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教学实践2013-11一、新课程语法教学的背景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一席之地。
传统的英语教材对语法教学十分重视,尤其是语法结构的教学,通常在充分灌输语法知识后,利用选择、造句、翻译等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法,偏离了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
而人教版的新教材则注重“结构—功能—任务”的三维一体,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最终是为了能正确地使用语言。
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法揭示的是遣词造句等词汇运用的规律,但学生在国内学习英语缺乏天然的语言环境,主要还是通过有意的学习,即通过学习语法规则而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
所以,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三、新课程理念下语法教学的目标与方法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不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语法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语言规则,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创设情景,从而准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标准摒弃了讲解传授、死记硬背、机械套用语法规则的传统做法,而倡导授课教师大胆创新,让语法与语用有效结合,成为有机整体。
四、实践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模式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常受top-down (演绎法)和bottom-up (归纳法)教学理论的影响。
然而,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才能加深对该语言的感知、理解和内化。
对此,语法学家Larsen-Freeman 提出了三维语法教学模式———在保持词法和句法等基本条块的基础上,强调三个维度,即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言具体应用的统一性。
这种全新的更具交际性的三维语法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法,提高语言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以下一则课例是笔者是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对Larsen-Freeman 的三维语法教学理论实践和摸索。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Unit 2: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ttribute and Predictive Steps Teacher ’s Activities Students ’s Activities Purpose 1.Appro -aching the grammar Play an English song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name.(Sealed with a kiss )Enjoy the song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name 通过歌曲引出语法现象2.Disco -vering the grammar Lead the students to focus on Sealed Think actively and res-ponse 通过对歌名探究,导入语法现象Steps Teacher ’s Activities Students ’s Activities Purpose 3.Defining the grammar 1.Show exampl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more Find and classify 通过句型探究从形式上加深对该语法现象的感性认识2.Help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rules Find out the rule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通过观察比较加深对该语法规律的理性认识4.Under-standing the grammar 1.Ask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able response 通过结构转换来进一步理解该语法2.Lead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response 通过描述图片,引导学生在使用中内化语法,并朝自如运用方向过渡。
专题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专题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7 级语法知识目标:1 .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2 .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3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4 .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8 级语法知识目标:1 .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表达方式;2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3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等;4 .学习并掌握常见语篇形式的基本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9 级语法知识目标:在八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有效地运用;逐步接触和了解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归纳、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语法教学内涵(一)语法的内涵对于语法的内涵,传统的语法概念与现代语法概念有所不同,同一时代的人对语法的认识也会不同。
一般说来,对语法的看法有以下几种。
1. 语法是一种知识持语法知识论观点者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所研究的一门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描述性知识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包括词法、句法和章法,包括词类、从句、时态和语态、情态等;程序性知识指如何运用语法完成交际任务的知识。
第一种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第二种知识表现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训练和应用才能掌握。
2. 语法是一种技能持语法技能观点者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不等于能说出或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更不等于能用正确的句子交流思想。
学习者要通过各种练习,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语法。
对于那些本族人来说,语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动的技能,因为他们很可能说不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
3. 语法是一种交际基础很多人认为,合乎语法就等于语言正确无误。
“三新”背景下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研究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7期总第675期“三新”背景下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研究摘 要: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问题已经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广大英语教师认识到开展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本研究立足“三新”背景,基于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针对语法学习的要求,从高一学生学习策略与教师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现状,进而就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更好地改进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三新;初高中英语;英语语法;衔接作者简介:丁胜男,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有机衔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
