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

合集下载

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共支出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探讨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一、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1. 刺激消费和投资公共支出的增加可以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如道路、桥梁和机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公共支出还可以用于社会福利、教育和卫生保健等领域,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2. 促进研发和创新公共支出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

政府的投资和支持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产品质量和效率,增加出口和国内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3. 调整收入分配公共支出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调整收入分配,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通过向低收入群体提供教育和健康福利等公共服务,政府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 财政赤字和债务压力公共支出的增加往往需要政府增加债务或税收,从而增加财政赤字和债务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时间长了,国家经济面临更大的风险。

高额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市场对国家债券的信心下降,进而影响投资者对该国的信任和投资意愿,抑制经济增长。

2. 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公共支出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政府在公共项目的选择、招标和监管方面可能存在腐败和不透明的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利益的损失。

此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和市场失灵,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3. 产业结构失衡过度依赖公共支出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政府过分注重公共领域的投资和支出,可能会忽视私人部门的发展和创新,导致经济的多元性和竞争力的下降。

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今天,主要来讲一下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相关理论知识。

这一章中,主要是关于公共支出的规模和如何解释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小结。

首先,看一下公共支出的规模。

右图反映了我国公共支出的变化,从1990年到2014年这20多年中,公共支出(很明显)的规模。

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的,并且在90年代后期,公共支出的规模增长得比较快。

在相对值上,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大致类似于V型或U型,也先下降后上升。

从这张图中能看出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的规模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统计数据显示,在这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增长最大的是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其次是社会福利性支出。

其中,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计划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行政管理费用的主要是公务员的工资的几次上调。

总的来说,20多年中公共支出的增长比较迅速。

不仅我国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上也是如此——财政支出或公共支出的规模上升得比较快。

1930年前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上升比较缓慢,到了20世纪70年代,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

中国在这段时间公共支出增长比较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长也比较快。

如何解释这种发展的趋势呢?有四种主流的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第一个是比较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他认为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的是不断上升的。

因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首先,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使得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经济主体之间的摩擦增加,政府是我介入、保护、调节、管理经济的活动相应增加。

其次,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以后,民众对分配问题更加关心。

另外,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民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需求层次也更高,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

中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日益增大,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改善民生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中国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于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研究,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二、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趋势;三、如何在保证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提升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质量;四、当前情况下应如何合理运用公共支出,以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问题。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进行研究。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回顾中国公共支出规模的历史变化情况,分析各类公共支出中的大项和重点领域。

2. 探析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趋势,并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3. 基于规模扩大的背景下,研究公共支出在各领域中的投入效果,并分析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4.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探讨在保证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各类支出的比重,以应对当前形势下的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论文进度安排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意义1. 研究背景和意义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二章国内公共支出规模的历史变化和重点领域1. 历史演变和现状2. 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第三章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趋势的分析1. 宏观经济政策与公共支出2.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公共支出3. 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趋势与影响第四章公共支出投入效果研究1. 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 公共支出对民生改善的影响3. 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质量问题第五章合理配置公共支出的优化调整1. 保证公共支出规模稳步增长的前提2. 合理调整各类支出的比重3. 实现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质量升级第六章结论和政策建议1. 研究结论和分析2. 宏观政策建议3. 微观政策建议四、预期成果本文主要预期成果如下:1. 掌握中国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历史变化和主要领域。

经济发展中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中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中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一国具体的公共支出结构不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而要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等,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纳起来,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规模、制度变迁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一、政府职能与公共支出结构政府职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政治职能,主要是运用政治手段(包括专政机关和军事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基本利益,维护本国在国际上的主权和利益;(2)经济职能,主要是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活动,实现国家宏观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统治阶级的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物质基础;(3)公共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事业,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从长期历史进程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职能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变化趋势,其基本特征是:政府的政治职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政府的经济职能、公共职能不断上升。

也就是说,从广义上讲,政府的职能作用伴随时代节拍处于扩大化的趋势,这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生产关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政府职能的扩大,对于加速经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政府职能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共支出结构也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

