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本章内容第六章财政支出增长 (公共支出概论 )Public Expenditure1、公共支出分类 2、公共支出的增长及其解释2.1 2.2 2.3 2.4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宏观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微观分析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购买性支出简介1、公共支出分类公共支出定义:公共支出,即财政支出,政府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 和。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公共支出分类1.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 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公共支出分类国家侧重于 哪些职能? 这些职能发 生了怎样的 演变?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 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陈共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7419551965197519801985 国防费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各国行政管理费(公务支出)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德国(1998年) 埃及(1997年) 英国(1999年) 韩国(1997年) 泰国(2000年) 印度(2000年) 2.7% 3.1% 4.2% 5.1% 5.2% 6.3%1、公共支出分类1.2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2.积累性支出挖潜改造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 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 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 的部分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 理、国防战备等。

公共支出规模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支出规模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2019/11/10
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
8
三、免费搭车者问题
? 定义: 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 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free riding ) ; 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 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 者(free-rider problem )。
? 结果:整体利益得不到最大化 ? 两个重要概念:
2019/11/10
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
30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 (一)基本思想
19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了英 国产业革命和当时的美、法、德、日等国的工 业化状况之后,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 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政 治压力”增大以及在工业经营方面因“社会考 虑”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它可表述为: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率相应提高。
2019/11/10
A B C
DE F
ab c
MUpg 政府预算
MDt
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
15
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
(theory of maximum social gain )
?一、最大社会收益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财政支出最优规模
2019/11/10
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
16
(一)最大社会收益原则的基本要求
7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一)按公共物品的性质划分:
1.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 ) 2.准公共物品(quasi public goods )
(二)按公共物品的地域划分:
1.全球性公共物品(global public goods ) 2.全国性公共物品(national public goods ) 3.区域性公共物品(regional public goods ) 4.地方性公共物品(local public goods )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06章 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第02节 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06章  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第02节  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6章公共支出规模扩张第6.2节公共支出规模扩张(重点!)统计资料表明,自20世纪以来,各国无论以绝对量表示还是以相对量表示的公共支出规模,都呈不断扩张的趋势。

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他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解释,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支出增长理论。

6.2.1 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瓦格纳法则19世纪后期,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A. Wagner)分析了英、德、法、美、日等国家的统计资料之后,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国公共支出会不断增长。

后人把这一思想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由于瓦格纳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表达他的论断,以致人们常常发生争论。

但一般认为,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人均GNP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NP的比率相应提高。

如图6.3所示。

图6.3 瓦格纳法则图中纵、横轴分别表示公共支出和GNP,曲线OG表示公共支出与GNP之间的函数关系,a、b是曲线上的任意两点。

不难看出,A AB B Y G Y G // ,即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占GNP 的比率逐步上升。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经济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扩张的市场与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关系日趋复杂,各种摩擦不断增加,需要建立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其次,经济的不完全竞争日益加剧,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再次,对那些外部性较强的行业,由于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私人部门不愿或无法介入,也要求政府直接经营或管制;最后,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收入需求弹性较大,要求政府提供较多的支出。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魏斯曼(Wiseman)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从而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11Peacock, A.T., and Wiseman, 1961, 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Kingdom, 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 .图6.4 公共支出梯度渐进增长所谓“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皮科克与魏斯曼认为,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支出规模

福利等支出逐渐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共支
出增长。
公共积累支出:初期,比重高,因为经济
性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比重下降;成熟期,
回升,因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消费支出: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通常大于1。收入提高,公共消费支出提高。
转移性支出:成熟期,用于教育、卫生、
福利、保障的支出会增加。
公共支出规模
MaxS=U(P,G)
MCP·P+MCG·G≤M
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得
MaxS=U(P,G)-(MCP·P+MCG·G-M)
公共支出规模
∂S/∂P=∂U(P,G)/∂P-λ·MCP=0
∂S/∂G=∂U(P,G)/∂G-λ·MCG=0
由上面两式可知,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
条件应为:
∂U(P,G) ∂U(P,G)
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
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
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
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
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公共支出规模
Peacock and Wiseman认为,在正常年份
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
公共支出规模
基于相对指标的广义解释:认为人均收入 的增加与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比率是联系在一 起的。这种解释不再强调收入弹性了。
检验结果没有充分证明上述分析。但是,
第一种解释下的检验得到支持。
公共支出规模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Peacock and Wiseman(1961)对英国公
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从而提出
是缺乏效率且应收缩规模。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在现代社会,公共支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政策工具,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公共支出可以是政府在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也可以体现在社会福利项目、军事开支等方面。