由此可见,进行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具有必要性。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中排在首位的单元是Welcome unit,其单词量、语法知识和句式结构等与其他单元相比都较为简单。
这个单元为教材编者特意设置的初高中英语衔接部分。
由此可见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重要性。
只有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才能使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
一、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的必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
语音知识和词汇知识是语言知识的基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均有涉及,学生也能够较好地掌握,但是语法知识是深入开展英语学习的关键。
根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毕业生的语法水平需要达到五级标准,即理解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从初高中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的语法内容编排情况来看,初高中英语语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首先,语法项目内容设置不同。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优化语法教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摘要:文章立足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际,依据新课程标准,探讨高中英语语法的“淡化”还是“优化”语法教学的问题,论述如何进行语法教学,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从而使语法教学“柳暗花明”。
关键词:高中英语;优化语法教学;实践创新语法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语言结构的基本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语言离开语法也使准确运用失之千里。
英语语法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语法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淡化语法现象。
那么,提出优化语法教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实践意义。
一、英语语法教学现状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趋势,那就是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提高,语法备受冷落。
淡化语法的弊端,直接导致了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分析历年来的学生高考成绩,凡是英语语法较好的学生,在英语高考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反之,语法成绩差的学生,英语整体成绩也相对较弱。
可见,扎实的英语语法是提高英语学习、取得骄人成绩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实际,力避语法的“淡化”教学,从思想上重视语法,教学方式上创新教学,提高语法的教学质量,从而服务于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语法简言之就是语法规则,是语言焦急的支撑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离开语法,英语交际就失去了准则和原则,正确使用语言将成为空谈。
Louis Alexander说:任何语言的准确性最终来自语法本身。
1.语法与阅读英语语法的多少、程度的高与低,是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
阅读能力不仅仅看词汇量的多少,要对文章读懂、进行推理和概括,语法知识起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篇,而语法则是组词成句,连句成篇的纽带。
有人形象地将英语学习比作建筑高楼大厦:词汇是建筑材料的砖,将砖堆砌成墙体,而语法就是水泥将沙子和砖头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
没有沙子和水泥,仅仅有砖头,高楼是建立不起来的。
同样道理,学生英语语法的困乏,没法读懂文章。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当前,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有些教师偏颇地认为:交际法教学就是以展开英语交际活动为主,重点抓英语听说教学,语法教学已变得无足轻重。
于是乎英语语法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舞台上的地位相当尴尬,一方面,它在中学阶段是如此的受到偏爱,被视为学好英语的“至胜法宝”,而另一方面,到了高校却落成个“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在“培养交际水平”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思想指导下,语法教学大有被谈忘的趋势。
新课程强调的语言使用水平主要是指口头表达水平,所以强调口语的重要性。
为此,有些教师误解了“谈化语法”的真正含义,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抛弃了多年来积累的语法教学经验。
语法是一门学科,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指导语言准确、贴切的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
它有严密、科学的体系,是结合语言系统和语义系统的枢纽,是组词成句的粘合剂,起着纽带作用。
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首先,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看语法教学的不可或缺性。
有人认为小孩子呀呀学语时不学语法,却自不过然地学会了母语。
所以,学生学外语时不必费神劳力地学什么语法规则。
仔细分析则发现这种简单的类比有失偏颇。
幼儿学习母语时的重要条件是有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幼儿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与周围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和模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感知和理解母语,感性理解持续积累,逐渐形成语感,从而习得母语及其文化,这是一种“感性”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教理论和规则便能习得语言。
而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一种“理性”的学习方法,是在人为而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即通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讲解语言材料来学习,学生面临的环境没有英语的语言习惯也没有英语的文化氛围,感性理解的积累远不足以达到能使学生获得一门外语的使用水平。
在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生无法依*直觉较好地感知和使用英语,如果学生不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就只能像鹦鹉学舌一样只学会最基本的简单会话和一些词汇,很难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2008年第43期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或地位,一直是英语教学争论的焦点。
八十年代以结构为基础编写的传统英语教材,十分重视语法教学;九十年代以功能———结构为基础编写的英语教材,强调培养交际能力,淡化语法;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材以结构———功能———任务为基础,综合了传统教学与交际教学的优势。
从不同时期的教材我们看到了不同历史阶段对英语语法教学表观的不同的主流认识。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并付之于语法教学的行为之中。
笔者认为《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并不排斥语法教学,尤其是高中阶段。
因此如何避免极端,用辨证的观念看待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1.淡化语法教学当前,一些教师对新课标规定改革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领会有偏差。
新课标要求改变过分的讲解传授语法知识教学的方式,而不是要求教师放弃语法教学;其次是由于高考试题中减少了纯语法知识的试题,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第三是因为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误导作用,笔者多次参加公开课或观摩课,这些课多以Reading为主,其次是Speaking,再次是听力,写作课少得可怜,能听到语法课简直就是奢望。
在观摩课上几乎没有教师处理Reading中的语法知识及语言要点,使听课教师误以为只要利用各种活动或时髦的课件来完成任务,学生似乎就不教自会了。