1.自由竞争时期。

这一时期,三大理论体系支撑着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因此市场经济不会发生需求不足问题,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会发生;(2)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的调节作用,会自动趋于充分就业均衡;(3)利息率能够自发调节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机制被认为是万能的,政府的作用受到否定和排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被完全对立起来,政府职能范围被局限于极端微小的领域。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公共支出规模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我国政府公共支出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析,发现虽然绝对额保持增长,但相对规模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网【关键词】公共支出;规模;影响因素一、公共支出的相关概念(一)公共支出的概念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所安排的支出总和,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消耗。

公共支出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发生的支出。

(二)公共支出的规模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共支出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共财政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介入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从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两方面来研究其变动情况。

二、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分析(一)绝对规模分析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图2.1中给出我国自1978年至2014年的公共支出的绝对数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30多年来,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基本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公共支出的增长非常明显。

(二)相对规模分析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指的是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更能准确的表现其变动情况及公共支出在经济中的作用。

由图2.1中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自1978年至现在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1995年是一个触底之年,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在这一年降到最低11.67%,1996年又开始逐渐回升。

(三)小结在对公共支出规模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是逐年增加的,并在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的现象。

但是,从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来看,并没有呈现逐年增长的情况,而是一种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

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公共支出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支出。

然而,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本文将探讨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意义。

首先,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公共支出的增加,政府能够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例如,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动。

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发展能够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公共支出可以激发私人投资,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经济活动。

通过这些投资,公共支出不仅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而且促进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

其次,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还有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通过调整公共支出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方向。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以提振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可以通过控制公共支出来平衡经济,防止通胀的发生。

公共支出的调控能力使得政府能够在经济周期中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公共支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财政压力。

公共支出的增加必然需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财政压力下,政府可能通过借款或增加税收来满足支出需求,这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是资源配置的问题。

公共支出通常需要从其他领域划拨资金,这可能导致资源在不同领域之间的不均衡分配,并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或错配。

因此,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决策时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在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也需要注意可持续性的问题。

公共支出的增加应考虑长期效益,避免对未来经济和财政的不利影响。

政府应该注重公共支出的效果评估,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能够带来实际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公共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而进行的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

这些支出不仅能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更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

首先,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能够改善交通网络,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公共支出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公共支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尽管公共支出能够刺激需求和增加就业,但如果支出过度或者不合理分配,也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政府过度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加,从而限制了其他重要领域的投资,如教育、科技创新等。

此外,公共支出过多集中在某个区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时,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还与区域特点有关。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差异较大,因此公共支出对每个地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以教育支出为例,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但是,对于人口规模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教育支出对于吸引人才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

相比之下,教育支出对于人口规模较大、产业结构较为多样化的地区可能更有助于经济发展。

因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支出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区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符合本地实际的支出计划。

最后,要实现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益,还需要注重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公共支出需要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防止出现浪费和腐败现象。

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公共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公共部门开支上的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需求拉动、投资促进和社会福利提升三个方面,对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公共财政支出通过需求拉动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政府通过投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从而增强了人民的消费能力。

大量的公共财政支出往往会刺激经济需求,提高民间消费水平,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举例来说,提供普遍的教育和医疗福利可以降低居民家庭负担,鼓励民众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还有投资促进的作用。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投入资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投资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另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可以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因此,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投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公共财政支出对提升社会福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倾斜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

教育的普及可以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医疗福利的提高可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减少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

这些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社会福利的提升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还可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需求拉动、投资促进和社会福利提升等途径,公共财政支出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进行公共财政支出时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防止出现过度依赖和浪费的现象。