这篇文章将探讨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观点的论据和证据。

一、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支持1.凯恩斯主义观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公共支出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当私人投资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填补这一缺口,从而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或低迷时期,适当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恢复。

2.资源再分配与消费刺激公共支出可以通过资源再分配,将富裕地区或阶层的财富转移到更为贫困的地区或阶层,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平衡发展。

在贫困地区增加公共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资等,可以刺激当地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二、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在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充分利用公共资金投资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教育和研发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共支出在教育和研发领域的投资,也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促进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研发支出的增加也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公共支出需谨慎操作的观点1.财政可持续性的考虑虽然公共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过度依赖公共支出可能导致财政不可持续。

当国家或地区的债务水平过高时,财政风险将会增加,可能造成财政危机,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资源配置效率的考虑公共支出需要正确的资源配置,以提高投资的效率。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预防性支出指的是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 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用 于国防、警察、法庭、监狱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
创造性支出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 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经济、文 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目的支出。
1)国防支出。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为消费国 家安全这一公共物品而支付的一种成本。主 要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 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 援助等。
2)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需 要的支出。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 机构正常运转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社会 成本。主要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 机关、公安警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管理费支出。
这种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就业以及总需求。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
2)购买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政府履行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几个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占GDP的比重
一种从绝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按当期价格计 算的公共支出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公共支出。
一种从相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人均实际公共 支出和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发达国家公共支出概况
几个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家 美国 法国
1979年 1982年 20.9 24.8 38.1 43.3
1985年 1988年 25 23.5 44.7 43.1
3)社会文教科卫支出。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科 研、医疗卫生支出等。具体说,在文教事业方面,政 府应当为那些有助于普遍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和文化 事业出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为基础科学研究出 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应为公共卫生事业出资。

第5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5章 公共支出理论
8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四)按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
规定性支出: 规定性支出:指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所必须实施的 支出. 支出.这类支出在法律或契约的有效期内必须按照 规定准时如数支付,不得任意停付或逾期支付, 规定准时如数支付,不得任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 不得任意削减其数额,如失业救济,债务利息等. 不得任意削减其数额,如失业救济,债务利息等. 主动性支出: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 主动性支出: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 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 的开支. 的开支.它反映出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 公共收入的可能对公共支出进行调整的余地. 公共收入的可能对公共支出进行调整的余地.
16
全国政府采购工程类采购明细表(表二)单位:亿元
2003 年 建筑物 市政建设工程 环保, 环保,绿化工程 水利, 水利,防洪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修缮, 修缮,装饰工程 其他各类工程 工程类合计 198.8 133.0 25.3 46.6 54.5 67.5 133.0 658.7
2004 年 291.2 200.3 52.5 86.1 95.3 87.0 135.9 948.3
2003 年 土地 建筑物 一般设备 办公消耗用品 建筑, 建筑,装饰材料 专用设备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网络设备 交通工具 其他货物 货物类合计 6.4 6.4 232.0 20.0 9.9 217.0 44.3 196.4 164.8 897.2 2004 年 7.1 12.1 263.5 23.2 45.6 257.9 67.2 203.8 168.3 1048.7 增长率 11% 89% 14% 16% 361% 19% 52% 4% 2% 17%
11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按政府职能或机构分类往往在复式预算 编制方法下与按支出经济特征分类交叉使用. 编制方法下与按支出经济特征分类交叉使用. 根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 我国的财政支出逐步调整为以下内容: 验,我国的财政支出逐步调整为以下内容: 一般的行政事业支出. 国防支出. ⑴一般的行政事业支出 .⑵ 国防支出 .⑶ 维持社会 治安和社会秩序的支出,主要是警察,法院, 治安和社会秩序的支出 ,主要是警察 ,法院, 检察 院的支出. 外交外事支出. 教育科学文化支出. 院的支出 .⑷外交外事支出 .⑸教育科学文化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商等部门的事业支出. ⑹社会保障支出 . ⑺工, 交 ,商等部门的事业支出. 农业支出,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⑻农业支出, 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⑼ 国家储备 支出.⑽ 支援贫困地区支出.⑾ 价格补贴支出.⑿ 支出. 支援贫困地区支出. 价格补贴支出. 公共工程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 公益事业支出. 公共工程支出. ⒀ 环境保护支出.⒁ 公益事业支出. 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⒂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12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一、公共支出的发展模型
公共支出是指各级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所进行的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展有效的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公共支出的发展模式。

1、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是指政府为了服务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支出而进行的一种必要投资,如政府投资于道路、港口、机场、通信系统和公共交通等。

这种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福利改善。

2、公共服务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满足公众需求,这些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文化和体育等。