介于以上因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忽略语法知识结构的教学,不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随心所欲,无“法”无天,为他们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设置了障碍。
2.“死抠”语法尽管全国各地都实施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新教材,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他们仍然以传统教学思想为主导,脱离现行教材,花大量时间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本文首先探讨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
然后分析了新课程对语法教学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应用等。
结合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法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能力是语法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和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学挑战、重要性、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自主学习、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法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机械填空为主,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法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语法知识,而是要通过实际语言运用来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从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中跳脱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性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死记硬背,忽视了语法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偏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但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育的中心内容之一,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需要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有效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将重心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来。
语法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规则的介绍,而是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法知识与实际语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
二、语法教学的教学方法1.随机化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场景下学习语法规则和使用。
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的模式来学习基本语法规则和句子构造;通过阅读新闻、小说、文化材料和写作来学习复杂语法结构的应用。
这种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讲解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最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
教师在有秩序的环境下,系统地向学生讲解语法规则和结构。
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
但是,这种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讲解过程存在枯燥乏味的问题,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互;讲解过程与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联系不紧密,需要加强相关性的教育教学。
3.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将语法规则和句型应用到故事中、游戏中、绘画中等,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使用和学习。
但是,这种教学法在需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表达的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三、语法教学的创新思路1. 强化积极反馈机制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继续前进。
同时也可以制定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 推广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7 级语法知识目标:1 .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2 .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3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4 .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8 级语法知识目标:1 .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表达方式;2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3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等;4 .学习并掌握常见语篇形式的基本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9 级语法知识目标:在八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有效地运用;逐步接触和了解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归纳、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语法教学内涵(一)语法的内涵对于语法的内涵,传统的语法概念与现代语法概念有所不同,同一时代的人对语法的认识也会不同。
一般说来,对语法的看法有以下几种。
1. 语法是一种知识持语法知识论观点者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所研究的一门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描述性知识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包括词法、句法和章法,包括词类、从句、时态和语态、情态等;程序性知识指如何运用语法完成交际任务的知识。
第一种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第二种知识表现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训练和应用才能掌握。
2. 语法是一种技能持语法技能观点者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不等于能说出或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更不等于能用正确的句子交流思想。
学习者要通过各种练习,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语法。
对于那些本族人来说,语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动的技能,因为他们很可能说不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
3. 语法是一种交际基础很多人认为,合乎语法就等于语言正确无误。
但是,语法不仅要解决语言正确的问题,还应保证意义得当,使用得体。
因此,语法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句子结构和单词的用法,同时包括形态和语篇,包括语域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因此,学者提出了交际语法这个概念,语法成为有效交际的基础。
(二)语法学习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遵循学习的最一般规律,但是语法学习也有其特殊性。
因此有必要了解语法学习的一点特征,以便设计更好地设计语法教学活动。
1. 语法自然习得论鉴于母语中语法的习得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的,人们可以不进校门就掌握语法的使用,语法学习也是无意识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在特定教学法(如浸入式教学法)中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在没有显性语法教学的情况习得语法。