只有在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下,公共财政支出才能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a=ao+a11ndH:+仪2lnllt+a3lnopt+0【4lnubI+Gt5rdel,+甜IIlt+
出的“失灵”需要公共支出来解决.政府与市场存在互补关 仪7lmdt+aslnmL+un
系。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公共支出规模远高于发展中
其中,In表示取自然对数,g是公共支出规模,用预算
国家。因此。市场化程度可能与公共支出规模呈正向关系。 内财政支出占GDP百分比来表示;嘞是常数项;dif表示城
政治面因素。供给面因素强调公共支出能力尤其是政府税 富差距拉大的负面影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
收能力对公共部门规模的影响,如Kau&Rubin(200"2)、 发生变化.对政府消除工业化带来的贫富差距现象的需求
Kenny&Winer(2001)。Tfidimas&Winer(2005);政治面 更迫切。因此.收入差距是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十分
家公共部门的扩张的观点本质上与Wildaysky研究结论是
刮扩k V 一致的。本文
用城乡收入差 距来表示收入 不平等现象. 并预计城乡收 入差距与公共
情况,将政治面因素分离出来是多余的。由此。公共支出规 支出规模之间
模增长的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两个层面.即需求面和供给 面,需求面因素驱动公共支出规模正向增长.供给面因素
危机等.这就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支出消除开放对生产、就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rdef表示政府的举债能
业和消费等方面的消极影响(Lewis—Beck&Rice,1985)。 力。用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表示税收能力的指
但是.开放也可能带来负效应,如阳光工程便于规范政府 标有就业规模l和代表征税方便程度的交通状况rd.rd用
行为.外商进入要求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等。在封闭条件下。 标准道路里程来表示:mk表示市场化程度。用非国有经济
政府可能有更多的干预行为,如国有企业、价格控制、贸易 壁垒等.而在开放条件下,政府干预范围明显缩小(Garen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u,表示误差项;t是年份。 考虑到城市化可能受公共支出、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和
&Richard,1981)。我国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农村劳动力 供给无限弹性.改革开放后.大量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 来.或女性由家庭主妇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易测度的生 产力变为易测度的生产力.扩大了潜在税基。另外,公共交 通状况的改善便利了出行.降低了征税成本。因此,本文猜 想就业的增长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应与公共支出正相关,二 者有助于增强税收能力。
(5.46)(3.36) (0.53) (0.59)
R2=:0.95
lnub=一13.345+0.0251ng+O.0481nfi+0.6921nub_I+0.007t
(一2.63)(2.37)(2.05)(7.76)
(2.“)
RZ-_O.998
lnl=lO.469-0.3891ng+0.2371nwg (79.09)(-13.14)(19.98)
呈反向关系。 本文的第
1980
1990年份2000
2010
则对公共支出规模形成制约。
二个猜想是公
如此,在我国有关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研究中.大部 共支出规模可
——70—-
万方数据
能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而扩大。这里城市化指的是城镇人 El占总人口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比重逐年减少,1952年农村人El占 88%.到2008年,已经下降到54%,这意味着半个多世纪 里大约4.4亿农村人口通过流动或就地城市化的途径转 变为城市人口,2008年城市人口达60 667万人。城市化进 程提高了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需要,也改 变了传统的保障机制,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到南国家和社
=、公共支出增长的驱动与制约:理论和假设检验
文所指的公共支出为公共财政支出.即政府执行其职能的
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对中国现实的考察.本文总结了几
成本。
类决定公共支出规模变动的可能因素.包括城乡差距、城
从国外看.大部分学者将公共支出规模增长归因于需 市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和人口规模,还包括影响税收能力
求面因素.即人们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如Mus. 的就业、代表征税方便程度的交通、政府举债能力等供给
此外.考虑到公共收入中除了税收,还有部分是政府
会提供的保障网路中,从而公共支出尤其是转移支付和健 康方面的支出增加(Tussing&Henning,1974)。
市场化改革增加r对公共品的需求。1978年以来的市
借债.因此.政府举债能力也是影响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 重要因素.本文将政府举债能力作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分析
