽然受到重力没有变,但可以使排开水增多,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即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从古代的独木舟→较先进的木船→现代化的轮船都沿用了这一方法。

浮力的应用(课件展示:独木舟、轮船,学生结合书中轮船的内容讨论归纳)1、轮船:①原理:采用“空心”办法(或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利用的浮力;②漂浮:F浮=G排=G物③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吨”。

物理:人教新课标九年级浮力的应用(教案)

物理:人教新课标九年级浮力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14.6浮力的应用》新课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浮力的应用》是在学习了上节《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七、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二、重、难点:
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
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知识回顾: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探究新知
1.思考: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就下沉,钢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
面?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如何沉到水底,又是如何浮到水面的?
3.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
自学检测
1.轮船排水量为10000t,
(1)在河水中V排多大,
(2)在海水中V排多大,
它从河入海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如果是从海驶入河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2.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把牙膏皮头部剪掉,卷成一团放入水中,因为重力____浮力,所以要____,若把它做成空心筒状放入水中,牙膏皮的重力____,但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受到的浮力__ ,当浮力____重力时,就浮在水面上了 。

2.讨论完成物体的浮沉条件:
漂浮:F 浮_____G ,ρ物_____ρ液( 例: )
悬浮:F 浮_____G ,ρ物_____ρ液(例: )
下沉:F 浮_____G ,ρ物_____ρ液(例: )
上浮:F 浮_____G ,ρ物_____ρ液(例: )
合作探究
1、船
探讨船的发展过程,叙述
独木舟——木船——轮船
相同之处:作成空心,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即使最现代化的轮船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
例题: 一艘轮船装满货物时船货总重100000N ,它受到的浮力多大?排开的水多重?
引入划分船的大小——排水量
排水量——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吨
实践应用:船从河水驶入海水要 一些
2、潜水艇
船只能在水面上航行,人们什么时候能够象鱼儿一样在水中任意上浮下潜呢?人们根据仿生物学制造成了潜水艇。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是水上船只的克星
归纳出潜水艇浮沉的原理:改变自身的重力
3、气球和飞艇
孔明灯
在阿基米德原理时我们就知道除了液体中有浮力,大气中也同样有浮力,人们对大气的浮力的利用也由来已久,早在三国时蜀国的丞相孔明就利用大气的浮力制成了会飞的灯笼——孔明灯,用来夜间调兵谴将。

气球
现代人节日放飞的气球也可以升上高空。

同学们想办法让你手中的气球飞上高空,做不到,根据密度表猜想一下,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什么气体
得出结论: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精讲点拨
有效训练
A组
1.关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句说法,正确的是( )
A、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B、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C、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D、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2.“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在水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木块很轻,铁块很重。

B、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
重力。

D、三种说法都正确。

3.被按在水中的皮球,一旦放手会向上浮,最终露出水面.在皮球尚未露出水面前的上浮过程中,皮球受到的浮力将( );皮球开始露出水面直至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将(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大小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4. 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组
1. 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如图所示.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________灯笼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2.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浮上来,是因为饺子受热
膨胀,体积_____,浮力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重力___浮力,上浮到水面.
3.停在东海里的小游艇总重2.06×104N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
_N ;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m 3.当它由东海驶入长江,它受到
的浮力大小为____N 。

(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 /m 3
)
4.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6月3日在云南抚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过程.这
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来实现的;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

5.气球飘在空中受到____力和___力作用,各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和____。

当它在空中匀速上升时,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的。

课后延伸
1.如下图所示a 、b 、c 、d 四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用胶水粘在一起浮于
水中(胶水重不计),上面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L ,过一段时间,胶水失效,木块散开后( )
A.a 和b 漂浮,露出高度为2L
,c 和d 在水中悬浮B.a 和b 露出水面高度为4L
,c 和d 下沉
C.a 和b 浸入水中4L
,c 和d 下沉 D.a 、b 、c 、d 均漂浮于水面,露出高度均为4L
2.一块冰中含有一小木块,ρ木<ρ水,浮在盐水面上,当冰吸热逐渐
熔化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面一直保持下降
B.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液面一直上升
3.排水量1kt 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N ,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N ,如果河水密度为1×103kg /m 3。

船排
开水的体积是____m3,当它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它将____(选填“上浮”或“下
沉”)些.
4.给你一块橡皮泥(密度大于1.0×103kg/m3)、一把弹簧测力计、细线、一个量杯和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5.小刚自制了一个泡沫救生圈,其质量为8kg,体积为0.06m3,求:(1)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时,它所受的浮力多大?(2)当小刚躺到救生圈上面时,救生圈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小刚的重力是多少?(g=l0N/kg)
作业:课后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