因此,有人提出,语法不用教,学生可以自然习得。
2. 语法学习序列论二语习得研究者发现,不管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教授语法,语法习得的顺序基本是固定的。
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教材编写人员一般也会考虑语法的习得顺序。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中总是先简单句后复合句,先一般现在时后一般过去时,先肯定句,后疑问句和否定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也多遵循这一顺序。
3. 行为主义语法学习论语法是语言结构性的最好展示,也自然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最大。
人们一般认为,熟能生巧,因此,认为语法的学习也应如此。
加之听说教学法和结构性教材的使用,行为主义学习论更是受到学习者的重视。
很多学习者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语法规则的背诵和练习之中,虽然这种练习还不一定符合机械训练的要求。
4. 语法学习交际论与行为主义学习不同,交际教学论认为,语法的学习是为交际服务的,语法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应用来实现。
语法只是一个媒介,而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
在语言使用中显性的语法知识未必有效,最重要的是潜意识中促进语言使用的语法意识。
因此,持交际学习论者认为语法的学习必须通过活动、交际和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
5 .显性语法学习与隐性语法学习语法学习的过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
是显性学习方式有助于掌握语法,还是隐性学习方式有助于掌握语法呢?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案例来分析两种学习方式对语法学习的作用。
1989 年,Scott 在一个高级法语口语班进行了显性与隐性教学的实验。
口语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接受显性教学,学生听教师讲解语法规则;控制组接受隐性教学,听含有相同语法项目的故事。
结果发现即使控制组多听上十遍,不论是在口头测试中还是在笔头测试中都无法超过实验组。
另外Ellis 等人的研究也都证明的显性教学的优势。
Krashen, Jones, Zelinski & Usprich (1978) 通过研究发现,显性教学对成人来说效果尤为明显。
但Flix & Simmet 1981), Rod Ellis (1984) 所做的有关代词的教学研究和Kalia (1988) 所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直接引语的研究却发现实验组(显性教学)的同学进步比控制组的同学要慢得多。
Lightbown (1985) 的研究甚至发现显性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语法的了解可以促进语言的习得过程,但是,显性的知识很难促成自然习得,教学的最佳方式是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结合。
既有对语法描述性知识的学习,同时又通过各种交际活动使用语法,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语法教学内容一般情况,语法教学以形式结构为中心,很少注意语意和语用功能。
但是,语法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除语言形式/ 结构(form) (包括词素、语音/ 音素形式、句法形式等)之外,还应该包括“ 意义/ 语义(meaning)” 和语用。
语意包括语法形式与结构的语法意义和内容意义,语用主要形态为功能,指语言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一定的语篇中的表意功能。
语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更要使学生清楚形式的运用,赋予语法以交际意义。
二、语法教学策略1 .演绎教学策略演绎学习法(Deductive learning) 与归纳学习法(Inductive learning) 是人类大脑认识事物、开展思维活动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就语法学习来说,归纳法和演绎法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的不同手段。
演绎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教师先是学习者介绍和讲解抽象的语法规则,以便于学习者对这些语言规则产生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借助于范例进一步对这些规则进行说明,接下来就是按照语法规则套用练习。
显然,演绎教学策略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例如,教师将一个含有助动词的问句写在黑板上,或者引导学习者注意课文上提供的范例,然后详细解释句中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包括结构形式和位置变化等。
此时教师很有可能用汉语讲解,并与汉语中的类似结构进行对比,或者将新学到的英语语法结构与以前学到的结构加以对比。
接下来,学习者根据一些提示信息,尝试运用学到的规则进行语言表达。
传统的外语语法教学法都是采用演绎法,其突出特点就是教师直接对语法点进行讲解,然后举例分析其用法。
演绎法教学策略往往以孤立的方式来教语法,不太注重语言的意义,而且所做的练习大多是机械的替换或变换练习,例如:练习:运用所给短语仿造句子。
green lawn clean house pretty garden nice flowers范例:Mary has the largest house in this city.学习者根据提供的范例,输出下列句子:Mary has the greenest lawn in this city.Mary has the cleanest house in this city.Mary has the prettiest garden in town.Mary has the nicest flowers in town.又如,教师可以在语法讲解后,要求学习者将所给的语言结构变换为另外一种类似的结构,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所学语法知识点:练习:运用所给的副词或副词短语将下列句子变成过去式。
Now she works in Beijing. (last year, New York)We have English and Chinese today. (yesterday, music and drawing)Sh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this morning, five)学习者根据提供的范例,输出下列句子:Last year she lived in New York.Yesterday we had music and drawing.This morning she got up at five.与归纳法相比,演绎教学策略也有其优点,首先,演绎教学策略非常适合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
而且,如果是所学语法规则比较复杂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演绎法能够节省许多时间。
同时,掌握了语法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法讲解应简明扼要,辅以清晰的语言运用实例,并且,不可过多地沉湎于规则的例外情况。
2. 归纳教学策略归纳教学过程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学习者首先接触一些含有要学习的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以对所学内容产生初步印象。
同时,学习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该语法规则进行观察,并针对其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成规则。
然后再进行大量的练习。
也就是说,归纳教学策略倾向于发现性学习活动。
例如,教师向学习者提供包含要学习的语法规则的材料,通过听或读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归纳总结出语法的使用规则。
归纳教学策略主张,只要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含有要学习的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学习者就能够自动掌握语法规则,教师无需讲解。
如果再辅以具体的实物、图片、动作表情、影像等直观手段,创建一个包含运用语法规则的具体情景,学习者更容易建立语法规则与语言情景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就更容易理解语言规则所表达的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为了演示this is, these are 这两种语言结构的用法,可以指着一本书或图片说: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picture. 然后,指者一摞书或多幅图片说:These are books; These are pictures 。
然后可以借助教师内的其它物品举出类似的例子。
学习者借助于情景很容易理解上述两种语言结构的单复数关系,然后,学习者再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归纳出该语法规则的用法特点。
接下来,教师向学习者提供一些提示,如图片或动作等,让学习者尝试使用新学到的语法规则。
最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新学到的语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