场化改革.是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 素.2008年我国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约为 72%.市场化程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市场不是万能的, 诸如在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和经济稳定等问题上表现
Bergstrom&Goodman(1973)曾采用Cobb—Douglas生 产函数构造公共支出规模模型,本文借鉴前人方法,构造 模型如下:
62 112.55 0.6
1 271 788 1 282 626 0.99
49.2
47.9
1.03
--0.416 4.5 5.7 4.45 0.273 0.27
-0.616 4.14 3.876 2.67 0.27 0.278
—71—
万方数据
■发展战略
一现代管理科学
12010年第10期
的人移居城市。城市化是个累积的过程,受前一年城市化
支出规模越大.降低公共支出规模可能会带来社会的更大 不平等;Lon&Kenny(1999)、Mueller&Stratmann (2003)认为低收人人群权力增加导致了民主制度成熟国
这些研究都不是针对中国情况进行的.且大部分研究 暗含年度平衡预算的假定。没有考虑政府债务的存在。另 一方面,政治面因素与需求面因素本质上是一样的。与发 达国家成熟的政治制度不同。我国是一个在摸索中、追赶 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共决策的作出首先是视现实经 济发展需要而定。官僚主义等政治影响的确存在,但终究 受制于现实需要,并作用于现实经济。因此。就我国目前的
水平的影响并带有明显的趋势,因此在方程中添加了城市 化的一阶滞后项和趋势项。关于就业规模l,首先受工资影 响。一般情况下,与工资呈正向变动,工资wg,用历年平均
工资实际值来表示:公共支出g可能通过相机抉择的宏观 调控影响劳动力供给l。u:和u,均表示误差项。
本文使用的是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数据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
●发展战略
■现代管理科学
12010年第10期
我国 公共 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
●郭金秀高希武
摘要: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需求和供给两层面分析我国1978年-2008年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实 证结果表明:在控制政府举债能力影响下,就业规模增长,大量富余人员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可测度的生产力变为可测
132 802万人.增长了1.4倍。从理论上说应正向拉动了公 化战略的引导.农村居民收人高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有经
共支出规模增长。
济实力移居城市或就地城镇化。城市化还受公共支出影
公共支出是靠税收来支撑的,对于供给面因素.首先 响,财政倾斜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吸引了更多
考虑的应是税收能力。税收能力的提
&Trask.2005),这可能减少公共支出。因此,开放和公共 前一年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以及就业状况可能受公共支
支出规模的关系十分复杂.很难确定二者是正向还是负向 出、工资影响,本文还构造了另两个方程:
关系。
lnub,=Bo+BIln{孓恻nfit+岛lIlub卜I+t+ua
本文还考虑了人口冈素。Boreherding(1985)认为人1:3 统计变量是影响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
变化.公共支出膨胀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自1995年以 (2000)、杨继和刘柯杰(2002)、汤玉刚(2006)等,且由于统
来,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处于上升趋势,但与其他 计口径不同,结论也不统一。赵志耘(1998)、常世旺和韩仁
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公共支出规模涉及公共财政基本职 月(2008)虽然指出公共支出能力即收入是制约公共支出
op 9.74 ub 17.92
59.84 45.68
mef —O.002 79 0.004 198

40 152
77 480
— 865 220 2 137 008
n】1【 22.4
71.6
50.10
33.8
1.48
27.77
30.24
0.92
0.006 988 0.010 283 6 O.68
37 328
因素强调不同的政府结构如官僚主义(Niskanen,1971; 重要的因素。Wadaysky(1985)就认为越平等的国家,公共
Omes,1985)、民主制度(Boix,200l;Lon&Kenny,1999; Mueller&Stratmann.2003)等。这些研究对解释公共支出 规模增长提供了新的理论上的洞察力。
高是公共部门支出和结构的决定因素 (Ward,1982;Ferris & West,1996;
初值
Becker&Mulligan.1998;Kermy& dif 209.8
Winer。2001)。根据Kau&Rubin n 96 259
表1各变量对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效应分解
末值
变动量
均值
变动率 系数 效应
(2005).每个变量的观察值均为31,用三阶段最4"--乘法 进行估计.结果如下(括号里为Z统计量):
lng=21 1.259+0.1921ndff-23.7791rm-0.4161nop+4.51hu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