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考点系统复习 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主题二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中国近代史2 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中国近代史2 课件

首页 末页 目录
辛 亥 革 命 — 学 习 西 方 制 度
发 展 ( 中 国 同 盟 会 成 立 )
概况:1905 年,国内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 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 机关刊物:《民报》。《民报》是资产 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宣传了资产阶 级革命思想与主张(三民主义),推动 了辛亥革命的进行 [ 2013 年 15 ( 1 )题 已考]。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 性质: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民报 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运动
首页 末页 目录
【易错易混】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考点训练
(’15原创)“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
首页 末页 目录
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材料反映了哪一阶级派别的政治主张( A )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资产阶级革命派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
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
首页 末页 目录
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毅然回绝会为提 供帮助潜逃的人,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 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 谭嗣同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 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 1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日签订
戊戌 变法 背 - 学 景 习西 方制
《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 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救亡 图存的道路。(2)战败的中国认识到明 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将学习的对象转 为日本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2近代化的进步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2近代化的进步课件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2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聚焦
考点一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 性
考点二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代表,了解“百日维新” 的主要史实
考点三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 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四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 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题探源 AB来自AC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版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九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版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九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九)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十)作用(影响) 1.积极性: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也为 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 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步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 2.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 建制度,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的权力和地位) • (五)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
力的斗争) • (六)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定国是
诏),宣布实行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七)百日维新 1.内容 (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奖励发明 (3)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陆海军 (4)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2.作用 (1)给民族资本主义适当的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增强了军事力量,加强了国防建设,有利于挽救民族危亡 (3)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派,为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 (4)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 (八)结果: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废除新政诏令,戊戌变法失败
• (十)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 行不通的

2019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讲义:中国近代史考点二 近代化的起步

2019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讲义:中国近代史考点二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二近代化的起步点击考纲考点详解一、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1.兴办军事工业(1)口号:自强。

(2)主要军事工业:①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②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③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2.兴办的民用工业(1)口号:求富。

(2)主要民用工业:①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②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作用和影响:(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三、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四、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成立兴中会: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于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提出“三民主义”: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5.组建南京临时政府:任临时政府总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①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相
②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同 影响
③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点
④都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3.列强的侵华演变及其特征。 (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主要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商品输 出和掠夺原料。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侵华。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4)20 世纪 20 年代: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 使中国恢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地方特色】①曾国藩创办了安安庆庆内内军械军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 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兴办的械开所始,他还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
者之一。②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创办福福州州船船政
局局,1878 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新疆疆。

考点 2: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八上第 5 课 P ) 24-27 (2022·衡 阳 4,长沙 5,怀化 28) 1.甲午中日战争
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沙俄、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 契机
本向中国索取“赎辽费”)
表现 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强租租海海港、划分“势势力力范范围”
“门户开Βιβλιοθήκη 美美国国港于 1899 年向英、围俄、德、日、意、
代表
提出
放”政策
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东交民巷成为西方列强策划
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 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教材梳理篇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中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教材梳理篇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考点梳理
易错分析
课内练习
第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四、主要考点 角度1 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1861—1895) 1.背景 (1)外因:从世界范围来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建立,近代化 (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潮流、社会发展的趋势。 (2)内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僚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 方军事技术的先进,希望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从而摆脱“内外交困”的 局面。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 (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第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考 点 梳 理
一、主题——近代化 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救国出路的过程。(与日本明治维新相似,即 西方化) 二、主角
考点梳理
易错分析
课内练习
第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三、主要步骤 第一步:经济上——洋务运动(学技术;洋务派)。 第二步:政治上——戊戌变法(学制度、英式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三步:政治上——辛亥革命(学制度、美式总统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四步: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学文化;进步知识分子)。
考点梳理
易错分析
课内练习
第8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角度3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喊出了 “振兴中华”的口号。 2.组建革命政党——同盟会 (1)时间:1905年8月。 (2)地点:东京。 (3)总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4)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5)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二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中国史)全国通用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二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中国史)全国通用

考点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一、中国的近代化总述: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政治的近代化——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和思想观念近代化(新文化运动)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具体来说,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器物而制度而文化心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选择而取舍的历程。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学习外国的“器物”。

背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些有实权的官僚,耳闻目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察觉到中西方的差距,深受刺激。

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他们称为洋务派。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兴办近代工业。

提出“自强”、“求富”口号。

中枢机构: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

由奕訢主持,负责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

洋务活动:洋务派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此外,局限性: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只重视学习外国科技,不从根本上改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表明洋务运动的失败)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但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三、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学习外国的“制度”。

背景:甲午战败,给中国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充分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目的:为了救亡图存。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序幕:公车上书。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件

潮。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
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
长江流域。
。 《时局图》 福建。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
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015年2题考查】
积极影响【
影响及评
2014年22题考 查】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道路。
清政府封建制度腐朽没落,政治腐败(慈禧太后在战争期间大搞庆寿典礼,挪用军费),军备废弛,决策集团妥协退让(战 前不做充分准备,战后奉行“避战求和”政策,贻误战机)。
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且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影响
对中国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 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③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④极大地 刺激了中国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 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和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⑤中国出现实业救国、兴办实业的热潮(张 謇兴办实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