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改善公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3、补贴支出
补贴支出是指政府为支持宏观经济增长而出台的特定行业、企业或群体等支付费用,它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社会保障补贴、产业支持补贴等。

补贴支出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改善。

4、其他
除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和补贴支出外,政府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支出,如投资一些重大项目以提升经济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发展高科技产业等。

这些支出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总结
公共支出作为政府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有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补贴支出等,以及投资重大工程、保障国家安全等。

这些投资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福利的改善,为全社会带来繁荣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今天,主要来讲一下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相关理论知识。

这一章中,主要是关于公共支出的规模和如何解释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小结。

首先,看一下公共支出的规模。

右图反映了我国公共支出的变化,从1990年到2014年这20多年中,公共支出(很明显)的规模。

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的,并且在90年代后期,公共支出的规模增长得比较快。

在相对值上,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大致类似于V型或U型,也先下降后上升。

从这张图中能看出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的规模在绝对值上是逐年递增,尤其是90年代以后.
公共支出规模增长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统计数据显示,在这20多年中国家公共支出增长最大的是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其次是社会福利性支出。

其中,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计划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行政管理费用的主要是公务员的工资的几次上调。

总的来说,20多年中公共支出的增长比较迅速。

不仅我国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基本上也是如此——财政支出或公共支出的规模上升得比较快。

1930年前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上升比较缓慢,到了20世纪70年代,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

中国在这段时间公共支出增长比较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长也比较快。

如何解释这种发展的趋势呢?有四种主流的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第一个是比较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他认为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的是不断上升的。

因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首先,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使得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经济主体之间的摩擦增加,政府是我介入、保护、调节、管理经济的活动相应增加。

其次,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以后,民众对分配问题更加关心。

另外,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民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需求层次也更高,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

最后,有些私人部门不愿意进入或者没有能力进入的生产性领域,需要政府大规模地进行投资。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的规模是不断的扩张的。

第二个理论是公民偏好理论。

它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偏好,换句话说公共支出是公民偏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公民的偏好主要是中位数选民的一种偏好。

用中位数中位选民的偏好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偏好。

假定中位数选民他对公共部门的这个物品和服务的需求数量(G),是公共部门物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P)与收入(I)的某种函数(f),即G=f(P,I)。

其中,P和I长期实际变化率,分别与G对P, G对I的弹性值,得到两者的变化率引起的G的变化率,以此与G的实际变化率相比较。

但是,此方法的解释力度有限,大约只有40%。

第三个理论是阶梯增长说,又把它称之规模效应理论、时间形态
理论或者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该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提出的,他们认为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正常时期,公共支出处于正常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相应增加,公共支出自然同步的增长。

另一方面,政府处在非正常时期,比如说遭遇战争、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社会灾难的时候,私人投资或私人消费能力会急剧下降,此时政府为了维持或稳定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增加支出。

所以,不管在正常时期或者非正常时期,公共支出都可能出现增长。

这种理论有三方面观点。

第一,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

第二,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审视效应,inspection effect),容忍政府支出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更替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政府在非常时期加强财政集权,导致中央政府支出在全部公共支出中比例增加(集中效应)。

第三,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

第四个理论是玛斯格列夫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说。

他把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初级阶段,政府在整个国家经济当中所占的地位比较重要,政府往往在整个国家投资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比如投资道路、交通、铁路等等。

这些方面的投资往往投资量大,周期又比较长,私人部门往往是不愿意提供,但是这些产品一旦提供以后又能为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所以在初级阶段,政府主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整
个社会当中投资比重比较高。

当经济进入中级阶段以后,政府会继续进行公共部门的投资,但此时公共部门的投资事实上已经成为私人投资的一种补充,相对来说它的比例会有所降低。

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以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的目的不再是投资基础设施,而是根据社会民众的需求,考虑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更多的转向教育、卫生和福利性支出。

右边两幅图大概是美国的发展情况,目前美国的公共支出越来越倾向于教育、医疗保障这些方面。

学完这些理论,做一个小结。

前面,很多的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的规模变化都有各自的观点。

但事实上,他们对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解释无外乎这样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经济性方面的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价水平的提高),政府征税能力的提高,使得政府收入的增加,相应的支出也会增加。

第二,政治方面的因素。

政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等等。

政府政局的稳定与否可能导致支出的变化,比如遭遇战争时,政府会集中大量的收入,对财政进行管制,对财权进行集中,从而对整个社会的进行大规模支出和投资。

第三,社会性的。

当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层次以后,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为了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必须对教育、医疗等方面增大支出。

比如当人口出现老龄化以后,各方面的支出也随之增加。

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基本理论知识,今天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